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是由椎体、椎间盘、周围附着的韧带和肌肉组成,每个椎体之间都有个椎间盘,它的作用就是缓冲椎体受到的压力以及一些液体交换作用,它由髓核、纤维环、上下的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构成组成。 腰痛是如何形成的?大部分人的腰痛是由于肌肉劳损或者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周围神经导致的,当然还有一小部分是其他的疾病,就需要个体化的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分辨。 腰痛自我保健小妙招急性期腰痛发作的时候,主要是卧床休息为主,起床时戴腰带支撑腰部力量,如果缓解不了,可以进行理疗、吃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外敷膏药、针灸治疗,症状缓解会比较明显。 慢性期则应该避免腰部过度或剧烈运动、搬运重物。日常生活中注意姿势,可适当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力量。 △平躺时腰椎受力最小,大约25公斤。 △侧躺时腰椎受力大约75公斤。 △站着时腰椎受力大约100公斤。 △坐着时,上半身直立状态下腰椎受力约140公斤。 △站着身体往前倾时,腰椎受力变为150公斤。 △ 站着身体往前倾提重物时,腰椎受力变为220公斤。 △坐着身体往前倾时,腰椎受力增大到185公斤。 ① 不要久坐久站1.正确坐姿及站姿很重要。 2.每坐30~60分钟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做一做缓解腰痛的动作。 3.记住,任何姿势长时间不动都不是好姿势,活动真的很重要。 ② 避免弯腰活动做家务时候保持上半身正直,不弯腰,同一动作别维持太久,适当休息,避免伤害腰椎。 弓背提重物时,错误的姿势容易造成急性扭伤。推荐3种方法减少腰部损伤: ③ 平卧硬板床休息睡硬板床并不是说直接睡硬板上,而是在床板上要垫3-5厘米的软垫,即上面比较柔软而下面是硬木板的床,这样才符合人体脊椎的正常曲线。 ④ 注意保暖“久坐族”腰部血液循环差,稍微一受凉,可能就会引发腰疼。 在低温环境下,血运丰富的肌肉组织还勉强可以适应,但血运较差的关节很难适应,容易出现腰腿疼痛症状。 平时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穿过短的上衣,如露脐装等。在空调房时,可佩带护腰保暖。 ⑤ 坚持功能锻炼适当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能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增强椎体的稳定性,有效缓解腰痛。
肩关节疼痛是非常严重的,很多患者因为疼痛导致彻夜不眠,有一种疼不欲生的感觉。我经常在门诊诊疗过程中碰到肩关节疼痛的患者。在社交生活中当人们了解我的职业性质后经常会有人询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肩关节疼痛,还有人会直接询问是不是肩周炎导致了肩关节疼痛?今天我在这里就肩关节疼痛这个常见问题来谈谈一些基本知识,纠正一下关于肩周炎这个问题的错误认识。首先,我必须一针见血的指出,肩关节痛就是肩周炎的观点是严重错误的。无论是作为骨科大夫还是普通医疗人员,一定要记住,在当代骨科疾病诊治中没有肩周炎这个诊断了。“肩周炎”的概念最早被提及是在19世纪后期,当时医生们由于对于肩关节的认识非常有限,在没有弄懂“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肩关节疼痛这个问题的时候”笼统地认为是肩关节周围炎症导致肩关节内组织变性、粘连等变化造成了肩关节的疼痛及活动受限。由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肩周炎”的概念深入人心,导致一些非肩关节专科的骨科医生不能正确认识“肩周炎”和其他相关肩部疾病的诊断,很多肩关节疼痛的患者被误诊,延误了病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严重后果,作为一名专业的关节外科医师,我内心觉得非常遗憾。其次,让我来谈谈具体导致肩关节痛的原因。只有搞清楚了导致肩关节痛的具体原因才能明白使用肩周炎这个词汇的错误所在。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的组成解剖复杂。肩关节是由六个关节组成。因为肱骨头较大,呈球形,关节盂浅而小肩关节仅包绕肱骨头的1/3,关节囊薄而松弛,所以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导致肩关节疼痛的具体原因就是上述解剖解构。接下来我将常见导致肩关节疼痛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肩峰撞击征:由于肩关节退行性变、肩峰下骨赘形成、滑囊增生,导致肩峰下的间隙变小,从而出现外展、上举手臂时造成肩袖挤压、撞击而产生的肩关节疼痛。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中老年人居多。在现实生活中,该类疾病是导致肩关节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一般来说,这个疾病才是导致日常肩关节疼痛的元凶。