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医院 心内科 赵小丽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每天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症。心脏疾病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并且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在十分钟到数小时内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心律失常,预后差,需要紧急干预治疗。而心律失常的病因除了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最常见的原因是电解质紊乱,而低钾、低镁最为重要。钾离子、镁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是人体细胞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细胞维持正常代谢及形态和功能的必须元素,是正常心脏电生理的关键离子,钾镁协调作用,共同维持正常的心脏电生理活动。研究显示血钾低于4.0mmol/L,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27%,而血钾每降低0.08mmol/L,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20%。WHO的数据显示:40%-50%的心血管病死因是因为心脏性猝死,而65%-85%的心脏性猝死是因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通过分析超过100万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据,一致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钾水平至少应该维持在4.0 mmol/L以上。即血钾在3.5-4.0mmol/L 的时候对健康人可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会使死亡风险增加30%-70%。镁是细胞内约325种酶的激活剂,广泛参与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和物质转运。来自Fraingham的研究数据显示:低镁增加房颤风险。而研究显示:镁离子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矿物质,可以有效的促进新陈代谢。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之中,大米、豆制品、辣椒、蘑菇里面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元素。而番茄、海带、紫菜、苹果或者杨桃等食物中的镁元素含量也比较丰富。除此之外核桃仁、芝麻、花生等坚果类食物中的镁元素,也可以有效的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情绪、降低抽搐的功效。正常的血清镁浓度为0.75-1.25mmol/L。血清镁的浓度小于0.75mmol/L时,称为低镁血症。缺镁可出现以下症状:1.神经肌肉方面:早期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衰弱及淡漠。缺镁严重可出现行为异常等。可有发热、大汗、惊厥或昏迷。抑郁、妄想、淡漠、焦躁、神志混乱及定向力消失。2.心脏症状:可有心律失常,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心脏猝死。镁是激话Na -K -ATP酶必不可少的物质,缺镁可使机体失钾,在心电图检查可显示信息PR及QT间期增加,QRS波变宽,ST段降低,T波变宽、波低或颠倒,有时候出現U波,与低钾血症相搞混,或与血钾改变相关。现代科学确认,镁对心脏活动具备关键的缓冲作用。它根据对心脏的抑止,使心脏的规律和激动传输变弱,进而有益于心脏的歇息。若身体缺镁,会造成供应心脏血液主动脉筋挛,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乃至心脏骤停而猝死。此外,镁对内分泌系统亦有非常好的维护功效。它是身体生成大豆卵磷脂的伴侣蛋白,大豆卵磷脂能推动胆固醇的排出,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成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还能舒张冠脉,改善心脏供血。身体一旦缺镁,大豆卵磷脂生成会降低,就变成主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安全隐患。3.其他症状:缺镁可引起贫血。总之,缺镁可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出现昏迷,抽搐,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所以对于低镁血症,要查明原因,积极干预,纠正缺镁。另外,生物学家还发现,镁能够避免药品或自然环境有害物质对内分泌系统的损害,提升内分泌系统的解毒功效。日本国岛根大学的家森幸男专家教授等确认这一点。家森专家教授和在我国医药学工作人员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石家庄市、拉萨市五个地域开展了临床流行病学调研,调查对象为50--54岁的身心健康男人女人,每一个地域选30名,搜集他们24小时的尿液,剖析在其中的营养元素,并讨论他们与血压的关联。结果显示,某一地域被测者尿中的镁成分越低,该地域群体中的高血压、脑中风的患病率越高。缺镁与糖尿病相关,糖尿病患者通常很缺镁。镁欠缺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导致高胰岛素尿症和糖代谢紊乱。镁在一种水平上有利于调整胰岛素的代谢,有利于提高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反应性,有利于减少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水平。一项科学研究显示信息,提升镁摄取量,女士糖尿病病发风险可降低10%,超重女性可降低20%。英国糖尿病研究会(ADA)曾强烈推荐一份糖尿病人的10种超级食物(Diabetes superfoods),包含豆类食品、深棕色绿叶蔬菜、柑橘类、蕃薯、青梅类、西红柿、含ω-3油酸的淡水鱼、全麦面包、干果、低脂牛奶和酸牛奶。她们强烈推荐的原因除开较低的血糖值转化成指数值,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含有钙、镁、钾、维生素D、C和E及其膳食纤维素等矿物和维他命,由此可见镁和别的几类关键的矿物和维他命对糖尿病人一样关键。食物钾镁的补充:众多的研究证明,合理增加膳食钾镁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构成一大干预因素。富含镁的食物包括:小油菜、龙须菜、口蘑、苋菜等蔬菜;芝麻、葵花子、杏仁、花生、榛子、腰果等坚果;牛排、虾皮、海参等海鲜肉类;黑豆、燕麦、黄豆、黑米等谷物。 富含钾的食物包括:蛋黄、肝、瘦肉、海产品,以及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如香蕉、葡萄、柑桔、芒果、西瓜、桃、杏、菠萝和樱桃等。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的加工会使钾镁大量流失,如焯水会使易溶于水的钾大量流失,而炒菜的高温会使镁与蔬菜中的植物酸结合从而影响肠道的吸收。 因此,减少食物加工以及食用新鲜的水果是增加膳食钾镁的理想方法。