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朋友们得了房颤以后可能非常关心一个问题:何时可以考虑做导管消融治疗?或者说,是否合适做导管消融手术?一般而言,合适进行导管消融的情况,也就是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适应证主要包括:阵发性房颤、症状明显且反复发作:房颤呈现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一般短于2天的称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反复发作心慌、胸闷等不舒服症状,可以考虑导管消融治疗。一般而言,至少有过2次房颤发作,半年内至少有过1次发作即达到了消融手术治疗的指征。早期治疗房颤,除可改善症状、还能延缓进展为更严重的持续性房颤的时间和几率,对患者获益更大。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不能转复成正常心跳、或者需要借助药物或者电复律才能转复成正常心跳的房颤,称为持续性房颤。如果超过1年的房颤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往往意味着患者的房颤程度更为严重,心房的病灶更为复杂,导管消融手术的难度增加,成功率会有所降低,术后房颤复发的风险也会增加。但这个阶段依然是可以进行导管消融治疗手术的。多数的房颤患者不合并有其他合并症,这样的房颤手术效果会更好;若合并其他合并症,如心肌病、心衰等,需要进一步和您的手术医生沟通,看看是否合适进行消融手术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消融依然是能否有获益的,就应该积极进行消融治疗。如果经过医师评估您的房颤适合进行导管消融手术治疗,一般来说,越早进行手术越好。早期治疗房颤的获益更大,1)可改善症状;2)早期手术成功率更高;3)还能延缓进展为更严重的持续性房颤的时间和几率。
相信很多房颤患者都有这样的感觉,房颤一般来说,都是历经了从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发作的过程。房颤一旦开始起病,都会经历了愈发严重的过程,表现为房颤发作的次数频繁、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逐渐延长、房颤自行转复的难度逐渐增加、以至不能自行终止,最后演变成了持续性房颤。 那么,阵发性房颤为何会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呢?其实,这是由房颤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研究发现,房颤一旦首次启动后,房颤本身就会引起心房肌的各种电学和结构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更利于房颤维持。目前发现一些危险因素和房颤的维持(或者说阵发性房颤转向持续性房颤)有关,包括:左心房扩大、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高龄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一般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对心房的重构就更明显,房颤就更难终止了。因此,目前一般建议,房颤一旦启动,应该及早采取措施终止房颤,转复窦性心律,降低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房颤的几率。
患者朋友们得了房颤以后,可能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房颤是否有生命危险?是否会引起猝死?尤其当房颤突然发作、心跳很快且不规律时,更是非常担心。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刚起病的房颤一般是短阵发作,多可自行终止,患者可能会有心慌不适症状,可能可自行转复,部分需要到医院急诊治疗。除非合并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一般房颤发作时不至于引起紧急的威胁生命的情况。 然而,对于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或者持续性房颤,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或者脑梗死病史者,可能易于出现房颤的合并症,包括中风、心力衰竭等,影响患者寿命、增加死亡率。因此从短期来看,房颤不至于有生命威胁,但是长远来看,积极控制房颤对于降低死亡率还是有必要的。 因此,发现了房颤就要积极治疗,目前的房颤治疗主要遵守“三大基本原则”,包括抗凝治疗、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等,详见https://station.haodf.com/health/article?healthId=8618291920&articleId=9292856515,其中控制心室率是比较重要的措施之一,容易达到而且对于一些急诊患者是可以优先采取的紧急措施之一。
房颤是引起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相对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的心脏健康,还会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此外,脑梗死是房颤的重要危害之一,可能引起偏瘫,言语不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一旦发现房颤,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干预。房颤需要恪守“三大基本治疗原则”,也是医生在为房颤患者进行诊治时会遵循的治疗准则,分别是哪些呢?抗凝治疗:房颤增加患者脑中风及血栓栓塞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卒中和发生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对于房颤血栓高危情况,应该进行积极抗凝治疗,包括口服抗凝药(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也包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俗称“肚皮针”)等。尽可能的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包括采用导管/外科消融手术或者药物治疗,让房颤终止、恢复并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这将显著减少患者由房颤带来的各种危害。控制心室率。房颤导致心衰的危害主要是控制不佳的过快的心室率,所以对于部分无法恢复且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控制心室率也是一个不错的治疗选择,相对而言也较为容易达到目标。目前建议将心室率控制在110次/分以内,若患者心衰严重等情况,应该将心室率更严格地控制在80次/分以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者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治疗。愿广大房颤患者们拥有一颗健康跳动的心脏!
