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2018版)》由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委会发表了,切合中国实际,对于指导中国医师运用最新版BIRADS分类有重要意义! 乳腺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2018版)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委会 摘要:超声作为乳腺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辐射、诊断准确性高、方便快捷和易于随访复查等优点,在乳腺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美国放射学会(ACR)发布了BI-RADS指南并进行了多次更新,该指南逐渐被我国各级医院超声医师所接受和采纳。这对我国乳腺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超声诊断的标准和提高超声在乳腺疾病临床决策中的地位,在最新版ACR BI-RADS指南(2013版)的基础上,本专委会就实际工作中诸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达成《乳腺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且,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本专委会将不定期对《共识》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本《共识》仅供本行业医疗人员使用,不具备法律效力。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共识 问题一、国内超声报告中多见“乳腺增生症”结论,是否准确? 专家意见: 超声诊断不建议提示乳腺增生症。因为乳腺增生症可表现为多种影像学改变:包括单纯性囊肿、腺瘤样结节、腺病改变等,这些改变在BI-RADS分类中已经纳入不同类别。针对未发现占位的乳腺,无论患者有或无临床症状,超声结论可提示为:双乳未见占位性病变(BI-RADS: 1类)。 1、皮肤 2、皮下脂肪 3、腺体层 4、乳腺后间隙 5、胸壁肌层 图一、正常乳腺灰阶超声图。超声结论:双乳未见占位性病变(BI-RADS: 1类)。 问题二、在女性特殊周期,如青春期乳腺发育、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时,结论中是否需要提示? 专家意见: 青春期乳腺发育及哺乳期乳腺应列为结论的第一句来体现,其余不建议赘述。哺乳期时还要在报告中描述乳腺导管情况,是否有乳汁淤积等,出现局部回声不均时也要提示。其他特殊周期则不用提示。 图二、青春期发育乳腺灰阶超声图。超声结论:双乳未见占位性病变(BI-RADS: 1类)。 问题三、乳腺厚度需要常规测量并描述吗? 专家意见: 正常乳腺不需要常规测量厚度。乳腺厚度具有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并受月经周期和发育周期的影响,因此无实际临床意义。但如男性乳腺发育、双侧乳腺不对称性增大等特殊情况需要测量。 问题四、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图像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如何描述及诊断? 专家意见: 1.依据超声图像表现,如实描写即可。 2.如超声没有明确的阳性发现,结论提示为:哺乳期乳腺,目前未见明显脓肿形成(BI-RADS: 1类)。 问题五、乳腺内有多个病灶,是否需要逐一描述?如何分类?应用钟点法描述病灶时,距离乳头的距离是否需要描述? 专家意见: 1. 双侧乳腺结节应分别描述。病灶描述必须应用钟点法记录其方位及距乳头的距离。如临床需要或同一部位出现多个相邻结节,应记录病灶距皮肤的距离。 2. 对于BI-RADS 2、3类病变,如多个病灶在超声表现上基本相同,可以合并描述,只详细记录每侧乳腺最大病灶,并测量其三个径线。BI-RADS 4类以上的病灶,如亚类不一致,须分别描述及记录方位和测值;亚类一致时建议逐一记录病灶方位及距乳头的距离,统一描述病灶特征。 3. 结论必须要与描述一一对应,因此,对于性质相同并统一描述的结节应统一分类,对逐一描述的结节则应逐一分类。 问题六、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的导管内径是多少?如何描述及分类? 专家意见: 1. 无症状患者,如果局部扩张的导管管壁光滑,建议在内径大于2mm时再进行描述,并分至BI-RASDS 2类,如患者伴有乳头溢液或溢血,而超声仅发现了单纯的局部导管扩张,应如实描述,超声结论报BI-RADS: 0类。 2.如果不仅导管扩张,而且导管内或导管壁出现回声改变时,无论导管内径是否大于2mm,均应进行详细描述,并根据病变具体情况分类。 问题七、乳腺内囊性结节小至数毫米,大至数厘米,描述及结论如何进行? 专家意见: 1.如多个囊性结节声像图表现基本一致,可只对每侧最大的结节进行描述并测量,同时标明具体位置。 2. 如果其中一个囊性结节为乳腺X线上发现的或临床触及的肿块,但并不是最大者时,应再单独详细予以描述。 3.如其中某些囊性结节在声像图表现上与其它不同,如有碎屑或实性成分出现,需要单独描述、测量并标明具体位置。 问题八、典型的乳腺病变,如纤维腺瘤,可否在BI-RADS基础上给予病理诊断? 专家意见: 典型的乳腺病变,可根据自身经验,在BI-RADS基础上注明可能的病理诊断。如典型的纤维腺瘤,超声提示为BI-RADS 3类,考虑纤维腺瘤可能性大。 问题九、乳腺低回声病灶,呈分叶状,但边缘光整,怎么分类? 专家意见; 在BI-RADS的应用词典中,椭圆形的概念是允许病变外形包含2-3个平缓的局部隆起或大分叶,当病变满足“椭圆形、与皮肤平行、边缘光整”三个条件,排除其他恶性征象时,代表良性可能性大,可分至2类(囊性结节)或3类(实性结节),病变呈细分叶是指肿物边缘形成齿轮状的起伏,属于边缘不光整范畴,代表具有一定的恶性风险,可分至4类及以上。具体见图例,只有图三A可以分至BI-RADS 3类。 图三: A 椭圆形(浅分叶)、B 不规则形(边缘细分叶改变)、C 不规则形(边缘成角改变)、D 不规则形(边缘模糊改变)、E 不规则形(边缘毛刺改变,箭头所示) 问题十、什么样的情况下诊断BI-RADS 0类? 专家意见: 建议尽量不做BI-RADS 0类的诊断,若出现以下情况可酌情考虑: 1.患者情况特殊导致超声不能扫查完全,如乳腺区域皮肤表面有较大破损、或巨大乳腺致深面结构显示不清等,可以提示BI-RADS: 0类。 