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疾病并不能完全治愈,我们也许终身会与许多病长期的和平共处,比如多发的磨玻璃结节(GGN),以及许许多多正在随访中的磨玻璃影(GGO),这时候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不是它是否治愈或切除,而是我们的身体是否安全。只要身体是安全的,那些统统可以忽略,当下心安。 有人说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有实性成分不安全。但如果mGGN边缘是模糊的,当中密度过于增高,则很有可能是感染。有的mGGN内的实性成份是肺泡塌陷、纤维组织增生或炎性细胞浸润,而不是肿瘤成份。 有人说GGN大于八毫米不安全。其实如果是密度均匀的纯磨,密度淡薄的GGN(CT值小于-600HU),长期不变的GGN,都是非常安全的。 有人说GGN的CT值大于-400多HU不安全。CT值仅仅是判断风险的一个方面,不可唯此而定,否则肯定会上当的。而且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测量区域,测量值会来去很大。 有人说GGN消炎后不吸收不安全。其实很多表现为GGN的炎性肉芽肿、结核增殖灶、慢性炎症等等,都会长期不变的。 有人说GGN靠近胸膜不安全。其实如果没有引起胸膜明显的增厚、牵拉、皱缩等改变,就根本谈不上侵犯和不安全。 有人说GGN有血管穿过不安全。其实肺内布满了血管,只要不引起明显的血管增粗、扭曲改变,就不用在意。 有人说GGN有分叶毛刺不安全。其实有很多肉芽肿性病变,就是因为这样表现而被误诊和误手术。 有人说GGN有小空泡小囊腔不安全。如果能三维的看,这些有的是假象。即使真的存在,单纯的这种表现,也仅仅指向原位癌,也是非常安全的。 医学影像诊断需要多因素多征象多权重综合分析判断,绝对不能用单一的一个征象来决定GGN的风险大小。而且上面提到的都是影像诊断方面的各种描述,对我们磨友和外行人来说,这些完全可以撇开,只需要关注医生的定性诊断和风险判断,也就是GGN是什么?该怎么办? 安全还是不安全,在对GGN不同的认识阶段,答案也不同,也会有争议。多年以前,当考虑GGN从不典型增生向原位癌过渡的时候,就认为不安全了,就会积极的建议手术。 后来认为达到原位癌,或者原位癌完全坐实了也不要紧,也是非常安全的,因为原位腺癌仅仅是处于良性阶段的癌前病变。影像上,我把原位腺癌(AIS)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一般到了原位癌后期,可以考虑择期手术。 再后来可以放宽到微浸润腺癌,甚至小的浸润腺癌,都是安全的,不影响寿命的,可以定定心心的择期处理,或者继续短期随访。 安全还是不安全,对于不同的手术方案也有争议。对于以前要做叶切的GGN,现在只需要局部切除也认为是安全的。以前要清扫淋巴结,现在只需要采样;有的甚至不做处理也认为很安全。 安与不安,前面提到的仅仅是身体的安全,其实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心理的安定。有人说,如果对肺结节不能定性,那宁可不要查出来。肺结节对某些人心理的威慑,远远大于结节本身的危害。这就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量给出对肺结节的诊断。同时,被判定没有风险的磨友们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安安心心的生活,根本不用焦虑和害怕,更不要妄想大难临头或者定时炸弹之类的。如果你的GGN能被医生诊断为原位癌,那你的身体一定是安全的,你可以足够心安、绝对定心。 当你的内心真正是安定的安宁的安祥的,你发现那些躯体的疾病,那些磨影已经被荡尽了,那些生死杂念也已经无从而生了。 心安处,磨不在。本文系蒋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AIS,是重度的不典型增生,是处于良性阶段的癌前病变。我和AAH都属于肿瘤的浸润前病变,所以是绝对安全的。当我被放射科医生逮住的时候,就存在一个选择,开刀还是不开。因为大家意识到我非常懒惰,生长非常慢,而且分化良好。所以现在的医疗界对我越来越宽容,越来越理性。往往是诊断AIS,但是建议随访。病人和家属就困惑了,明明是癌了,为什么还要随访?医生往往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让病人理解。