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的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许多人都需要久坐或久站,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腰酸背痛、颈肩部疼痛等不适症状,那为啥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久坐、久站又没有剧烈运动,为何会出现这些肌肉的酸痛?有什么缓解的方法吗?下面,请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组李维新主任为大家讲讲。久坐久站后为什么会腰酸背痛?李维新主任解释:在长期伏案工作后或者长时间站立后,许多人会觉得腰酸背痛、颈肩部疼痛,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您的腰背部以及脊柱周边的核心肌群力量比较弱一些。如果核心肌群的力量弱,我们做长时间单一的动作时,就会出现腰背部的疼痛。常说的核心肌群是什么?核心肌群是什么?是不是我们常说的腹肌?其实并不光是腹肌,还有深腹横肌、腹斜肌、下背部肌肉、臀部肌肉等。这些肌肉与肌腱、韧带和关节组成了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核心肌群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负责躯干的运动,以及活动时的动力输出与传递工作。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核心肌群对我们的脊柱及腔体器官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那为啥它力量弱就会引起腰背疼痛?其实,核心肌群里面就有我们常说的腰背肌的肌肉。长时间缺乏锻炼,再加上天天需要久坐或久站,长期处于单一姿势或错误的坐姿,会使腰部肌肉等核心肌群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的劳损,就会出现颈肩部酸痛不适、腰背部疼痛等情况。如果仍然不加以重视,核心肌群力量得不到激活,就无法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正常的脊柱生理曲度就会消失(本来正常的脊柱生理曲度可以减少脊柱所承受的力),更多的压力就会转加给椎间盘及椎间关节,加速腰椎的退变,甚至发展为腰椎疾病!该如何缓解这种腰酸背痛?教你几个动作加强核心力量!如何缓解久坐、久站后的这种腰酸背痛,或者是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疾病?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激活并加强核心肌群力量。在这里分享几个加强核心肌群力量的动作,大家快练起来吧。1.平板支撑:注意躯体成一个直线,不要高抬臀部省力哦2.俯卧位拉伸:注意髋部和腹部尽量紧贴床垫3.爬式拉伸:单只手臂平举,对侧的腿抬起,头身为一条轴线,左右轮换交替练习4.超人式:收下巴,头、躯干保持一条直线
当工作一天之后,挤着公交、地铁回到家后,半躺在沙发上或床上玩着手机、听着音乐,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但是你知道吗?半躺时腰椎会缺乏足够的支撑,使原有的弧度被改变,让腰椎间盘所受重力不断增大,甚至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对于腰椎还是健康的人来说,腰椎是有正常的生理曲度的,正常情况下,腰椎关节的受力点一般在腰4、5和骶1位置。人平躺时,腰椎间盘承载的压力最小。半躺时,腰部悬空,腰椎处于折角状态,又没有支撑,上半身的重量全压到了腰椎这一个受力点上,且半躺时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脊柱出现变形,生理曲度变直,久而久之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容易导致腰痛的姿势还有: 1、久坐最伤腰:久坐时,过一段时间就应起身活动一下腰部,若不能起身时,也可坐着做腰部的伸缩活动,以免过度劳累导致腰椎劳损。 2、单肩背包:如果你的背包长期只背到肩膀一侧,就会引起一肩高一肩低,因为肩胛骨上附着的很多肌肉连接到了脊椎,所以肩的一高一低会导致脊椎的侧弯和骨盆侧倾,会对腰椎有损伤。 3、不良动作:有的时候一个不良动作,比如做家务或洗漱时身体前倾、弯腰突然用力搬重物等不良动作,也会损伤腰椎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62岁的王大妈,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平日里喜欢在小区跳跳民族舞,和其他大妈大爷们唱唱老歌,很享受现在的退休生活。可是最近却因为腰椎管狭窄这病,让王大妈十分烦恼。 大半年前,王大妈感觉腰不舒服,想着可能是跳舞多了造成肌肉劳损,休息一段时间也许就会好了。可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腰疼接着是腿麻。本来还能坚持每天到公园散散步,现在走路都费劲,更别说跳舞了,每次走走停停,腿又麻又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腰椎管狭窄,王大妈已经出现腰椎管狭窄的典型症状间歇性跛行,建议最好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属于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常见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腰椎管狭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所以说像王大妈这样的患者很多,并且大多数都不愿意手术治疗,还有的会问腰椎管狭窄是不是可以自愈? 椎管狭窄一般是进行性、发展性的,如果不积极治疗,很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仅是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通过药物输液,症状可改善,甚至消失。但若出现了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当有肌肉萎缩、反射改变、肌力下降等症状时,则不可能自然恢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才可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病情。目前临床上多提倡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做到创伤小、恢复快,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相关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97%的老年人具有一定程度的腰椎退变,这其中以腰椎管狭窄最为常见,不但导致老年人出现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更因减少了老年人的活动量,加速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进展,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对于椎管狭窄症还是应该积极治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有一些腰椎疾病患者需要佩戴腰围,但很多人佩戴腰围的方式其实都是错误的,不仅不利于缓解症状,还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腰椎疾病患者佩戴腰围的主要作用有两个:制动和支撑。 制动是指通过佩戴限制腰部屈曲等活动,来减小对腰椎间盘的压力,给腰椎间盘充足的休息;支撑则是通过腰围改善腰背部肌肉的受力状况,放松腰部肌肉。 一、什么时候需要佩戴腰围?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腰围: 1、病情较轻:久坐久站时佩戴,比如上班族上班、教师上课时。 2、病情较重时:卧床休息时取下,其他时候均需佩戴。 3、腰椎手术后:能够下床活动时,下床后严格佩戴。 二、佩戴腰围需要注意哪些? 1、选择适合自己的腰围,腰围多种多样,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 2、一定要选择硬度足够的腰围,否则很难起到支撑作用,也不一定能够制动。 3、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腰围,但是要注意时间,并逐步去掉腰围避免腰部肌肉长期不使用出现肌肉萎缩。 4、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腰椎疾病患者在佩戴腰围期间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锻炼腰背部肌肉。 5、腰椎手术后的患者,应该严格根据医生的指导佩戴腰围,直到医生同意取下后,方可取下。 6、佩戴腰围期间仍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活动,尤其是术后的患者更应该注意。 7、佩戴腰围是不宜太过松弛,松松垮垮的腰围是不能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的,一般以伸入一指为宜。 提醒: 佩戴腰围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佩戴,否则腰围很难发挥作用,也不利于症状的缓解和术后的保护!
