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现5岁四个月;从去年开始春 夏季,眼睛红,痒,疼 用眼药后能够缓解,但不能除根 彻底治愈 化验、检查结果: 细菌培养无细菌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眼科叶玉华: 这种疾病称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要根治需先做过敏原测定,现在有针对过敏原的脱敏治疗,每月需2百多元,坚持2年,就可能治愈,否则15岁以前每年有可能春,夏,秋都发作。不做脱敏治疗,只能点抗过敏消炎眼药水控制症状。停药易复发。
斜视、弱视是小儿眼科常见病,如果在3岁以前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就可以维护或恢复眼睛的视觉功能。但是,由于被视为非致盲性眼病,而且症状不明显,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孩子是考大学体检时才被查出病情,但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会造成严重妨碍。所以提醒广大家长们:斜视、弱视是严重危害患儿视力和双眼视功能的眼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弱 视 背景:弱视是儿童严重影响视力的、病因清楚的、可治愈的常见眼病。弱视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病, 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可能造成患儿单眼或双眼视觉的终身损害或残疾。 现状及发病率:美国3~5岁儿童弱视患病率为2.9%~3.9%;澳大利亚6岁儿童为0.9%, 韩国儿童为0.4%, 日本6~12岁儿童为0.14%。我国儿童弱视的患病率约占2%~4%, 我国弱视斜视防治组(1985)对大龄学龄前儿童普查,弱视患病率为2.8%,它的存在使双眼视功能不完善,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 原因: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眼底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间发生竞争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制定的弱视定义是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以功能因素为主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 后来强调在诊断时应注意患者的年龄因素。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Hubel和Wiesel1970年进行了大量的小猫实验,提出了视觉系统敏感期的概念。认为在敏感期内视皮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人类视觉系统敏感期从出生时开始,2~3岁时可塑性最强,6岁以后明显减弱,9岁左右敏感期结束。超过关键期视觉发育成熟后可抵制弱视诱发因素。后果:弱视的典型临床表现:最佳矫正视力不能达到0.9;有光觉、色觉异常和拥挤现象;旁中心注视;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低下;电生理检查P-VEP波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早发现:弱视的治疗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疗效越高,这一点国内外报道都是一致的。成人后则治愈基本无望。有报道7岁治愈率达82%~83%,大于7岁的儿童治愈率达46%~64%。13岁后眼-大脑皮层神经通路基本发育完善,视力提高的希望越来越小,治疗的困难越来越大。弱视筛查年龄建议儿童视力筛查开始年龄为1岁。1~3岁儿童, 可采用眼底瞳孔反射照相法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或屈光间质混浊等弱视危险因素。大于3岁儿童开始视力筛查, 视力表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logMar视力表或图形视力表。 弱视分类:1)形觉剥夺性弱视(如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致密的角膜混浊或屈光间质混浊)。2)斜视性弱视。(抑制斜视眼导致该眼的视力低下和弱视形成)。3)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屈光度相差较大)。4)屈光不正性弱视(近视、远视或散光)。屈光不正矫正以后,远视力≤0.1者为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2-0.5者为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6-0.8者为轻度弱视。 早诊断:弱视主要在1~3岁形成,因此原则上弱视治疗愈早愈好。由于先天性白内障、斜视等疾病引起的形觉剥夺,必须及早去除原发疾病。 