典型病例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病房里,住着一位年轻的病人小周(化名),刚满24岁的她被诊断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于不久前接受了微创全结直肠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明天就要出院的她是如何发现这个病的呢?据小周回忆:“我从六七个月前开始间断拉肚子,自己吃了些止泻消炎药,服药后似乎有好转,但是停药后又接着拉。一段时间后,吃药也不管用,并且还出现粘液血便。经介绍我来到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就诊,接诊的江从庆教授安排我做结肠镜检查,这才发现我的肠道里长了上百个息肉。”通过询问家族史,了解到其母亲因大肠息肉病合并直肠癌去世。住院后,小周接受了结肠镜(息肉活检)、胃镜、小肠磁共振成像(MRE)等系统检查,确诊为FAP。针对小周大肠里密密麻麻分布的数千枚大小不等的息肉,她需要接受全结直肠切除手术。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宣判”,小周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依然十分担心如此大的手术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和排便功能。江从庆教授团队在了解到小周的顾虑后,耐心地向其讲解手术方案和微创治疗的优势,让小周彻底放下了顾虑,决定积极手术治疗。前不久,江从庆教授团队为小周进行了微创的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末端回肠造口术。另一位年轻小伙小王(化名)5年前也被确诊为FAP,这次他是来例行复查结肠镜的。做完肠镜后,小王还专程找到江从庆教授表示感谢。据小王描述,当年他因为反复便血数月,来到江教授门诊,行结肠镜检查后发现大肠内有数百枚大小不等的黄豆状息肉,结合家族史,被诊断为FAP。江从庆教授回忆道:“我记得小王当时的结肠镜显示他的结肠里长了数百枚息肉,但直肠里仅有不到十枚较小的息肉,考虑到小王当年才22岁,尚未结婚生子,为了在降低癌变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性功能,当时为他制定了最优治疗方案——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该手术切除了可能癌变的结肠息肉,保留了10cm左右的直肠,将小肠末端与直肠吻合。术后2月患者再次接受肠镜检查,在内镜下处理了剩余的直肠小息肉。”小王表示:“当时,手术前我还挺担心手术会对我的生育和排便功能造成影响,后来江教授为我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并且嘱咐我,手术后要每年定期复查肠镜,及时处理新发的直肠息肉。目前为止,我已复查肠镜并处理直肠息肉6次了,除大便次数稍多外,排尿和性功能没受任何影响。回忆起来,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就是选择了中南医院江从庆教授团队,我特别感谢他们!”而另一位30岁的小伙子小李(化名)就没那么幸运了。他的爸爸和两个姐姐都是FAP患者,小李也在一家医院被确诊为FAP,接诊的医生并未建议小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小李自己也对手术心生畏惧。“当时,那个医生说肠镜下把息肉分期分批地烧了就可以了,可是几百个息肉,怎么可能烧得完?后来我又到另一家大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开刀,但我因为惧怕大手术的心理,延误了治疗时机。”小李诉说的时候带着极大的懊悔。后来他来到中南医院时,医生发现,小李位于直肠的息肉已经发生了癌变。住院后,经过系统地病情评估,MRI显示直肠癌呈现明显外向生长,侵犯了盆底重要肌群——肛提肌(T4期)。当直肠癌发展到这种程度时,为了保证肿瘤根治,不得不放弃保肛。于是,江从庆教授团队为他进行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全结肠切除+末端回肠永久性造口术。小李手术后说道:“当初我从网上得知这个病如果手术的话,要将整个大肠拿掉(切除),手术后排便排尿以及性功能都可能受到影响,我实在没法接受。最开始去的那家医疗机构说的蛮好听,可以反复做肠镜把息肉烧掉。我抱着侥幸心理,就想着能不能不做手术解决息肉问题,结果把病耽误了,癌变了不说,现在肛门都保不住了。真的特别后悔,应该早点来正规医院做手术,也真心希望病友们到大医院专科做及时的规范性诊疗,不要再走我的冤枉路。”FAP是什么?1.家族性FAP又称为结肠息肉病(multiplepolyposisofthecolon)、遗传性结肠息肉病(hereditarypolyposiscoli)、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familialmultiplepolyposis)、结肠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lpolyposisofthecolon,FPC)、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polyposiscoli)。它是一组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简单来说,FAP患者几乎都会存在的家族史,且他们的子女有半数会遗传FAP,且涉及好几代人[1]。2.多发性FAP的特征为大肠弥漫性多发息肉。患者大肠肠腔内通常满布腺瘤样息肉,息肉大小不一,以0.5~1cm居多。息肉数目至少100枚以上,通常为300~3000枚,最多可达5000枚,数量多时几乎看不到正常黏膜,息肉常伴糜烂、出血,若发生溃疡,多为癌变征兆。(图1,2)。3.隐匿性FAP患者一般15~25岁就可出现息肉相关症状,如便血(80%)、腹泻(70%),有时可伴腹痛、粘液便,甚至有贫血及体重减轻。而息肉可能在症状出现前已在患者体内潜伏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患者起初通常症状较轻,不易被察觉,发病隐匿,症状明显时可能已经发生癌变。