2.局部回声明显不均匀但没有发现明确占位、有客观临床体征但超声没有明确占位、腺体内大量点状强回声但没有发现明确占位、患者乳头溢血但扩张导管内没有发现明确占位等情况,均可以提示BI-RADS: 0类。 问题十一:有关微创旋切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再次超声检查时如何分类?若病理为良性,超声复查如何分类? 专家意见: 1.微创旋切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乳腺癌,再次超声检查虽然病灶已切除,超声分类为BI-RADS: 6类。 2.病理结果为良性,近期复查超声若术区仅发现结构扭曲改变,可提示BI-RADS: 2类。若乳腺未见明确病灶,可提示BI-RADS: 1类。 问题十二:外院肿物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再次超声检查时如何分类? 专家意见: 若患者需进一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扩大切除术或尚未明确下一步诊疗方案前提下,术前超声检查可详细描述和记录切口深面腺体回声改变、术后积液及肿瘤残留情况,超声结论均提示6类,之前的肿物切除只能当成病理活检;若患者或临床医生明确不再进行外科处理,此时的超声检查仅发现结构扭曲且考虑为术后改变所致,可提示为BI-RADS:3类。 问题十三:新辅助化疗病人多次复查超声,如何分类? 专家意见: 1.新辅助化疗的病人,在没有外科治疗之前复查超声,若超声仍能探及病灶或病灶基本消失仅表现为周围组织结构扭曲或异常回声改变,超声提示为BI-RADS: 6类,并与前次超声检查做对比。若疗效显著,超声无法显示原病灶,可不进行分类,直接与前次超声检查做对比。 2.若新辅助化疗期间超声探及新发病灶,应描述新发病灶图像特征并进行BI-RADS分类,同时对原病灶进行疗效评价,分类方法同上。 问题十四、腋窝淋巴结结构正常需要提示吗?如何提示?是否要对乳腺引流淋巴结进行分区描述? 专家意见: 1. 腋窝较大的淋巴结,只要符合所有正常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结论中可以不提示。 2. 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时,需要同时对乳腺引流淋巴结进行分区扫查。引流淋巴结主要包括区域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及内乳淋巴结)及远处锁骨上区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分为第一水平(腋下组/level 1)、第二水平(腋中组/level 2)及第三水平(腋上组/level 3)淋巴结,必须扫查并描述。尤其怀疑乳腺病变为恶性时,应同时对锁骨上区淋巴结进行扫查及描述;如果可疑恶性病变位于内象限,内乳淋巴结也应扫查并描述(扫查第1-6肋间隙)。 问题十五、乳腺超声检查时意外发现的腋下腺体样回声是否需要诊断副乳腺?患者副乳症状明显,但超声无阳性表现,报告如何书写? 专家意见: 1. 腋窝区域皮下发现腺体样结构,应测量其厚度,超声结论提示副乳腺。但应注意与乳腺腋尾叶鉴别。 2. 若患者副乳症状明显,但超声无阳性表现,超声结论提示为:腋窝未见明显腺体样结构。 问题十六、BI-RADS指南中有管理意见,是否我们在分类后还要注明管理意见,如建议穿刺活检等? 专家意见: 2013版ACR BI-RADS指南中,每一类都有对应的管理意见,不推荐在报告结论中重复提示。 问题十七、乳腺弹性成像的适应证有哪些?如何应用弹性成像进行诊断? 专家意见: 1. 弹性成像包括应变式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根据2015版《弹性成像临床应用世超联指南及推荐》,弹性成像临床适应证包括(1)在灰阶超声基础上评估乳腺病灶硬度,辅助良恶性鉴别诊断;(2)应用于BI-RADS 3类和4A类病例的升降类,减少不必要的穿刺;(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4)发现和评估乳腺非肿块区域的病变。 2. 关于升降类的共识: 2013版ACR BI-RADS指南强调:超声通过形态、边缘及回声来评估病变良恶性的价值远大于病变的软硬度,因此弹性评估是不可以凌驾于形态学特征之上的。但应用弹性成像对BI-RADS 3类或者4A类的病例进行升降类是合理的,例如B-RADS 3类的病例具有恶性的弹性特征,病灶可升类。如果灰阶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提示BI-RADS 2类(如脂肪坏死或囊肿),不用弹性成像进行升类。 问题十八、乳腺超声造影的适应证有哪些? 专家意见: 目前,乳腺超声造影仍存在一些争议,基于现有的研究报道,作如下建议:超声造影可以反映病灶微灌注信息,穿刺活检前使用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穿刺阳性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超声造影对疗效评估有一定价值;对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均难以判断的病灶,可考虑超声造影提供额外的诊断信息。但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仍有争论,尚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和实践检验。 问题十九、虽然BI-RADS分类中未提及年龄因素,在病变的评估中是否需要考量? 专家意见: 虽然在BI-RADS分类里,并没有提及年龄因素,但实际工作中,患者的年龄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欧美女性早,因此,在分类时40岁以上女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升类。如图四所示,如为40岁以上患者首次发现的实性病变,即使不具备恶性征像,也应分至4A类较为合适。 图四、患者45岁,病灶大小为2.4cm×1.3cm,超声提示BI-RADS:4A类,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粘液癌。 问题二十、BI-RADS 4A类病例患者拒绝病理学检查,超声如何进行病变管理? 专家意见: BI-RADS 4A类病例患者拒绝病理学检查,建议患者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及MRI,根据综合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分类,并提供管理建议。 