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在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约7:1)。成人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多见,儿童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多见。二、病案举隅:患者男,55岁,因“急性髓系白血病,5周期化疗后”就诊,患者2024年2月出现乏力,间断低热,体温37.5℃,伴有咳嗽。2024-3-10查血常规:WBC73.17109/L,HB104g/L,PLT35109/L。2024-3-13入院,脏彩超:符合冠心病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室后壁、左室下壁节段性运动不良、左房增大、左室充盈异常,LVEF55%。外院骨髓涂片:骨髓可见21%髓系原始细胞,可见Auer小体,外周血可见13%原始细胞,POX阳性,AS-DCE阳性,NBE阴性。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均阴性。染色体:46,XY,t(16;19)(p11)。二代测序:I类突变:KIT错义突变1.87%,II类突变:ASXL2、CEBPA、NRAS;III类突变:ASXL2、JAK2exon14,患者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于2024-03-15予DA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2024-05-09、2024-06-06、2024-07-05中剂量阿糖胞苷诱导化疗3个周期,现为配合治疗来我门诊就诊。图为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类细胞比例。处方:蒲公英30g,墨旱莲30g,酒女贞子15g,甘草6g,小蓟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天冬15g,麦冬15g,茯苓15g,白术15g,党参3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鸡内金10g,灵芝30g,肉桂10g,焦山楂15g,炒六神曲15g,炒麦芽15g,山慈菇10g。方中蒲公英、墨旱莲、酒女贞子、甘草、小蓟、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天冬、麦冬聚解毒凉血、益气养阴为一体,构成益气养阴方,加用延胡索、川楝子、鸡内金活血行气,促进药物吸收运行,灵芝、肉桂扶邪气所耗伤之正气,焦三仙健脾和胃消积,减少长期化疗带来的胃肠道副作用。AML的遗传学发现与染色体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通过遗传学信息分类,包括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信息。事实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第一个根据是否存在特定的常见的遗传学异常而进行分类的疾病。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分析提供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最重要的预后指标。遗传学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WHO分类包含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类的细胞遗传学信息,确定了具有常见具有骨髓发育不良相关改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本例患者,染色体核型46,XY,t(16;19)(p11)表示:男性染色体核型,其中第16号染色体和第19号染色体之间存在一个易位,易位的断裂点发生在16号染色体的短臂1区1带(p11)和19号染色体的短臂1区1带(p11)。为平衡易位,通常指的是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但没有增加或减少遗传物质,在某些情况下导致健康问题。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以及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为特征。因血小板主要起到凝血和止血作用,因此患者主要表现为各种出血症状,轻者可见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衄、牙龈渗血,重者可有内脏出血。通常情况下,血小板<50×10^9/L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10×10^9/L时则有极高度危险性。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消耗增多以及分布异常四种,多种因素都可能通过以上机制导致血小板减少。目前,ITP的一线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非特异性治疗为主,血小板生成剂、利妥昔单抗、脾切除术等被许可作为ITP的临床二线治疗。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中医中无“血小板减少”病名,历代医家对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认识,但早在《黄帝内经》中“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少阳之复,大热将至咳衄”就提出外伤、火热之邪均可诱发本病。本病以肝、脾、肾之虚为本,邪、热、瘀为标,治疗上当以《血证论》中“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大法为原则。