近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组李维新主任门诊,一位6岁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儿,下疝的情况比较严重,已经下疝到颈2水平,但是他没有脊髓空洞,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手术呢? 李维新主任建议先不做手术。 虽然有下疝,并没有出现空洞,这时候给我们治疗上就带来了一个矛盾,到底现在就做手术?还是不做手术?权衡利弊之后,我们认为现在先不做。原因有下面两点: 第一,他没有脊髓空洞,也就是脑脊液循环目前来说是正常的;第二,他没有延髓受压的症状,没有后组颅神经的症状。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和脊髓空洞症有什么关系? 造成脊髓空洞症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两者常常合并发生。 简单讲,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胚胎发育异常,使小脑扁桃体下部由颅腔内经枕骨大孔疝入椎管,由背侧压迫脊髓,且约有56%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会并发脊髓空洞症。 脊髓是脑组织向四肢和躯干传递的神经通路,类似于一个交通要道,如果发生阻塞,就会出现脊髓空洞症。常见症状有上肢肌力减弱、肩臂部痛温觉减退、共济失调,甚至瘫痪等等。 儿童患者什么时候做手术比较合适? 第一,出现症状与脊髓空洞症的时候,立刻做;第二,年龄越大做手术越好。因为年龄大一些,骨骼相对会长得粗壮一些,这时做手术的并发症会少很多。 那低龄儿童是不是不能做手术? 也不是!如果出现症状,不管年龄多小都需要做! 总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患儿有症状,有脊髓空洞,就一定要尽早手术。如果没有症状、没有空洞,可以等到孩子大一些再做。
腰椎管狭窄对中老年人来说可能没有腰椎间盘突出那么熟悉,但是对于腰椎管狭窄的症状肯定是深有体会,尤其是在走路的时候,走一会就腿疼、无力像灌铅一样迈不开腿,稍作休息就会好一点,又可以继续行走,这其实就是腰椎管狭窄的典型症状间歇性跛行。 临床上腰椎管狭窄都有哪些症状呢? 腰椎管狭窄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者行走后(通常为数百米,严重时可为数十米),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腰痛、臀部疼、下肢疼痛、酸胀、麻木、无力,如同灌铅一样,以至于难以继续行走;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患其次是腰痛,向后弯腰时腰腿痛加重是椎管狭窄的重要表现,而且通常伴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腰痛,在天气变化、久坐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而且腰部受凉,如吹空调、风扇后通常感觉不舒服。最后,部分严重患者可能会有下肢走路乏力、大腿小腿的肌肉萎缩,以及会阴区麻木、大小便异常或尿急或排尿困难等症状。 走路都成问题肯定会影响中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那么对于腰椎管狭窄的治疗肯定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大概有30%-50%的腰椎管狭窄患者,这类患者症状不是很重,比如虽然有些腰腿疼的症状,但是走上2-3千米也不费劲,犯病的频率比较少(一年1-2次),通过自己的休息或者是保守治疗,症状会慢慢改善。这类人可以不用手术,继续观察就可以。 还有大概15%的患者,这类患者即使经过休息和保守治疗病情也没有明显改善,甚至还出现了恶化,比如:走300-500米路或者更少就需要休息,出现腿麻、无力,甚至会阴区出现麻木、大小便控制不住,发病的频率越来越高。这类患者应该选择手术,不手术就有可能要瘫痪。 还有些患者,症状“时好时坏”、“不好不坏”,好的时候基本和正常人差不多,坏的时候又很痛苦。对于这些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这类退行性病变,就像黑头发随着年纪增长会慢慢变白、机械长期磨损后会出现问题一样,年纪越大就越容易出现这些疾病,所以要引起重视,注意锻炼身体积极预防,出现上边讲的症状要尽早进行治疗,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说起颈椎病,其实大家是即熟悉又陌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颈椎病就是脖子疼。其实不然,造成颈椎病的原因很多,而且颈椎病的不同类型,病情发展的不同程度,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相同。 比如说,经常看新闻的朋友们可能会看到,某某因为颈椎按摩理疗,结果导致瘫痪。很诧异吧!颈椎病怎么还会导致瘫痪呢? 颈椎病按照医学上严格的定义,是指颈椎间盘、颈椎椎骨及椎间关节出现退行性病变,从而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的症状与分类 临床上,颈椎病的症状较为复杂。患者经常会出现颈背疼痛、上肢无力、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现象。但是,由于患者的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而表现的相应临床表现,可以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类型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以头、肩、颈部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为主要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 这类患者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因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症状多表现为颈肩痛、前臂外侧麻木、疼痛,及中指、无名指、小指疼痛。 脊髓型颈椎病 一般症状较为严重,出现下肢无力、走路时有踩棉花感、双腿发紧、抬步沉重、进而出现跛行、易跪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等症状;后期甚至可出现排便功能障碍。 像上边新闻中报道的,按摩理疗导致瘫痪的,就是本来已经有脊髓、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盲目的按摩导致受压更加严重,最终导致肢体麻木、瘫痪。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颈椎病只是脖子疼吗?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颈椎病其实并不简单,复杂多样的症状也让很多患者难以区分,所在此建议大家,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千万不要轻视,更不要盲目地去按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到正规的医院,找专业的脊柱医生找出病因,明确病情的程度,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守治疗(牵引、针灸、按摩等)或者手术治疗。