BI-RADS 4A类病例患者拒绝病理学检查及其它影像学检查的,建议患者向临床医生咨询或建议随访周期不超过3个月;2个随访周期(共6个月)影像学特征无改变,随访周期可更改为6个月,并参照BI-RADS 3类病例管理建议进行随访。若经过连续2~3年复查影像学特征无改变,可降为3类。若随访周期内病变体积增大(大于20%)或出现其它恶性征象时,可以适当升类。 参考文献 1. Mendelson EB, B?hm-Vélez M, Berg WA, et al. Reston, VA.ACR BI-RADS? Ultrasound. In: ACR BI-RADS? Atlas,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13. 2. Barr RG, Nakashima K, Amy D, Cosgrove D, Farrokh A, Schafer F, et al. WFUMB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use of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Part 2: Breast.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5; 41(5): 1148-60.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桥本甲状腺炎(以下简称「桥本」)逐渐变成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很多人是通过甲状腺 B 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桥本的。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很高,每 100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有桥本。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桥本,女性患者人数是男性患者的 10 倍左右。 桥本甲状腺炎为什么会发生,医学上还没完全研究清楚。目前比较明确的一点是,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吸烟、感染、过量碘摄入、怀孕、生子、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针对甲状腺的免疫攻击反应,致使甲状腺被逐渐破坏而最终丧失功能。 大多数桥本患者血中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都有明显升高,这两种抗体就是机体针对甲状腺产生的自身抗体。 桥本甲状腺炎是不治之症? 桥本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是最终会导致一部分患者出现甲减,需要终身服药以补充甲状腺激素。 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桥本甲状腺炎的特效药物,可以阻止疾病进展。只有等甲状腺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出现甲减时,才能开始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非常被动。 感觉好绝望?感觉身体被掏空?也许是因为甲状腺被掏空了…… 没有药物可治疗,那桥本岂不成了「不治之症」?没有什么是我们能做的吗? 努力改变环境因素 前面已经提到,影响桥本甲状腺炎发病的因素有很多。基因和性别是先天决定的,我们无从改变,只能被动接受。但其他环境因素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更好的呵护我们的甲状腺。 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的环境因素有:吸烟、饮酒、微量元素摄入、感染、应激(如精神刺激、严重外伤等)和药物等。 其中,好几个环境因素都和饮食相关,大家最关心、最容易改变的也是日常的饮食问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讲一下,桥本患者如何更好地吃喝。 酒精——小酌怡情,大酌伤身 酒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饮品,中国的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酒精对甲状腺功能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以降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就是其中之一)的发病风险。不过,长期大量饮酒可以抑制甲状腺功能,降低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导致甲减。 可见,饮酒对于桥本甲状腺炎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酒精对甲状腺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作用是如何协调的,目前还不清楚,可能是由饮酒的频率和量决定的。 所以,对于没有饮酒禁忌的朋友,可以小酌,但不要贪杯哦。 合理摄取微量元素 对甲状腺影响较大的微量元素主要有两种:碘和硒。 限碘 大家对碘很熟悉,不久前还爆发出「碘盐恐慌」。不少得了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都自行购买无碘盐食用。 事实上,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摄入不足会导致碘缺乏病,影响人体的正常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但是,过量的碘摄入会增加桥本甲状腺炎的风险。 因此,对于没有甲状腺疾病的人,补充碘盐是必要的,一般不会造成碘摄入过量,不吃碘盐反而有可能造成碘缺乏病。 对于已经确诊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就应适当减少碘的摄入了,以免加重病情的发展。碘盐依然可以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应少吃,例如:海带、紫菜等。 