枸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保健品,很多病友喜欢煲汤泡茶喝,认为枸杞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调节身体功能。然而,各种原因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要注意,若同时大量服用枸杞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之前多个国内外的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服用华法林,国际化比值(INR)稳定的患者,服用含有枸杞成分可能引起INR增高,原因是枸杞可能影响华法林在肝脏的代谢,导致体内华法林排出减慢,从而增加出血风险。一般来说,超过6-12g枸杞可以显著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因此,建议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该了解上述风险,平时生活中注意避免同时大剂量服用枸杞,保护身心健康。
平常生活中,有些人很爱发火,情绪激动,是否容易诱发房颤?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证实,有些人心理压力较大和出现情绪不佳(如生气)时易于诱发房颤,而服用beta阻滞剂可能有帮助预防房颤发生。 情绪激动、生气、心理压力增加时,会促进体内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这就可能导致心脏的生物电特性发生变化,容易诱发房颤。 在耶鲁大学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房颤发作情况,发现,患者在生气发火时房颤的发生率增加,而同时服用beta阻滞剂可能削弱这个效应。 所以建议有房颤病史或者担心房颤发生的患者,尽量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态轻松、心平气和,多和他人良性沟通,身心舒畅,有可能减少房颤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血栓风险。参考文献Effect ofβ-blockers on triggering of sympto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 by anger or stress. Heart Rhythm 2019;16(8):1167-73.
很多患者会问我,做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是否需要全身麻醉?实际上,在国外很多医院和中心,都是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房颤的导管消融手术,主要原因是:1)手术过程中需要经过食道超声指导房间隔穿刺,帮助导管进入左心房,完成房颤的消融手术;2)在心房后壁或者肺静脉口一些位置消融时,疼痛感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不由自主活动,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然而全身麻醉也有一定的问题,包括,术中需要专门的麻醉医生配合手术,术后可能需要到ICU观察。 我们团队现在采用了局部麻醉+止痛方法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可见我之前文章https://station.haodf.com/health/article?healthId=8618291920&articleId=5544974030),术前和术中给予患者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给予其他药物镇痛镇静,让患者疼痛感大为减轻,能够在基本清醒状态下很好地配合完成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术后可以直接回到普通病房观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手术费用,还能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房颤的主要表现是心慌,胸闷,但有些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症状。还有些患者的症状时轻时重,有时完全没有症状。 临床上,这种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或者因患有其他疾病就诊时方发现的房颤,就叫无症状性房颤。根据不同研究的结果,无症状性房颤约占全部房颤患者的10-40%,此外有的患者房颤可能有时有症状,有时缺乏明显的症状。可能患者朋友的疑问在于,没有症状的房颤是否有危害?是否需要积极治疗?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症状的房颤危害比有症状的房颤危害性更大,更需要积极评估治疗的必要性。由于无症状的房颤,往往更易于被忽视而延误治疗,或者部分患者由于发生了中风就诊于神经内科时心电图检查方能确诊房颤。而此时由于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后果,或者部分患者就诊时左心房已经明显扩大,超出了手术的指证,只能选择药物治疗。 如何发现无症状房颤?想早期发现无症状房颤,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定期医院就诊复查心电图,筛查房颤;2)可以购买便携式心电记录仪、智能手环/手表等,居家连续监测心电图,可以提高房颤的筛查率。
“大夫,我得了这个房颤,是应该早做手术还是再等等?“”郑大夫,我的房颤是否应该尽早转复正常心跳?“其实,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顾虑,得了房颤是该早做手术还是晚做手术?成功率是否相同?最近英国医学杂志(BMI)发表了一项研究,来自于韩国,提示早期发现的房颤(房颤发病不足1年)应该及早采取措施让房颤恢复正常心跳,可以预防更多心血管事件。这项研究从韩国全国的健康保险数据库中获得,入选了22000多例患者,随访2年,发现,通过及早让房颤患者恢复正常心跳,可以降低患者中风、急性心梗和心衰风险,降幅达到19%。研究中还发现,发病超过1年的房颤,似乎这种降幅不明显。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数据和研究证实。从临床角度我们建议,由于房颤具有自我维持和加重的能力,一旦开始发作房颤,除非有明确的可逆病因,多半房颤均会逐渐加重,从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慢性房颤进展。