4.癌变率100%家族性息肉病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发现该病后,如未经医学手段干预,任其发展,几乎所有患者都将发展为结直肠癌(癌变率:20岁约50%,45岁约90%)。研究表明,从息肉出现到癌变的平均时间为15年。FAP平均癌变年龄为39岁(34~43岁),平均死亡年龄约40岁[2]。特殊类型的FAP1.Gardner综合征最早由Gardner和Richards于1905年报告的结肠息肉病三联征,即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多发性骨瘤-皮肤软组织瘤综合征。多发性骨瘤主要发生在面部和长骨,骨瘤发于面部可多见于上、下颌骨处;发于长骨处多为良性骨瘤或外生骨疣。皮肤软组织肿瘤可表现为表皮样囊肿、纤维瘤等。面部及四肢发生多发性较大皮脂腺囊肿是本病的一个特征。肠系膜韧带样瘤是Gardner综合征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2.Turcot综合征最早由Turcot于1959年报道,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成神经管细胞瘤)和大量腺瘤性结直肠息肉为特点。Turcot综合征在遗传方式上不同于FAP,其在后代中可能消失。与FAP相比,Turcot综合征常表现为:(1)大肠内息肉数目较少,一般为20~100枚;(2)息肉较大,直径通常大于3cm;(3)发生癌变的时间更早,70%~100%的患者可能在第二个或第三个10年发生癌变。3.衰减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ttenuated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APC)特点为肠道息肉数目少(10~99个)、息肉好发于近段结肠,大肠癌发病年龄较经典型FAP晚12至15年,比散发性大肠癌早10年,此外,此类患者上消化道的息肉数目较多。FAP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常见症状:①腹痛为腹部隐痛,个别患者由于息肉较大,可出现肠套叠,此时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部分肠套叠可自行复位,但套叠可反复出现。②便血较为常见,常呈黏液血便,此时息肉往往已经恶变。偶有大量便血,多为间歇性,伴肛门部下坠感,常被误诊为内痔或慢性结肠炎。③腹泻多为黏液性,其特征为晨起后排出大量无臭的黏液性粪便,严重者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随着息肉增大、增多,症状加重,排便时或可见息肉脱出肛门口。④贫血、体重下降、乏力息肉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若近期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提示息肉可能癌变。2.肠外表现:除了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外,FAP作为累及全身多系统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常合并有肠外表现[2]。①胃与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是FAP腺瘤性息肉的第二大常见部位,约30%~70%FAP患者伴十二指肠息肉。研究显示,FAP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息肉恶变是正常人的100~300倍[3]。与十二指肠息肉不同,30%~88%的FAP患者伴有胃体、胃底区域的息肉,称为胃底腺息肉,病理上为增生性息肉,而非腺瘤,极少癌变,通常不需特殊处理[4],但FAP患者仍需同时接受胃十二指肠镜检。②骨瘤:骨瘤可发生于65~80%的FAP患者[5]。表现形式多样,多发生于面部和长骨处。③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CHRPE):CHRPE的患病率约为90%,可能在出生时就出现,是FAP人群最常见和最早的肠外表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特征性依据,其预测价值达100%。临床上表现为视网膜深处出现有晕的深色素病变[6]。④皮肤及软组织表现:FAP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皮肤良性肿瘤,包括表皮囊肿、纤维瘤、纤维瘤病和脂肪瘤等。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见于脑部,少数在脊髓,病理上多数为胶质母细胞瘤,FAP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在20岁前发生率最高,为正常人的92倍。⑥硬纤维瘤:又称遗传性韧带样纤维瘤。以顽固性、侵袭性局部生长为特征,多见于前腹壁、腹部手术切口处、肩胛部、小肠系膜与后腹膜。尤其多发生于术后、创伤和产后患者。肿瘤不转移,但边界不清呈浸润性、扩张性生长,局部表现为恶性,切除后易复发并压迫邻近结构与脏器,组织病理为纤维母细胞与胶质纤维增生。FAP患者发生硬纤维瘤的风险是正常人的800倍,在结直肠切除术后10年内,约16%FAP并发有硬纤维瘤[7]。⑦肝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是少见的儿童肝脏恶性肿瘤,APC基因突变的FAP患者患肝母细胞瘤的机会比正常人高750~7500倍[8]。⑧甲状腺肿瘤FAP患者一生中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超过12%[9]。得了FAP不要怕,中南结直肠有良方目前认为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对FAP的诊断至关重要,镜下可见多数密布的息肉,活组织检查多为腺瘤。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临床确诊FAP,超90%的典型FAP患者可检测到基因突变。