补硒 硒对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硒缺乏后,会引起甲状腺产生的 T3 减少,而 T3 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参与身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此外,硒缺乏还会导致对身体有害的自由基增多。 这一方面会加重甲状腺的工作负担,导致甲状腺肿大,以产生足够的 T3 供机体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自由基会损伤甲状腺组织,引起腺体的免疫性破坏,损害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部分桥本患者接受补硒治疗后,体内甲状腺相关抗体有明显降低。 但由于目前的这些研究还不够充分、不够有说服力,补硒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是不是确实有效、有没有其他副作用,都还没研究清楚。所以临床上并没有把药物补硒作为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正规疗法而大力推广。 我们平时所摄取的硒主要来源于食物。俗话说,「吃药不如食补」,桥本患者不必刻意靠药物补硒,多吃些富硒的食物总还是好的。 肉类、海产品、蘑菇、动物肝脏、杏仁等食物的含硒量都比较高。不过海带、紫菜也同时含有较多碘,不适合桥本患者食用,可以多选择其他富硒食物来补硒。另外,三高人群及痛风患者不宜食用过多动物内脏。 本文作者:邢腾飞,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甲状腺外科硕士
近年来,由于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X检查的广泛应用,女性接受乳腺检查人数逐年增多,有越来越多的良性病变被检出。这些良性病变中又以乳腺增生性病变最为常见,所以在超声检查和乳腺X检查报告中,以及门诊病历中经常出现“乳腺增生”这一病理检查才能诊断的病名,以致造成过度诊断和治疗,再加上过度宣传“乳腺增生”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也给广大妇女造成困扰。因此,正确认识乳腺增生性病变,正确评估这些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显得重要而迫切。那么这个所谓的“乳腺增生”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F 乳腺增生性病变各种病名的由来 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乳腺良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症候群,其实质是乳腺腺体发育或复旧不全,经常出现在未育、生育少和不哺乳的女性。对这一症候群的认识过程中,过去命名十分混乱,相继有欣美布什氏病(Schimmelbusch's disease,1892)、慢性囊性乳腺炎(chronic cyoticmastitis,1893)、乳腺上皮增殖症(mammary epitheliosis,1931)、乳腺腺病(mammary adenosis,1948)、纤维囊性病(fibrocystic disease,1953)、囊性增生症(cystic hyperplasia,1953)、乳腺小叶增生症(lobular hyperplasia,1964)、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1968)和乳腺纤维囊性变(fibrocystic change,1982)以及乳腺增生症等10个以上的名称。但是,随着对乳腺增生性病变的深入研究和对其认识的提高,专家们认识到乳腺增生性病变实际上是乳腺在发育与复旧过程中失调,而非真正的疾病,只有少数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相关,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查方法评估其乳腺癌风险。因此,2012年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1]中将乳腺增生性病变统称为导管增生性病变,取消了“纤维囊性腺病”及“乳腺结构不良”等命名,也未采纳中国专家提出的“乳腺增生症”这一病名,所以乳腺增生症这个病名只在中国应用。 临床实践中,门诊医生经常将乳腺疼痛,或有伴乳腺结节,但又不能诊断乳腺肿瘤的患者诊断为“乳腺增生”,并给予药物治疗或理疗等处理,造成了过度诊断和治疗的局面。而这种症状实际上是正常乳腺发育与复旧过程中的一组症候群,会引起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诊断,如单纯乳房疼痛,应该诊断为乳痛症[2],大约有10%的人认为生活中一半的时间有乳痛经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内分泌失衡是乳痛症的病因之一。按照乳房疼痛的发病规律来看,73%表现为周期性疼痛(Cyclical Mastalgia,CM),27%为非周期性疼痛(Non Cyclical Mastalgia,NCM)。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的乳房疼痛,病理改变轻微,是生理性的、可预期的,且一般限于生殖期年龄,表现为经前2~3天出现乳房触痛或胀痛,严重时疼痛可放射至腋窝、肩部,甚至背部,随着乳房和上肢的活动而加剧,并且乳房内可触及小的结节,月经期结束后逐渐缓解。这其实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非周期性疼痛发生的平均年龄为40岁,非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的明显关系,常常是一些其他因素引起的,如大乳房下垂、饮食和生活方式、痛性肋胸关节综合症和导管扩张等。一般认为乳痛症与乳腺癌风险无关,但应定期检查,特别是影像检查有乳腺结节的患者应该按乳腺影像数据评估报告系统,即BI-RADS分级评估后决定是继续随访检查还是进一步检查或活检,随访的妇女可能通过调整心理状态、饮食习惯改变、体育锻炼和适当的中成药短期治疗来缓解乳痛,严重者才药物治疗,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焦虑。那么什么样的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相关呢? 2F 与乳腺癌相关的乳腺增生性病变 一些妇女经常会咨询自已的“乳腺增生”是否会癌变,若解释不当很容易引起她们严重的焦虑。