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治疗淋巴管肌瘤病(LA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ILES临床研究最终结果解读徐凯峰 胡晓文一、MILES研究简介:MILES研究是国际多中心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治疗LAM病疗效研究的英文缩写。它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组织并得到美国LAM基金会、TSC联盟、辉瑞公司等机构支持的合作研究。这个研究随机安排、设立安慰剂对照、双盲应用西罗莫司治疗LAM病患者。在2006年12月到2010年9月共有111例患者同意参加研究,其中89例符合条件。该研究的入组条件如下:大于18岁的女性LAM病患者、肺功能异常(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呼出气量占个人预计值百分比FEV1%<70%)、确诊或符合诊断LAM病患者。排除标准是:目前已经或者计划妊娠;大量乳糜浆膜腔积液;或近期准备肺移植。随机分成治疗组46例和安慰剂组43例。两组间患者基线情况相似,比如年龄、气胸病史、氧疗情况、肺功能、健康状况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水平,最重要的指标FEV1%分别是49.3±13.3%、47.7±14.4%。所有患者按计划在前12月治疗阶段分组服用雷帕霉素或者安慰剂,然后停药持续观察12月。分别在入组后3周、3月、6月、9月、12月、18月和24月随访,监测患者肺功能、血VEGF-D、六分钟步行试验、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量表评分等情况以评估疗效。同时观察感染易感性、口腔溃疡、胆固醇升高、少见的非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等药物副作用。二、最终结果简报:在治疗阶段,安慰剂对照组的FEV1平均每个月下降12±2ml,提示与肺功能下降符合的趋势。而雷帕霉素治疗组,FEV1每月增加了1±2ml。两者差别显著,说明雷帕霉素在治疗期间可以稳定LAM患者的肺功能,在前12个月中,雷帕霉素治疗组的FEV1平均改善比对照组高出153ml,相当于入组时肺功能的11%。在其他肺功能指标方面,雷帕霉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用力呼出气量(FVC)和功能残气量。同时雷帕霉素可有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减少血清中VEGF-D的含量。肺弥散功能和6分钟步行距离则没有改善。在停用雷帕霉素12月观察阶段,治疗效果会逐渐消失。其中FEV1均呈降低趋势(安慰剂组每月降低8±2ml,治疗组每月降低14±3ml)。研究结束时FEV1与入组基线资料改变数值两组间没有显著改变。FVC情况与此类似,但VEGF-D水平在治疗组仍保持降低趋势。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粘膜炎,腹泻,恶心,高胆固醇血症,唑疮样皮疹和双下肢水肿。雷帕霉素组更多的副作用主要在八个方面:血液或骨髓事件、胃肠道事件、皮肤问题、代谢异常、骨骼肌肉软组织、疼痛、神经事件、视觉问题。严重的肺部或上呼吸道事件只发生在治疗阶段,而且在安慰剂组更显著。在观察阶段,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严重不良反应也同样更多见于安慰剂组。总之,在不良反应方面,雷帕霉素治疗带来了更多的不良反应,但严重不良反应没有增加,而且停药观察不良反应显著减少。研究结果显示,雷帕霉素能够稳定肺功能,减少血清中VEGF-D的含量,减轻患者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雷帕霉素对于经过选择的患者有可能获得治疗效果。三、常见问题问答问: MILES研究最终结果对女性LAM病患者意味着什么?答:最终结果意味着在经过选择的中重度肺功能异常的女性LAM病友,雷帕霉素能够有效稳定肺功能。但雷帕霉素带来了更多的不良反应。这是首次有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药物对LAM病有治疗作用,开启了成功治疗LAM病的新阶段,是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转化医学的成功典范。问:是否最终结果意味着所有的LAM病患者都应该服用雷帕霉素?答:不,不是每一位LAM病友都应该服用雷帕霉素。这是一种能带来明显副作用的药物。病友应该跟有经验LAM相关专家讨论雷帕霉素的使用可能带来的利弊关系慎重决定。问:是否越早使用雷帕霉素越好?答:目前只是在肺功能损害明显的LAM病友初步有效,观察时间短,而且存在一定副作用。是否早期LAM病患者用药有效,还缺乏证据,需要慎重,这也是以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雷帕霉素治疗长期有效吗?答:在MILES研究中,雷帕霉素的疗效只持续于药物治疗期间。一旦药物停止,在研究中LAM病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与安慰剂组相似。 在LAM病患者雷帕霉素能持续使用多久?由于MILES研究治疗阶段只有一年,我们无法回答。这一问题有待于将来的研究解决。问:是否雷帕霉素治疗后还有其它作用?答:是的,雷帕霉素治疗的LAM病患者在研究中已显示出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的改善。但在步行距离、弥散功能方面没有显著变化。血清VEGF-D也在治疗期间显示出降低趋势。这是一种存在于绝大部分LAM病患者中的蛋白质,有助于LAM病诊断,但尚不清楚VEGF-D的水平是否与疾病进展或者治疗反应有关。问:雷帕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什么?答:在研究中雷帕霉素组比安慰剂组有更多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口腔溃疡,腹泻,恶心,高胆固醇血症,唑疮样皮疹和下肢水肿。两组间严重不良反应没有差别。通常,雷帕霉素的不良反应只存在于药物治疗期间。问:雷帕霉素每天的剂量是多少?