临床上,经常遇见拍完X片后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的患者,大家对这此也十分关注。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该怎么办呢? 颈椎生理曲度 正常人的颈椎在端坐或站立时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某段有一向前凸出的生理弧度。医学上把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 当长时间不正确的坐姿或长时间的劳累、颈椎缺少活动、脊柱损伤、脊柱钙化等就会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是不是颈椎病? 其实,从严格的定义上来讲,单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不是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主要作用在于减轻颈椎间盘的张力,为颈椎提供保护,一旦消失,颈椎间盘张力增高,可能导致颈椎纤维环破裂、椎间盘膨出,诱发颈椎病。所以说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了,该怎么办?还能恢复吗?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后必然伴有颈部肌肉劳损,患者可能出现颈部肌肉疼痛,影响纠正曲度,因此,可通过热敷、理疗等缓解颈部肌肉疼痛症状。疼痛缓解后,医生一般建议通过三点支撑、弹力带锻炼等锻炼颈后方肌肉,逐渐恢复生理前凸。 相比较纠正,预防更重要! 从病理学角度来分析,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出现是与大家的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的,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症状,大家就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姿势。正常情况下,人的颈椎是呈现一定的弧度的,但是由于一些不良外因的作用,很容易会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出现。这些不良外因还有急性颈部扭伤,颈肩部肌纤维组织炎等。 预防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主要是避免颈部外伤,并养成正确使用颈椎的习惯。比如,医生一般建议避免长时间(三十分钟以内)伏案,适当活动颈部;避免长时间低头看书、玩手机;低头后,做做颈部后仰,放松肌肉;日常注重颈后方肌肉锻炼(抵抗运动、毛巾操)等。
国庆七天假,很多人都很开心地出去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尝各地的美食,旅途中心情是最美好的,可是逛一天下来身体肯定十分疲惫,晚上就想好好睡上一觉,养足精神,明天继续前行。 可是小王在睡一觉起来,却不能继续自己的旅程了,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小王由于玩得太累,躺下就睡着了,结果落枕脖子动不了了! 颈椎落枕是我们常说的睡了一晚以后,颈椎出现疼痛和活动障碍,在医学上称之为颈椎急性软组织损伤。颈部活动受限,往某个方向活动会加重疼痛。也有可能突然一个动作后,就感觉颈椎像卡住一样,一动就痛。 为什么小王睡一觉起来就落枕了? 如果在睡觉的时候枕头过高、过硬或者过低,导致颈部姿势不正确,这个时候就会让我们的脖子一直处在一个不适的症状中,之后很容易导致肌肉过度紧张,从而出现落枕的症状。 落枕了确实很难受,该怎么缓解呢? 1、热敷脖子 当出现落枕时,可以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敷在脖子或者后脑勺处。这是因为热敷有助于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缓解落枕的情况。 2、伸缩颈部缓解落枕 伸缩颈部时,坐着或者站着都可以。首先把头部轻轻地向上伸,注意动作不要过于用力。到了极限处停留一会儿,脖子就向下缩。伸缩颈部可以有效地预防颈部肌肉发生粘连,重复30次即可缓解落枕。 3、低头仰头 首先头向下,停留5秒慢慢地改为仰头,同要也要停留5秒钟。在做低头仰头时,动作一定要缓慢,否则会让落枕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4、耸动拍打双肩 两边肩膀同时向上进行耸动,也可以前后上下转动。耸动几分钟后,可以轻轻地拍打双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脖子部位肌肉的紧张程度,对于解决落枕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5、按摩脖子 可以先把双手搓热,然后轻轻放在脖子酸痛的部位进行按摩。注意按摩的时候不可以太用力,只需要轻轻的按摩几分钟直到发热即可。
懂事的孩子更让人心疼。 “大宝可听话,才8岁,可爱又懂事,我觉得对不起他……”小婷(化名)作为一个二胎妈妈,含泪这样说到。去年年初,小婷的第二个宝宝诞生,原本以为自己面对两个儿子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没想到却不得不食言了。 不是偏爱,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不是因为小婷偏心,而是因为她生了一场重病。生完二胎后不久,小婷发现自己的双手出现无力、肌肉萎缩的现象,尤其是动完凉水后,更加严重。小婷当时并没有在意,也没有去医院。但病情却越来越重,半年前发现自己走路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右腿没劲,双手的症状更重了,已经不能做一些精细动作,比如拿筷子等等,而且双手老暖不热,放在被子里也感觉不到温暖。 这样的病情,让小婷自顾不暇,而家里人对新生儿的照看比较多,对大宝的呵护相较减少。大宝知道妈妈生病了,不能过多的照顾自己,也变得听话懂事了许多。 双手肌肉萎缩,温感丧失!怪病源起什么? 症状持续加重,小婷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病很严重,去了当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并建议手术治疗。 做手术可不是小事!在多方打听下,小婷和丈夫来到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组李维新主任的门诊。结合小婷的影像学资料和症状、病史等等,李维新主任确诊小婷为:寰枕畸形;颅底凹陷;寰枢关节脱位;脊髓空洞症(颈1-胸11水平)。 小婷的脊髓空洞是什么引起的?“幕后黑手”是什么? 这就要先来讲讲“脊髓”了,脊髓是脑干向下延伸部分,位于脊柱的椎管里,正常情况下是实心的,整个通道也是通畅的。但是从影像学资料上可以看出,小婷的脊髓中出现了空洞,而且是非常长的节段,从颈1-胸11水平,情况比较严重。 那小婷这种空洞是如何引起的呢?小婷的脊髓空洞症是继发引起的。从片子上看,小婷在颅底出现寰枕畸形、颅底凹陷、寰枢关节脱位,脊髓从脑干延伸到椎管通路受到压迫,突入枕骨大孔内压迫脊髓,脊髓前方受到长期慢性刺激导致脊髓水肿,脑脊液循环出现障碍,继而出现脊髓空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双手肌肉萎缩,温感丧失!症状为什么这样重? 