关于乳腺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很多针对乳腺良性病变的相关文献已做详细阐述。基本可将乳腺增生性病变分为三类: 非增生性病变(NP),如乳痛症、腺病、囊肿、纤维腺瘤和轻度增生等;增生性病变不伴非典型增生(PWA),如中度增生、乳头状瘤伴增生等;非典型增生(AH),如导管或小叶非典型增生。根据以往大量研究证明[2],单纯乳房疼痛和NP均属于生理性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并不增加乳腺癌风险。PWA仅轻度增加风险,这占绝大多数乳腺良性病变(NP和PWA,约占96%)的妇女不需要特殊处理,可按普通妇女进行定期随访即可,药物预防治疗也并无必要;在影像学评估为良性乳腺疾病而进行微创活组织检查中[3],乳腺癌和非典型增生仅分别占1. 1%和1. 7%。虽然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占良性乳腺疾病的极小部分,但伴有非典型增生的良性病变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大约是普通人群的3.5-5倍。非典型增生具有中度发展成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约3.7%~22% 的病例发展为浸润性癌。故此部分妇女属于高风险人群,应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高危风险妇女筛查与预防指南进行密切筛查随访,甚至可用化学药物预防或预防性切除乳房来降低风险。目前采用的三苯氧胺、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可使非典型增生妇女乳腺癌发生率降低约40%~50%[4-6]。所以,与乳腺癌相的主要是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病变,这类病变可能影像检查发现和经皮活检或手术活检确诊,并有明确的预防指南,大家可以依照指南和规范来处理这类病变,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 3F 检查中发现乳腺结节怎么办? 既然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相关,那么我们关注的重点应是这类患者。乳腺结节是指不能扪及肿块,但超声检查发现的小低回声病灶或乳腺X检查发现的小致密影,因多考虑良性病变,BI-RADS分级属2级或3级,所以统称为乳腺结节,以区别可扪及的乳腺肿块,这类患者往往比较紧张,担心是乳腺癌。这类病变是否都需要活检呢?患者常常会不断询问医生这个问题以求得明确的答案和心理安慰,但医生又担心漏诊或延迟诊断而回答得模梭两可,反过来又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其实根据目前的研究这就类病变98-99%都是良性的,只有1-2%可能是早期乳腺癌或原位癌[3,7]。所以,不管是否有乳房疼痛,对于乳腺结节患者,医生应按影像学检查的BI-RADS分级评估结果给患者提出处理意见,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的BI-RADS分级为2级的乳腺结节,应每1年定期检查一次;BI-RADS 分级为3级乳腺结节,则3-6个月后复查,随访检查过程中如升为4级则进行活检。但对患者非常焦虑,或年龄大于50岁,或临床需要(如乳腺癌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也可按相关指南,对超声评估为3级的患者进行即时活检,以避免延迟诊断和过度活检。 总之,在乳腺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下“乳腺增生”的诊断,而乳痛症是生理性变化,要充分告知正确的相关信息,以免妇女过度焦虑影响生活质量,并造成过度诊疗;要重点关注非典型增生病变,积极预防,降低乳腺癌风险。 文章来自: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 陈惠娴 王颀 通讯作者:王颀 2307057220@qq.com 参考文献: [1]齐晓伟 姜军.2012年第4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介绍[J]., 2012, 6(5): 62-64. [2]王颀,连臻强.正确认识乳腺增生症.[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 8(2)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4.02.003 [3]王永南,王颀,张安秦,等.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术对超声检查良性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治价值[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4):403-409. [4]Cuzick J,Sestak I,Forbe JF,et al.Anastrozol for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in high-risk postmenopausal women(IBIS-Ⅱ):an international,double-blind,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Lancet,2014,383( 9922) : 1041-1048. [5] Morrow M. The evaluation of common breast problems. Am Fam Physician 2000; 61:2371. [6]Fentiman IS, Caleffi M, Hamed H, Chaudary MA. Dosage and duration of tamoxifen treatment for mastalgia: a controlled trial. Br J Surg 1988; 75:845 [7]吴玲,王颀,连臻强,等.超声BI-RADS 3 级乳腺不可扪及病变的微创活组织检查[J /CD].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2012,6(2) : 147-152.
