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面神经炎的俗称,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主要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氏麻痹。它区别于外伤、肿瘤、外耳疾患及其他物理因素致面神经通路病变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该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据临床观察有外感、受凉、情绪波动、劳累、饮食不节(饮酒、嗜食辛辣)等因素.对于面瘫的发病机制,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是病毒感染,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使面神经管内的神经鞘膜产生水肿,水肿进一步挤压血管,尤其是静脉,进一步加重缺血,使神经进一步受压,最终出现面神经麻痹,就是我们所说的面瘫.临床表现单侧周围神经性面瘫,主要为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眼泪外溢,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诊断与定位面神经从桥脑发出之后经内听道及岩骨中狭长的骨性管道即面神经管,最后由茎乳孔出颅腔分布至面部表情肌。按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可定位为核性瘫、桥小脑角瘫、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管外。前两种多见于肿瘤和血管病变,后两种临床多见。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管内的神经缺血、水肿、受压明显,易致髓鞘或轴突变性,因而病情多属重型,恢复慢,预后差,后遗症多。除上述面瘫临床表现外,和或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即鼓索神经受损,患者会有舌体发麻,出现味觉异常;和或听觉过敏即镫骨神经受损;和或乳突部疼痛(夜间症状加重)、外耳道及耳廓部感觉减退即膝状神经节受损;和或泪腺分泌减少、无汗即岩浅大神经受损。面神经管外:即茎乳孔外的面神经水肿、变性坏死多不明显,病情较轻,预后好。除上述面瘫临床表现外,只伴有乳突部轻微疼痛。病情的判定肌电图检查对面神经损伤定位有确切的指导作用,但肌电图检查的神经变性反应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常在发病后7—10天方能现显。一般来说,病情的轻重取决于面神经损伤的位置(面神经管内损伤还是面神经管外损伤)及损伤程度,损伤位置越高且损伤程度越重则预后不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度:可完成闭目、抬眉、耸鼻、鼓气、示齿的运动,但较健侧力弱;中度:有部分面肌完全瘫患,但可见部分面肌能产生运动;重度:面肌完全瘫痪或可见面肌有轻微收缩,但无运动。临床治疗面瘫患者早期会出现一侧乳突部疼痛,疼痛压痛点多在我们耳垂后(翳风穴),疼痛有时会沿耳后向头部放射或沿耳前向下颌放射,疼痛症状以夜间为甚,面部会出现患侧眼睛闭合不紧,漱口时水从一侧口角控制不住的流出,有了以上临床症状,就可以初步判断患上了面神经炎即面瘫西医疗法在急性期和静止期西医多采用口服激素强的松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地巴唑,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激素疗法可改变细胞膜磷脂成分,维持细胞膜的稳定,而达到抗炎及消除水肿的作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不宜口服激素地巴唑改善局部微循环,尽快消除局部水肿.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为神经修复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恢复期可口服维生素B1、B12和地巴唑。中医疗法中医以散风通络配以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临床成药常用活血通脉胶囊加全天麻胶囊再配以清热解毒口服液。针刺治疗早期及静止期:以少针、浅刺为主,禁用电针、强刺激手法。多取少阳经腧穴并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恢复期:可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注射用腺苷钴胺)0.5㎎每日,分别用于两个穴。(穴位注射不宜过早使用)或可采用针刺加电针后遗症期的治疗:宜采用火针加针刺加穴位注射。(注意针刺方向及深度)物理疗法超短波局部照射用于急性期(1—7天)和静止期(7-15天)高压氧疗法周围神经纤维多数有髓鞘,神经细胞体及其核对细胞突起的生长、再生及功能和维持起关键作用。损伤神经的再生、修复主要取决于神经性胞体是否完整。高压氧促进氧向细胞和组织祢散,因而高压氧能直接改善因神经营养血管受压,痉挛或断绝所造成的神经组织缺氧状态,延缓、停止或逆转继发产生的神经纤维、胞体的病理改变和溃变。面瘫治疗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面瘫一般需要治疗一个月,在患病初期,病人大多很急躁,治病心切,希望尽快治愈。但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些操之过急的方法非但不能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反而在早期可能加重病情。如早期在面部采用重刺激针刺手法和电针疗法及患者过早自行按摩及进行面部肌肉训练。以上不正确的方法会导致患侧面部肿胀或疼痛,从而延长疾病的恢复期。1.患者在治疗期间多休息,不宜看电视、电脑以免造成眼肌的疲劳,影响眼部神经的恢复,还不宜多言、吃硬、寒凉食品而影响口周围神经的修复。2.饮食宜温宜软宜清淡宜容易消化,忌辛辣、鱼虾及牛羊肉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3忌房事以保护人体正气4可做面部的热敷(每日15分钟),但温度不宜过高,不宜做面部的按摩。面瘫后遗症的四大并发症联动:患侧眼部做闭目的运动时,患侧口角做同步向上的运动;鳄鱼泪:患者咀嚼食物时,患侧眼部有眼泪溢处;倒错:发病时患侧口角向健侧歪,而倒错是患侧口交向患侧歪;面肌痉挛:患侧面肌出现不自主的抽动;以上后遗症多在发病3个月后出现,若治疗不当以上四种可叠加出现。
