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朋友们得了房颤以后可能非常关心一个问题:何时可以考虑做导管消融治疗?或者说,是否合适做导管消融手术?一般而言,合适进行导管消融的情况,也就是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适应证主要包括:阵发性房颤、症状明显且
相信很多房颤患者都有这样的感觉,房颤一般来说,都是历经了从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发作的过程。房颤一旦开始起病,都会经历了愈发严重的过程,表现为房颤发作的次数频繁、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逐渐延长、房颤自行转
患者朋友们得了房颤以后,可能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房颤是否有生命危险?是否会引起猝死?尤其当房颤突然发作、心跳很快且不规律时,更是非常担心。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刚起病的房颤一般是短阵发作
房颤是引起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相对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的心脏健康,还会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此外,脑梗死是房颤的重要危害之一,可能引起偏瘫,言语不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一旦发现房颤,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干预。房颤需要恪守“三大基本治疗原则”,也是医生在为房颤患者进行诊治时会遵循的治疗准则,分别是哪些呢?抗凝治疗:房颤增加患者脑中风及血栓栓塞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卒中和发生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对于房颤血栓高危情况,应该进行积极抗凝治疗,包括口服抗凝药(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也包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俗称“肚皮针”)等。尽可能的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包括采用导管/外科消融手术或者药物治疗,让房颤终止、恢复并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这将显著减少患者由房颤带来的各种危害。控制心室率。房颤导致心衰的危害主要是控制不佳的过快的心室率,所以对于部分无法恢复且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控制心室率也是一个不错的治疗选择,相对而言也较为容易达到目标。目前建议将心室率控制在110次/分以内,若患者心衰严重等情况,应该将心室率更严格地控制在80次/分以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者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治疗。愿广大房颤患者们拥有一颗健康跳动的心脏!
枸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保健品,很多病友喜欢煲汤泡茶喝,认为枸杞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调节身体功能。然而,各种原因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要注意,若同时大量服用枸杞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之前多个国内外的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服用华法林,国际化比值(INR)稳定的患者,服用含有枸杞成分可能引起INR增高,原因是枸杞可能影响华法林在肝脏的代谢,导致体内华法林排出减慢,从而增加出血风险。一般来说,超过6-12g枸杞可以显著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因此,建议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该了解上述风险,平时生活中注意避免同时大剂量服用枸杞,保护身心健康。
平常生活中,有些人很爱发火,情绪激动,是否容易诱发房颤?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证实,有些人心理压力较大和出现情绪不佳(如生气)时易于诱发房颤,而服用beta阻滞剂可能有帮助预防房颤发生。 情绪激动、生气、心理压力增加时,会促进体内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这就可能导致心脏的生物电特性发生变化,容易诱发房颤。 在耶鲁大学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房颤发作情况,发现,患者在生气发火时房颤的发生率增加,而同时服用beta阻滞剂可能削弱这个效应。 所以建议有房颤病史或者担心房颤发生的患者,尽量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态轻松、心平气和,多和他人良性沟通,身心舒畅,有可能减少房颤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血栓风险。参考文献Effect ofβ-blockers on triggering of sympto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 by anger or stress. Heart Rhythm 2019;16(8):1167-73.
很多患者会问我,做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是否需要全身麻醉?实际上,在国外很多医院和中心,都是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房颤的导管消融手术,主要原因是:1)手术过程中需要经过食道超声指导房间隔穿刺,帮助导管进入左心房,完成房颤的消融手术;2)在心房后壁或者肺静脉口一些位置消融时,疼痛感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不由自主活动,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然而全身麻醉也有一定的问题,包括,术中需要专门的麻醉医生配合手术,术后可能需要到ICU观察。 我们团队现在采用了局部麻醉+止痛方法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可见我之前文章https://station.haodf.com/health/article?healthId=8618291920&articleId=5544974030),术前和术中给予患者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给予其他药物镇痛镇静,让患者疼痛感大为减轻,能够在基本清醒状态下很好地配合完成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术后可以直接回到普通病房观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手术费用,还能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房颤的主要表现是心慌,胸闷,但有些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症状。还有些患者的症状时轻时重,有时完全没有症状。 临床上,这种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或者因患有其他疾病就诊时方发现的房颤,就叫无症状性房颤。根据不同研究的结果,无症状性房颤约占全部房颤患者的10-40%,此外有的患者房颤可能有时有症状,有时缺乏明显的症状。可能患者朋友的疑问在于,没有症状的房颤是否有危害?是否需要积极治疗?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症状的房颤危害比有症状的房颤危害性更大,更需要积极评估治疗的必要性。由于无症状的房颤,往往更易于被忽视而延误治疗,或者部分患者由于发生了中风就诊于神经内科时心电图检查方能确诊房颤。而此时由于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后果,或者部分患者就诊时左心房已经明显扩大,超出了手术的指证,只能选择药物治疗。 如何发现无症状房颤?想早期发现无症状房颤,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定期医院就诊复查心电图,筛查房颤;2)可以购买便携式心电记录仪、智能手环/手表等,居家连续监测心电图,可以提高房颤的筛查率。
“大夫,我得了这个房颤,是应该早做手术还是再等等?“”郑大夫,我的房颤是否应该尽早转复正常心跳?“其实,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顾虑,得了房颤是该早做手术还是晚做手术?成功率是否相同?最近英国医学杂志(BMI)发表了一项研究,来自于韩国,提示早期发现的房颤(房颤发病不足1年)应该及早采取措施让房颤恢复正常心跳,可以预防更多心血管事件。这项研究从韩国全国的健康保险数据库中获得,入选了22000多例患者,随访2年,发现,通过及早让房颤患者恢复正常心跳,可以降低患者中风、急性心梗和心衰风险,降幅达到19%。研究中还发现,发病超过1年的房颤,似乎这种降幅不明显。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数据和研究证实。从临床角度我们建议,由于房颤具有自我维持和加重的能力,一旦开始发作房颤,除非有明确的可逆病因,多半房颤均会逐渐加重,从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慢性房颤进展。因此,一旦发现房颤,应该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或者导管消融手术治疗,尽快转复并维持正常心跳,才能降低发生卒中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消融术后的常规注意事项包括:术后一般需要根据医嘱卧床静养,静脉穿刺处一般沙袋压迫2-4小时,卧床6-8小时;动脉穿刺处沙袋压迫6-8小时,卧床12-24小时,穿刺侧下肢需要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