但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避免食用水果而导致的血糖升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补钾药物有氯化钾缓释片,枸橼酸钾颗粒、门冬氨酸钾镁。 而作为门冬氨酸钾镁潘南金,它有独特的结构,决定它在补钾的重要地位。镁离子只有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它的电生理作用。门冬氨酸作为钾镁离子的载体与细胞膜有很强的亲和力,可载钾、镁离子顺利地进入细胞内,发挥其作用。对于心血管患者,应常规检测血钾水平,并每3-6个月复查1次血钾,即使血钾维持在3.5-4.0mmol/L的边缘范围,死亡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血钾<4.0mmol/L应及时纠正,以降低心律失常和死亡之风险。钾镁具有协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提高血钾、血镁水平均有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而低钾常伴低镁,因此,单纯补钾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补镁有利于机体保钾,并可加速钾向细胞内的转运,促进钾的跨膜电位平衡,减少恶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如何补充叶酸呢? 西安市第一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马晓媛 许多患者在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时候,都有一个疑问,医生为什么要给我开具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查呢?我明明是高血压,医生为什么要给我开叶酸片吃呢?是不是随便买一个叶酸就可以呢?要解答这几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明白以下几点。 (1) 什么是H型高血压? H型高血压为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简称高血同(homocysteine,Hcy≥15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 。在中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约占80%(男性占91%,女性占60%) 。 (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什么危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以血Hcy水平增高为特点,是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外周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阻塞及血栓形成的发生密切相关。 H型高血压即是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二者协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产生1+1>2的效应。"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高出约5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两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导致心血管事件上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在男性约增加12倍风险,在女性达28倍。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对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大于冠心病,高Hcy人群脑卒中风险增加87%。 除此以外,由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多方面的原因,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 (3) H型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做? 通过检查发现自己属于同行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我应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积极控制及管理血压的同时,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每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3umol/L,即可降低冠心病风险11%,降低卒中风险19% 。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虽然不好,但是控制起来却并不麻烦。那就是积极的补充叶酸。 (四)如何补充叶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患者,应该从饮食和药物两方面进行叶酸的补充。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每天从食物、药物等外源性物质中获得。 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西红柿、胡萝卜、龙须菜、油菜、小白菜、扁豆、蘑菇等;新鲜的水果,如橘子、草莓、樱桃、香蕉、柠檬、桃子、山楂、石榴、葡萄、猕猴桃等;谷物类,如 大麦、米糠、小麦胚芽;还有动物及蛋类,如猪肝、鸡肉、牛肉、羊肉等。 另外一种就是要药物补充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叶酸片都适合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 。市面上的叶酸有0.4mg,5mg两种规格。5mg的叶酸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而H型高血压的患者要补充的叶酸是0.4mg的叶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孕妇叶酸。建议患者按0.8mg 1次/日的剂量进行小剂量补充,就可达到有效控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目的了。 最后,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慢性的疾病。在治疗方面,首先应该改善生活习惯,不吸烟,饮酒;减重,调节精神压力,拒绝熬夜,以及规律的体育运动等。另外要及时就医,进行个体化检查和治疗,拒绝广告和别人的用药经验服药;改变不难受不吃药的错误想法。高血压可防,可控,希望每一位患者拥有属于自己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用最少的药物控制好血压,减少远期并发症,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那么冠心病的症状如何?有什么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吗?一起关注吧. 