钙化性肌腱炎:钙盐沉着于肌腱中,最常见于肩关节的肩袖肌腱,引起钙盐沉着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肌腱退变、缺血缺氧、局部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该类疾病导致的疼痛时常会出现夜间疼醒的情况。喙突撞击征:由于各种原因:如退变、骨质增生、先天性解剖异常导致喙突与肩关节之间的解剖间隙变窄,喙突与肩关节在外展内旋位时会发生撞击,然后导致疼痛。肩锁关节分离:通常是外伤导致肩锁关节之间的韧带损伤,肩锁关节出现脱位和分离,肩关节活动出现障碍及疼痛。肩关节不稳:各种原因导致肩关节的稳定性出现状况,最常见的是以往有过肩关节脱位的病史,当时处理肩关节脱位的时候不规范或者患者由于有精神类疾病欠配合,容易导致肩关节不稳,而后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前脱位、后脱位、下脱位等等,该类疾病导致的肩关节疼痛是非常剧烈且合并有活动障碍。肩袖损伤:是指围绕肱骨头肩袖组织的撕裂损伤,主要病因是肩峰撞击征。长期的肩峰撞击症导致肩袖变性,肌腱质量下降,最终发生损伤撕裂。肩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盂边缘上起加深关节盂作用的那个纤维软骨盘,或者叫"肩窝的边缘"。肩关节盂唇的撕裂可以发生于人体坠地时上臂直接着地,或上臂直接打击而发生的肱骨异常运动。大结节和肩袖对后部盂唇反复撞击亦可造成损伤,这种情况叫内部撞击(软组织的挤压),常见于羽毛球、棒球、网球等手臂常处于过顶(overhead)姿势的运动员。还可发生于用力提拉动作、反复投掷运动。通常最常见的肩关节盂唇损伤是发生于盂唇顶端,前后延伸的撕裂,叫SLAP撕裂(superiorlabralanteriortoposteriortear)。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由于反复的体力劳作导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磨损而引起肌腱腱鞘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好发于中年人,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但无肩关节外旋等方向的活动受限。冻结肩: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及各个方向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过去统称为“肩周炎”。肩关节感染:如:结核、各种细菌感染。该类情况会由于感染的具体因素而导致疼痛有其特殊性。胆囊类疾病导致的肩关节疼痛:部分胆囊病变会出现右肩胛下区放射疼,该类疾病容易导致误认为是肩关节类疾病导致的疼痛。心脏类疾病导致的肩关节疼痛:部分心梗患者会出现左侧肩关节放射性疼痛。肩关节骨性关节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肩关节软骨损伤,盂肱关节会出现疼痛间隙变窄。风湿免疫类肩关节疾病:各种全身性风湿免疫类疾病会出现肩关节滑膜类病变,导致肩关节疼痛。颈椎病变导致的肩关节疼痛:各类颈椎疾病如颈椎病、颈椎结核、颈椎肿瘤会出现相应的肩关节疼痛,上肢感觉异常上肢无力的情况。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和记忆,我将上述内容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1.对于一个肩关节疼痛的患者一般来说是需要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进行肩关节常规照片和特殊体位的照片并结合专业的手法体格检查(有几十种,该类检查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关节外科医师才拥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必要时一定要进行肩关节的核磁共振检查,千万不要给患者贸然下一个肩周炎的结论。2.根据国内外统计数字,真正的“冻结肩”(既往称为:肩周炎)占肩关节疼的比例很少,肩关节疼痛最常见的疾病是肩峰撞击症和肩袖损伤。
足跟痛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主要为足跟蹠面疼痛、肿胀和压痛,走路时加重。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男性发生率高,一侧或两则同时发病。引起跟骨痛的原因?1足底跖腱膜炎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2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3足底脂肪垫萎缩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4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5跟骨骨突炎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6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可的松。足跟痛的鉴别诊断1、足掌痛: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症状包括足跟痛、足掌痛、肋间肌痛等。