推荐FAP患者的所有直系亲属进行咨询和检测[10]。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对确诊的患者一般提倡早期根治/预防性手术治疗。FAP早期手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推迟治疗。最近日本一项关于FAP的调查显示,2011~2015年新诊断的541例FAP患者中,仅273例(50.5%)接受了预防性手术,病人往往要求延迟手术[11]。国内尚缺乏具体统计数据,预计早期根治/预防性手术率更低。国内有学者认为预防性手术应在20岁之前进行,最好不超过30岁[12]。而目前临床上,手术通常被推迟进行,其原因大多出自病人本身。担忧外科手术后功能下降(性功能、排便排尿功能等)、肛门能否保住、是否造瘘(改道)等等,还有部分患者首次就诊于非专业医疗机构,导致疾病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据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团队自2003年建科起,便在科主任钱群教授的领导下,进行了FAP的规范化诊断和手术治疗,已为近百位FAP患者顺利地进行了手术。近7年来,江从庆教授将腹腔镜微创技术运用于FAP的手术治疗,并针对不同病人(息肉分布、病理类型、年龄、基因突变状况、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值等),依据国内外最新诊疗指南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腹腔镜、创新的直肠盆腔游离技术以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不仅使切口微创,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充分保护了患者的功能(排尿排便、性功能、生育功能),大大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该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和《中华炎症性肠病杂志》等国内权威期刊上,给广大FAP患者带来了福音[13-14]。江从庆教授团队在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等学术会议作关于“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学术演讲达20余次,《健康报》、《湖北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亦对本团队治疗FAP取得的良好疗效进行了专门报道。2018年本团队在iSurgery专业网站上发布了《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原创手术视频,向同行分享团队治疗FAP的微创技术,该视频播放量达5000余次。2020年江从庆教授团队通过博鳌外科手术直播进行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的手术展示。“手术的目的既要去除病变的大肠、降低癌变风险,还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性功能、排尿及排便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江从庆教授详细介绍了针对不同病情及诉求下的手术方案选择:“对于那位22岁的年轻男性患者,考虑到他的息肉主要位于结肠,直肠仅有少量较小的息肉,可以进行保留直肠的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该方案保留了直肠,对盆腔脏器组织干扰小,极大地保护了患者的排便、排尿及生殖功能,降低了患者术后长期腹泻的风险,这种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青少年(未生育)、直肠内息肉较少且未发生癌变的患者。”对于息肉广泛分布在结直肠的患者,江主任认为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较好的选择:“该术式切除了可能发生恶变的全部大肠,同时保留了肛门,避免永久性造口,是治疗FAP的经典术式之一。同时,该术式将回肠做成储袋,可暂存大便,有效减少了术后排便次数。但该术式需在盆腔深处对直肠解剖,有损伤神经,从而导致性功能及排便排尿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风险,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幸运的是,我们团队通过腹腔镜及创新的直肠盆腔游离技术,一方面着重对术中腹盆腔神经的保护,精细地保留了患者泌尿生殖功能,大大地降低了患者术后发生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的几率。另一方面,我们使用微创的腹腔镜技术及快速康复理念,手术下来,腹部无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同时,我们在括约肌的保护以及储袋的制作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造口还纳后,患者总体的控便功能良好,生活质量较高。对于息肉已发生癌变的FAP患者,江从庆教授常感到惋惜,“原本不会癌变的患者拖到了癌变,起初可以保留肛门的癌变患者最后被迫放弃肛门,这些病人无一不是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在这里,呼吁有FAP家族史或者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早期进行结肠镜监测。即使没有上诉病史,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40岁以后,也应定期做消化道内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尽早治疗。”