有的医生会说,这个GGN太小,等长到七八毫米再开。的确,五六毫米的我,确实风险很小,完全可以放着。比如,等到过3~8年后再开,是一样的结果,一样安全可行的,那我的主人这3~8年内没有开,就可以过得很舒服,生活上一点都不受影响。一般十毫米以上的GGN微浸润的概率开始大了。但不绝对,也有二十几毫米的pGGN,仍然考虑AIS前期的。还有的GGN,即使只有五毫米,已经拟诊AIS后期或MIA了,也是会建议手术的。有的医生会说,这个GGN密度太淡,再养几年看看。一般GGN的CT值在-600多到-700多HU,它细胞增生的程度很低,也就是相当于原位癌前期,不建议手术,避免过度医疗。CT值大于-600左右,也就是-500多HU,相当于原位癌中期,是可以手术,但并不是必须手术,可以继续安心随访。到了大于-500左右,也就是-400多HU,相当于原位癌后期,那就要建议手术了。当然,还要结合其他的一些表现。有的医生会说,位置不好,太深,继续养着。人左肺有两片肺叶,右肺有三片肺叶,每个肺叶的支气管血管是从肺门开始向肺周边,像一棵树一样不断分支再分支。如果GGN在肺的周边,只需要局部楔形切除,就像树冠摘掉几片枝叶。如果GGN位置再深一点,那就要段切,相当于剪掉一个枝桠。如果长在肺门区,也就是树干那儿,就只能做叶切,把树干锯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AIS,有的人楔切,有的人要叶切;有的人GGN非常小,却要叶切,有的人GGN很大,却只要局部切除。如果AIS非常小,但不巧位置深,只能叶切,那医生就会让你一直随访。等GGN长到一定成度了(甚至可以等发展到MIA了),再做叶切手术。如果过早的叶切,病人的生活质量会早几年受到影响,所以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后延手术是上策。也有的医生会说,位置不好,建议积极手术。这种情况一般是AIS紧贴着胸膜或者大血管,关系密切,相当于近水楼台,血供有可能更丰富一些,变化有可能更快一些,这就把GGN的风险等级提高了,处理起来需要更积极一点。有的医生说,你是多发的,先随访吧。一方面是看看哪个GGN更活跃一些,也许有些小的GGN在未来几年反而比大的发展得更快。另一方面多叶多发的术后,对肺功能会有一定影响,所以尽量后延手术时间,前提是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医生常常会在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抉择与平衡。有的医生说,您已经80多岁了,非手术疗法是首选。也许等到您百年时,这个GGN也不会犯上作乱。有的医生说,你目前的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等,控制的不好,有手术的风险,你需要把这些内科疾病控制好,再做决定。或者说,你长期吸烟,有慢性肺病,这个肺功能比较差,不适合手术,我们可以选择非手术方法治疗。有的医生说,如果你心态好,就继续随访。如果很纠结很焦虑,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那就开吧。其实恐惧来自不明,当我的主人对自己的GGN风险有了明确的了解,明白了原位癌AIS不过是处于良性阶段的癌前病变,往往都会安心的。或者发现自己不是个例特例,周围有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情况,也就不会独怅孤单了。大家看到了,医生不开刀的理由会很多(太小,太淡,太深,太多,太老......),但如果建议开刀,那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原位癌坐实了,并且(或者)有向微浸润变化的趋势了。换句话说,就是GGN达到了一定的风险成度了。但这个风险成度不是由大小、密度等单一因素决定的,需要多因素综合判断。所以有的医生在术前影像诊断中,就引入了AIS前期,AIS中期,AIS后期这个概念,其实就是综合了多个因素,取其不同的权重,做出的一个整体的风险评估。比如有的人当你告诉他是AIS,继续随访,他就会一直想,原位下一步是微浸润,我是不是就要到微浸润了,什么时候到啊,惶惶不可终日。而当你告诉他是AIS前期,他就会想,我的下一步是AIS中期,离MIA还远了,风险不大,安心随访吧,没事儿。虽然这种AIS前中后期的提法在术后的病理诊断中并没有体现,但对缓解病人的焦虑,更精准的判定AIS的风险,还是很有帮助、很实用的。不管开与不开,开心每一天,是必须的。