脊髓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它是脑组织向四肢和躯干传递的神经通路,布满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如果脊髓出现这么长的空洞,神经传递通路受到相应的压迫或者破坏,当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 1、感觉症状: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表现为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等,比如手麻、患者洗澡时感觉不到水的温度等;2、运动症状:脊髓空洞患者的运动异常主要表现为上肢力量下降;手部肌肉萎缩,严重者手呈爪形;颈、肩、臂部肌肉萎缩;下肢运动障碍;瘫痪。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出现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唯一体征。 小婷出现双手肌肉萎缩,典型的爪型手,温觉的减退以及下肢走路问题等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脊髓空洞症表现。 病好了,我要好好弥补孩子们!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要早,不然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肢体功能障碍。脊髓空洞症的治疗不是直接针对空洞,而是要从导致空洞出现的这些原因着手。针对小婷这种情况,李维新主任为她成功实施了“经后路寰椎畸形后颅窝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术后,小婷的空洞消失,自述自己的双手可以活动,也能感觉到温度了,没有手冷的感觉了,走路问题也解决了。李维新主任建议小婷,术后再做做手指的锻炼,内收外展、对指、对掌等训练,慢慢地就可以恢复手的功能了。 小婷的术后恢复得很好,马上就要出院了。小婷想到孩子还是止不住流泪,“这次病好了,我要好好弥补孩子们。”我们也这里祝愿小婷早日康复,做一位健康妈妈!
“手术很成功,但是你要注意一点,要控制体重了。”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组李维新主任在查房时对一位做完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这样建议。 这位女性患者,比较胖,手术做了内固定、减压,术后症状也都消失了。但是这位患者体重超标,就会造成: ◆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很弱; ◆肥胖会使重心前移,背后的力量容易劳损。 如果患者保持术后这个状态,再配合减重,体重降下来后,她的运动功能会恢复得很好。反之,过量的重量会给腰椎间盘带来很大的压力,不利于术后康复。 胖人更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其实,不仅仅是术后要强调控制体重,肥胖人群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就是说胖人更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这样说? ◆1、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腰部,增加了腰椎的负担,腰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容易出现无力的现象,不能起到支撑保护腰椎的作用。 ◆2、肥胖人群对腰椎的压力更大,肥胖使人体重心远离中轴线,重心前移,会加剧腰部肌肉的负担,对腰椎间盘的压力也远大于正常人群。 ◆3、肥胖人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久坐、葛优躺、不爱运动等等。这些对腰椎健康都特别不好,而且肥胖人群这样做比健康人群更容易对腰椎带来损害。 ◆4、肥胖人群新陈代谢缓慢,加速骨骼的钙化,从而增加患脊柱疾病的几率。 这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应多一项——减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前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后就能获得不错的疗效,只有1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但对于肥胖人群来说,除了这些正规治疗方法外,还要主要多一项,就是减重,把体重控制到正常范围内,才能避免治疗效果反复。 当然,如果患者需要减重,应该选择科学的方法,控制饮食,加强锻炼。锻炼时,循序渐进,强度不应过大,一些不利于脊柱健康的动作要少做,过度运动和一些不合适的锻炼甚至会加重病情,要引起注意。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日常生活管住嘴,迈开腿。减少久坐,多参加户外锻炼,注意腰部保暖,一些频繁弯腰动作要少做。
腰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引起腰痛的疾病也很多,常见的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一种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腰椎管狭窄。 同样都是腰痛,有的人是弯腰时疼痛,有人却是伸懒腰时疼痛,其实不同姿势引起的腰痛背后是不一样的疾病。往前弯腰时疼痛,是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但腰椎管狭窄的腰痛却“与众不同”,表现为做伸腰动作(类似伸懒腰,但幅度更小)时疼痛,医学上也叫“后伸痛”;而弯腰等需要前屈动作时疼痛却不明显。 椎管狭窄患者有个明显的特点是“主诉多,体征少”.也就是说患者来就诊时,表达自己“难受”的主观感受明显,比如一动就痛、痛得整晚睡不着、走不了多远就很痛很麻等,但医生检查脊椎偏斜不明显、腰椎正常;给病人做直腿抬高试验正常或只有轻度牵拉痛。 疼痛感受虽然与个人的耐受能力有关,但腰椎管狭窄患者看似夸大的疼痛并不是“吹嘘”或“娇气”,这属于疾病特性。临床医生当发现病人主诉与检查结果不相符时,多会考虑腰椎管狭窄的可能。 腰椎管狭窄的诊断通常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伸腰痛,二是间歇性跛行。医生建议,单纯腰痛时不必马上就医,但应多卧床休息,局部贴一些活血、止痛、通络的膏药,配合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就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 建议经常腰痛的患者平时经常佩戴腰围保护腰部,也可经常做一些腹肌、腰背肌的锻炼,如飞燕式和拱桥式动作。 如果患者病期长且症状严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通过CT或MR 检查确诊是腰椎管狭窄后,医生会对早期和病情较轻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如无法缓解病情或者进一步加重的话,则会考虑手术治疗。 所以提醒大家,腰痛有时候并不那么简单,当出现腰痛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出病因,然后在对症治疗,避免一拖再拖不去治疗或者误诊误治,病情加重,影响日后的康复!