因此,一旦发现房颤,应该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或者导管消融手术治疗,尽快转复并维持正常心跳,才能降低发生卒中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消融术后的常规注意事项包括:术后一般需要根据医嘱卧床静养,静脉穿刺处一般沙袋压迫2-4小时,卧床6-8小时;动脉穿刺处沙袋压迫6-8小时,卧床12-24小时,穿刺侧下肢需要限制活动,观察是否有出血情况。卧床期间尽量服用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牛奶、高糖等易于导致腹部胀气等食物。术后一般需要服用1个月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者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用于血栓的预防。1月后是否服用取决于基础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冠心病则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早期1-2周内注意避免穿刺侧下肢剧烈活动,避免熬夜劳累、情绪激动等,一般一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若出院后出现症状复发,应该及时就诊,就近做个心电图,确定是否心律失常复发。并在门诊就诊,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室早导管消融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大约80%-90%,部分患者由于病灶的特殊性,不能一次根治,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可以考虑再次就诊处理。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饮茶和咖啡,但是,心律失常患者能喝茶和咖啡么?近年来,对于是否能喝咖啡和茶,一直颇有争议,近年有些观点认为,适量适度饮用咖啡,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有心血管疾病的获益。然而,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我们的建议却是,最好不要过度饮用浓茶和咖啡。由于茶叶中含有茶碱,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过量食用均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心脏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发作,表现为频发房性或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胸闷、气短,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晕厥、意识丧失发作。尤其在空腹状态下,咖啡因的吸收更为迅速,症状发作更为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跳加速、头晕以及恶心等不舒服症状,更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发作。咖啡已经成了现代人的“精神鸦片”,尤其是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需要熬夜加班工作,需要咖啡提神醒脑,若要合并心律失常,一定要注意不宜过量饮用,若心律失常发作频繁,应在心律失常专科门诊就诊,评估是否进行药物治疗或者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接受了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后,会有什么症状?多久能够正常生活?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室上速术后的常规注意事项有哪些?术后一般需要服用1个月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者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用于血栓的预防。1月后是否服用取决于基础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冠心病则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早期1-2周内注意避免穿刺侧下肢剧烈活动,避免熬夜劳累、情绪激动等。室上速术后可能会出现出现什么症状?一般而言,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手术是根治手术,术后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心慌、心跳间歇感,有可能与原有的房性早搏有关:房性早搏易于诱发室上速发作,通过射频消融手术根治室上速后,房早不再能诱发室上速,仅能表现为单独房早存在,患者反而可能感觉到房早存在;但另一方面房早的存在也在持续检验室上速的手术效果。若您出现持续的、快速的心动过速,就应该及时就诊,就近做个心电图,看看是否心律失常复发。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大约95%-98%,多数患者通过一次手术可以根治,但确有部分患者由于病灶的特殊性,不能一次根治,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可以考虑再次就诊处理。
房颤是引起脑梗死(俗称中风或卒中)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是房颤患者,就需要评估发生中风或者卒中的风险。那么,在这个脑梗死急性期,可以做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治疗么? 对于房颤患者,突发的脑梗死可能是未规范治疗的房颤患者的首发或者主要表现之一;在急性脑梗死后2周内,房颤患者发生再次脑梗的风险很高;而另一方面,急性期抗凝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自发脑出血,或者抗凝治疗可能会合并脑内梗死区出血性改变。因此,脑梗死急性期,需要抗凝治疗,而患者由于脑梗合并出血或者抗凝治疗的风险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由于导管消融需要在心脏和动脉系统内操作,会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术中需要持续抗凝治疗,术后也需要进行至少2个月的抗凝治疗;而术中患者麻醉镇静、疼痛刺激等,都对患者的脑血管系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显然,在脑梗死急性期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其实并不安全,一般建议,脑梗死至少2-3个月以后,复查颅内情况,病情平稳,再考虑导管消融治疗方比较安全。