目前随着低剂量CT胸部体检的普及,人群中越来越多的GGN被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被CT诊断为AIS可能,并要求定期随访,因为手术时机未到。所以,越来越多的我AIS,被要求每半年或一年例行检查一次肺CT,然后,医生会把我里里外外仔细打量一番,瞅瞅我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心怀不轨。刚开始我生命的维持主要是靠细胞间隔组织间液的营养供给。这非常有限,所以我一直处于静息或惰性休眠状态。当这些不能满足我的日常营养需求的时候,我就会诱导产生新生血管。当内源性和外源性肿瘤血管逐渐萌芽、形成的时候,我的营养供应就越来越丰富,我就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能力。这些微观变化都是非常隐蔽的。这个阶段我的想法也很单纯:我已经存在了,我要生存下去,我只需要养分,我不会突破基膜,不会侵犯血管,所以绝对不会伤害我的主人。我AIS是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在GGN数毫米这么小的范围内,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把正常的肺泡细胞逐渐替代掉了。我自己的增生异形细胞也在不断的代谢中,有新生的有凋亡的,有持续增殖的,也有不断萎缩退化的。所以我一直处于一种增殖与凋亡同时存在的动态平衡中。说我在变,是绝对的,只是CT无法勘察微观;说我没变,只是相对的,还需CT仔细甄别。医生常说的一句话:只要我变,就动掉;我不变,就不动我。如果要动态随访对比我的变化,对CT影像技术的要求要高一些。最好前后CT都是用同一台机器,扫描参数一样,采集图像视野一样,呼吸幅度一样,相同层厚层间隔的薄层图像,同一医生诊断。当然,这是理想化的状态,许多时候是不可能的,那就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水平了。很多人只关注我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因为大小最直观最容易测量。然而部分我是惰性的,部分我是生长活跃的。那些活跃的AIS,直径5毫米以下的可以两三年增大1毫米,直径5到10毫米的,差不多一年长1毫米,直径10毫米以上的差不多一年长2毫米。如果AIS持续增大,就可以停止随访,择期手术。其实大部分的AIS还是非常惰性的,可以多年大小保持不变。这就很迷惑人,让不少人对我放松了警惕。GGN的密实程度,也就是密度变化,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密度均匀一致的增高,这个主要针对纯的密度均匀的GGN,表现为平均CT值逐渐一致升高。其二,密度局部增高,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纯磨玻璃结节转变为密度不均的纯磨玻璃结节,或再进一步转变为含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这些都需要CT值的精细测量。第三点就是血管变化,包括GGN周围和内部的。虽然早期肺癌的血供来自哪里尚无定论,但早期肺癌存在血管改变确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有的人理解为出现血管改变就是肺癌,那就错了,因为有的良性结节也会出现类似血管改变。如果比较老片,周围或内部血管出现进一步增强(在GGN背景衬托下显示明显)、增粗、扭曲、密集等改变,还是有意义的,需要多角度仔细观察甄别。第四点是相关的形态改变。这个必须都是dicom格式薄层图像,多角度多切面逐层对比。较多见的情况是GGN整体形态没变,只是在某一个局部隆起一点,或者轮廓线更清晰了。还有就是小空泡、小囊腔新出现了,或进一步明显了、增大了。这些都是我在偷偷摸摸活动的迹象。有的医院,每次都和前一次CT比较,往往变化甚微。但如果和前几年的、最早的CT比较,就发现变化已经很明显了。也有的会因为呼吸幅度不同,体位不同,层厚不同等,而出现一些变化的假象。变与不变,亦有真有假。小记:也许很多磨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发现肺内GGN很紧张焦虑,过了数月半年,慢慢适应了GGN的陪伴,再过一年复查没变化,也就释然淡化了,不怕了。也许,GGN的存在不完全是坏事,他的确会让我们停下脚步思考一下,反思我们的人生,砺炼我们的心智,也许经过这件事情,我们都会成熟很多,对人生对工作对生活会有重新的认识。也许再过很多年,他(GGN)还是他,没有变,而我们已经养成了更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同时我们也已经成长了,更从容淡定了,更加坚强了。这个时候,即使他变了,我们的心已不再变了,可以平静的与他道别(微创)了。再以后,任外世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我们将永存安详喜乐之心。