参考文献1.MelnitchoukN,SaadatLV,BledayR,ADecisionAnalysisforRectal-Sparing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TotalColectomywithIleorectalAnastomosisVersusProctocolectomywithIPAA.DisColonRectum201901;62(1):27-32.2.DinarvandP,DavaroEP,DoanJV,etal.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Syndrome:AnUpdateandReviewofExtraintestinalManifestations.ArchPatholLabMed.201911;143(11).3.OfferhausGJA,GiardielloFM,KrushAJ,etal.TheRiskofUpperGastrointestinalCancerin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Gastroenterology.1992;102(6):1980-1982.4.AbrahamSC.FundicGlandPolyps:CommonandOccasionallyProblematicLesions.GastroenterolHepatol(NY).2010;6(1):48-515.Sarikir¸C,AkarslanZZ,PekerI.OralandMaxillofacialConsiderationsinGardner’sSyndrome:ACaseReport.OralSurgOralMedOralPatholOralRadiol.2015;119(3):e116.6.NuslihaA,DalpataduU,AmarasingheB,etal.CongenitalHypertrophyofRetinalPigmentEpithelium(CHRPE)inPatientswith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APolyposisRegistryExperience.BMCResNotes.2014;7(1):734.7.RighettiAEM,JacominiC,ParraRS,etal.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andDesmoidTumors.Clinics.2011;66(10):1839-1842.8.HirschmanBA,PollockBH,TomlinsonGE.TheSpectrumofAPCMutationsinChildrenwithHepatoblastomafrom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Kindreds.JPediatr.2005;147(2):263-266.9.HerraizM,BarbesinoG,FaquinW,etal.PrevalenceofThyroidCancerin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SyndromeandTheRoleofScreeningUltrasoundExaminations.ClinGastroenterolHepatol.2007;5(3):367-373.10.张秋雷,江从庆,钱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预防性外科治疗[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3):83-85.doi:10.3877/cma.j.issn.2095-3224.2015.03.19.11.YamanoT,HamanakaM,BabayaA,etal.ManagementStrategiesinLynchSyndromeand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ANationalHealthcareSurveyinJapan.CancerSci.2017Feb;108(2):243-249.doi:10.1111/cas.13123.12.周欣,周建农,尚俊清,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直肠癌变的外科预防[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2):78-82.doi:10.3969/j.issn.1674-0491.2008.02.002.13.陈保祥,孙孔亮,洪云天,江从庆(通信作者),等.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11):959-963.doi: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9.11.014.14.张亦超,周燕,丁召,江从庆(通信作者),等.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近期并发症分析[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18,2(3):232-236.doi:10.3760/cma.j.issn.2096-367X.2018.03.016.