早治疗:很多家长认为,弱视应等上学以后再治疗,那时孩子也懂事了,治疗起来容易配合,其实这是错误的。弱视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一些研究表明:2岁以内为关键期,8岁以前为敏感期,超过14岁后治疗效果就可疑。成年以后再治疗,效果不佳。但是,不要机械的划定某一年龄为弱视不能治疗的界限,超过上述年龄后也不能放弃治疗,有些成人弱视经合理治疗、积极配合,视力也能逐渐提高,但其治疗的敏感性不如儿童。1、治疗目的:由于弱视患儿没有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而不能从事各种精细工作,弱视的治疗目的,不仅是获得正常视力,还希望能建立良好的立体视和双眼视等高级视功能。2.治疗机理:消除对弱视眼的抑制,使弱视眼接受更多的形觉刺激,改变双眼间的异常相互作用,促使视路功能正常化,恢复弱视眼所驱动的皮层细胞功能。3、治疗方法:1)主动疗法:解除弱视眼的形觉剥夺,加强对弱视眼黄斑中心凹正常的视觉刺激,如合理矫正屈光不正(戴镜)、视刺激疗法、精细作业、增视疗法和红光治疗仪等。2)被动疗法:遮盖或压抑主导眼,消除健眼对弱视眼的异常相互作用,如遮盖法和压抑疗法等。3)药物辅助疗法:左旋多巴治疗弱视,机理是通过解除对弱视眼的压抑来提高视力,减小暗点。儿童弱视经治疗后,视力恢复到正常,很多家长认为从此可以不用治疗,这是错误的。使弱视眼视力恢复正常,仅是治疗的第一步,以后还要训练双眼单视,融合,立体视功能,如不作进一步训练,原来取得的正常视力也将是不稳固的,也容易复发。什么叫斜视? 两眼的协调运动由大脑皮层中枢所控制,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状态时,两只眼能成为同一个功能单位,双眼注视时,不出现偏斜,被注视的物体会同时在双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成像,此状态称正位眼;如果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斜视的分类: 一般分为1. 共同性斜视:各方向眼球运动无障碍,可为先天性也可以是后天性。。2. 非共同性斜视(或称麻痹性斜视):某一方向或多个方向眼球运动出现障碍,常常感觉一个物体变成两个物体,称为复视,一般为后天性。3. 特殊类型斜视还可以根据调解情况分为调节性或非调节性,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或后天性,根据出现频率分为间歇性或恒定性等。斜视有哪些危害?(1)斜视性弱视:儿童时期的单眼恒定性斜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矫治,由于双眼不能同时对同一物体协同聚焦,两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分别接受两个不同的物象,传入大脑视觉中枢相互竞争,大脑主动抑制斜视眼传入的视冲动,斜视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功能被抑制废用,久之就会导致视觉功能退化,视力下降,形成弱视,轻者经过及时治疗视力可以恢复,重者一旦形成偏心注视,则会成为不可逆性重度顽固性弱视。 (2)双眼视功能障碍:由于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从而导致双眼同时视觉功能障碍及大脑高级视觉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功能下降或丧失。(3)有碍美观,影响儿童心理生理发育。斜视的矫治方法及最佳矫治时机斜视应在儿童时期及时矫治,很多家长多从是否影响了美观的角度考虑手术时机,其实从医学的角度出发矫治斜视目的绝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维护或恢复双眼同时视觉,因此,最佳治疗的时机应该在儿童时期尚未影响视功能之时。不同类型的斜视可以采用不同的矫治方法,总体分为戴眼镜矫治和手术矫治两种,应该由专业医生掌握。斜视治疗原则:1. 首先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散瞳验光)矫正屈光不正,了解调节因素对斜视的影响。对于完全调节性因素造成的内斜视是可以通过戴眼镜矫正的,不需要手术。2. 对双眼视力不等的弱视,先治疗弱视, 待双眼视力平衡或接近后即可手术治疗,切不可等到长大后才手术,因为这样达到的仅是美容性治愈,却丧失了功能性治愈的可能,且造成不良的心理障碍。3. 非共同性斜视只有当去除麻痹病因或已证明其病情稳定六个月以上,可考虑手术治疗。4.术后继续进行双眼弱视、双眼单视功能训练治疗。对斜视、弱视治疗认识上的常见误区:1、 家长不接受配眼镜或喜欢戴低矫镜片:考虑最多的是孩子小,戴镜不方便,不美观,担心影响鼻梁发育或引起眼镜变形。其实,儿童眼镜已不是商品属性,是治疗手段,并且不会影响颜面发育。针对弱视治疗的眼镜应遵从小儿眼科专科医生意见,不宜低矫。2、 家长没有认识斜视对儿童视功能损害的严重影响,仅从美容角度考虑斜视,手术时机往往选在年长后,导致视力不可逆性损害。3、家长对弱视治疗重视不足,不能够长期坚持。弱视是一种特殊儿童眼病,治疗上以物理光学手段为主,而非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其过程较长。病例1:某男,6岁,体检发现左眼视力欠佳。查见:右眼100度远视,视力1.0,左眼600度远视,矫正视力0.1,中心注视,诊断为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过程中,家长积极配合,严格按医嘱配镜+遮盖+视觉刺激训练治疗,六个月后左眼矫正视力达到0.9。