【病例】[2024-08-07]患者三月前因发现皮肤出血点及淤青就诊于济宁市人民医院,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后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入院行相应对症治疗(具体方案不详),出院时复查血常规示:PLT151109/L。2024-08-06复查血常规示:WBC5.71109/LRBC4.791012/LHGB141g/LPLT72109/L,现患者乏力,纳一般,眠可,二便调。1、处方止血方调黄芪15当归6菟丝子10巴戟天10肉苁蓉10肉桂6灵芝10太子参20茯苓10山药10龟板胶6共14剂,水煎服[2024-11-07]患者皮肤散在瘀点,纳少,眠可,二便调。2024-11-04复查血常规示:WBC5.88109/LRBC4.711012/LHGB135g/LPLT75109/L。处方止血方调黄芪15当归6菟丝子10肉苁蓉10肉桂6灵芝10太子参20山药10龟板胶6茵陈9金银花炭9共14剂,水煎服结合相关检查及临床症状,患者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予中药治疗。中药止血方中生地黄、仙鹤草、墨旱莲、山萸肉、补骨脂滋阴凉血止血为君,以水牛角、赤芍、丹皮、虎杖、紫珠草、地锦草、肿节风、小蓟清热凉血止血为臣,五味子收敛固涩,茵陈健脾利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患者乏力、纳食少,故加黄芪、当归、灵芝、太子参补气健脾,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补肾精,肉桂温阳,茯苓、山药益气健脾,龟板胶补肾止血。二诊患者皮肤出现散在瘀点,故加茵陈、金银花炭清热止血。
疾病概述:淋巴瘤是一种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型。淋巴瘤可以侵犯身体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多样,通常以淋巴结肿大、发热、消瘦、盗汗等为特征。尽管淋巴瘤的确切原因不明,但一般认为与感染、免疫、环境因素和遗传有关。全球淋巴瘤新发病例在增多,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淋巴瘤新发病例有58.96万。淋巴瘤的治疗主要依赖化疗和放疗,具体方案取决于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和预后因素。其中,霍奇金淋巴瘤主要采用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重点为化疗。霍奇金淋巴瘤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明显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在大多数患者中,肿大的淋巴结分布在颈部、锁骨上区和腋窝。50%以上患者在诊断时即有纵隔受累,有时这也是首发症状。霍奇金淋巴瘤的膈下表现不常见,在老年患者中更多见。1/3的患者表现为发热、盗汗、有或无体重减轻,即在AnnArbor分期系统中所讲的B症状(表15-8)。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疾病评估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生化、胸腹盆腔的CT和骨髓活检。PET/CT对于早期分期都不是必需的,但在治疗结束后可以用来评估因放疗造成的异常,特别是纵隔异常。明确治疗前的PET/CT对疾病的评估很重要,因为在大多数其他疾病上,这些检查是用来评估组织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案。病案举隅:主诉:诊为霍奇金淋巴瘤2年余。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发烧就诊于当地医院,行B超示脾大,有浸润,后就诊于肿瘤医院,行骨髓穿刺活检术,:(大细胞)CD30(+),CD15(+),PAX-5(弱+),MUM1(+),BOB1(-),OCT2(+),CD20(弱+),CD3(-),EMA(-),EBNA2(-),LMP(+),ALK(-),Ki-67(+50%),CD10(-)原位杂交结果:EBER(+)。PET/CT示横膈上下多部位淋巴组织受浸润:右耳前、右侧咽旁间隙、双侧颈部、腋窝、双侧内乳区、纵隔、双侧肺门部、腹腔、腹膜后及左侧腹股沟、双大腿上端肌间隙内淋巴结,局部包绕腹主动脉腔静脉,与左侧肾上腺分界欠清:脾脏受浸润:肝脏多发淋巴瘤浸润灶;骨髓弥漫多发淋巴瘤浸润,C7水平椎管不除外受侵。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确诊为淋巴瘤,混合细胞型。服中药之后,2024-2月因发热不退,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服芦可替尼治疗后好转、予BVAVD+2方案化疗6周期,现已结疗,为求进一步中西医诊治来诊,现未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中药处方:黄芪30g当归9g白术15g茯苓30g山药15g重楼9g太子参30g灵芝15g木瓜15g桑葚15g陈皮9g甘草9g薏苡仁30g藤梨根9g蛇莓9g。14剂,1剂/d,水煎服,2次/d。
一、疾病概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成人NHL的30%以上。属于侵袭性NHL,通常为原发性。DLBCL是一组具有生物学异质性的肿瘤,其临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可按基因表达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活化B细胞样(ABC)两组。表达GCB基因特征的患者比ABC组具有较长的生存期。DLBCL的病因尚不清楚,免疫缺陷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顾名思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大的恶性B淋巴细胞呈弥漫性生长并伴有正常淋巴结结构的完全消失。DLBCL表达B细胞抗原,如CD19、CD20、CD22、CD79α等。