答:雷帕霉素的每天剂量平均大约2mg。有些患者需要更大剂量,而有些患者相反。需要根据血液雷帕霉素浓度水平调节药物剂量维持血液浓度在5-15ng/ml治疗水平。问:LAM病患者何时选用雷帕霉素?答:这个问题在欧洲LAM病指南上已经明确指出,如果患者的肺功能持续恶化,可以个体化考虑使用雷帕霉素。MILES研究确认了这一点,其中的关键是如何个体化考虑。由于这个药物的副作用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并不是所有LAM病患者需要使用雷帕霉素,尤其是病情稳定的患者并不需要使用。同时需要注意,雷帕霉素并没有被批准用于治疗LAM病,医生和医院未必同意给LAM病患者处方或发放这种药。问:是否可以邮购雷帕霉素?答:LAM病患者希望有更便捷的方式来使用雷帕霉素。但其中潜在的问题很多,并不推荐患者自己去邮购药品。更有患者自己决定使用雷帕霉素,国家为了保护患者的利益,对于药品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所有处方药均需要得到医生的处方才可以使用。使用雷帕霉素的正确方法是:在有LAM病治疗经验的医疗中心充分评估病情,讨论治疗的必要性,并建立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计划、以及随诊计划后,个体化决定是否选择这一新的治疗方案。其他方法,如:远程咨询、自行购药、或随便找一个医生开处方,都会给本来就患病的病友带来新的医疗风险。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的要求,国家卫计委于今年在全国开展提升肺癌诊断和治疗能力计划,成立60家肺癌规范化诊疗中心,以点带面,提升基层肺癌诊疗能力。11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韩宝惠教授、我院党委书记刘同柱教授共同为国家卫计委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肺癌诊断与治疗示范基地”揭牌并致辞。会上,党委书记刘同柱代表医院感谢韩宝惠院长等一行代表国家卫计委来我院揭牌并传经送宝。同时指出,基层医院肺癌诊治水平的提高需要规范化的培训和经验累积,此次中心挂牌及相应学术交流在我院的顺利开展,切实有助于我院肺癌诊疗中心对基层合作医院的帮扶力度,提升肺癌多学科诊治能力。我院副院长徐晓玲教授对韩宝惠院长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坚信此次授牌必将促进我院呼吸内科肺癌亚专科的发展。来自安徽安庆、六安、淮南、巢湖及山东等地的呼吸肺癌领域专家50余人参会。我院副院长徐晓玲教授和呼吸内科操乐杰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韩宝惠教授就《EGFR突变患者的全程管理》作专题报告。他指出,EGFR-TKIs是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但大部分患者都不可避免的产生耐药,其中T790M突变是第一/二代EGFR-TKI产生获得性耐药最常见的机制。第三代EGFR-TKI主要针对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已成为EGFR-TKI治疗进展后T790M阳性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呼吸内科诊疗中心主任唐华平教授就《从一代TKI耐药看二次活检的意义》作专题报告。他指出,所有NSCLC患者都应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于EGFR-TKI耐药的NSCLC患者更应进行二次活检,其中组织活检是金标准,血液检测可作为有效补充。我院呼吸内科胡晓文、徐飞副主任针对肺癌小标本取样专家共识,病理科李传应主任就肺癌小活检标本处理与基因检测进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在MDT病例讨论环节,夏淮玲主任积极引导专家们结合病例与自身的诊疗经验,就具体病例在诊疗期间的标本检测、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上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交流。随后,与会人员观摩了介入科季德林主任示范的肺结节经皮肺穿刺操作手术并参观了病理科分子实验室,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南区呼吸内科)
2017年7月10日,麻醉科、内镜中心多科室协同,我院南区呼吸内科在有创通气支持下床旁无痛支气管镜下腔内圈套切除右主肿瘤,成功挽救极高危晚期肺鳞癌患者伴双侧主支气管重度阻塞、呼吸衰竭1例。患者时某某,男,64岁,淮南人。因“左肺鳞癌术后26个月,咳嗽、痰中带血、气喘加重10天”于2017年6月27日入院。患者于26月前在我院胸外科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肺鳞癌,术后给予DL方案化疗4次。此次肺部CT示左主、右主新生物重度阻塞,辗转省内多家三甲医院,均难以改善患者病情。出于对于我院医疗能力的信任,转入我院。入科后,给予抗炎、平喘治疗,患者气喘仍进行性加重,面罩吸氧难以维持血氧饱和度,无创呼吸机应用虽可勉强维持血氧饱和度,但不能脱机,进食、饮水等,患者生命危在旦夕。解决患者痛苦的最佳方法是给予气管镜下右主肿瘤切除,畅通右侧主支气管。但患者病情危重,不能脱离无创呼吸机,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致操作风险大、死亡率高。同时,如此危重患者介入操作需麻醉科、呼吸科、内镜中心多科室协同才能完成,在我院呼吸内镜介入操作方面属于首次。经南区呼吸内科全体人员集体讨论后,请麻醉科李娟主任会诊获得了很好的支持。同时,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作为风险极高内镜介入治疗,上报医务处备案。为保证安全,先给予患者气管切开、有创机械通气改善患者呼吸衰竭及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置入鼻胃管鼻饲改善营养,同时注意保肝、护肾、抗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上述处理,使患者精神状态改善,人机配合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心律失常、心功能、肝肾功能好转,为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赢得宝贵时机。