乳腺癌患者是否可以吃鱼肉之类的食物 经常有病人问:“我能吃肉吗”,“鱼是发物吗”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饮食问题会困扰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患者应该食用营养丰富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多样化膳食,选择各种蔬菜和水果、豆类的植物性膳食,但并不意味着全吃素食,因此就不让人们吃肉了。每天吃肉量小于300克对身体健康有益无损,最好是以白肉(鱼肉、鸡肉、鸭肉)代替红肉(猪肉、牛肉、羊肉)。 医学研究资料指出,红肉中的一些物质与致癌作用有密切关系,多食红肉将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而且在加工烹调时,最好用微波炉处理,用水煮或炖,这种方法处理的肉所产生致癌物质会相对少一些。 最好不要食用烧焦的肉和鱼,也不要经常食用炙烤、熏制和烟熏的肉和鱼。注意饮食结构,少吃高脂肪食品,多食水果和蔬菜。 什么是高脂饮食 乳腺癌患者应少吃高脂肪食品,那么什么是高脂饮食,哪些食品属于高脂肪食品呢? 高脂肪食品是指含脂肪量高的食物。所有含油量高的和油炸过的食物都属于高脂肪食物,如植物中的核桃、芝麻,油炸食品(如锅贴、油条、炸鸡、薯条)、肥肉,动物内脏、奶油制品(汉堡、吉士、比萨)等。 长期食用高脂肪“垃圾食品”可能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已为人知,同时,高脂肪食物能增加催乳激素的合成,促使发生乳腺癌。 从食物的种类划分,吃可以分为吃荤和吃素两种。 吃荤主要是指肉食,以及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说各种鸡、鸭等禽类,鱼类,各种动物(除去被保护动物)的肉,还有蛋、奶、海鲜、野味等等。 吃素主要是指非肉食,即以蔬菜、水果、谷物为主。 就吃荤有利于健康还是吃素更有利于健康,有史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其实荤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适应机体的需要,能否为机体消化吸收。只要机体需要,荤素都必须得吃。 如果想控制体内的脂肪不致过量,可以利用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吃”掉体内脂肪。如葡萄、苹果、大蒜、韭菜、洋葱、冬瓜、胡萝卜、玉米、燕麦、香菇及富含纤维素、果胶及维生素C的新鲜绿色蔬菜、水果和海藻,诸如芹菜、甘蓝、青椒、山楂、鲜枣、柑橘以及紫菜、螺旋藻等,均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注:文章来源于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ID:bbdswx),版权归原作者
1、甲胎蛋白(AFP) 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2、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 3、癌抗原125(CA125) 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 5、糖类抗原19-9(CA19-9) 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 6、癌抗原50(CA50) 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 CA242是与胰腺癌、胃癌、大肠癌相关的糖脂类抗原。血清CA242用于胰腺癌,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80%)和特异性(90%)。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可见升高。 8、胃癌相关抗原(CA72-4)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 9、铁蛋白(SF) 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检测铁蛋白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76%的肝转移病人铁蛋白含量高于400μg/L,当肝癌时,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 10、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PSA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至精浆中的一种糖蛋白,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女性体内不存在,正常男性血清中PSA的含量很低,血清参考值<4μg/L;PSA具有器官特异性,但不具有肿瘤特异性。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80%。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可见血清PSA水平不同程度升高。 11、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前列腺癌血清PAP升高,是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PAP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12、β2微球蛋白(β2-MG) 临床上多用于诊断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其水平与肿瘤细胞数量、生长速率、预后及疾病活动性有关。此外,根据此水平还可用于骨髓瘤患者分期。 1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为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NSE是小细胞肺癌(SCLC)的肿瘤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91%。有助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也有重要价值。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瘤的血清NSE浓度可明显升高。 14、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 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肺鳞癌的首选标志物。与CEA和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1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是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提取的肿瘤相关抗原TA-4,正常人血清含量极微<2.5μg/L。SCCA是鳞癌的肿瘤标志物,适用于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头颈部癌,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治疗观察和复发监测。 16、核基质蛋白-22(NMP-22) 膀胱癌时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并将NMP22释放入尿,尿中NMP22可增高25倍。以10kU/mL为临界值,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78.5%。对浸润性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为100%。 17、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 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阳性,可能是恶性肿瘤,也可能不是。若要确诊,还需要咨询专业医生,进一步用CT、B超等方法检查。肿瘤标志物只是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与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喜肥肉,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压力激素”会损伤身体 《黄帝内经》:“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人的心与身,何以有如此紧密联系? 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三点一线形成了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心。碰到危机时,它们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中的各种“资源”被重新调配,减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给,将重心放到心脏的供血和肌肉的运动中去,以让我们迅速应对危机。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贪婪、做坏事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 如果人是快乐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 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目标”能激发生命活力 个案:今年1月6日,上海交大原校长范绪箕教授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他至今仍每天做实验、写论文、指导博士研究生。 