《百变大咖秀》这一季已经在上周五(4月16日)已经完美收官,其中由沈梦辰模仿的“不倒翁小姐姐”,更是惊艳全场。身姿轻柔,摇曳生姿,一颦一笑,还真的有“不倒翁小姐姐”神韵,让人一度又回到了那个全民模仿“不倒翁”表演的时间段,看了也忍不住要去尝试。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组李维新主任在这里提醒大家,这种表演需要舞蹈功底,对腰腹部力量要求比较高,不建议大家私下进行模仿。 曾经有人因为模仿“不倒翁”表演导致腰椎骨折! 在2019年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因为模仿“不倒翁”表演受伤,有一位比较严重,20岁女子因为没有舞蹈功底,私下模仿摔倒后,去医院检查出腰椎骨折。 “不倒翁”表演对腰腹部肌肉力量有较高要求! “不倒翁”表演对演员的体重、舞蹈水平、腰腹部力量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对腰腹部力量,由于演员下半身是固定的,需要靠腰腹部力量发力来进行不倒翁的摆动。而现在人们大多数都是天天久坐,缺乏锻炼,腰腹部的肌肉力量缺乏,这时再进行这样频繁地扭动腰部,使劲用腰腹部发力,轻则腰酸背痛,重则就会引发一些腰椎疾病,甚至出现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等意外! 本来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腰部力量不足,对腰椎的保护作用就会减少,再加上长期的不良姿势,比如久坐、频繁剧烈的腰部扭动,就会造成肌肉的劳损,导致不能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椎间盘和小关节需要承受较大的应力。久而久之,就会加速腰椎的退变,引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发生。如果是突然的发力,就很可能导致腰椎的滑脱、骨折等等。 那如何加强腰腹部肌肉力量? 日常生活中,多多锻炼腰腹部力量,激活腰腹部的肌肉力量,就会起到加强保护腰椎的作用。那该如何锻炼呢?建议大家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1、五点支撑 2、平板支撑 3、俯卧位拉伸 4、爬式拉伸 注意: 锻炼时,动作要做规范,次数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腰腹部的动作锻炼对预防腰椎疾病很有用处,但是您如果已经得了腰椎疾病,请咨询医生后再行锻炼。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要遵医嘱,谨慎锻炼。 特别感谢动作示范:张兴教练 动作展示图片已获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腰椎内固定手术后,锻炼这几个动作很关键! 部分腰椎病患者是需要做内固定手术的,这种手术就是百姓常说的“打钉子的”手术。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正确佩戴腰围、定期复查、日常腰椎保健等等来巩固疗效。术后的锻炼十分关键,那么该如何做呢?让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组李维新主任为大家讲讲吧。 1、术后第一周: 锻炼动作:直腿抬高。 动作注意事项:患者平躺在床上,腿伸直,将单侧腿使劲往高抬,抬到40、50度左右,然后换另一侧腿,交替进行。这个动作要循序渐进,初次抬高度数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准,不要强迫自己。抬腿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以身体舒适情况为准。 锻炼此动作的目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牵拉神经,防止神经根的黏连,这个动作非常重要。虽然手术已经给神经减压了,但是术后伤口可能会有出血,椎管内和神经根管内的黏连,这个动作可以让神经在椎管滑动,达到预防神经根黏连的作用。同时,也对下肢肌肉进行了锻炼。 2、术后两到三周: 锻炼动作:可以做一做趴在床上的后腿抬高。 动作注意事项:患者跪趴在床上或垫子上,双手和双膝支撑,头身为一条轴线,收下巴,膝与肩同宽,手与肩同宽;缓慢抬升一侧下肢,保持平衡5秒;交换另一侧肢体,反复交替锻炼。 锻炼此动作的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腰背肌肉的力量,这个动作较缓和,比较适合术后患者。 3、术后三个月之后: 锻炼动作:可以做一做五点支撑,以及一些负重的运动。 动作注意事项:仰卧于垫上,屈双膝,将双足置于垫上,以头枕部、双足、双手、上背部和作为五个支撑点。抬起骨盆和下背部,同时收紧腹部和臀部,使身体与大腿面保持一条直线。在整个过程中不要挺腰撅臀,要使整个后背部和腿部同时发力。 锻炼此动作的目的:让植入的钉棒应力集中,在植骨融合的部位,植入的骨能够和周围的骨长得更结实,可以促进植骨。 这几个动作,大家一定要在术后循序渐进地去做。由于每一位患者的情况略有不同,大家可以详细咨询自己的医生后再进行锻炼。 特别感谢动作示范:张兴教练 动作展示图片已获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曾几何时,80后90后在一起闲聊的时候,竟然会聊起腰疼的话题,“你之前的腰椎间盘突出好了?腰不疼了?怎么治好的?我最近也腰疼的不行…”,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人会在一起聊老年病呢? 80后90后目前都是家庭的顶梁柱,生活压力大,车贷房贷,只能拼命工作,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想去健个身运动一下,晚上还得加班。久坐、坐姿不正确是引起年轻人腰疼常见原因。 一提起腰痛,最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或腰扭伤等。 年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80后90后平时工作忙,缺少了一些必要的运动锻炼,导致腰背部肌肉菲薄,使得肌肉对脊柱的保护力减弱,稍有用力不当就可能发生腰椎错位、椎间盘破坏。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在这里介绍6个适合的运动,坚持做,早日摆脱腰椎间盘突出! 1、游泳是十分有用的运动,因为游泳过程中全身肌肉都会参与活动。人的脊椎本身呈现直立状态,导致脊柱的负担增加。游泳时人处于水平状态,脊柱的负担会大大减少。另外,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也会降低,游泳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全身肌肉,还可以让腰椎得到适当休息。建议患者在游泳之前做好热身运动,以免接触冷水后引发不适反应。 2、慢跑是有效的有氧运动,慢跑过程中腰背保持挺直状态,可以缓慢拉伸腰部的韧带,起到舒缓筋骨的效果。另外,慢跑过程中身体会有轻微震荡,这种震荡能够增加腰椎间盘之间的营养供给,对腰椎间盘突出要一定的帮助。建议患者在慢跑之前做好热身运动,先舒展全身筋骨,选择合适的跑鞋。 3、民间常用小燕飞方式来加强腰部肌肉的训练,这种方式可以对深层肌肉进行锻炼。在运动过程中不必在意做了多少个小燕飞,主要是通过舒缓动作维持肌肉的紧张,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而且不会损伤腰部。 4、腰椎操越来越流行,十分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因为腰椎操能够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避免神经出现粘连。并且,腰椎操的东郊幅度较小,十分轻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在做腰椎操的过程,发现某些动作会出现疼痛,可以马上终止。 5、倒走也是一种健康的运动,因为人在倒走过程中重心向后移动,可以减少腰椎间盘的压力。同时,还可以锻炼腰背肌肉,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有积极效果。