2017年7月10日上午11点,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麻醉科康芳主任、内镜室吴丽萍、张燕护师等来到病人床边,先由麻醉科康芳主任给予静推丙泊酚镇静,患者逐渐进入麻醉状态(图1)。呼吸内科操乐杰主任持气管镜由气管切开套管操作孔进入气管,镜下见隆突附近左右主支气管新生物阻塞管腔超过95%(图2),局部可见痰液,予以吸除。随后在内镜护士吴丽萍协助下,顺利放置圈套器将右主支气管新生物完整切除(图3),取出3块共约3×2cm大小肉红色组织块,右主支气管阻塞明显解除(图4,5)。随后将右上、中、下支气管阻塞脓液彻底清除,退出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呈一过性明显下降,呼吸科黄文娟护士长、夏大庆及纪子梅主治医师轮流给予患者心肺复苏及肾上腺素、阿托品、平衡液等应用,使患者化险为夷。介入操作结束后,患者神志逐渐转清,主诉胸闷、气喘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当日下午停用升压药物,第二天中午撤除呼吸机,逐渐过渡至经口进食。患者的情况逐渐改善,患者家属激动心情难以平复,盛赞呼吸内科、麻醉科及内镜中心技艺高超,衷心感谢多学科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南区呼吸内科在麻醉科、内镜中心协助下,无痛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开展非常顺利。对于晚期肺癌腔内治疗虽属于姑息性治疗,但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一例危重患者气管镜下治疗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患者家属对我院高超医疗技术的信任,也和呼吸科、麻醉科、内镜室长期娴熟、高水平的合作能力显著提高有关(南区呼吸内科冷再君)。
上周,由我院呼吸内科、安徽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及肺癌早期诊疗协作组主办,2017中国肺癌新安高峰论坛及呼吸疑难病与内镜新技术应用学习班在安徽省合肥市高速开元酒店隆重召开。大会主题解析肺癌诊治最新进展、提高呼吸疑难病诊疗水平、规范呼吸内镜在呼吸疾病介入治疗上的应用。大会由安徽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与分子诊断专委会主委、呼吸内科操乐杰主任主持,会议邀请了在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呼吸疑难病及呼吸内镜学方面经验丰富的国内著名专家现场专题报告,吸引全省呼吸内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学术骨干300人参会交流。会议首先由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主委、上海胸科医院肺癌中心陆舜教授讲解近年来肺癌免疫治疗上的进展,他指出晚期肺癌的治疗已经从细胞毒药物化疗时代跨入免疫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进步正在超越化疗,而突变负荷/新抗原的检测可以预测晚期肺癌对PD-1等免疫抑制剂的反应,大大提高免疫治疗的针对性。肺癌放疗方面,上海市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指出放疗尤其是精确放疗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可以与手术相比美。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尤其是合并脑转移患者),与化疗、靶向治疗配合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肺癌靶向治疗方面,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科宋勇教授介绍了靶向治疗与化疗的对比、新一代靶向药物(如Dacomitinib、Alectinib)的崛起及靶向药物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联合使用在克服突变肺癌患者耐药治疗中的探索。在肺癌化疗方面,我科操乐杰教授就铂类晚期NSCLC治疗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他指出含铂双药化疗在EGFR、ALK突变人群的一线治疗及突变阴性非鳞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均是推荐的。且研究提示,对于初治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TL(紫杉醇+洛铂)与TC(紫杉醇+卡铂)方案疗效相当,而TL方案安全性更佳,病人生活质量更好。我院徐晓玲副院长则详细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及不同免疫治疗方法的探索,包括PD-1、PD-L1单抗的应用,系统性阐述了免疫治疗如何完成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在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方面,蚌医一附院呼吸科陈余清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包括贝伐珠单抗、恩度、阿帕替尼等多个抗血管生成药物在SCLC、NSCLC中的研究结果,展示了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靶向治疗联合对于肺癌患者PFS、OS的显著改善作用的客观依据。