其治疗模式是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与放疗联合的综合治疗。作为侵袭性淋巴瘤中最多见的病理类型,DLBCL具有易于全身播散的特点,因此治疗以化疗为主,放疗主要用于局限期和有巨大肿块的患者。二、病案举隅:患者男,60岁,主诉: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月,多期化疗后。现病史:患者因"腹痛及发现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于2022.12于淄博市市立医院行PET示:1.双侧颈部及锁骨上区,双侧腋窝、腹膜后、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显示剂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瘤;左侧肺门软组织影,显示剂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瘤;纵膈、左侧胸膜结节影,显示剂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结累及;全身骨多发显像剂浓聚,显像剂摄取增高,考虑淋巴瘤累及;皮疹多发低密度影,考虑淋巴瘤累及;2.胰腺后方淋巴结与胰腺分界不清。完善检查后2022.12于淄博市中心医院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弥漫性异型淋巴细胞增生,其内查见弥散性细胞核碎屑,部分淋巴结侵犯被摸外脂肪组织,结合免疫组化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发生中心型,伴广泛性坏死。免疫组化:CD20:(+)CD79a:(+);CD21:(+)CD23:(+);bc1-2:(+)S占比40%;Mum-1:(+)S占比60%;;Pax-5:部分(+);CD3、CD5:散在(+);bcl-6、CD4、CD30、c-myc:灶性(+);CD10、CyclinD1、ALK,CD56、CD15:(-);P53:(++)S占比40%;Ki-67:(+)S占比70%。EBER:(-)。FISH结果:BCL-2、BCL-6、P53、MYC均阴性。于2022.12.19、2023.2.7分别行CDOP方案化疗1周期,2023.3.15、2023.4.13分别行R-CDOP方案化疗1周期,2023.5.11复查PET-CT示:脾脏体积稍大,内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部分FDG代谢增高,SUVmax为3.89,较前代谢减低;右侧腋窝见多发FDG代谢增高淋巴结,较大者大小约1.5X1.4cm,SUVmax为16.5.1、腹膜后、盆腔内见多发FDG代谢增高淋巴结,部分较前代谢减低,部分较前缩小。2023.10.17CAR-T治疗。患者目前进行腹部淋巴结放疗,过程顺利。自发病以来无明显不适。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整方如下:黄芩9g,陈皮9g,清半夏9g,甘草6g,红参片9g,干姜6g,鸡内金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山慈菇10g,穿山龙15g,灵芝30g,肉桂9g。三、CAR-T疗法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英文全称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够精准、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2017年至今,全球有8款CAR-T药物陆续获批上市,均针对血液系统肿瘤。
疾病概述:外周T淋巴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T-celllymphoma,PTCL)指起源于胸腺后的成熟T/自然杀伤(naturalkill,NK)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我国PTCL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6.2%,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患者发病年龄(51岁)也较欧美国家更为年轻。在最新的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yOrganization,WHO)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分类中,PTCL被分成30余种亚型,其中大部分呈侵袭性,包括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血管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结T滤泡辅助细胞淋巴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仅少数亚型呈惰性。目前PTCL一线治疗方案通常采用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阿霉素)或CHOP样方案,然而5年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仅30%左右,亟待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案。病案举隅:患者男,56岁,发现前纵隔结节近两年。2024-08-19于当地医院复查胸部CT示:前纵隔见团块影,大小约3.84.9cm,双肺另见结节灶,较大者位于右肺上叶,大小约0.6cm。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于山东省立医院门诊以“前纵隔占位”住院。