我是原位腺癌AIS,是重度的不典型增生,是处于良性阶段的癌前病变。我和AAH都属于肿瘤的浸润前病变,所以是绝对安全的。但我是个关口,我的前身是AAH,我的未来可能升级为MIA(AAH→AIS→MIA→IAC)。医生们常常说的,肺癌防治要抓早抓小,其实说白了就是在抓我!所有的人都梦想把我逮住,嘿嘿,可没那么容易。有的医院肺CT没有薄层图像,想通过五~七毫米的厚层图像,或者胶片阅片诊断的方式逮住我,真是痴心妄想。有人说,年轻人的磨玻璃结节GGN,不会首先考虑我。要知道这个年代,年龄不是问题。我的主人越来越年轻,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比比皆是。有人说,八毫米大小的GGN就是我了,殊不知这会遗漏多少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个不以大小论英雄的时代了。其实我从三四毫米到二十几毫米都是有可能的。有人说,球形的就是我了。只是球形的病变太多了。而且我也会把自己伪装成不规则形,条形。有人说,我表现为磨玻璃影,所以对磨玻璃影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我听了直乐,因为局灶炎症,肺泡出血,纤维灶,炎性肉芽肿,等等,这些同样表现为磨玻璃影的病变,可以帮我打掩护了。其实我是膨胀性生长的,所以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线,甚至会有一些桑葚样的小分叶。而那些边缘模糊的、不成形的散的表现,可以把我一票否决。有人说,密度混杂的mGGN就是我了。他们忘了,很多炎症是密度混杂的。其实我绝大部分表现为纯的磨玻璃结节pGGN,密度可以高可以低,可以均匀或不均匀。很多人分不清:混合磨玻璃结节和密度不均的纯磨玻璃结节的区别,造成了很多恐慌,其实前者一定要有实性成分才行。当我有时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的时候,请记住那里面的实性成分多为肺泡塌陷,肺泡间质增生或者炎性细胞浸润,而不是肿瘤浸润灶。有人说,测CT值就能区分我,我当时就打了个激灵,这是内行人了。CT值是反映一个病灶密实程度,也就是密度的指标。医生在病灶屏幕图像上画一个小圈圈就能测出来。比如正常肺的CT值是-900多HU,注意了,是负值。如果GGN密度升高到-700多HU,可能就是AAH。再升高到-500多HU,可能就是AIS。再高到-400多HU,可能就是MIA了。但是测CT值也是大有讲究的,要排除血管和囊腔的干扰,同一病灶会测出差别很大的CT值。而且我的密度范围跨度可以从-700到-300HU,这就让不少医生伤透了脑筋,呵呵,想逮我不容易。(上面的CT值只是举例说明,因为不同病期的CT值是有一个区间的,而不同的疾病之间又有交集,这些最好让专业的医生来判断,作为病人自己最好不要对号入座,免生焦虑)。有人说,有血管穿过就是我了。其实肺里到处都是呈网状分布的血管,形态自然穿过GGN就没有问题。如果GGN局部血管增强、增粗、扭曲、密集,这就需要关注了。要用dicom格式的薄层图像,多个角度仔细观察才能甄别真伪和风险。有经验的医生凭这一点就能把我一枪击毙。有人说,有深分叶、细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就是我了。嘿嘿,这都是老观念了,靠这些抓我已经晚了。但是小空泡、小囊腔的确是我的特征表现。尤其大囊腔伴少量的磨玻璃影,很容易让我在医生眼前蒙混过关。有人说,每年随访增大的就是我了。其实这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我是非常惰性的,两三年才会有一点点变化。甚至多年随访大小不变,但是密度、血管和形态等会慢慢变化,非火眼金睛不可辨也。说到这,大家回过去看,会发现他们就像盲人摸象,都抓住了其中一点。真正高明的医生会把这诸多的方面综合起来,取其不同的权重,做出精准的判断。只关注其中任何一点,以偏概全,都会付出代价的。