在肺癌分子诊断方面,燃石医学张璐博士就基于血液标本ctDNA的NGS检测及监控对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的价值和参会者进行了分享;厦门艾德公司陈寅清博士展示super-ARMS法对血液标本基因突变检测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革新,检测方法的多样及临床探索的加深,使得血液基因突变检测逐渐成为现实,其对肺癌发病机制的探讨、治疗手段的选择、疗效监测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在肺癌临床研究探索部分,我科胡娜娜主治医师分享51例入组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AZD9291)口服临床试验研究晚期NSCLC患者研究资料总结。该研究探讨了一代EGFR-TKI耐药方式、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及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口服疗效近期观察。从初步研究结果看来,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显示有效率高(70%)、安全性好、脑转移有效的优点。安徽省胸科医院肿瘤科史清明教授回顾最新临床研究及该科临床试验,发现一线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使得 PFS延长,且治疗安全性较好。解放军105医院肿瘤科郝文胜主任介绍了关于EGFR突变患者TKI治疗耐药后联合贝伐珠单抗继续治疗的一项单臂研究,并展示了6例目前临床研究病例资料。结果显示一线TKI耐药后联合贝伐珠单抗有可能再继续获益,且用药安全性尚可,长期随访结果值得期待。在呼吸疑难病诊治经验分享部分,我院呼吸科胡晓文主任及徐飞主任分别阐述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淋巴管肌瘤病(LAM)合并肾脏巨大血管肌脂瘤及IG G4相关性肺病各1例诊治过程及临床思路,参会者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并和多个省内专家共同进行了交流。少见疑难病的早期发现及正确处理是体现我院呼吸内科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能力,对少见病充分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在呼吸内镜诊治方面,来自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长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白冲教授和我们探讨了介入肺脏病学的发展史、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白冲教授提出,要以团队优先发展的形式,用更先进的内镜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虚拟支气管镜的导航技术、支气管肺减容术、支气管热成形术等)。在呼吸内镜方面,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来自无锡市四院呼吸内科李润生副主任分享其近年来300例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经验及对临床学科发展的强力推动作用。李润生副主任硕士毕业于我院呼吸内科,是操乐杰教授的开山弟子,交流时反复感谢我科对其严格全面培养,这次交流也是一次回家工作汇报。另外,来自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李善群教授,向参会者介绍了呼吸康复的定义、发展背景、计划内容、评价指标、与噻托溴铵的联合在COPD康复中的作用及包括肺癌患者在内的慢病管理经验。呼吸康复强调多学科共同干预的概念,针对患者制作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并高度关注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是我科未来需要加强发展的亚专科。 本次会议,反响热烈,参会者普遍反映大会内容新、临床实用性强,希望会议常态化举办,为肺癌亚专科及呼吸病学发展做出贡献,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南区呼吸内科 冷再君 供稿)
近日,我院南区呼吸内科收治了1例65岁女性患者,反复发热10月,2月前发现右肺巨大占位,大小17cmX15cm,就诊外院某三甲医院,诊断考虑恶性肿瘤晚期,为了使患者得到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我科组织了多学科病例讨论。讨论邀请王锦权副院长进行主持,胸外科徐美清主任、影像科季学兵主任、病理科吴海波主任及孔雪医师及呼吸内科全体医生参加了讨论。该患者及家属抱着一线希望就诊于操乐杰主任门诊,操主任仔细阅片后,对恶性肿瘤诊断表示怀疑,将患者收住我科进一步诊治。入院后我科立即给患者进行支气管镜及B超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合患者病史特点、胸部CT表现及组织病理结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初步诊断右侧胸腔孤立性纤维瘤。经过对患者病史进行系统回顾后,各位主任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出发,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影像科季学兵主任首先分析了该患者的胸片及胸部增强CT影像学特点,认为符合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表现。随后,病理科孔雪医师代表吴海波主任介绍了该患者的病理诊断过程以及其中的难点,结合免疫标记结果,最终确定了SFT的病理诊断。孔雪医师表示临床和病理医师密切沟通、积极配合的模式,在此例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胸外科徐美清主任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既往经治的类似病例,认为该患者SFT诊断明确,肿瘤应该位于胸腔,属于胸膜来源,随后介绍了SFT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应为首选,可以尽快安排转入胸外科进行手术,因术后可能复发,还需要密切随访。