一、冠心病的症状1、心肌梗塞型冠心病的症状 心肌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 2、心绞痛型冠心病的症状 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症状 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症状 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二、冠心病的原因1、吸烟是最为主要的导致出现冠心病的病因之一,吸烟后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抢先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含氧量明显减少,碳氧血红蛋白可引起动脉内壁水肿,妨碍血液流通,在此基础上胆固醇易于沉积,血小板易于附着,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奠定了基础。冠心病人戒烟后,心绞痛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因此,戒烟对防治冠心病有着积极作用。 2、寒冷刺激也易引发冠心病的出现,调查资料表明,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由于低温刺激引起体表小血管痉挛导致动脉血管的收缩、舒张机能发生障碍,血液流速减慢而不能完成正常的循环功能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当寒冷刺激使心脏负担加重时,即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轻则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心绞痛,重则导致心肌梗死。因此,这也是引起冠心病的病因的因素。 三、冠心病的治疗1、心脏移植手术:这是属于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之一。冠心病发展至晚期,经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无法矫治、修复、疏导;出现顽固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危及生命,估测1年内死亡风险极高,均应及早施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 2、再灌注治疗法:再灌注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是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3、药物治疗:这主要是根据冠心病的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冠心病可以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某些药物也可以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积极控制引起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达到既治疗又预防的作用,这也是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在生活中冠心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有些人有得过冠心病的经历,那您知道冠心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吗?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平日里冠心病的防治方法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症状一 首先冠心病的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胸疼,尤其是因为体力活动或者是情绪激动的情况而引起,患者能够在突然间感觉到心前区出现疼痛,大多都是发作性的压榨痛和绞痛以及憋闷痛。疼痛的感觉会从胸骨后往心前区开始,还会往上面放射到人体的左肩和手臂,甚至会出现在患者的小指或者是无名指上,患者能够通过休息或者是服用硝酸甘油得到缓解。 症状二 其次,胸疼放散的部位还会出现到人体的腹部、下颌和颈部以及牙齿上。在晚上的时候或者是安静的状态下,患者也会出现胸疼,这是因为冠脉痉挛所造成的,这就被称作为变异型心绞痛。 一旦胸疼的性质出现变化,疼痛会慢慢的下降,一旦稍微出现情绪激素或者是从事体力的活动甚至是在熟睡的过程中都会发作,疼痛也会慢慢的变频和严重,时间也会变长。
心梗患者运动的风险 心肌梗死患者不恰当的运动存在很多风险,不恰当的运动可以导致心脏过度使用性损伤。 心脏过度损伤可能会带来更不好的结局,如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加速、心脏早衰、心肌纤维化、斑块破裂和急性冠状动脉血栓等,甚至引起心源性猝死。因此, 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更需科学谨慎。心梗患者需要运动吗? 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或者少动会导致全身功能废退,以及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而运动康复可以纠正机体的废退状态。心脏运动康复已经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持续治疗的关键。 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与未达到指南推荐最小运动量的个体相比,达到这一运动水平的个体 5 年内死亡或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 28%~50%,在心梗及心衰等预后中也存在类似规律。心肌梗死患者如何运动 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是带病状态,运动强度过大将导致不良后果发生,运动强度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因此,在早期需要由医院专业的心脏康复医生来指导运动,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讲,不同的时期应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 1. 心肌梗死急性期(心梗发病 48 小时内):指的是心肌梗死监护室或做完支架手术后阶段,这个阶段活动量要求低一些,主要是上下肢的被动运动。此期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抬高下肢可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所以早期也应避免抬高患者下肢。 2. 亚急性期(心梗发病 3~7 天):回到普通病房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在监护下行室内或走廊内步行运动。完成心肺运动试验评估。 3. 出院早期以及门诊康复(出院到心梗后 3 个月):此期紧随着出院后的康复期,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检测出患者的无氧代谢阈值(AT 值)来制定患者的运动处方。 4. 维持期或稳定期(心梗 3 个月后):此期患者相对稳定,按照医生制定运动处方每周 3~5 次运动,定期复查就可以了。