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大帝,军事家-拿破仑,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诺贝尔,哲学家-苏格拉底,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英国诗人-拜伦,小说家-莫泊桑、狄更斯,圣女-贞德,美术家-梵高,音乐家-亨德尔,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俄罗斯文学家《罪与罚》的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 癫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人类文明初期就有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Hamuraby法典。 我国癫痫的病名记载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 中医学把这种病叫做痫病。我国北方多把它叫作“羊角疯”,南方人则称“羊癫病”。古希腊人也认为,癫痫病人被神“抓住”,所以他们称癫痫综合征为“神的疾病。”圣经中提到癫痫;马克书中描述耶稣治疗一个强直-阵挛发作的年轻人,并提到禁食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在大约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批评这种看法,并写道癫痫综合征是的大脑疾病,理论上可以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 癫痫(epilepsy)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发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 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以是运动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或警觉程度的变化。癫痫的病因癫痫的病因Infancy and childhoodBirth injury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Congenital malformation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Idiopathic/genetic syndromeCNS infectionAdolescence and young adultHead traumaDrug intoxication and withdrawal*Older adultStrokeBrain tumorAcute metabolic disturbances**causes of acute symptomatic seizures, not epilepsy 我国的癫痫患病率为7‰,与WHO报告的发展中国家7.2‰的发病率接近。而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项调查显示,1983年我国癫痫患病率仅为4.4‰,比发达国家还要低。 短短20年时间,我国癫痫患者人数已升至900万之多,且每年有将近40万的新发病人。 在这些癫痫患者中,儿童和青少年仍是癫痫高发人群,0~9岁患者占38.5%,10~29岁患者占近40%,其中40%多的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35%的患者接受的是非正规治疗。癫痫发作类型1. 部分性发作(partial seizures) 单纯性部分性发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s)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重复抽动或由口角开始抽搐向面部扩展,最后扩展到一侧肢体抽搐,可以伴有不醒人事;也可表现为肢体一部分或半身发作性麻木、刺痛感觉癫痫发作类型2.全身性发作(generalized seizures) 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tonic-clonic seizures)又称强直-阵挛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全身强直性继而转为阵挛性抽搐,持续数分钟。癫痫持续状态(grand mal and status epilepticus) 多指反复大发作,间歇期甚短,持续抽搐和昏迷。问题如何正确看待癫痫患者?癫痫与音乐的关系?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历史 发展较慢,自1912年发现苯巴比妥后,直到1938年才发现苯妥英。两种传统药物一直应用至今。1964年发现了丙戊酸钠。近20余年,又合成了很多新的药物,仍停留在对症治疗水平。Drug historyPhenobarbitone 1912Phenytoin 1938Primidone(扑痫酮) 1952Ethosuximide(乙琥胺 ) 1955Carbamazepine 1965Sod. Valproate 1973Valproic acid 1993Clonazepam(氯硝西泮) 1974Clobazam(氯巴占) 1979Vigabatrin(氨乙烯酸 )1989Lamotrigine1991Gabapentin(加巴喷丁) 1993Tiagabine(噻加宾 )Topiramate1995Levetiracetam 2000Fosphenytoin(磷苯妥英钠 )2001Zonisamide ,唑尼沙胺 2005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原理1 Suppress action potentialSodium channel blocker or modulatorPotassium channel opener2 Enhance GABA transmissionGABA uptake inhibitorGABA mimetics3 Suppression of excitatory transmission Antiepileptic drugs1、manner of action : 1、 ㈠ local discharge 2、 ㈠ around diffuse 1 、直接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特别是抑制持久高频反复放电 sustained high frequency repetitive firing, SHRF) 2 、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组织,防止异常放电扩散Action mechanism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1 、Increasing function of GABA 2、Interfere Na+、K+、Ca2+ channel 1.