病例2:某男,3岁,生后四个月发现右眼内斜视,家长未听从医院曾给予的遮盖+手术治疗建议,三岁后来诊,检查发现右眼内斜25°,注视不稳,视力极差,眼底检查不能用黄斑中心凹注视(偏心注视)。诊断:右眼斜视性弱视。斜视导致了重度顽固性弱视,治疗上错过了最好时机,视力很难恢复,此时手术只解决美观问题。病例3、某女,5岁,右眼800度远视,左眼850度远视。戴镜二年,右450度,视力0.4,左500度,视力0.4。诊断:屈光不正性弱视 治疗意见:既往戴镜矫正不足是弱视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故调整配镜处方,提高配镜度数,配合弱视训练,三月后,双眼视力明显提升,六月后双眼均达0.8。
泪道冲洗和探通不需要全身麻醉,只要家长配合将宝宝的头固定好即可。泪道探通后隔一到两天需要再冲洗几次,以防再堵塞。有的家长担心宝宝小不愿意早期积极治疗,经常使用眼药水对宝宝也不好。而且早期宝宝只是一层膜没有通,只要探通一次就可以完全治愈,等到宝宝大了,反复炎症反应后使病灶范围扩大,探通时难度增加,创面增加,反而对宝宝不利。 最佳治疗时机在2-4个月。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看东西很近。 暂无 他们有说要戴眼睛,孩子还小,怕她不愿意带。如果不带眼睛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上海有哪些医院治疗这个最好?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眼科苏娱:孩子两岁半还不会认识视力表,怎么查出是先天性近视的,这么大的孩子大多数是+200--+300ds远视,建议到正规儿童医院的眼科(扩瞳检影),尽量教会孩子认视力表。如果真是先天性近视视力很差的话,一定要佩戴眼镜,否则错过视觉发育最佳时机就会照成弱视,即使带眼镜视力也恢复不到正常了。到成人时候可以做激光摘掉眼镜。如果去上海可以选择新华医院眼科 亢小丽主任是权威
患者提问:疾病:32个月宝宝下眼睑长了麦粒肿必须要开刀吗病情描述:5月5日宝宝眼睛有脓排除,检查后医生说是上眼睑麦粒肿,因为已经破了就开了点眼药擦,两三天后同一眼睛下眼睑也长了一个,一直擦药都没有好,里面呈紫红色,从外观看能看到有包肿起来,昨天宝宝说另一只眼睛疼,翻开一看下眼睑也长了,是黄色的脓头希望提供的帮助:医生说要开刀,我怕宝宝太小打麻药会对身体有影响,想问一下是不是必须开刀,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所就诊医院科室:安徽省宣城市眼科医院 眼科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眼科苏娱回复:你好,麦粒肿最经典的治疗是点眼药水+热敷,如果无效并且严重长到眼皮外面成为炎性肉芽肿就一定要手术了否者容易留疤。你可以发张照片给我看,患者提问:去了三家医院,每家讲的都不一样,眼科医院说打局麻,中心医院说打全麻,人民医院说暂时不用管,时间长了自己会好,想问一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处理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眼科苏娱回复:局麻痛苦比较大,全麻相对痛苦小,但费用相对高。从照片的情况看有20%的可能点药水能好,估计时间会比较长。手术后也有可能复发,可以再保守治疗试试,实在不行就手术患者提问:我一直给她用的是“加替沙星眼用凝胶”,这个效果好吗,要不要换别的药,要不要吃药?再保守治疗多长时间没有好转就要手术?手术后要不要缝针,如果用全麻会不会有什么风险,对孩子会不会有伤害?是两只眼睛都要开吗?一般局麻和全麻做这个手术大概的费用是多少?谢谢您的耐心回答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眼科苏娱回复:1.加替沙星不建议小孩使用,可以使用妥布霉素眼水或洛美沙星眼胶。不用吃药,非要吃的话可以吃点蒲地兰消炎口服液,一天3次每次一支。2.只要不烂到眼外都可以保守,再给你10天,不好转就手术吧,时间久了孩子难受。3.手术不用缝针从里面做,外面什么都看不见,无疤痕。4.你孩子这个年龄不建议局麻做,会乱动容易伤到眼球,全麻1岁以上的孩子没什么副作用,但是麻醉师会和你谈很多风险,手术都这样。5.两只眼都做,我们医院费用是住院4天加全麻所有费用3到4千左右,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介 随着现代围产医学的极大发展和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改进,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由此造成的儿童盲目越来越多,应该引起妇产科、儿科和眼科医师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是眼底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殖导致的病变,多双眼发病,见于眼早产儿,尤其是小孕周、极低出生体重者发生ROP的可能性较高,不及时检查治疗常导致双眼失明一、 ROP分期及眼底表现: ROP按照病变的程度分为5期(如下表),轻者表现为血管异常,可自然退化;重者出现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1-4期在外观上没有特殊表现,易被家长忽略。 