最后,呼吸内科操乐杰主任对王锦权院长以及各科专家莅临我科参加多学科病例讨论表示感谢,并表示本例患者在外院辗转诊疗10个月后,成功在我院确诊并明确了下一步治疗措施,充分体现出我院作为安徽省区域医疗中心具备解决疑难杂症的实力。作为医生应该时刻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的为患者解决问题,对每一例患者都应该不放弃、不抛弃。王锦权副院长总结指出,回顾该患者求医经过,呼吸内科本着对外院临床诊断的怀疑态度,通过肺穿刺获取组织标本,经过病理科细心检查、准确标记,最后明确诊断,后续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给了患者及家属一个满意交代,另外通过多学科讨论,临床医师也收获颇多。王院长希望临床一线医师要重视临床各种线索,追根究底,勇于探索,积极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并强调了各科室之间应该重视多学科协作,经常进行交流学习,共同做好临床诊疗工作,更好地保持省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不断求索的优良传统。王锦权副院长最后对呼吸内科精心准备讨论、与会人员积极参与疑难少见病例讨论的良好氛围进行了表扬。(南区呼吸内科 符萌医师 供稿)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国家层面对健康的重视,以及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作为指南推荐写入规范,肺结节/早期肺癌规范诊疗已经成为呼吸内科、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面临的现实问题。2016年6月,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主委、北京中日医院院长、知名呼吸内科教授王辰院士领衔成立了中国早期肺癌诊治协作组,开创了我国早期肺癌诊治规范化发展的序幕。为提高我省肺结节及早期肺癌诊疗水平,更好的与中国早期肺癌诊治协作组接轨,2016安徽省早期肺癌诊治协作组成立大会于2016年12月1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稻香楼宾馆顺利召开,大会由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操乐杰教授主持。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济民肿瘤医院院长刘爱国主任,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严光教授,中国早期肺癌诊治协作组中部主任委员、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宋勇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表示热烈祝贺。全省参加会议的协作组人员70人,均是安徽省市级以上三级医院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的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会场坐无虚席。会议从呼吸内科,影像科,病理科,胸外科多个角度探讨早期肺癌诊治的相关问题。首先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南京军区总医院宋勇教授介绍了肺癌流行病学和诊治策略,整体阐述了肺癌从早期到晚期的诊治,使与会者强烈感受到肺癌早期诊疗神圣的使命感及责任感及投入相关工作的紧迫性。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操乐杰教授介绍呼吸内镜与肺癌早期诊断,阐述了内镜在肺癌早期诊断的优势和发展,通过内镜导航特别是磁导航内镜,加上呼吸医师积极努力可以使90%患者达到术前确诊,前景广阔。安徽省立医院邓克学教授介绍了肺结节与早期肺腺癌胸部C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薄层CT扫描加立体重建,为临床早期肺癌鉴别诊断提供了宝贵的手段。随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孟刚主任介绍早期肺癌病理诊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临床意义,提高了临床主任对早期肺癌病理诊断基本概念的认识,印象深刻。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徐美青教授介绍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及微创外科治疗,从外科角度对早期肺癌的诊疗加以界定。会上,中国早期肺癌诊治协作组常委、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操乐杰教授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安医大一附院孙耕耘、孟刚教授,安徽省立医院徐美清、邓克学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闭幕式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耕耘教授主持,孙教授指出此次会议圆满成功,标志着安徽省早期肺癌协作组正式成立,同时,也为以后多学科对早期肺癌诊治方面的交流和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让我们的临床医生对肺癌早期诊疗获得更的经验,造福更多的患者。安徽省早期肺癌诊治协作组必将成为推动安徽省早期肺癌诊治的一面大旗,带领全省同行融入全国乃至全球高水平早期肺癌诊治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南区呼吸内科供稿)