之前,讲了不同节段的颈椎病压迫神经后会出现不同手指的麻木,受到大家关注。(还没来得急看的朋友,可点击查看→对号入座!颈椎病导致不同手指麻木,提示不同节段的颈神经受压!)有些患者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的手指麻木是对称的双手麻木,还是单手手指的麻木?”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今天就让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组李维新主任为大家解答。 别忽视颈椎病的常见症状--手麻! 大部分人应该都经历过手麻的情况,但许多人都没有重视。其实,手麻有时候也是疾病的信号,就比如颈椎病。 手麻是很多颈椎病患者,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一个早期的表现。具体表现就是手指的麻木,而且是所压迫神经相应分布区域的麻木,就像树状分布。而且往往伴有颈、肩、背部的不适,还可能累及前臂、上臂,同时常伴有握力降低的现象。这种麻木常常表现为针刺样的,也有像过电样的麻木。 颈椎病引起手麻是单侧?还是双侧? 一般来说,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根压迫,导致的手指麻木是单侧的! 很少有颈椎病患者是对称性的双侧手指的麻木,所以当出现对称的双侧手指麻木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考虑的反而不是颈椎神经根受压,也不是颈椎间盘的突出,而是外周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等其他疾病。 手麻都是颈椎病造成的吗? 并不是。其实,引起手麻的疾病有许多种,颈椎病只是常见病因中的一种。不过,颈椎病手麻具有独特的分布特点,和其他疾病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开来。 颈、肩、胳膊不适伴有不同手指的麻木,可能是由于不同节段的颈椎病变导致的颈神经受压所致;?而单纯的五根手指全都麻木的情况,很可能是腕管综合征引起的;?如果是两只手都出现了麻木,就可能是外周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等疾病引起的;?一边的上肢发麻并伴有同侧下肢发麻,有可能是脑卒中。 如果您出现了手麻的症状,还是请尽快去正规医院检查,查明病因后,再进行正规治疗,不要自行诊断并医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犯了,痛苦不堪。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会找上“我”?为什么“我”的腰椎间盘会突出? 回答这个问题,先来认识一下腰椎间盘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由髓核、软骨板和纤维环组成,主要起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当由于退行性改变、外伤等导致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并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时候就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打个比方,腰椎间盘类似于一个包子皮包着包子馅一样:腰椎间盘就是扁扁的包子,纤维环就是包子皮,髓核就是包子馅。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是一些外伤的因故,纤维环就会变形、破损,里面的髓核就会突出来,就像包子皮破了一样,里面的馅就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把它叫做腰椎间盘突出。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脊神经,出现症状时,才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注意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分,如果只是突出没有症状,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是一般人们认为的那样只会导致腰疼等不适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严重危害还有压迫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或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 为什么腰椎间盘会突出呢? ●1、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的退行性改变使人体老化的客观规律,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出现、加快。 ●2、长期震动:驾驶汽车等的时候,腰部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可导致椎间盘突出。 ●3、过度负重:当腰部负荷过重可能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这也是为什么举重运动员、建筑工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群体。 ●4、腰部外伤:腰部受到外伤以后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而致椎间盘向后突出。 ●5、慢性损伤:腰部受到外伤以后,可能造成腰椎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时间长了造成椎间盘突出。 ●6、潮寒环境:腰椎长期处于阴冷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7、不良习惯与姿势:不良的坐姿、站姿以及长期弯腰或重体力劳动都是发病原因。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上面几点做好腰椎间盘的保护,比如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态,避免过度的劳累,工作一段时间要休息一段时间;走路的时候多用腹部的肌肉;站立时不要双脚同时摒齐长时间的站立,这样的话会增加腰部的力量;还要避免受寒,保证保暖;睡觉的时候使用软硬适中的床垫;饭后不要长时间窝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些都是常规的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办法。希望大家能引起警惕!