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于2024-09-13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病理示:(双侧前纵隔肿物及二次送前纵隔肿物)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倾向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2024-10-18免疫组化示:(E2427284-5)MPO(-),CD68(-),CD34(-),CD117(-),CD13(-),TdT(大部分+),CD7(+),结合免疫组化,术后病理诊断为:(前纵隔肿物)符合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出院后于我院门诊就诊。2024-10-24血常规示:WBC:5.06109/L,RBC:4.451012/L,HCG:140g/L,PLT:187109/L。现症见:无明显不适,面色无华,纳差,眠可,二便调,体力可。处方:黄芩9g,清半夏9g,甘草6g,红参9g,干姜6g,山慈菇9g,元胡9g,川楝子9g,内金9g,夏枯草15g,石斛15g,麦冬15g,肉桂9g。本方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调寒热阴阳之错杂,去黄连防止其苦寒更伤阳气,加入山慈菇解毒散结;肉桂引火归元,温补肾阳;石斛、麦冬养阴润肺,清心益胃,与肉桂同用可并补阴阳;鸡内金健脾消食,助纳运以补后天之气。
一、疾病概述: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的高度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低,伯基特淋巴瘤呈高度侵性,患者主要为儿童和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化疗是伯基特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放疗和手术在治疗中的作用有限。由于肿瘤细胞增殖迅速,化疗必须在诊断后尽早开始,在充分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基础上,尽可能迅速降低肿瘤负荷。强烈的联合化疗方案可以治愈约90%以上的分期较早的和60%~80%的分期晚的患者。本病在临床上分类包括地区性,散发性和HIV相关性3种形式。二、病案举隅:患者,男,56岁,初诊。患者2月前发现右侧颈淋巴结肿大,就诊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右侧颈部大小约54cm偏低回声团块,边界清;并行右侧颈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后于浙大二院就诊,病理科会诊报告:首先考虑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GCB型。备注:建议MYC及11qFISH检测。外院免疫:MUM1(-),CD45(+),CD3(-),CyclinD1(-),CD79a(+),ALK(-),c-Myc(+,80%),EBER(-),TDT(-),CD23(-),CD34(-),CD10(+),Ki-67(+,95%),Bc1-6(-),CD21(弱+),CD5(-),CK(pan)(-),PAX-5(+),Bc1-2(-),CD20(+)。PET-CT:右侧颈鞘旁肿块伴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符合淋巴瘤浸润表现,周围组织呈受压推移改变明显。予以R-CHOP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667mgd0、CTX1.34d1、VDS4mgd1、多柔比星脂质体53.4mgd1、DXM15mgd1-5)。患者病理加测荧光原位杂交cMyC(BA)FISH(+),11q23FISH(-)。病理诊断修正为:(右颈部淋巴结穿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符合Burkitt淋巴瘤。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刻下:发热,近期体温波动在37.5℃上下,口腔溃疡,偶有牙痛,纳眠可,二便调。三、中药:散结汤调:鳖甲30g 青蒿9g 升麻9g 知母9g 肉桂9g 山慈菇9g 茯苓30g山药15g 甘草9g 中医膏方:化岩方:酒女贞子150g,墨早莲200g,白花蛇舌草300g,蒲公英200g,小蓟300g,半枝莲300g,重楼200g,盐荔枝核300g,芦2009,夏枯草300g,调黄芪300g,灵芝300g,花椒20g,西洋参300g,砂90g,紫苏90g,干姜30g,芦根200g,枳壳200g,白术50g,天麻150g,焦山150g,炒麦芽150g,炒六神曲1509,龟板胶300g,木糖醇60g,鸡内金120g,延胡索90g,川棟子90g,调阿胶200g五、分析:中医学中并无“伯基特淋巴瘤”的记载,现代医家将其归为“痰核”、“恶核”等范畴,淋巴瘤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体内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受阻,气血瘀滞,痰浊、血内生。正气内虚,其病机可归于为痰、瘀、虚。治疗上采用软坚散结、化痰散瘀为主,中药选用散结汤以化痰散结,患者现低热,加用青蒿、鳖甲、知母养阴透热,升麻疏散风热,并升举阳气,肉桂引火归元,山慈菇清热化痰,茯苓健脾化湿,山药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中医膏方选用化岩方加减化裁,化岩方攻中寓补,可解癌病,攻邪之品如荔枝核、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既可清热散结、解毒消肿,又能活血止痛、攻毒通络。本方虽为攻邪化瘀之方,但同时又发挥膏方用药和缓的特性,在化去瘀毒的同时,加入墨旱莲、女贞子、麦冬等滋阴化源,助新血再生,不致损害脏腑。且以膏方柔和补益之性,巩固人体根基。在此基础上又加黄芪、灵芝、西洋参、芦根气阴双补;干姜、花椒温中止痛;焦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砂仁、枳壳、白术调理脾胃;延胡索、川棟子、紫苏梗行气止痛。全方辨证施治,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颇具中医特色。