2016年6月17号到19号,在风景秀丽的合肥翡翠湖迎宾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肺癌新安高峰论坛及呼吸疑难病与内镜新技术新进展继教班召开,会议由我院呼吸内科、抗癌协会安徽省靶向治疗与分子诊断专委会联合主办。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徐晓玲教授(图一)、上海市胸科医院肺癌诊治中心主任陆舜教授、南京军区总院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宋勇教授、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刘爱国教授、安医大一附院呼吸内科孙耕耘教授及我院胸外科主任徐美清教授莅临大会开幕式并致词祝贺。会议开幕式由抗癌协会安徽省靶向治疗与分子诊断专委会主任委员、呼吸内科操乐杰教授主持(图二),吸引了来自省内外300多位呼吸内科、肿瘤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介入科、影像科等专业的同行参会。会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委、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国际分期委员会委员、理事会理事(BOD)、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吴一龙教授(图三)就肺癌诊治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引领性论述,他指出随着肺腺癌少见驱动基因图谱的逐渐完善,针对罕见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发布,结果是令人欣喜的,这也是未来肺癌发展的方向。CSCO肺癌专委会候任主委、上海胸科医院肺癌中心陆舜教授就肺癌及胸膜间皮瘤的免疫治疗进展与参会者进行分享,使与会者对免疫治疗在难治性肺癌上的应用充满信心。南京军区总医院肺癌中心宋勇教授分享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随着靶向耐药的出现,多种治疗策略如化疗插入、局部治疗、新一代靶向药物的应用,追赶肿瘤进化的步伐。靶向、化疗的轮替治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得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这可能是未来肺癌综合治疗的普遍方向。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委会主委、天津肿瘤医院李凯教授就EGTR-TKI与抗VEGF治疗的原理机制、两者相互作用、疗效相关的临床试验做了精彩的分享,他指出抗VEGF的应用可以使肿瘤内部形成缺氧微环境,可导致肿瘤细胞坏死,也可引起肿瘤细胞抢占周围正常组织血供,导致肿瘤增值活跃。所以如何正确使用两种治疗方案,如何判断血管生成治疗优势人群并预测疗效,为我们未来的临床工作及科研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安徽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洪海鸥主任(图四)就健康管理及肺癌的早期低剂量螺旋CT筛查进行了知识普及及未来发展的展望,这对提高我省广大医务工作关注健康管理及早期诊治肺癌起积极推动作用。此次会议除讨论肺癌的诊治热点及进展外,还加入了呼吸疑难危重症疾病诊治进展内容。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徐凯峰教授(图五)解读了弥漫性肺部囊性疾病的定义,及各种类型的代表包括淋巴管肌瘤病、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结节性硬化症在内的多种弥漫性少见肺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治思路。徐教授精心准备的讲稿,渊博的学识让我们体会了大家风范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疑难少见病的认识。会议间歇,徐凯峰教授不顾旅途劳顿,还免费为全省6名淋巴管肌瘤病患者进行了免费义诊,深受患者一致好评。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的留永健博士,就肺部疾病影像学表现与基础解剖及病理生理联系进行了剥丝抽茧样的解读,使与会者了解如何分清肺实质、间质、肺转换区等。从而,使我们了解影像细微改变如何引出急性肺水肿、肺部小结节诊断的正确思维、合理解决临床问题,让参会者耳目一新。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余清主任就呼吸系统疾病的吸入治疗做了详细的论述,深化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于雾化治疗新应用的认识。我院徐晓玲副院长就最新血栓及抗血栓治疗指南解读引出如何合理选择抗凝药物,以及新出现的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的循证学依据如何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使与会者受益匪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耕耘教授,就最新脓毒血症的诊疗规范指南做了详细的解读,新定义的脓毒症,弥补了SIRS诊断标准的缺陷,其有效性及可靠性尚需临床验证。呼吸内镜新技术方面,邀请了苏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蒋军红教授就呼吸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生动的进行了呼吸内镜技术应用的分享。大会由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呼吸内科王莹主任做大会闭幕式致辞。她认为此次会议即有肺癌最新进展展示,又有呼吸疑难危重症知识传播,使我们享受了一整天丰富的学术大餐,很过瘾。她感谢会议组织者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付出的艰辛,也感谢外地专家来肥传经送宝,更感谢参会者积极参与配合。与会者普遍反映此次会议内容新颖、详实,对临床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将总结办会经验,将肺癌新安高峰论坛及呼吸疑难病与呼吸内镜新进展越办越好,更好地为省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创造机会,推动肺癌早期诊断、晚期肺癌精准治疗及呼吸疑难病的诊疗水平进一步发展。(南区呼吸内科冷再君供稿)