因为我的各种征象涵盖面太广,跨度太大。比如,有的AIS是在AAH的基础上有很少量的AIS;而有的AIS是全部都是AIS了,并且有向MIA变化的趋势了,但这两种情况术后病理诊断都是AIS,其实这两种风险是完全不同的,手术指征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有经验丰富的影像医生,会综合各种征象,把我再细分为AIS前期、AIS中期、AIS后期,真正做到了精细化的精准诊断,个体化的精准医疗。但是就是这样,再高明的医生术前也不可能做出百分之百的正确诊断。大约有5%到10%的GGN非常非常像我,但是术后证实他们会是炎性肉芽肿、纤维灶或淋巴结等。总之,一句话,想在茫茫磨影中逮住我,不容易!今天我把大魔界内幕抖搂出来了,已经引起了磨界震动,我自曝于光天化日之下,是因为我本无害人之心,还是我有神秘的护身符?
我是肺原位腺癌AIS,我的名字源自2011年2月发布的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在这之前,我混迹于细支气管肺泡癌中,没有名分。在这之后,我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万众瞩目。病理学家对我的定义是不大于三厘米,且肿瘤沿着肺泡壁结构呈鳞屑样贴壁生长。没有基质、血管或胸膜浸润,也没有乳头状或微乳头状结构和浸润至肺泡的肿瘤细胞。并明确的将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我AIS一起归为癌前病变。如果将AAH比作腹中的胎儿,那我则是刚刚坠地的婴儿,毫无作恶能力,常常昏昏欲睡(惰性休眠)。我最怕胸外科医生,他总想给我温柔一刀。尤其现在单孔胸腔镜局切的普及,让我惶惶不安。好在这几年他对我的态度越来越理性,我也暂时苟且。我最喜欢呼吸内科医生。他们认为肺内正常细胞是不断的由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分化而来。但在某些外部环境诱导、某些特定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这些干细胞就发生了转化,增殖成为肿瘤干细胞,AAH和AIS就出现了。他们一方面向病人宣教,避免各种肺癌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积极研究,想通过药物等诱导我凋亡或转化为正常细胞。这也是我所希望的,因为我本无害人之心。我最佩服的是放射科医生,他们能用透视眼看到我的前生(已经存在几年了),今生(精准诊断到哪个风险等级了),来生(未来多少年是安全的)。我在胸片中完全隐形,而在肺CT中逃无可逃。我是个备受争议的矛盾体,即取名癌,又是癌前病变,所以很多专家想来抢沙发评论。心理系说,他具有多重性格,内心矛盾重重,既有可能从恶,又有可能弃恶。他的主人多是30岁到40多岁的女性,“白骨精”型的人物,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晚睡,便秘,在走向人生辉煌的同时,也最容易忽视自己的健康。他知道自己主人的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所以他想以这种略带极端的方式提醒自己的主人,该歇息调整一下了,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了。在对生命与成长重新领悟之后,主人会以更完美的身心姿态迈向成功,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历史系说,祸福相倚相生,他的出现不一定不是好事,也不一定不是坏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他尚未行恶(有的至死也不行恶),便冠以恶名“癌”,人人捉杀,也许若干年后我还他一个良名,他的本性也不会完全从良。政法系说,B先生(不典型增生)有点不良思想很正常,教育教育就行。Y先生(原位癌)思想偏执,有犯罪倾向,想干坏事,但没任何行动,所以不危害社会,不是罪犯不是坏人,但需密切关注。W先生(微浸润癌)想干坏事,并开始做准备,修路(肿瘤血管)建基地(微小浸润灶),但社会危害非常局限,需要及时收押入牢。J先生(浸润癌)不但想了,而且做了,造成了明确的社会危害,必须格杀勿论。社会系说,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这是个问题!如果这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这真是个问题!!保险系说,因为他,我们的保险条文改了又改,也是因为他,我们的投保人哗哗涌来。这时一个游僧飘过:汝性本善良,然也奈何不了七情六欲,忧郁愤懑,乌烟瘴气之侵扰。人生苦短,名利冗长,一念生灭,回头是岸啊。我当时就泪化了。后续我还会有肺磨玻璃结节·原位腺癌系列之:是与不是。变与不变。开与不开。敬请关注。