一、疾病概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病例发病年龄在50~90岁,男性多于女性。。MD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低危MDS(LR-MDS)到高危MDS(HR-MDS)。由于向AML转化的高风险,MDS的预期寿命从LR-MDS患者的数年到极高危MDS患者的数月不等。因此,准确的预后评估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HR-MDS通过以治愈为目标的积极治疗方案进行管理,LR-MDS的重点是症状控制和预防进展为AML。诊断依据:MDS的诊断依据是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和(或)骨髓发现血细胞发育不良,并除外AML。需要进行骨髓活检才能做出明确诊断(图152.1)。重要的是,骨髓原始细胞计数>20%,或具有AML典型的某些遗传异常患者仪t(8;21)、inv(16)或t(15;17)],无论原始细胞比例如何,都可以诊断AML。二、病案举隅:患者,女,68岁,因“乏力半年余”就诊于当地医院,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59X109/L4↓,中性粒细胞计数145x109/L↓,血红蛋白58g/L1,血小板125x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率3.45%↑,网织红细胞计数0.0462X1012/L。完善骨穿、骨髓活检等一系列检查后确诊MDS-RS-MLD。患者贫血,有输血史。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刻下:乏力,纳食可,失眠,二便调。于本院就诊当日血常规示:WBC:4.34 RBC:2.27PLT:191HB;71。三、中药:MDS方,调川芎9g 红景天30g 山慈菇9g 半枝莲30g 肉桂10g 肉豆蔻10g 四、讨论:中医学中并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病名,鉴于其贫血、出血、血、感染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虚劳“、”癥积”等范畴。中医症候学特征,以气血两虚为突出,以脾肾虚损为关键。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后天失养,脾肾两虚,复感外邪可致正虚邪实,虚损加重,进而阴阳两虚,气血双亏。此阶段正如MDS的早期表现。当病情出现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且伴发气滞血瘀、淤积化热、热毒犯髓时,则发展为MDS的中后期。以本院特色方MDS方温肾益髓;并加以川芎活血行气,红景天活血益气,山慈菇化痰散结,半枝莲解毒化瘀,肉桂补火助阳,肉豆蔻健脾补肾,扶正固脱。改善患者病情、不适症状,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疾病概述:滤泡型淋巴瘤(FL)是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来源的惰性B细胞肿瘤。滤泡性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典型表现为多部位淋巴组织侵犯,有时可触及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其恶性程度较低,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病程长,初始缓解率高,但存在慢性进展和反复复发的特征。在西方国家FL约占所有NHL的50%,在中国FL约占NHL的13%。病案举隅:患者,女性,74岁,2022-08月发现右眼眶肿物,在局麻下行“右眶内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右眶内泪腺肿物)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左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示左颈部淋巴结淋巴组织高度增生,结合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结果,考患为滤泡性淋巴瘤(3级)。FISH检测:未见BCL2基因断,BL2基因断裂阴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8,N,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70,N,%);中性粒细胞计数(3.37,N,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29.60,N,%):淋巴细胞计数1.73,N,10~9/L),单核细胞计数(0.46,N,10~9/L),血红蛋白(123,N,g/L),血小板计数(124.L,10~9/L),超敏C反应蛋白(1.4,N,mg/L)。患者现无盗汗,无发热、消瘦,体力一般,纳食可,精神、睡眠一般,二便调。处方:黄连9g黄芩9g干姜9g甘草9g红参6g山慈菇9g藤梨根15g蛇莓12g肉桂9g肉豆蔻9g元胡9g川楝子9g鸡内金9g荆芥9g防风9g桑螵蛸12g。滤泡性淋巴瘤属中医“恶核”“痰核”等范畴,张元素曰:“盖积聚癥痕,必由元气之不足,不能运行而致之。欲其消散,必借脾胃气旺,能渐渐消磨开散,以收平复之功。”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扶正祛邪为其基本治法,扶正尤其强调顾护脾胃,因此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健运中焦以益气扶正,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山慈菇清热软坚散结,藤梨根、蛇莓清热解毒,火热煎熬津液可成痰,清热则可祛痰之因,燥湿则可祛痰之源。肉桂助运脾阳;肉豆蔻温中行气;元胡活血行气,川楝子理气行气,行气活血防止血脉瘀阻;鸡内金健脾和胃;桑螵蛸补肾助阳;荆芥、防风可增强抵御外邪之力。