新的研究表明,“目标感很强”,对健康有益,因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这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 英国科学家在40~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比有明确生活目标的,病死或自杀的人数,足足高了1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多了一倍。 再则,医学早就发现,人退休后,因人生目标突然消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均会急剧下降。 为何会如此? 原因是,如果你没有目标,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标”,那么隐藏在你潜意识里的自毁机制就会悄然启动,让你的身体每况愈下。 如果有目标呢? 就会有积极的心态,努力去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就会勤于用脑。 科学家发现,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 科学家还发现,脑子活动时总是把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但用起脑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青年人。所以,用脑可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再则,“目标”可以激发生命活力,战胜疾病。 墨西哥一位老人患了癌症,来日无多。但当他的儿子儿媳出车祸去世之后,他的病突然好了,因为老人有了新的生活动机、新的目标,即,他得抚养无依无靠的孙子。 还有,目标实现了,会让人非常快乐。 诺贝尔奖得主们之所以长寿,有个原因就是,功成名就、获得社会认可,带来了身心的巨大愉悦。 要注意的是: “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否则会起副作用。 再则,目标不一定要大,学习唱歌、组织旅游等都可以是目标。 “助人为乐”有治疗作用 个案:石油大王洛克菲在短暂的享受财富积累带来的快乐后,身体每况愈下,深刻反省后,他决定把财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并想方设法救助生活中遭遇困难的人,这让他心情格外轻松,同时,他不佳的健康状况也日渐好转了。 个案:107岁离世的邵逸夫,乐于助人是他高寿的一个原因。多年来,他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4亿港元,他创立的“邵逸夫奖”,基金高达50亿港元。 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为何会如此? 美国有位医学研究员想了解此问题,他做了个研究:将106名未满20岁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义工组;另一组为义工后备组。 10个星期后,义工组的学生相比后备组,他们的炎症症状、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都显著地降低了。 助人,为何会产生医疗作用? 因为,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长寿的首要秘诀是家庭和睦 个案:格鲁吉亚有位农妇活了132岁零91天。在她130岁时,有记者问她长寿的秘诀,她回答:首先是家庭和睦…… 美国有两位心理学教授积20年的研究发现: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际关系”。他们说——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对268名男性的跟踪调查也发现:一个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别人的关系,缺乏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危害与吸烟和不运动不相上下。 美国一位精神病学家一项长达25年的“人格与心脏关系”的跟踪调查发现:心胸狭隘、名利心重、敌视情绪强的人,死亡率高达14%;而心胸开阔、助人为乐、性格随和的人,其死亡率仅为2.5%。心脏病的发病率,前者也是后者的5倍。 分析其原因,他说:人际关系不好,令其心里充满着愤怒、怨恨、敌对和不满情绪,会致使交感神经时常处于亢奋状态,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得过多。 再则,人是群体动物,活着,就是活在人际关系中。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的人生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除生理需求外,均和人际关系有关,“需求”获得满足,即会收获快乐! “付出友善”会“收获友善” 个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介绍了一个女病人的故事:艾丽斯几年前因失恋得了抑郁症,离开东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中西部生活节奏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温情。好几次,艾丽斯从停车场出来上车道,尽管车道上排着长长的车队,但总是有人给她让道。这种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行为,让艾丽斯深受感动。时间一久,艾丽斯也养成了给停车场出来的车让道的习惯,她喜欢这种友善的行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会给她带来一种无可名状的快乐。一年以后,艾丽斯的抑郁症不治而愈了。 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反应,如同人在山间呼喊发出的回声。“你善”,回声则“善”,如个案;“你恶”,回声则“恶”。有些人人际关系差,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的结果。 为何个案的抑郁症会好了? 因为,“付出友善”,哪怕是对别人付出一个微笑,传递一个幽默的表情,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就会增加,这种抗体能增强人的免疫系统。 美国有位生命伦理学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了“回声”的本质:“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的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有利人际关系和谐的“付出”包括——赞美、幽默、微笑、尊重、礼让、随和、包容、宽恕、体谅、同情、忠诚、倾听等。
b超报乳腺增生怎么办乳腺跟子宫一样是人体雌激素孕激素的靶器官,跟子宫内膜一样随着雌孕激素的变化而变化,子宫内膜会表现为月经,乳房则会表现为月经前胀痛,月经后缓解,本质是月经前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腺内水钠储留,血流增多,细胞变大,所以乳房会胀痛,月经后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以上症状会缓解,b超常规会报乳腺增生,不是病变的增生,乳腺从无到有(发育)本身就是增生过程,这里的增生不同于病理上的增生,只有病理上提及的非典型增生才是要考虑处理的,因此,b超报告乳腺小叶增生,不需要任何处理,仅定期随访则可。
直播时间:2021年12月12日19:59主讲人:王红鲜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甲乳外科
不要掉以轻心:乳腺癌治疗后,遵循健康饮食方式的“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关于肉类的最新研究 原创 2017-08-10 Owen 医脉通肿瘤科 医脉通导读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乳腺癌的诊疗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很多乳腺癌患者提供了长期生存的可能。很多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决定改掉一些不良的起居和饮食习惯。 但是有一些人认为,肿瘤已经切除了,并且也按规范接受了辅助治疗,是时候解放一下了,问题应该不大。其实不然。ACS和ASCO在乳腺癌幸存者护理指南中明确指出:“推荐乳腺患者饮食中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并控制酒精摄入每日1杯以下。” 关于肉类的烹饪方法和摄取,在乳腺癌预防指南中现在有明确规定:“应该避免食用高温烹饪的肉类,因为可以形成PAHs和其他的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与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密切相关”。但是乳腺癌治疗后的肉类的烹饪方法却没有明确规范。 但是,乳腺癌患者治愈后,是不是就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放飞自我了呢?最新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结果表明,食用过多的烤制或烟熏肉类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上升相关。 