如果你或家人查出了肺磨玻璃结节,你最想了解有几个?在哪个部位?风险高低?良性还是恶性?若恶性是什么级别程度?是不是要马上手术?这些问题很多医生会给你很好的解答,但并不是每份影像报告、每个医生都能回答你的疑问。今天我就为大家一一道来。肺磨玻璃结节GGN这几年被大家广泛关注,如果是肿瘤类病变,它的生长变化是非常慢非常惰性的,而且它的每一步变化都是可以被CT测量评估量化的。同时,随着现在胸腔镜微创局切和段切的普遍开展,使得GGN的诊断治疗与以往的肺结节有所不同。所以很有必要将肺磨玻璃结节的“六定”诊断原则阐述一下。一定位,即位置GGN所在的肺叶肺段,也可以标注CT层面数。需要写明GGN是在外周还是在肺门区域,有无贴近胸膜或血管,因为手术策略和风险判断是不同的。二定量,即数量单发和多发GGN的外科处理原则会有所不同。多发的是在风险安全可控的情况下一直随访,等到某个主病灶要真正危害我们时,再行微创手术,同时把同侧肺其他能切除的小病灶尽量带掉。当然也可以两侧肺结节同时摘掉,我的病人中就有两侧肺七个GGN同时摘掉的。临床上也有这样的病人,刚开完GGN,复查时又发现了新的GGN,但是对照老片发现这个GGN以前就有。所以针对有风险的、拟行外科手术的病人,影像科和胸外科务必要在电脑上把病人的薄层CT图像再仔细看一下,免留隐患和遗憾。三定形,即大小形态密度等相当于把图像上有价值的信息全部提炼成文字,见报告如见图像,风险自明。当然确实有一些医院写的相当粗略。GGN有多大,是不规则形还是球形,是纯的还是混的,边界是否清楚,有无桑葚样小分叶、小空泡小囊腔、小棘突小毛刺,有无异常增粗扭曲血管,相邻支气管血管胸膜有无改变,并且针对有风险的区域需要给出CT值(避开明显的血管)。虽然任何一个征象都有意义,但千万不能以偏概全,要综合各种征象及病史来整体判断。如果有老片需描述对比变化情况。四定性,即良恶性经过以上的细致观察,精准测量,GGN定性一般不难,至少会给你一个倾向性的诊断,会建议你去外科择期手术,还是去内科抗炎治疗,或定期随访。现在许多医生不肯定性,因为他不定性,就不存在对与错;而他一旦定性,就有错的可能。五定级,即分级别如果考虑GGN是肿瘤类的病变,就需要对其进行一个分级,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到微浸润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基本上都是可以对号入座的。其中原位腺癌,也可以根据它的大小、CT值、内部血管及其他形态表现,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这只是我个人经验,病理科并无此分法。到了原位癌后期,可以建议择期微创手术。这样做的目的是考虑在安全(GGN尚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尽量随访,把对工作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因为手术毕竟是一个创伤。六定期,即安全期安全期主要是针对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这类低危病变,是对其未来发展变化的速度与风险趋势的一种评估。不典型增生是完全良性的,可以忽略不管。因为这类病变变化非常慢,而且目前的数据显示AIS、MIA术后长期生存率可达百分之百,所以,在对GGN进行各方面精准测量观察的同时,结合前后几次CT片的对比,就可以摸清磨精灵的脾气特性,从而给出较为客观的安全期范围,从数月到数年不等。这对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日程有莫大的帮助!否则GGN对人心理的煎熬恐吓,比它本身对人身体的危害还要大很多!比如近期或近几年要照顾家人、工作升迁调动、结婚生育、出国工作学习等等,有更重要的安排,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有胆识有担当的医生给出合理的建议,助他度过难关。