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钱群教授、江从庆教授团队经过近十年潜心研究,在国际上首创腹腔镜引导直肠脱垂经会阴手术,成功破解直肠脱垂患者术式选择难题通过腹腔镜引导直肠脱垂经会阴手术成功解决了小于5cm直肠脱垂患者或者手术后出现轻度复发患者的术式选择难题,最新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外科杂志Int J Surg。 江从庆教授介绍,直肠脱垂虽是盆底外科少见疾病,但其发病机制不详。大部分直肠脱垂患者病史较长,且并存肛门失禁或者便秘,部分脱垂患者肠管水肿增厚明显甚至出现嵌顿或者出现肠管坏死需要急诊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手术是治疗直肠脱垂的主要手段,但术式多达100多种,且国外文献报道的手术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对于既往接受过经肛门或盆腔手术且直肠脱垂长度<5cm患者或者术后出现轻度复发(脱垂长度5cm左右)患者更具挑战性,目前并未有临床指南能够参考,医生较难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钱群教授、江从庆教授团队面对以上临床难题,针对国内直肠脱垂患者诊疗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国内<5cm直肠脱垂患者疾病特征以及诊疗现状,该团队在国际首创腹腔镜引导直肠脱垂经会阴手术决策,通过术中腹腔镜引导,确定盆腹膜最低点,指导正确手术方式选择,减少术后复发;通过术中腹腔镜引导,指导肛门外盆底腹膜精准安全打开,并确定合适的上切缘完成手术,精准手术治疗降低手术难度、术中肠管损伤风险,避免手术失败。 目前团队已经通过此项医疗新技术完成10余例直肠脱垂患者手术,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未发现肠管损伤,随访结果均未复发,肛门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良好。 江从庆教授介绍,团队已经开展近十年经会阴直肠脱垂手术实践以及研究,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经会阴手术治疗直肠脱垂病例,积累了丰富直肠脱垂手术治疗经验。团队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在中国外科周、中华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等国际国内省市级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演讲达60多次,获得国内同行广泛认可好评。本次“Role of laparoscopic implementation in perineal operations for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prolapse less than 5 cm”论文成功发表在国际权威外科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不仅显示团队研究已经获得国际同行广泛认可,更是对科室盆底外科疾病相关诊疗快速发展的高度肯定。未来团队会坚持开展医疗新技术,坚守医者初心,担当健康使命,持续提升手术疗效,为更多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12月25-26日,由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主办、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承办的2020年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学术年会在汉隆重召开。 会议汇集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和青年才俊,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让2万余人次在现场或通过网络参与了此次学术盛宴,积极推动了湖北地区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发展。 开幕式上,湖北省医学会潘旭初秘书长充分肯定了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在过去一年里克服困难、积极搭建学术平台、推广诊疗规范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中南医院蔡林副院长对与会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感谢国内外同仁们对中南医院的支持,同时对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在学科建设和专科影响力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会荣誉主席、分会荣誉主委钱群教授在讲话中感谢会务组认真细致的组织,使不能到场的各位同仁能通过线上平台充分享受此次盛会。大会主席、分会主任委员江从庆主任致开幕辞,简要回顾了在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里带领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排除各种困难、砥砺前行的历程。 此次学术汇报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和手术视频展示等等方式进行,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的冯波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韩方海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屹教授、美国UCLA胃肠病理学专家王汉林教授教授、我院江从庆教授及省内结直肠肛门外科的30位专家和青年才俊们先后做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分享了他们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探索。来自省内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的2百余位专家、同道齐聚一堂,共讨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热议前沿新技术、新理论。 年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省结直肠肛门外科的整体实力。本次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全体委员会,会议简要回顾了2020年学会的工作,并对新的一年进行了工作计划和展望,会议期间江从庆主任委员作了主题工作汇报,出席的委员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承诺共携手推进湖北省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发展。