随着胸部CT的普及、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及健康体检的广泛开展,很多呼吸科医师面临肺结节的诊断、处理及早期肺癌准确诊断、治疗问题。为规范肺结节与早期肺癌临床诊疗行为、迎接挑战,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主委王辰院士牵头成立的中国早期肺癌诊疗协作组(Chinese Collaborating Group for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Management)于2016年6月11日在广州市正式向国内外宣布成立,我院呼吸内科操乐杰主任作为安徽省牵头人当选为该协作组常务委员。中国早期肺癌协作组主要是面对中国肺癌学科带头人,积极促进肺癌学术交流和临床多中心协作研究,加强与国内外NGO交流与合作。开展肺癌诊疗领域继续教育,规范我国肺癌诊疗行为,发挥呼吸科医师在肺癌首诊、术前评估、药物治疗、姑息治疗全程管理优势。同时,也要激发呼吸科医师在肺癌的预防、筛查、精准诊疗及MDT团队中的突出作用。著名呼吸病专家、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癌学组组长钱桂生教授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词。会上,韩宝惠教授及白春学教授介绍中国早期肺癌诊疗协作组成立、宗旨及全国组成人员名单。随后,学术交流开始,王辰院士就中国肺癌流行病学现状与防治策略、张国祯教授就诊断影像学现状进行了讲演及互动交流。我院操乐杰主任被选为全国常委,必将推动我院乃至全省肺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治能力,更好融入全国高端序列,为保障全省广大患者身体健康起积极作用。(南区呼吸内科供稿)
2015年8月29日由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安徽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及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主办“苏皖呼吸沙龙暨肺部感染与肺癌诊疗新进展省级继教班”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池州市平天半岛酒店顺利召开。南京军区总院呼吸内科宋勇教授、蚌埠医学院附一院呼吸内科陈余清教授、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徐晓玲教授、安医大一附院呼吸内科孙耕耘教授、上海中山医院呼吸内科王葆青教授莅临大会开幕式并致词祝贺。会议由安徽省立医院呼吸科操乐杰教授- CSCO血管生成靶向专委会全国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首任主委主持。上午会议先由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呼吸分会侯任主委陈余清教授开始,她从急性病毒性肺炎的分类、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合理治疗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呼吸道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如禽流感、中东综合症进行了重点强调,这无疑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冬季好发季节规范呼吸道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诊治提供了及时的指导。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内科学分会主委-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徐晓玲教授重点就肾移植术后肺孢子菌感染好发时间段、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病原学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系统阐述,特别是其诱导痰及肺泡灌洗液肺孢子菌的高诊断率及其特征性肺部CT肺尖受累特点给呼吸科同行留下深刻影响,这无疑大大促进肺孢子菌临床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的发展。上海中山医院呼吸内科王葆青教授从临床3个病例入手,引入肺部隐球菌、念珠菌及曲霉菌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影像特征、诊断与合理治疗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讲述,使与会者受益匪浅。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解卫平教授就肺血栓栓塞误诊病例、眼部术后继发肺空气栓塞及肺绒癌栓塞死亡病例带来的医患纠纷-血的教训开始肺栓塞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确诊手段、早期发现等系统阐述,讲解极为生动、引人入胜。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提高肺栓塞认识水平无疑对于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疗纠纷至关重要。南京军总宋勇教授就人体免疫产生机制,肺部感染与肿瘤患者存在的免疫抑制问题及如何提高肺部感染以及肿瘤患者免疫力的国内外进展等问题做了详尽、生动的解读,与会者收获良多。