疾病概述:血小板减少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低于正常范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者,会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的症状;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特别是致命的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按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分轻、中、重度。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25~350)×109/L,一般在(70~80)×109/L为轻度减低,低于50×109/L为中度减低,小于20×109/L为重度减低。病案举隅:患者,男性,76岁,2年前于威海市立医院体检行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数31,后行骨髓穿刺,骨髓片示:增生明显活跃G=59.00%、E=29.00%、G/E=2.0:1.粒系原始及以下可见,早、中幼粒细胞比例稍高,余阶段粒细胞无明显比例形态异常。红系各阶段比例形态大致正常。红缩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淋巴及单核细胞无明显增减,形态大致正常。浆细胞可见,比例形态大致正常。全片共见巨核细胞54个幼稚巨24个,颗粒巨27个,产板巨2个,裸核1个。血小板少见未见异常细胞及寄生虫。血片示白细胞数正常,分类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红细胞形态正常,血小板少见。2024-4-19血常规示:血小板数40。现症见:乏力,纳可,眠可,大便质黏,小便正常。处方:自拟止血方加减。调黄芪30g,当归9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肉桂9g,肉苁蓉15g,荆芥9g。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血证”范畴。中医之血证的发生,主要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火热熏蒸”或“气虚不摄”,迫使血液不循于常道,上溢于口鼻出现鼻衄、齿衄、咳血等,下泄于前后二阴出现尿血、便血等。血证辨证要点以辨虚、实为主。虚证以气虚不能摄血和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血溢脉外而出血;实证主要是火热熏灼,血热妄行而致出血。该患者血小板减少两年余,乏力症状明显,日久髓亏肾虚精耗,该病证防治应以填精益髓、补肾益气为主,黄芪、当归合用为当归补血汤,补气而生血;巴戟天、淫羊藿温肾助阳,又可达阳中求阴,调节阴阳平衡;肉苁蓉补肾益精,促进血小板生成,;肉桂补肾壮阳,促进阳气的生发;荆芥既可透表又可止血,以增防御外邪之力,助患者恢复正气。诸药合用,共达填精益髓,生气增血,补气血阴阳,益先天后天之功效。
疾病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性骨髓瘤;骨髓瘤病)是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因此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归到B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范围。目前WHO将其归为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称为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极少数患者可以是不产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MM。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细菌性感染。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病案举隅:患者,男,54岁,六年前因“反复左侧胁肋部疼痛1月”入院,既往体健。辅助检查:双肺CT检查示:双肺炎性改变,双侧胸腔积液,胸部多发骨质破坏。全腹部CT检查示:全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肋骨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骨ECT检查示:双侧多处肋骨、脊柱多处骨质代谢异常。免疫球蛋A0.27g/L1,免疫球蛋白M<0.181g/1,λ-轻链0.752g/L1;骨髓穿刺检查示:三系增生,浆细胞10%骨髓象,不除外浆细胞肿瘤MM。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化疗治疗,同时予水化碱化、保肝护胃、增强免疫、抗病毒等辅助治疗。2024年5月1日因“诊断MM5年余,发热3天”入院,2024-05-01骶尾部肿物穿刺,活检示:浆细胞性骨髓瘤免疫组化结果:CK(一),CD38(+),CD138(+),Lambda(一),Kappa(+),CD56(),CD3(-),CD20(-),CD21(_),EMA(-),CD79a(+),Bc1-2(+),Ki67-MIB1(10%)特殊染色结果:刚果红(-)。现症见:体力一般,纳一般,眠尚可,二便调。处方:红参片6g,甘草片9g,黄连片9g,半夏9g,黄芩9g,山慈菇9g,元胡9g,川楝子9g,鸡内金9g,藤梨根15g,蛇莓9g,桑枝15g,桂枝9g,鳖甲30g,青蒿9g.分析:中药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泻心汤调寒热阴阳之错杂,兼顾脾胃中焦,避免补益有余、克伐不足,藤梨根、桑枝利水消肿,山慈菇、蛇莓解毒散结,鸡内金消食健胃,桂枝温补脾胃,促进阳气生发,青蒿、鳖甲清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