增强GABA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功能 2. 阻滞离子通道:Na+、Ca2+、K+PHARMACOKINETICS1.口服吸收不规则,起效慢2.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10μg/ml 零级动力学消除 t1/2 >60h 1.抗癫痫:抗大发作,精神运动型发作---首选,部分性发作次之,但对小发作无效,甚增加发作次数 2.治疗中枢性疼痛综合征及外周神经痛(三叉神经、坐骨神经、舌咽神经痛) 3.抗心律失常:室性,特别是强心苷中毒(首选)作用特点1、起效慢。一次给药后约12小时血浆达峰浓度,连 续服用的治疗量6-10天达稳态血浓。2、个体差异大,吸收慢且不规则,制剂生物利用度 显著不同。有条件最好在临床药物监控下给药, 剂量个体化。3、在治疗量下,不产生中枢抑制(与巴比妥类不 同),过量可致兴奋,治疗期间不影响病人学习 工作。4、不影响智力发育。MECHANISMS OF ACTION1、膜稳定作用: (各种组织可兴奋膜:如中枢、外周神经元,心肌细胞) 阻断Na+通道, 减慢电压依赖性Na+通道由失活态恢复到静止态的速率。对抗持久高频反复放电(SHRF),减少Na+、Ca2+内流、K+ 外流,降低膜兴奋性,阻止病灶放电向正常组织扩散2、增强GABA的作用 GABA再摄取↓,诱导GABA受体增生UNWANTED EFFCTS1.局部刺激:齿龈增生2.神经系统反应 >20μg/ml 共济失调; >40μg/ml 精神错乱; >50μg/ml昏迷3.过敏反应(抗癫痫药物高敏综合征)4. 低钙血症, 同时也加速多种药物代谢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其他 致畸、心律失常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酰胺咪嗪) 与苯妥类钠相似,治疗浓度阻滞Na+、Ca++通透性,提高放电兴奋阈值,也可阻止放电扩散,提高脑内GABA浓度增强其抑制。不良反应 头昏、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本品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较接近,甚至重叠。严重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过敏反应(肝损伤)、心律失常等。有条件监测血浓,调整剂量。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又名:鲁米那 由于化构含有苯基,选择性作用大脑皮层运动区而具有抗癫痫作用。对大发作效好,可作首选药之一;对精神运动性发作,部分发作有效,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但对小发作无效。本品中枢抑制作用较强,不作长期维持用药。扑米酮 primidone在体内代谢为苯巴比妥和PEMA(苯乙基丙二酰胺)对部分性发作和大发作疗效好(不能耐受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的大发作),对小发作无效 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广谱抗癫痫药,尤其对小发作好,但有肝毒性机制 (1)抑制Na+通道 (2)增强脑内GABA功能 丙戊酸钠 + - (3)抑制GABA的再摄取 脱羧酶 转氨酶 谷氨酸 GABA 琥珀酸半醛VPA: 生育青春期来自于孤立的报道前瞻性研究发现对生育没有影响多囊性卵巢和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流行病调查显示结果不一致VPA? 体重增加, 胰岛素抵抗 …与 OCP没有相互作用哺乳并不需停止哺乳 (因在VPA在乳中的浓度很低)丙戊酸钠与妊娠新研究北美抗抽搐药妊娠登记发现,暴露丙戊酸钠的重性畸形率为1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将丙戊酸钠归为D类妊娠药物,即有危险性证据(人类资料显示危险性),但利大于弊。外胚层主管头面部结缔组织和神经系统发育,丙戊酸钠抑制外胚层发育,可引起胎儿丙戊酸钠综合征、孤独症和认知障碍。妊娠头3个月暴露丙戊酸钠,生出的孩子孤独症率是普通人群的110倍(11%:0.1%)苯二氮 类地西泮:癫痫持续状态首选(1mg/min)氯硝西泮:对小发作、肌阵挛发作和不典型小发作疗效好.静注用于持续状态. 也归为广谱抗癫痫药.新型抗痫药物Levetiracetam特异性结合SV2A,与其他AEDs的传统抗癫痫机制无重叠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具有全新作用机制,其结合位点是脑内特殊受体——突触小泡蛋白SV2A,具有中枢选择性,通过参与囊泡的聚合与胞吐作用调节神经递质释放而发挥作用。Levetiracetam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荟萃分析)显示,开浦兰联合治疗的有效率更高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荟萃分析)显示,开浦兰联合治疗6个月无发作率更高开浦兰:无发作率显著高于安慰剂开浦兰拥有更出众的药动学特点开浦兰符合理想的AEDs药代动力学特性纵观百年抗痫药的发展史开浦兰被誉为最成功的新型抗痫药开浦兰1999-2000年于欧美上市欧美销量第一的新型抗癫痫药物惠及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的癫痫患者2008年底,全球已累积临床应用超过3百多万人年2007年 中国假设检验研究Lev作为婴儿和