下午会议由来自苏州大学医学院一附院黄建安教授的介入肺脏病学开始,从诊断方面的支气管荧光及NBI技术、超声支气管镜技术、导航技术、功能性支气管镜及内科胸腔镜技术等。随后就介入治疗方面的电刀、APC、冷冻、激光、硬质气管镜、气道支架、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哮喘热整形技术及组织工程气管重建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些对我省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科孟凡青教授就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取材部位对于诊断的影响,COP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如何解读其病理描述、病理科医生如何规范病理报告进行了充分阐述,与会者印象深刻、收获良多。南京鼓楼医院呼吸内科苗立云教授就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病理标本获取及确诊、治疗进行了生动讲解,与病理科讲解相对应大大提高了临床认识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安徽省呼吸病分会首任主委-安医大一附院孙耕耘教授就肺结节影像描述特点、临床意义、诊断与鉴别及最新肺结节随访共识进行了解读,对于提高肺结节诊断水平无疑将产生积极作用。CSCO血管生成靶向专委会全国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和分子诊断专委会主委、安徽省立医院操乐杰教授就抗血管生成在肺癌治疗上进展从抗血管生成治疗如何让晚期NSCLC最大获益、不同人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获益分析以及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探索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这对于从以杀死肿瘤细胞到改善肿瘤周围环境-肿瘤血管生成正常化与靶向、化疗联合共赢新知识传播使与会者受益匪浅。随后来自南京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大医院的谷伟主任和朱晓莉教授分别就2015 ASCO非小细胞肺癌靶向和免疫治疗进展做了图文并茂、详实的阐述,深受欢迎。此次沙龙会议的举办旨在提高安徽省呼吸系病的整体诊疗水平,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对呼吸系统疾病新进展的认识及规范疾病诊疗行为,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一致认为,会议内容新、全面、实用性强,参会汲取了丰富的新知识、扩展了自身的知识面,是一次成功的大会。今后,我们将总结办会经验,争取将苏皖呼吸病沙龙常态化举行,更好地为省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创造机会,推动呼吸病诊断、规范化治疗事业的发展。(安徽省立医院呼吸科 夏大庆供稿)
近日南区呼吸内科联合麻醉科采用经喉罩机械通气辅助下无痛支气管镜技术成功取出巨大刀片异物(50×21mm),异物取出顺利,整个过程患者无痛苦、零损伤,恢复良好。患者,男性,48岁。1月前因和家人争吵饮酒后,误吸入刀片至气管,未重视。随后,患者出现咳嗽、痰血症状,碾转合肥多家三甲医院,经肺部影像资料均提示异物刀片位于气管下端至右主支气管,因设备、技术及担心刀片异物取出会导致气管-声带损伤、咯血的风险,均拒绝给患者行气管镜下异物取出,建议胸外科手术取刀片异物。患者对于开胸手术取异物有顾虑,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我院南区呼吸内科具备无痛支气管镜下取复杂、危险异物技术条件,于近日来我院诊治。上午10时左右患者入南区内镜中心,术前常规建立静脉通道,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依次给予芬太尼及丙泊酚静推,待受检者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先给予面罩充分供氧,Sa02%保持在98%~100%,置入喉罩,接三通装置后接呼吸机行辅助通气。支气管镜从喉罩顶部三通直行通道入口进入,声门正常,气管下段距隆突3cm气管腔内见刀片异物,表面生锈(图1),向下插入右主支气管2cm。气管下端、右主及左主均见肉芽肿形成,刀片明显固定不随呼吸上下摆动。局部注入止血药后,镜下置入异物钳顺利钳住刀片上缘轻轻外拔,顺利从气管下端-右主支气管处拉至气管上段(图2),再调整刀片角度至平行于声门开口方向,完整取出生锈刀片,其大小约50mm×21mm(图3)。异物取出后局部未见出血,气管下端、右主及左主均见肉芽肿表面基本平滑(图4),声门正常。介入治疗后患者咳嗽、气喘即刻好转,活动自如,疗效确切。 经喉罩机械通气辅助下无痛支气管镜技术是2012年以来我科操乐杰主任及麻醉科李娟主任为首的团队领衔下开展的医院三新项目,目前已经开展无痛支气管检查及镜下冷凝、氩气刀、圈套、灌洗、异物取出等治疗累计达700例, 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内镜介入诊疗范围。此项技术需要呼吸内科及麻醉科操作者具备娴熟的技术、良好的配合,南区呼吸内科与麻醉科、内镜室已经形成成熟的专业团队,在全省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该例患者异物为锋利的刀片,又长又锐利(50X21mm),在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空间内操作随时有损伤气管,声门造成大出血、纵隔气肿的风险。异物已进入气道1月余,周围存在肉芽组织增生包裹,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我科成功完整取出该超长及锋利刀片异物除了内镜操作者、内镜护士技术娴熟外,无痛技术为整个取出过程保驾护航、顺利异物取出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是多学科合作共赢的典范。( 呼吸内科:夏大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