有人说有一种遗憾叫做“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但殊不知,“你”我本是同时生,“你”却未老先衰而不得长久,这种是不是更需要珍惜?更需要挽救? 每个人的颈椎只有一个,切莫让它“未老先?肜肽愣? 你能想象这个片子的主人只有9岁? 这是当时那个孩子的CT,从中可以看到颈椎非常圆润,符合一个9岁小孩的骨骼特点,但是在他的颈椎后方,可以看到一个突出的间盘,并且已经出现钙化。这说明这个孩子的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已经发生很久了。别看孩子只有9岁,但是他颈椎劳损程度相当于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李维新 在以前,如果小孩出现这种退变性疾病,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这样的病例就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也提示我们:颈椎病已经呈年轻化趋势且形势严峻,已经蔓延到小朋友身上了。当时,这个病例也引起了国内多家电视台的报道。 儿童出现脊髓型颈椎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值得我们去重视并且深思,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健康问题,还有这后边的社会问题。 9岁的年纪,四五十岁的颈椎,谁之罪? 9岁的年纪,颈椎的退变相当于一个中年人。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是”谁”的错? 原来,这个孩子在3岁的时候由于比较调皮,家里人比较忙,没有时间看顾,就把手机丢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玩手机游戏,每天一玩就是4、5个小时。这一招确实很有用,不管孩子多闹腾,只要手机在手,立马就能安静下来,给家人省了不少功夫,手机也荣升为”哄娃神器”. 但是问题发生了!孩子每天低头抱着手机看,也不和家长沟通,沉浸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不说每天接触的信息繁杂,就单单对孩子的颈椎和视力等等身体健康影响也极大。 8岁的时候,孩子向家长反映自己脖子疼,于是家长选择给孩子揉一揉、按摩一下,并没有引起特别注意。到9岁的时候,随着病情发作,孩子一条胳膊已经出现肌肉萎缩了,走路出现不稳,这才来我们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检查,发现已经有严重的颈间盘突出和钙化。 那这个孩子的颈椎病这么严重,最后是怎么治疗的呢?当时建议不用手术,因为孩子比较小,脊柱发育还不完全,有可恢复性。就先让孩子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把手机收掉,每天去游泳,结果再复查治疗效果不错,3、4个月后钙化已经消失了。 颈椎病为何愈演愈烈?如何避免? 颈椎病原本是退行性疾病,就是老年人常得的病。由于年纪大了,颈椎自然就会退化、老化,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病。 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甚至小朋友也变成高发人群呢?换句话说是什么让他们颈椎加速了退化?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谈到一个最常见的原因--长期低头。 低头对颈椎的危害,我们一再强调。之前也给大家科普过当我们低头达到45度的时候,颈部后方的肌肉要承受45斤的的张力,相当于一袋面粉挂在脖子上。头低地越低,颈部后方肌肉受的力越大,久而久之,出现颈部肌肉劳损,肌肉劳损进一步又造成颈部曲度的丢失甚至反曲(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颈椎间盘受压增大,最后颈椎稳定性差,甚至出现颈椎病。 那为什么现代人低头的频率和时长要远超从前? 这又不得不说社会文明的发展,现代人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已经大大改变。工作中的成年人,许多需要每天对着电脑,再加上久坐、不正确坐姿、伏案、有空就低头玩手机,空闲时间变少,缺乏锻炼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颈椎不健康状态;儿童则是因为学习长时间伏案,再加上现在各种网课、打卡需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等导致患颈椎病风险变高。 那是不是颈椎病就不可避免了? 有人说,我们就处在这样的历史洪流,我们改变不了现在的教育环境、工作坏境。但其实要想拥有健康的颈椎,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自律性。玩手机限制时间,玩的时候使用支架抬高,不要低头;上班久坐或者伏案学习也要注意坐姿,坐半小时左右就起来活动;更重要的是,加强身体锻炼,家长也可多带孩子进行户外锻炼。 总之,还是那句话,颈椎只有一个,且用且珍惜!只有注重颈椎的保健,才能让它长久陪伴你。