摘要:早期电视暴露对儿童身心健康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各种行为问题如暴力、攻击性行为、物质滥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身体外观和自我形象差以及青少年早期性性行为等的比例显著增加;电视也改变了儿童日常的饮食结构、生活和睡眠方式,是儿童肥胖、户外活动少,身体素质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关键词:电视 心理生理学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和性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环境对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电视已经成为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之一。电视提供各种最新的信息,促进儿童学习知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但是,看电视时间过长又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肥胖、物质滥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以及暴力和攻击性行为,青少年早期性性行为的等发生率显著增加[1],其对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通过综述电视对儿童健康的不良影响,阐明电视导致儿童身心健康损害的原因和机制,提高人们对早期电视暴露危害的认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1 长时间电视导致儿童肥胖发生率显著增加看电视会导致儿童肥胖的风险增加[1],可能与电视改变儿童的饮食行为、减少儿童的活动与能量消耗有关。1985年WH Dietz等研究就发现: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肥胖发生的几率就越高,对12~17岁的青少年而言,每天多看1小时电视,肥胖的发生几率就增加2%。Davison KK研究证实: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2小时女孩患肥胖的几率是正常组女孩的4.7~11.2倍,相应的其体重指数、身体中脂肪所占的百分比都较遵守规定的儿童显著增高[3]。1.1电视改变儿童的饮食行为。电视改变儿童的饮食行为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改变儿童进食习惯,对巴塞罗那市11~13岁青少年进食行为调查表明,儿童早餐、中餐和晚餐看电视的比例分别高达40%, 39% 和 59%[4]。二、改变儿童的饮食结构。Utter J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消费电视广告食品(主要有各种饮料、酒类、快餐和零食)的比例与看电视的时间呈正相关,主要是由于儿童看时间越长,其暴露在广告影响下的时间越长[5]。另一方面,看电视会导致儿童进食更多的比萨、快餐和苏打等高糖食品[6]。因此限制儿童看电视时间,将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1.2 电视会减少儿童的活动和能量消耗目前,在儿童中看电视已经取代了运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之一。运动过少是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运动、肥胖、看电视和玩游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运动和游戏密切相关。最有趣的是,户外活动多的儿童进食更多的水果、蔬菜和果汁,而看电视多的青少年则更多的进食煎饼、薯条等食物,这可能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7]。2 电视对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电视与儿童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8]。Elif zmert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对小学生平均每日看电视的时间和儿童行为相关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看电视的时间与儿童在学校和社会上的成就呈负相关,而与行为退缩、社会问题、注意力缺陷、攻击性行为和总行为问题的发生呈正相关[9]。看电视首先影响儿童在学校和社会的成就,Shin N认为,儿童看电视时间越长,用于学习、做家庭作业和进行休闲阅读的时间就相应缩短。另外,看电视导致儿童行为冲动,最终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10]。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发现3岁前组的儿童每日电视接触时间为2.2 hours,3~5岁组儿童每天为3.3 hours。对两组进行研究表明,3岁前看电视越多,其皮博迪(氏)个人成就测验水平降低就明显,说明早期看电视影响随后儿童的认知发展[11]。电视对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诱发儿童暴力、物质滥用和导致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电视上反复的暴力镜头可以导致社会行为退缩,诱导儿童模仿电视行为,唤醒加深甚至儿童的暴力欲望,减少对暴力的抑制作用[1],暴力节目的数量增加会减少儿童与伙伴游玩的时间[12]。电视与青少年早期吸烟等物质滥用密切相关,每天多看1小时电视,青少年吸烟的年龄就提前60天[13]。早在80年代人们就认识到学前儿童观看电视过多,会导致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倾向,Miller CJ分析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的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与早期电视暴露相关,但看电视的时间、程度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发病的具体相关性不十分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14]。