心慌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会感觉到心脏跳动感、或有心跳过快感。实际上,患者感觉心慌时可能由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不规律心跳、甚至正常心跳引起。心慌可能偶尔发作,也可能经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症状。那么,经常心慌究竟是病么?需要就医么?需要处理么?心慌的表现是什么? 心慌时多数患者自觉心跳很快,有些自觉心跳慢。有些患者主诉“心跳的快要跳出来了”;还有一些感觉心跳不规律;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心跳正常且规律,也会有心慌感觉。 心慌发作的频度可能因人而异,有的持续心慌发作,有的间歇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的发作时心跳逐渐加快,缓解时心跳逐渐减慢至正常;有的心慌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简称,突发突止)。 心慌可出现于休息时,或者活动后,多数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熬夜劳累、感冒或者浓茶咖啡后加重。心慌时患者还可能合并其他表现,包括胸闷、呼吸困难、出汗、乏力、胸痛和失眠等,有些患者自觉需要长出气(“大喘气“)可能缓解心慌症状。 经常心慌是病么? 经常心慌的话,应该予以重视。心慌有多种病因,可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各种病理或其他状态。 1. 健康人出现的心慌并不少见,可见于剧烈运动或浓茶、饮酒咖啡、奶茶后,也可见于某些药物之后,比如阿托品、氨茶碱等。2. 病理状态:最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包括房颤、早搏、室上速等心律失常;或者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而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也不少见,如甲亢、重度贫血、发热感染、低血糖等。此外,神经官能症,包括精神焦虑紧张等也可引起心慌。无论如何,患者反复心慌发作的话,应该重视,并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排查。若无明显或者明确的疾病首要排查线索,可以首选到心内科进行排查,因为相对而言,心血管疾病的急症较多,从轻重缓急角度而言,心血管疾病应该优先排查。若排查心血管疾病,再排查其他疾病。心慌应该如何处理?心慌发作,症状明显时,应停止活动,坐下或者平卧休息,保持安静状态。若心慌反复发作,应及早就诊,排查病因;若心慌急性发作,病因明确可采取对症治疗,比如室上速急性发作引起的心慌,心跳明显加快,若血压可以耐受,可尝试咳嗽、下蹲或者深呼吸动作终止心动过速,或者小剂量服用倍他乐克,必要时急诊就诊。待病情稳定门诊就诊,针对室上速采取消融治疗或者长期药物治疗。若患者合并冠心病,伴随胸痛症状,应尽快呼叫急救车,急诊就诊。若心动过缓所致的心慌,应考虑永久起搏器手术指证的评估。
血管迷走性晕厥(英文简称VVS)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晕厥的类型,患者在体位改变、排尿、饮酒后或者生气着急时突发晕厥,意识丧失、摔倒在地,可能引起摔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于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由于晕厥引起脸部摔伤、骨折或者硬膜下血肿缝合的患者并不在少数。然而,此类患者在晕厥后前往医院排查,往往无明显检查结果异常,因此很难确诊,非常苦恼。目前认为,引起VVS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太高所致。在患者中,平时生活时,基础状态下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就是增加的,在晕厥前迷走神经兴奋性可能进一步明显增加,引起了心脏和血管上的受体对迷走神经的反应增强,引起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患者大脑一过性供血不足,发生意识丧失、晕倒在地。VVS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训练、药物治疗和起搏器治疗。物理训练的疗效较差,药物中包括米多君等,但引起高血压的副作用较为明显;起搏器治疗需要安装特殊类型的闭环起搏器才能预防晕厥发作,但费用较贵,起搏器需要定期更换,限制了临床应用。考虑到VVS多数是年轻开始发病,饱受疾病折磨却素手无策,因此我们团队从房颤导管消融术中得到的启示,探索导管消融治疗VVS的经验。阜外医院自从2005年起开展VVS的导管消融手术治疗,采用微创方法,对左心房内的迷走神经分布的区域进行消融,手术方法类似房颤的导管消融技术,甚至较房颤的消融方法更为简单,术中采用技术定位迷走神经节的方法,进行消融治疗。随访发现近90%的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或者避免VVS的晕厥发作,安全性也很好,未产生显著的并发症,并在其他中心进行了推广,复制出了相似的研究结果。已有多篇研究结果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
异博定也叫维拉帕米,是一种非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本来是一种降压药,目前发现异博定还有控制心律失常和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异博定能否治疗心律失常? 异博定可以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室速等。发挥的作用包括转复心律失常为正常的心跳;也可以控制房颤或者房扑的心室率。 异博定常用于左室特发性室速,静脉给药能快速转复室速。对于房颤患者,异博定多不能转复房颤,仅能控制房颤时的心室率。 我们的经验发现,对于房颤消融术后发生的左房房扑,异博定可能具备转复、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哪些情况不建议应用异博定? 由于异博定具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因此,对于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异博定不建议应用;异博定可能抑制心肌收缩力,因此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慎用。此外,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该慎用。