“不枕枕头对颈椎好”、“高枕才能无忧”……对于枕枕头民间流传着许多说法,也有许多颈椎病患者十分疑惑,这些说法哪些才是正确的?颈椎病患者要用什么样的枕头呢?枕头直接接触的有人体的头、颈部,而颈椎与人体的肩背和腰部肌肉、韧带、椎间盘等都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合适的枕头对于颈椎病患者与普通人健康的影响。不枕枕头对颈椎好?颈椎位于人体脊柱最上端,由7块椎骨组成。所谓的生理弧度是由这7块椎骨形成的一个圆滑的、朝向前方的弧。这种生理曲度不仅保证了颈椎外部肌群的平衡,而且对保持椎管内的生理状态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枕头的作用,主要就是维持这种正常的生理曲度。如果睡觉不用枕头,会很容易造成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变成形,让本该弯曲的颈椎变直,进而对颈椎造成损伤。如果侧卧不垫枕头,一边的颈部肌肉也会由于过分伸拉、疲劳而导致痉挛、疼痛,出现“落枕”。再者,仰卧时,头部过分后仰,易张口呼吸,进而产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和打呼噜等现象。也会使头部充血,很容易造成眼睑和面部浮肿。所以说,枕头还是要枕的。高枕还是低枕好?俗话说“高枕无忧”,而从医学角度来讲,并非如此。如果枕头过高,仰卧时使头颈部过度前屈,会使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久而久之,颈部肌肉就会发生劳损、痉挛,加速椎间关节的变形,并促使骨刺形成,导致颈椎不稳定等问题。低枕或无枕使头颈部长期处于过度仰伸状态,导致颈椎前凸曲度增大,同样也会改变颈椎生理状态;而且因头部的静脉无瓣膜,重力会使脑内静脉回流变慢,动脉供血相对增加,从而出现头涨、烦躁、失眠等不适症状。因此,长期高枕、低枕及不用枕头的习惯都是不可取的。习惯仰卧的人,其枕头的高度应与自己的拳头高度一致;习惯侧睡的,其枕头高度与自己一侧肩宽长度一致为宜。睡觉时,可把枕头中间压扁,颈部着枕处垫高,使颈椎既不前屈,也不侧弯,保持适当的后伸位。睡觉用硬枕还是软枕好?过硬的枕头,会使颈部与枕头的接触面积变小,增加颈椎压力,造成颈肌疲劳,而且头皮也会枕的不舒服,从而感到疼痛。当然,枕头也不是越软越好。枕头太软,颈椎难以保持一定的高度,也会造成颈部肌肉疲劳和损伤。而且,枕头过于松软,会使头皮压迫面积变大,不利于血液循环。同时,枕头过软也会存在透气性能差的问题。因此,枕头里面的填充物最好不要用棉花、真空棉等软体材料,应该选择荞麦皮、谷壳、木棉等植物材料。
高手在民间?头顶倒立,这样的瑜伽动作为何不建议轻易尝试? 山东大爷在医院的推车上进行倒立的视频火了,只见大爷头顶病床,脚顶着天花板,时而做侧平举,时而手贴裤缝站军姿……网友们看了大呼:高手在民间!这样的动作看起来很厉害,许多人也跃跃欲试,急切地想尝试一番,但其实这种动作非常危险!请不要随意尝试! 大爷依旧是大爷,网友拍的一大爷住院期间顶天立地锻炼,从我一个脊柱医生的角度出发这样做很危险,我们每年都会收治这样因为瑜伽,跳舞,锻炼造成颈腰椎损伤的患者,动作危险切勿模仿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组李维新主任建议:这样的动作非常危险。可以说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肯定经过长期的训练,并且是循序渐进的,通过一些分动作,最后才能完成这样的一个效果。 如果大家轻易地去模仿这种动作,风险性特别大!在我们临床上遇见多位因为做这样的动作,导致颈椎损伤或者颈部肌肉拉伤的患者。请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尤其是颈椎病患者,不要尝试这种动作! 这种头顶倒立的姿势,算是一种比较难的瑜伽动作。对身体的平衡性、颈部力量等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尝试失败,身体在倒立过程中发生倾倒,颈部极其容易受伤。 而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颈椎更加脆弱。如果这时候在做这种会给颈椎施加一个远超头颅的重量的力,本就脆弱的颈椎在受到一个骤然的外力的时候,更可能导致颈椎出现损伤! 小提示:一些瑜伽动作,对颈椎并不友好! 我们在临床上收治的由于练瑜伽而得颈椎病的患者并不少。除了像上面这种高难度的动作,另外一些瑜伽动作对颈椎也并不友好。一部分瑜伽动作虽然对预防颈椎病有一定好处,部分颈椎病患者也可以通过瑜伽缓解症状。但是特别要注意,瑜伽并不适合所有的颈椎病患者。尤其是一些要求颈椎承力比较大的动作,还可能导致颈椎病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瘫痪! 所以,建议有颈椎不适的人群,如果想练习瑜伽,最好提前告知教练,避免做一些伤害颈椎的动作;若您已经有颈椎病,请和医生沟通后遵医嘱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