2、外踝前下方肿胀和疼痛 :踝关节急性韧带损伤大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上可发现患者的外踝前下方肿胀和疼痛、局部出现压痛、皮下产生瘀斑,关节活动受限及跛行等。3、足趾痛:痛风性足趾痛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常急性起病。以趾、踝等关节红肿热痛起病者居多。预防跟骨痛应注意?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二、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四、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六、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足跟痛怎么锻炼?足跟痛怎么办?专家特别指出,足跟痛患者应避免长期站立和长期行走,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避免穿着薄底布鞋,多用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另外,常做三个动作也可以缓解足跟痛。1、足弓拉伸: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根部球状关节和脚踝,直到膝盖伸直,足部慢慢指向鼻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2、脚底蹬踏动作:平躺在床上,双脚伸直,模拟登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3、脚趾夹物法: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的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
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现实的嘲讽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字: 2010年,世界人均每天查看手机为150次。 2013年,世界人均每天查看手机为275次。 2014年底,中国人均平均每天看手机次数已经达到450次。 根据中国商业智能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中国目前11.4亿移动网络用户,人均单日时长已高达358.2分钟,即约6小时。 颈椎病有哪些症状?颈椎病有四个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混合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有颈项部疼痛、肩背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双上肢精细运动差,双下肢行走不稳,易于摔倒,晚期由于轻微外伤致可能导致截瘫或四肢瘫。 交感型颈椎病常见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 混合型颈椎病,顾名思义,以上症状皆可出现。 颈椎病严重者可引起四肢僵硬、痉挛,一旦出现肩背部疼痛剧烈无法缓解,上肢麻木,双下肢行走不稳,有踩棉感,则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颈椎病自我保健小妙招颈部承受的压力随着头部弯曲的角度而增长 1.避免久坐低头当我们平视时,头颅重心正好在身体正中。而当我们长期伏案低头时,重心前移,力矩拉长,从而造成了软组织的疲劳,引起疼痛与不适。久而久之,就如长期拉伸的皮筋一样,最终失去弹性,丧失了维持颈椎正常曲度的能力,从而行成颈椎退变。 坐姿要端正,颈肩部放松,低头时间不能太长,隔半小时至一小时仰仰头、活动活动颈椎。长期伏案工作期间要注意多活动颈部,避免长时间保持低头的单一姿势。 2.注意保暖天冷时,暴露在外的颈部血液循环变慢,代谢物质排泄也减缓,导致局部发生肿胀。 同时,颈部肌肉受到冷刺激后,局部肌肉会保护性收缩,以避免过分散热。这样,颈部张力增高,应力失衡,导致颈椎间隙变窄,神经、血管受压,引起相应的症状。因此,寒冷时要特别注意颈部保暖。 3.选择合适的枕头颈椎病患者枕头的选择应适应个人生理曲度,颈椎病患者选择枕头不仅为了保证优质睡眠,也是脊柱保健的关键。建议注意以下事项: ①枕芯填充物:选择柔软、透气的材质,如鸭绒、荞麦皮、绿豆壳; ②枕头高低:枕头过高会使颈部过屈,枕头过低会使颈部过伸,建议选择8-15cm 的高度。③习惯仰睡者,枕头高度应与拳头高度一致,习惯侧卧者,枕头高度应与肩膀一侧长度一致; 枕头形状:建议选择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枕头。 4.功能锻炼适度进行功能锻炼,能增加椎体的稳定性,有效预防颈椎病。 5.体育运动推荐低强度持续性的肌肉训练,游泳是最为推荐的体育运动方式。 水的浮力可以抵消一部分重力对脊柱的影响。同时,抬头换气的动作,缓和地锻炼了我们颈部肌肉的功能。一般建议低头族,每周坚持游泳1~2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扁平足又称平足(flatfoot)、平板脚、扁平外翻足等,指任何骨、韧带、肌肉生理状态异常,导致足内侧纵弓、外侧纵弓、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其发生原因可包括生理性、先天结构异常、创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脑性瘫痪等。