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形式 目前主张心肌梗死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阻抗运动为辅。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比如慢跑、游泳、快步走、太极拳等。尽量避免无氧运动如短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俯卧撑、潜水等。心肌梗死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1. 运动强度:如果有专业医师制定好运动处方,我们可以按照医师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执行,但是如果运动过程中我们出现胸闷、气短、头晕或者其他不适感觉,应停止,避免过于「坚持」。 2. 注意运动时间,锻炼宜晚不宜早。「闻鸡起舞」是大多数人的健身习惯,但对于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这个习惯却很容易引发危险。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在一天 24 小时中,每天上午 6~9 时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都多在上午 9 时左右发生。 鉴于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体育运动最好避开心脏病发作的「清晨峰」,以安排在晚上或下午为好。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黄昏时分为佳。 总之,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我们应鼓励其进行有效的、适当的有氧运动,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回归社会。但需由专业的心脏康复医师给予指导,切忌盲目的、跟着「感觉走」的不适宜运动。
2022年初步高血压专家共识于11月份正式发表,今年高血压最新指南不同于既往指南及共识,虽然现在尚未正式临床推广广泛实践,但降压目标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于17年欧美相继颁布高血压共识,美国依据自己国情将高血压目标管理调至130/80mmHg,至于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还需要一段时期的探索,总之,关于血压的管理越来越得到医学界及同道高度关注并持续关注,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仍未见到拐点,相信在大家的不断积极努力后,早日见到拐点,实现健康中国总目标。
心衰患者更应关注钾镁平衡 西安市第一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马晓媛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体液潴留、运动耐受性降低和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衰。电解质的平衡在在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心衰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心衰患者的药物治疗。 心衰患者治疗目标是为了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药物治疗中利尿剂的应用更增加了电解质紊乱的风险,在临床上及时发现和管理心衰患者的离子异常,维持离子平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低钾低镁血症 心衰患者临床上低钾血症是普遍的现象,使用利尿剂的慢性心衰患者有42%发生低钾血症,同时有52%存在细胞内钾缺乏。首先饮食中钾摄入不足,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心衰患者常存在消化道淤血,钾的吸收率降低。另外心衰患者血醛固酮水平增高、利尿剂的使用、碱中毒、呕吐等均会增加肾脏排钾,以及细胞内钾的丢失;镁缺乏也会导致肾脏钾的丢失。 (二)缺钾缺镁对心衰患者的影响 血钾,血镁降低,会增加频发,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血清钾每降低0.48mmol/L,复杂或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27% ;血清镁每降低0.08mmol/L,复杂或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20% 。当血钾
你在家测量血压时,不知道有没有碰到过左右血压值不一样的情况呢?那究竟是相信左手臂血压值呢?还是右手臂呢?王奶奶常年患有高血压病史。最近,王奶奶买了一个手碗式电子量压仪,发现左、右手测量的值都不一样。究竟,测血压应该用左手量还是右手量? 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血压测量指南》指出:测量血压应该采用数值较高侧手臂测量的血压值。具体原因如下: 1、约20%的人,左右手上臂血压差别>10mmHg(称为臂间血压差异),因此。 2、臂间血压差异持续>20mmHg时,高度提示主动脉弓缩窄及上肢动脉闭塞。 3、许多研究均发现左右上臂血压有差异,而且而且这种差异与用左手或用右手无关。高血压患者臂间血压差异≥5mmHg占31%,左右上臂血压的某一侧高于对侧的比例相当(即:左上臂比右上臂血压高的情况,与右上臂比左上臂血压高的情况比例都大约是50%)。 所以首次检查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有助于发现主动脉弓缩窄和上肢动脉闭塞,当左右上臂血压持续存在差异时,应测量血压高的一侧上臂血压。 为何右臂离心脏较远,血压值反而会高于左臂呢? 因为右臂的血液供应来源于右侧肱动脉,而右侧肱动脉则出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也叫头臂干动脉);而负责供应左臂血液的左肱动脉是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 右臂与心脏的关系显然要比左臂更“亲近”一些,故血压值也会略高一些。正因为右臂血液与心脏的距离较近,更能真实地反映心脏的功能和血管的情况,所以有些医生在为首诊患者初次测量血压时,会测量双臂的血压值,但会采信右臂数据,确认双臂血压值差异在正常范围内,排除其他血管疾病后,以后随诊时则固定测量右臂。 实际上,在同一时段里,譬如说在几分钟内,人体的左右臂血压也是有差异的,右臂会稍高于左臂,一般在5-15毫米汞柱范围内,以右臂测量的血压值为准。如果超过15毫米汞柱以上,则医生会考虑患者是否有动脉血管方面的问题。在家自测血压时,避免在以下情况马上测量,要选择身体较为平静的时间段。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一天当中血压是有起伏波动,人在睡眠时血压最低,静静地坐着时血压则保持平稳。紧张、吸烟、谈话和饮咖啡会令血压升高,饭后、运动后、安静阅读时血压则会下降。因此,要准确量度血压,在量血压前一小时不应服食药物和进食。更应该避免忍尿,膀胱脤满会令血压升高。量度血压前,宜先静坐在温度适中的房内5分钟,在安静的状态下,同一时间,测量同一上肢,这样调整药物时比较准确。 另外,国外也有研究发现,通过分辨左右胳膊的血压差,有可能推断一个人的心血管是否存在健康风险。当左右双臂量出的血压值差,经常超过15毫米汞柱时,应当引起特别注意,意味着人体血管出了毛病,长期会影响心血管的健康,从而诱发心脏病、中风、脑血管病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