3 电视与青少年早期性性行为有关青少年性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性行为发生的年龄越早,越容易发生计划外妊娠和性传播疾病。目前认为电视是导致早期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性行为受到文化的影响,而电视是青少年文化的一部分,在美国青少年每天看3小时左右的电视,电视中关于性的信息非常常见,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的调查分析:美国2001–2002代表性的电视节目进行内容分析显示,64%的电视节目中含有性的内容,而在这些含有性内容的节目中,每小时有4.4个性内容的镜头[1]。AAP针对三分之二的电视节目都有性的内容现状,提出儿童和青少年的性行为与电视中的性内容描述有关。Rebecca L研究证实:观看电视中性行为的暗示会导致青少年发生早期性性行为,减少电视中行为的暗示描述或减少儿童看电视的时间都会减少早期性性行为的几率[15]。4 电视对儿童睡眠的影响电视能改变儿童的睡眠时间和质量,Darcy A. Thompson对2068名小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与午睡、夜间入睡时间的影响研究显示:34%的儿童午睡时间不规则,27% 儿童夜间入睡时间不规则;其中小于1岁儿童每天看电视0.9 小时;小于 2岁儿童每天看电视1.6小时 ,小于3岁儿童每天看电视2.3小时, 通过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显示:入睡时间不规则与看电视时间密切相关[16]。对沙特阿拉伯1015名小学生睡眠习惯的研究表明,睡眠与规则的就寝时间、母亲的文化程度、午睡、晚上八点后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有密切的关系[17]。5 电视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危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电子设备开始植入人体,如心脏启搏器、智能泵,电视可以干扰其正常活动,甚至导致严重的生命危险,2006年Utsuki S报道一例7岁女孩,因脑积水采用Codman-Hakim程序瓣引流的儿童因近距离接触电视导致设备运转异常,导致颅内压增高,诱发脑积水加重的病例,值得临床医生警惕[18]。不同发育时期电视暴露对儿童的影响不同,幼儿早期电视暴露主要对儿童认知、社会交往、语言以及电视成瘾有密切相关[19],学龄前期主要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不良的饮食习惯,诱发肥胖,同时也会导致多动症、影响其社会交往,学龄期可以诱发吸烟、暴力、身体外观和自我形象差、药物滥用和早发性性行为等。电视对儿童的不利影响主要与儿童看电视的行为和电视播放的内容有关,APP针对这一现状,向父母推荐7条行为指南,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包括约束儿童接触娱乐性媒体的总时数,每天观看优质节目不超过两小时;儿童卧室内不放置电视机;不鼓励两岁以下儿童看电视;鼓励更多可以促进脑部发育的互动性活动;监看儿童和青少年所观赏的节目等。APP同时建议儿科医生了解电视的影响力,教导父母有关电视对暴力和侵略性行为、肥胖、身体外观和自我形象差、药物滥用、早发性性行为的影响。并于1990年促成了的《儿童电视法》和1996的《儿童电视法修正案》的通过。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近乎空白,为了促进我国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的医务人员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儿童看电视的现状、减少电视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
R.R Martin[15]对母亲孕期恶心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孕期的中、后期母亲报告恶心的儿童,婴儿期感觉阈限较低、活动水平和情绪强度较高,5岁时对任务的坚持性较差,12岁时完成作业较马虎,有较多的注意和学习问题。分析原因认为,长时间的恶心和呕吐干扰了母亲营养的摄入,营养的缺乏对怀孕3个月后进行的儿童神经发育有持续的影响,导致日后儿童神经行为的偏异。国内王玉凤等[16]调查发现,母孕期营养差、精神受挫、母受孕时父大量喝酒、母孕期照X线、母心脏病;早产或过期产、分娩异常、出生时窒息,问题儿童高于对照儿童。杨玉霞等[17]研究发现孕期及围生期噪音对儿童行为影响最大。林宇等[18]发现,围生期发生难产、病毒性感冒、缺氧窒息、服药史、早产这5 个危险因素与孤独症有关。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吸收多氯联苯(PCB s),可透过胎盘或乳汁导致早期流产、畸胎、婴儿中毒。关于子宫内暴露PCBs 对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19-20] :①孕龄缩短、婴儿低出生体重、头围缩小和认知记忆能力不足,与母亲大量食用被PCBs 污染的鱼和脐带血中PCBs 的浓度较高有关; ② 智商测试得分、记忆力、注意力集中能力、语言智商测试得分及阅读理解能力等,与脐带血PCBs 的浓度呈负相关;脐带血中PCBs 暴露水平高的儿童,其智商低于平均水平的可能性是其他儿童的3 倍,阅读理解能力比正常儿童落后2 年以上的可能性是其他儿童的2倍。母亲妊娠时间长短异常是影响农村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最大生物学因素[21]。过期产儿、早产儿在学前期行为问题明显多于足月产儿,与城市儿童行为问题的区别生物学因素居家庭环境因素之后。低体重也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一个影响因素。有研究[22]表明,低出生体重儿童6岁时的CBCL总分和外向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即他们有较多的外向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