「扁平足的疼痛位置」疼痛位置通常位于足底内侧(后足内侧疼痛),且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剧,可以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现象。偶然的疼痛也可能出现在踝关节的外侧或外踝附近,这是由于足弓塌陷使后足出现外翻,从而导致腓骨与跟骨相撞击出现症状。扁平足亦可导致足部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足部出现其他病变,比如:1、踇外翻:因为足部的外翻导致足底应力改变,影响踇趾正常结构,出现外翻畸形;2、足底筋膜炎:因足弓塌陷,致使足部肌肉、筋膜长期受到过度牵拉,是一种慢性损伤;3、跟腱炎症:扁平外翻足使足部的重力支撑点出现改变,导致足跟处负荷过大,跟腱承受的压力过大,进而出现损伤、引起炎症。临床上将扁平足分为姿势性和痉挛性两种,均要在负重时观察,扁平足的早期症状为踝关节前内侧疼痛,长时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减轻,疼痛关节外肿胀,以足舟骨结节处为甚,步履艰难,双足跟腱呈八字形。白粉染纸及足印检查证明,足印纵弓空缺部分消失,跖中部变宽,有时是跟部亦变宽,X线检查,足弓消失,跟骨纵轴与距骨纵轴角大,12岁以后显示骨桥形成。1、姿势性平足:为初发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但行走和劳累后会觉得足部疲劳疼痛,小腿外侧踝部也有不适感,足底的中心和脚背部可有肿胀,尤其舟骨结节处肿胀压痛明显,经休息后,症状或体征可缓解消失。2、痉挛性平足:好发于青壮年,部分由姿势性平足处理不当发展而来,主要为站立或行走时的疼痛加重,走路可呈八字脚步态,足内、外翻或足外展活动受限。足跟变宽,足底外翻,跟骨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完全塌陷,向内突出。严重者足部僵硬,休息后症状也难以改善,部分病人可继发腰背痛及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扁平足的病因尚未阐明,但其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病理观察足跗骨无发育性畸形,但连接距跟、距舟和舟楔关节的关节囊的韧带却较正常者松弛,使足负重时跟骨在距骨下方发生内旋,使足纵弓降低。临床上一般将本病的病因分为4类因素:1、遗传因素;2、先天性足骨畸形;3、足部外伤或慢性劳损;4、足内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痉挛。一般来说,大多数平足患者,足部的软组织松弛,但仍保持一定弹性,只在负重时足扁平,不负重时,足部可恢复正常,矫正鞋和矫正鞋垫的长期治疗效果满意。僵硬性平足症多数由于骨联合(包括软骨性及纤维性联合)所致,手法不易矫正,足跗关节间跖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双侧跟腱呈八字形,距骨头内移,呈半脱位,距骨内侧突出。严重的先天性平足症,距骨极度下垂,纵轴几乎与胫骨纵轴平行,足舟骨位于距骨头上。足前部背伸,跟毂关节外侧皮肤松弛,形成皱褶悬挂足外侧。「扁平足的治疗原则」1、所有的扁平足都可进行功能锻炼,如用足跖行走、足尖写字、足趾夹毛巾、屈跖运动、提踵外旋运动等;2、矫形鞋或矫形鞋垫治疗:定制矫正鞋或矫正鞋垫,鞋底的内外侧一般存在坡度差,目的为改善足底不正常的负重结构,恢复内侧纵弓。对先天性平足症(即痉挛性),功能锻炼及矫正鞋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行手术治疗,畸形严重者,可作三关节融合术。足部纵弓结构恢复,负重功能良好,走远路和久站后的疲乏、疼痛等症状消失,即预示得到治疗。足部纵弓塌陷减轻,负重功能改善,走远路和久站疼痛不明显,即预示得到改善。大多数扁平足患者,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主要进行踝足部位肌肉功的能锻炼。据《Theinfluence of footwear on prevalence of flat foot》的科学研究,在3-6岁的儿童群体中,对比赤脚、露趾凉鞋、拖鞋、包趾鞋发现,赤脚的儿童群体中扁平足发病率最低,其次是穿包趾的鞋。另外,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扁平足的发病率开始降低。1、在学步前期,建议孩子赤脚行走;在学步初期,即应该穿着硬底鞋以保护足弓,预防扁平足的发生。2、有先天性平足或遗传倾向者,幼年起即应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强其肌力,同时减少负重过度或防止疲劳。穿用平足矫形鞋或定制鞋垫。3、对于青少年时期已经出现扁平足(且伴有跟骨外翻或者膝外翻),单纯的矫形鞋垫对于足弓的支撑已经效果不明显,需进行矫形鞋的鞋底改制,做成左右两侧不等高的鞋跟以调节跟骨的水平外翻,将足弓所受负荷减低,再搭配定制的矫形鞋垫(定制的矫形鞋垫),对足弓进行完好的支撑。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促进足弓处韧带和软组织的生长,强化足弓结构状态的形成,从而改善扁平足的症状,起到康复矫正的效果。