ROP的分期和表现分期视网膜表现预后1期周边无血管区出现白色分界线大部分自然消退2期无血管区出现嵴样分界大部分自然消退3期嵴伴视网膜外新生血管增殖约42%视力不良4期部分视网膜脱离视力不良5期全部视网膜脱离视力不良Plus(附加)病变: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变形及虹膜红变。(以+标记)二、ROP的筛查标准(卫生部):1. 对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2.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到出生体重<2200克或孕周低于34周早产儿;3. 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孕周+出生后周数)32周开始。三、 ROP治疗的“时间窗”: 3期的视网膜病变范围超过连续5个钟点或累积8个钟点合并附加病变应及时进行激光或冷凝治疗可以终止病变的发展。3期到4期的发展仅仅几周时间,病情进展迅速,而1期到4期患儿的外观基本正常,不易被家长察觉,所以这个“时间窗”非常重要,过了这个“时间窗”视力难再恢复!四、 治疗原则:1.对3区的1期、2期病变定期随诊;2.对阈值前病变(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2期+,3期,3期+)密切观察病情;3.对阈值病变(1区和2区的3期+病变连续达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行间接眼底镜下光凝或冷凝治疗;4. 对4期或5期病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弱视是视觉功能障碍,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常常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这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使他们不能从事有前途的行业。另外,弱视还常伴有斜视,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健康。专家认为,弱视的危害大于近视,因为近视戴眼镜后视力可达正常,不需其它治疗。而弱视则不同,戴镜后视力不能达到正常还需要辅以其它治疗如弱视训练及药物治疗等。如不及时治疗,患眼视力将会永久性低下。从而抱撼终生。
弱视是指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于正常,矫正视力低亍0.9,或者虽有器质性病变,但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下降不能矫正的情况。弱视的发病率约为3-4%,目前弱视己成为我国儿童最为常见的一种眼疾。据统计,我国约有1000万儿童患有不同成度的弱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父母须知●检查步骤如何?1. 病历卡交给检查医生登记;2. 滴散瞳眼药水(共2-4次,间隔15分钟);3. 等待约1小时(瞳孔散大);4. 依次检查;5. 取病历卡,检查结束。●散瞳眼药水对新生儿有没有影响? 有。散瞳眼药水成分对早产儿及有脑损伤的新生儿是有影响的,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3-6小时后瞳孔便可恢复正常。●开睑器对新生儿有没有影响? 没有。虽然开睑器会暂时引起婴儿的不适,造成眼睑压迹,但很快恢复。检查前,医生会滴表面麻醉眼药水,因此开睑器不会对眼睛有刺激。●是否可以给孩子喂奶? 为了防止检查中溢奶影响小儿呼吸,请在检查前1小时、检查后30分钟内不要给孩子喂奶。●吸氧是否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因素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的不成熟,而不是吸氧。●检查结束该作些什么? 请向医生询问检查结果。●根据检查结果,有以下几种处理:1周或2周后复诊;6月龄时进行眼科检查;进行激光、冷冻或手术治疗
十三. 为什么儿童内斜较多见据文献报道,在儿童斜视中内斜约占75%,外斜约占25%。显然内斜视占大多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要从儿童的视力与眼球发育来说,视力发育是与眼球发育同步的,刚出生的孩子眼前后轴短,呈远视屈光状态,到6-8岁以上眼轴的长度才接近正常人。所以6-8岁以前的儿童大多呈远视性屈光状态。如果眼睛发育过慢或发育不一样快,一只眼轴增长较快,另一眼较慢,造成两眼远视度数过高或相差较大,因为儿童喜欢近距离玩游戏使两眼集合过过强,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两眼内直肌作用过分强大,从而发生内隐斜或内斜视,一般刚开始为间歇性内斜视,即有时呈“对眼” 状态,有时又正常。最后还可能发展成恒定性斜视,儿童内斜祝发病年龄多在1-3岁左右。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1-3岁左右孩子有没有真“对眼”。 只有这样才能尽早发现斜视和弱视以便及时地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