为展示国内外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理论和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规范结直肠肛门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于12月25日承办了中华消化外科教育学院低位直肠癌手术技术研讨会。会议主席姚宏伟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华消化外科教育学院成立的历程及工作任务,本次低位直肠癌手术技术研讨会系中华消化外科教育学院成立以来第一次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环节,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的姚宏伟教授就直肠肿瘤经肛手术治疗策略的选择做专题演讲。在演讲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手术实践对比了TEM/TAMIS和TaTME技术的操作要点、学习曲线和手术疗效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王自强教授用一段段手术视频和图片向与会专家讲解了盆筋膜的移行与中地位直肠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关键技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江从庆教授就腹腔镜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技术要点和难点进行了分享,从ISR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要点、术中功能保护及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还有来自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就直肠癌外科手术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近二十位省内结直肠肛门外科专家在现场对学术讲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及互动。
2020年11月25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低位直肠癌诊治中心(邮箱:wb002554@whu.edu.cn)获批成立。中心挂靠结直肠肛门外科,江从庆主任医师任中心主任。作为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主委及湖北省卫健委结直肠肛门外科质控中心主任所在科室,我们中心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并报道了以下结直肠肛门肿瘤新技术:1.超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根治术-ISR;2.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ELAPE;3.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的手术治疗;4.超低位直肠癌完全经腹入路腹腔镜部分ISR术;5.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在国内率先报道IPAA术后生活质量和功能学研究结果2020年,江从庆主任在各级学术会议上做《超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根治术-ISR》专题演讲10余次。
题目: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研究第一作者:陈保祥 通讯作者:江从庆发表刊物: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11):959-963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患者行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储袋肛管吻合(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 ,IPAA)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IPAA手术治疗的45例UC和F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通过问卷量表评估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5例患者中UC 18例,FAP 27例;行一期手术5例,二期手术37例,三期手术3例;开腹手术13例,腹腔镜手术32例。IPAA术后发生性功能障碍7例,男性与女性、UC与FAP、一期、二期、三期手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6例,男性与女性、UC与FAP、一期、二期、三期手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45例患者术后克利夫兰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为0.696±0.085,男性与女性、UC与FAP、一期、二期、三期手术、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的克利夫兰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生活质量与接受手术时的年龄有关(P=0.001)。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状况更好。