该研究最近在线发表在J Natl Cancer Inst上。 主要内容 研究人员对1996-1997年间确诊乳腺原位癌或浸润性乳腺癌的1508名患者进行了基线采访,并且每隔5年随访1次,中位随访时间为17.6年,对烤/烟熏肉类的摄取、生存结局及其他影响生存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记录。 应用COX分析计算确诊前烤/烟熏肉食用量、高食用量和低食用量的对比和确诊前后食用量的改变情况等各个单因素和多因素联合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并且根据肉种类、诊断前或诊断后的不同进行了不同标准制定,对烤猪肉/牛肉/羊肉和家禽/鱼类等均进行分组研究分析。 主要结果 从特征分析中可以看出,诊断前食用烤/烟熏肉类次数较高的患者收入一般较高(年收入大于5000美元),年龄小(56.7岁 vs 60.9岁),状态为已婚的较多(77.2% vs 60.4%),饮酒的患者也略多(51.9% vs 43.2%)。45.8%的高量患者既往接受化疗,36.7%的低量患者接受化疗。 诊断前 结果表明,诊断前全组食用烤/烟熏肉较多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上升了23%(HR=1.23, 95%CI: 1.03-1.46, p=0.02)。 诊断前高量摄取烤猪肉/牛肉/羊肉的患者上升了17%(HR=1.17, 95%CI: 0.99=1.38, p=0.10)的全因死亡风险和23%(HR=1.23, 95%CI: 0.95-1.60; p=0.09)的乳腺癌特异死亡风险,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 治疗后高量摄取烤/烟熏肉类的患者较低量患者相比,全因死亡率上升了31%(HR=1.31, 95%CI: 0.96-1.78)。 烤猪肉/牛肉/羊肉与全因死亡率(HR=1.36, 95%CI: 1.01-1.82)和乳腺癌特异死亡率(HR=1.71; 95%CI:1.00, 2.92)均呈正相关。 有趣的是,确诊前和确诊后食用烤鱼/家禽类的患者比不食用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45%(HR=0.55, 95%CI: 0.31-0.97)。 小结 食用过多摄取烤/烟熏肉类很可能造成乳腺癌患者死亡率的上升。 治疗后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烤/烟熏肉类,尤其是对于那些每年食用烤/烟熏肉类超过30次的患者,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对于食用烤家禽/鱼类较不食用的患者死亡风险下降了45%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由于食物多样性以及家禽类/鱼肉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好处,与烤/烟熏的烹饪方法应该没有关系。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推荐乳腺患者饮食中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并控制酒精摄入每日1杯以下。 参考文献 Humberto Parada, Jr.; Susan E. Steck,et al. Grilled, Barbecued, and Smoked Meat Intake and Survival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2017;109(6)
正确生活方式可改善乳腺癌预后正确的生活方式可改善乳腺癌预后,这 5 点务必告诉患者 原创 2017-07-15 子非鱼 肿瘤时间 在常见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 5 年生存率相对较高。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后,不仅需要长期医疗和康复服务,而且需要接受日常生活指导,以形成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在指导乳腺癌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医生的角色非常关键。那么都应告知患者哪些内容呢? 1达到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1. 每 3 个月评估一次体重,判断体重范围是正常、过轻、超重或肥胖。 2.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尽量使体重达到正常范围(即体重指数为 18.5~23.9 kg/m2)。 3. 对于已经超重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来说,建议降低膳食能量摄入,并接受个体化的运动减重指导。 4. 对于积极的抗癌治疗后处于营养不良或体重过轻状态的患者,必须由专科医师和营养师进行评估,制订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建议此类患者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帮助改善身体机能和增加体重,但应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 2有规律地参加体力活动 1. 在阶段性抗肿瘤治疗结束后,咨询专科医师,获得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建议,包括何时开始、运动强度、运动方式。每 3~6 个月咨询专科医师或专业体育指导人员,对目前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状况进行评估,获取改善建议。 2. 乳腺癌患者诊断后应避免静坐的生活方式,尽快恢复诊断以前的日常体力活动。 3. 18~64 岁的成年乳腺癌患者,每周坚持至少 150 min 的中等强度运动 (大致为每周 5 次,每次 30 min) 或 75 min 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力量性训练 (大肌群抗阻运动) 每周至少 2 次。锻炼时以 10 min 为一组,最好保证每天都进行锻炼。 4. 年龄 >65 周岁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应尽量按照以上推荐进行锻炼,如果合并使行动受限的慢性疾病,则根据医师指导适当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但应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运动状态。 3搭配合理的营养和膳食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至少摄入 12 种食物,每周至少 25 种。 (2)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 5~8 份(250~400 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1~3 份(50~150 g),薯类 1~2 份(50~100 g)。 2.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1)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 300~500 g 的蔬菜,深色蔬菜应占 1/2。 (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 200~350 g 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3)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 300 g。 (4)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3.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1)每周吃鱼 280~525 g,畜禽肉 280~525 g,蛋类 280~350 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 120~200 g。 (2)优先选择鱼和禽。 (3)吃鸡蛋不弃蛋黄。 (4)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4. 少盐少糖,足量饮水 (1)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 g,每天烹调油 25~30 g。 (2)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 50 g,最好控制在 25 g 以下。 (3)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 7~8 杯(1500~1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4谨慎使用保健品 乳腺癌患者应尽量从饮食中获取必要的营养素;在临床表现或生化指标提示营养素缺乏时,才需要考虑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当患者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 2/3 时,可以考虑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此类诊断应由营养师进行。 5戒烟禁酒 建议乳腺癌患者尽量避免吸烟、被动吸烟,并尽量避免乙醇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