骨质疏松或者预防骨质疏松均需要补钙,但是,患者常常因为肾结石拒绝补钙,到底能不能补钙?肾结石是怎样炼成的?尿路结石分为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尿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草酸钙结石等。形成结石的晶体在尿中过饱和,通俗讲就是浓度超过溶解能力,晶体就会像泥沙沉积在河床上一样沉积下来,导致肾或输尿管结石。在特殊体质状态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尿酸血症,导致尿中钙质、尿酸排泄过多;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变为结晶沉积的核心;尿路结构异常,导致尿路梗阻、排尿不畅;以及遗传因素等,均是导致肾或输尿管结石的重要因素。还有,尿液酸碱度异常促进不同类型结石的形成。尿pH值降低有利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形成,尿pH值升高有利于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形成。没有异常疾病体质,多喝水,保持日尿量2000-3000毫升,不给尿中晶体过饱和机会,注意运动,将可能形成的小结晶及时排出,肾结石还会有吗?!补钙造成肾结石吗?补钙不但不是导致肾结石产生的主要原因,适量补钙还可以预防结石发生的。这是有文献证实哦!饮食中的钙部分从肠道吸收入血,部分滞留在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正是这部分没有吸收入血的钙结合了食物中的草酸,减少草酸的吸收,从而不易形成草酸钙结石。然而,低钙饮食会使多余的草酸盐进入血液,则形成了草酸钙结晶,导致肾结石的发生。对于草酸钙之外的其他类型结石,需要在某些疾病体质前提下形成的,对于没有上述形成结石的异常体质,能够多饮水,注意运动,需要补钙就大胆补钙吧,记得每日钙摄入标准为800-1000mg。
长江云报道 每天伏案工作至少八小时,最近常常感觉肩膀酸痛,脖子僵硬无法转动,到医院一查,原来患上了颈椎病。医院专家告诉记者,颈椎病正在年轻化,接诊过最年轻的仅12岁。24岁的张女士去年刚入职场,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丰厚的薪酬让不少朋友羡慕。正式入职后,张女士的工作量相当繁重,每天重复着一种工作姿势:手握鼠标,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后张女士还喜欢半躺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半年前,工作几个小时后,脖子就开始僵硬,在按摩店简单的理疗后稍有缓解,也没放在心上。直到最近,脖子酸痛、僵硬得无法转动,张女士才意识到严重性,赶来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就诊。经过详细的检查,结果为第四颈椎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生理曲线消失,颈椎反弓,骨科主治医师杨林为张女士制定了合适的理疗方案。“张女士才25岁,但颈椎却像是70岁。”杨林介绍,张女士发病原因与她长期伏案工作有关。有研究表明,每天用电脑超过4小时的人群中,81.6%的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病。“一般来说,颈椎病高发于50岁以上人群。但近几年,颈椎病的发病愈发趋于年轻化。”骨科浦飞飞博士介绍,颈椎病发病率增高,主要跟现代人长期低头玩手机、久坐或伏案工作有关。12岁的强强平时写作业就喜欢把头低得很下,睡觉之前必须玩手机游戏,最近就因为脖子僵硬、酸痛来医院治疗,诊断为颈椎病。浦飞飞博士透露,不少年轻病人通过网络向他咨询病情。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有近20位向他咨询颈椎方面的问题,一大半人年龄分布在18—22岁之间。他们有相同的工作性质,基本上都是公司文员,长期对着电脑工作。成天伏案工作、长时间对着电脑和手机,会大大增加颈椎病的发病几率。浦飞飞博士建议,在工作中每30分钟“自我打断”一次,放松5分钟。仰头观天。笔直站立,保持身体在一条垂线上,两手下垂,两脚与肩同宽,头缓缓抬起,仰望天空,仰视角尽量达最大限度,眼睛盯住一个目标,保持15秒钟左右。按摩颈部。笔直站立或是坐立,用双手拇指按揉颈部后侧,先按中间部位,后按两侧肌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按揉15次。耸肩。保持良好的站姿,躯干正直,肩胛自然下沉,吐气的时候肩膀向上提,颈椎微微前屈,这时应该能感觉到颈椎两侧的肌肉收紧。保持两秒,慢慢放下肩膀回到原始的位置。重复20次,但每做完一组要伸展两侧的上斜方肌,将脖子向两侧弯曲拉伸。(湖北广电综合频道记者 陈昶 通讯员 雷荣浩 周鹃 责任编辑 李小涵)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悄无声息的流行病”。人到中年以后,很容易出现骨质减少,甚至骨质疏松。对付骨质疏松,应该以预防为主。若从青年时期就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老年期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大众医学. 2015;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