父亲的排便一直不好,腹胀厉害,根本就没有想解大便的感觉,每天都需要喝泻药才能解出一点点,总也排不干净,对于经济是一种负担不说,父亲常常在半夜起身坐在马桶上一坐就是一晚上,五年如此,精神上也是一种折磨。对此,他似乎早就习以为常,总安慰我们说老毛病了,从不愿进医院。他以为我们不知道,他曾多少次到省里的医院看过,做了多少次肠镜,吃了多少药,但身体的毛病却从来没有好转,转眼间,父亲的头发苍白了许多,身体也不如当年那样壮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腹胀越发厉害了,常常一周都不解大便,任岁月爬满他那蜡黄的脸颊,干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我们真的害怕了,全家都在网上四处寻医问药,直到妹妹那天无意中在西瓜视频上看到中南医院江从庆主任的简介,治疗了20年各种各样的便秘群体,效果明显,于是我也在搜狐网上查找,发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于便秘诊疗独成一套体系,尤其是顽固性便秘预后颇佳。我们抱着尝试的心态,踏上了那片陌生的土地,那日父亲的表情仍然凝重,我知道他是害怕无功而返,我看了一眼父亲,不能再让他这样下去了。 我们从昆明坐飞机2小时就到了武汉,来到武汉这片陌生城市,父亲是第一次离开故土,但我感觉得到,他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来到了东湖之畔的中南医院,来到江主任的专家门诊,一眼看上去很年轻,但是言语坚定,铿锵有力。他告诉我们他行医20年,中南医院每年都有很多像父亲一样苦恼的病人,预后明显改善。我偷偷看了一眼父亲,一路紧锁的眉头稍稍有些舒缓,他身后的阳光竟是那样温暖。 那天,我们办理了住院,医生来到病房详细地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在做完一系列检查后,父亲初步被诊断为“慢传输型便秘”,确诊的那一天,江主任又来到了父亲的床边,他告知了我们病情和治疗方案,他告诉我们术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大便次数比较多,问我们能不能接受,父亲看着江主任笑了。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我听完他的话,说:“您放心治疗,我们来这里就是因为相信医院,相信医生。”我签下“同意治疗”后握住江主任的手,告诉他,如果治疗过程中,真的出现了什么不好的情况,作为家属也会坦然接受,希望他不要有心理负担。江主任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走回办公室,望着他的背影,他的脚步也是那么坚定。我总算长舒一口气,因为我相信他会选择最适合父亲的治疗方案。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我相信医生对生命、对职业的敬畏,那是他们的行为准则。正所谓“大医精诚,敬畏生命”,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手术那天,父亲离开时,我看到了他从未有过的平静,甚至我在他的嘴角还发现掠过的一丝微笑,我知道,在他心里这就是解脱。父亲的手术持续了3个小时,江主任和喻学桥博士做完手术后,告诉我们手术很成功,就这样我们心中的石头才算是放下了一半。术后回到监护室,父亲的眼睛因为虚弱还没有力气睁开,可是他用粗糙而有力的双手拉着我说:“我感觉很好,你放心。”我告诉父亲一定要相信医生,配合治疗,坚持下去。他点了点头。 第二天回到病房,医生叮嘱我们要经常翻身活动不然很容易引发并发症,手术功亏一篑。他笑笑说:“医生就喜欢吓唬人。”我说不是吓唬,只是那些可怕后果并不是一定会发生,是可能会发生。但是作为医生他是要履行告知义务的,否则就失职了。我不想说医生就是“圣者”,确实也有极个别的无良庸医,但不能因为个别案例报道,就否认医德的高尚。如果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怀着一颗戒备的心,处处防备,医生又怎能不为了保护自己,小心翼翼,束手束脚,那样最终受伤的一定是我的父亲。所以我相信,服从医嘱一定是最明智的选择,以心交心,用真诚换真诚。那个晚上,失眠了好几年的父亲竟然一觉睡到天亮。醒来以后他说:“别看江医生年轻,看得着病。”说着,他眉宇间充满了得意的笑。 后面几天,医生每天早上八点不到就开始查房,晚上八点再查一次,护士小跑着打针换药,不厌其烦地细细叮嘱。每次查房,江主任总要拉着父亲的手,仔细询问父亲睡得好不好,吃饭多少,大小便是否正常。每次打针换药,护士总是要一次次核实患者姓名,生怕出一点点差错。一个病友胃不好,吃啥吐啥,一个小女孩总是上窜下跳的,还尿了一床,医护人员只好耐心地打扫收拾,没有半句怨言。父亲感叹说:“菩萨三碗饭,哪碗都不好吃。这些医生也不容易,够辛苦的。” 住院期间,我们积极配合治疗,父亲也康复得很快,从术后第三天通气后每天十几次大便,到出院前吃米饭每天可以解五六次成型大便,每一点病情的恢复都离不开医护人员量身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医患之间的紧密协作。出院的时候,我看得出父亲有些不舍,他说要与江医生打个招呼。然而见到江医生,朴实的父亲只说了一句:“医生,我走了,谢谢你。”我知道不善言谈的父亲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发自内心的感谢感谢。江主任笑了,点了点头,紧紧握住父亲的手,叮嘱说不要着凉,不要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飞机慢慢起飞了,望着慢慢化为缩影的这片土地,父亲的眉目间透出了些许不舍与感恩。父亲笑着告诉我,要记住这些善良的人们,心怀感激,重新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