索他洛尔目前在我们病区出院患者中常用,而且也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是索他洛尔应该怎么合理应用,注意什么,本文特此简单介绍。索他洛尔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房颤,房扑,室速,早搏等。在我们病区,最常用于房颤消融术后前3个月恢复期的治疗,对于房颤术后发作的房扑等效果较好。此外,对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合并的室速,能够有效减少室速发作,减少ICD放电。索他洛尔一般每天服用2次,每次一般从40mg(半片)起,之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加量至80mg。服用索他洛尔有什么注意事项?开始服用索他洛尔时,需要每隔2-3天监测心电图,主要监测心律和QTc间期,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禁忌症:以下情况应该注意不能或者小心服用索他洛尔:1)对索他洛尔过敏;2)哮喘;3)心电图QT间期延长者;4)原有心动过缓或者房室传导阻滞者;5)未经良好控制的心衰;6)索他洛尔不能和胺碘酮、决奈达隆等合用;7)低血钾和低血镁情况下,使用索他洛尔具有一定风险,应补充血钾和血镁至正常范围内,方可应用;8)孕期和哺乳期不应用此类药物。个别患者应用索他洛尔可能出现血压降低,和降压药合用时应该注意密切监测血压和症状。
“医生,我的心电图已经提示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但是上台后做电生理检查没有诱发出来怎么办?” “医生,我有频发室性早搏,但是,上台了却一个早搏也没有诱发出来,手术也做不了了,怎么办?这些情况可能在一些因为心律失常来做射频消融的患者中遇到过。有的患者甚至住院2-3次,才做成手术。心律失常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之前需要进行第一步检查,即心内电生理检查,通过电生理检查诱发出临床发作的心律失常,才能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病灶,才能为后续实施消融治疗,详见我的文章:什么是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术?实际上,电生理检查不诱发的现象不算特别少见,约占全部手术患者的5-10%%左右。电生理检查不诱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1)心律失常的发生受到自主神经的调节,患者平时生活比较忙碌,熬夜等作息不规律,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处于比较兴奋状态,所以心律失常(比如早搏)发作会比较频繁,住院后休息较为充分,神经调节比较正常,早搏等就逐渐减少,台上做电生理检查时无法诱发;2)住院前服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住院时停药时间不够,影响了心律失常的诱发;3)部分预激综合征患者,预激综合征属于间歇性存在,由机体自身调节,不受药物等的影响,所以在台上无法诱发。出现电生理检查不诱发的情况,一般说明,心律失常相对程度较轻。治疗上可以注意保持乐观心态,积极调整改善生活方式,继续观察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待后续心律失常再次出现反复、频繁发作,可以再次入院,并且注意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在入院前抗心律失常药物停够足够的周期,再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
心律失常是不是可以根治?是不是可以以后就不再服药呢?我们来看下这个问题。 心律失常按照是否有基础的器质性心脏病分为2种。1)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也叫特发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有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的基础的心脏和结构都是正常的,也没有冠心病、瓣膜病和心肌病等。这样的心律失常与心肌里存在的病灶、产生了异常兴奋性有关。治疗上可通过微创的射频消融技术,在病灶局部发放治疗的电流消除病灶,大部分的患者可以借此技术根治心律失常,此后不再需要服药治疗了。或者部分患者虽不能完全消除心律失常,但通过消融技术治疗后心律失常能明显减轻,再配合药物治疗,就不再发作心律失常了。2) 器质性心律失常:均发生在有基础心脏病下,患者合并了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这样的心律失常治疗起来难度较大,虽也可通过射频消融技术消除了部分心律失常,但多不能完全根除,对于室速患者还需配合埋藏式转复除颤器(ICD)或者药物治疗预防猝死。
有部分心律失常患者是需要住院治疗的,部分患者并无需要住院治疗,主要由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心律失常就诊的目的。1) 心律失常类型:从心律失常的类型来看,若仅为单纯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不需要住院治疗,可以在门诊完善血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心脏超声等,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定期监测早搏等心律失常情况即可。若为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如心跳极度缓慢、反复发生快速和缓慢心律失常的交替转换,或有特别长的长间歇,心跳特别快,影响到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维持,患者反复头晕眼前发黑的症状,就应住院治疗,甚至需要急诊起搏器治疗,避免发生其他的危险情况。2)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若患者需要住院对心律失常进行进一步的介入或者外科手术干预,就应该考虑住院治疗,比如房颤/室速/室早需要做射频消融治疗;心跳慢需要起搏器治疗;或者其他LQT综合征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需要做外科交感神经切除治疗等,就应该住院行手术治疗。仅药物治疗心律失常若非必须,可以门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