经过这个“六定”诊断,你会发现你对你的磨精灵不害怕了,因为你已经彻底知道了它的底细,可以从容应对了,已经胜券在握了。心安处,磨不在。你的GGN,“六定”了吗?你的GGN,“六定”了吗?本文系蒋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这张图表,是我们经常在临床诊断中对病人讲解的一个图表。可能你们很多人都拿到过。他包罗了肺磨玻璃结节的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是个浓缩的精华。首先,这个肺磨玻璃密度影是个统称,大的概念,其中如果是边界清楚的球形病灶,我们称为肺磨玻璃结节。如果没有实性成分,全部都是磨玻璃成分,我们称为单纯性的肺磨玻璃结节。如果既有磨玻璃成分,又有实性成分,称为混合性的肺磨玻璃结节。后者风险更高一点。形成局灶性肺磨玻璃影的原因很多。第一次发现,最多见的还是炎性病变和增生性病变,都是良性的。如果是炎性病变和肺泡出血,一般过几周或几个月复查会吸收或者变淡。如果是纤维瘢痕灶和增生性病变一般会持续存在。还有部分肺磨玻璃结节是肺腺癌,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关注肺磨玻璃结节的原因。增生性病变是个大的概念,其中纤维增生,肺泡上皮细胞普通的增生,都没有任何风险,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都属于肿瘤类的增生。不典型增生是轻度和中度的增生,原位腺癌是重度的不典型增生,都属于癌前病变,或者说是肿瘤的浸润前病变,都是处于良性阶段的病变。它们的生长方式是非常惰性的,也许三五年才会有一点变化,注意是三到五年,而不是三到五个月,或者长期不变。一般持续存在的五毫米的肺磨玻璃结节,其实它已经存在差不多至少五年了。而且即使放射科考虑是原位腺癌,它也将会有至少两到五年的安全期,所以大可不必紧张,不要一见“癌”字就怕,因为目前你是安全的,处于良性阶段的,是可以定心随访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之间有一条加粗的双黑分隔线,线以上是良性的浸润前病变,线以下是恶性的浸润性病变。目前对原位癌的处理趋于保守,不像前几年一有疑似就决定手术,虽然行手术是不算错的,但是有过度治疗的嫌疑,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权衡。目前会认为,当原位腺癌有向微浸润腺癌变化的趋势时,也就是要突破那条双黑线时,我们才考虑胸腔镜微创手术处理掉。手术的目的不是它现在已经危害我们了,而是它未来有进一步干坏事的可能,所以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解除风险。目前绝大多数的肿瘤类磨玻璃结节,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到微浸润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是一个连续的渐進的发展演变过程,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会在某一阶段停止不前睡不醒;而且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漫长的,一般10到15年,甚至更长。这就给了我们非常充裕的随访和干预时间。目前的CT技术可以达到对肺磨玻璃结节较准确的分期,到了哪一步都是可以判断出来的,甚至可以与病理诊断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对肺磨玻璃结节的风险把控,完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对风险不大的肺磨玻璃结节,我们会要求病人每年随访复查低剂量CT,加薄层图像三维重组,每次随访都需要仔细观察对比:大小有没有增大;密度有没有增密或出现实性成分;血管有没有增粗扭曲或变密集;形态上有没有像铅笔勾画出来的轮廓线,有没有出现分叶,毛刺,空泡,囊腔,胸膜改变等等。任何一项的变化都是有意义的。然后根据对比结果综合诊断,及时调整对肺磨玻璃结节分期和安全期的判断。持续存在的局灶性肺磨玻璃结节,可以根据“六定”诊断原则判定:定位置,定数量,定大小形态特征,定良恶性,定肿瘤类病变的分级分期,定肿瘤类病变的安全期。如此抽丝剥茧般的精准诊断,就让那个磨精灵变成了一只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