HPV-你究竟了解多少?所谓的HPV是人乳头瘤病毒的一种英文缩写,能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多种良性瘤或疣,某些型别还具有潜在致癌性,它约有200多种型别从人体分离鉴定出来,主要经性传播、母婴传播及皮肤黏膜接触传染,临床表现多样,可从无症状到良性疣或乳头状瘤,甚至恶性肿瘤。其实HPV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毒,80%的女性一生中都可能感染过。HPV分型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HPV疫苗立场文件中定义的是12种与宫颈癌症明确相关的高危型HPV型别(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6、HPV58、HPV59)以及1种可能导致癌症的型别(HPV68),共13种。低危型包括200多种性别,其中包含HPV6和HPV11导致生殖器疣。HPV疫苗知多少你真的了解HPV疫苗吗?在我国已经上市的有四种不同类型的HPV疫苗,分别是国产二价、进口二价、进口四价和九价疫苗。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WHO《疫苗临床评价指南》指出,疫苗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原性、保护效力、保护效果、安全性;而保护作用包括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和保护效果。疫苗接种后保护持续时间是保护效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通过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对疫苗进行评价。因此,在选择疫苗时更应关注接种疫苗的本质——总体保护效力,即预防宫颈癌的总体效力。进口二价HPV疫苗是唯一使用获得诺贝尔奖的创新专利AS04佐剂系统,佐剂是疫苗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铝佐剂,AS04佐剂系统能更好地刺激身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对所有高危HPV感染引起的CIN3+(宫颈癌上皮瘤变3级及以上病变)总体保护效力高达93.2%。所以选择一款疫苗,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通过免疫原性保护效力,保护效果的数据分析是最科学有效的评判方式。适龄女性应根据自身情况,尽早接种,切勿一味追求高价数疫苗而耽误接种时间!
一.保护效力和保护多久的区别有哪些?对于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而言,研究显示:在初次接种后4年,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对50岁及以上成人受试者的带状疱疹保护效力为97.2%,经长期随访研究证实,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后目前可提供10年有效保护,总体保护效力达89%,基于数学模型预测,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维持高于基线达20年。而对于国产减毒活疫苗来说,接种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30天后预防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分别为:40-49岁保护效力37.41%,50岁及以上人群保护效力58.72%,70岁及以上人群保护效力仅仅为18.63%。二.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和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使用禁忌有哪些?1.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禁忌:对本品的活性成份或任何辅料成份过敏者禁用。2.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的禁忌:禁用于因某些疾病或治疗导致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原发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状态,如艾滋病或其他病毒感染引起免疫缺陷的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影响骨髓或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因罹患肿瘤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的人群,以及禁用于对本品所含任意一种组分有过敏反应史者。 由此可见,相信大家心里已经了解这两种带状疱疹疫苗的区别了,也会有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一、带状疱疹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带状疱疹由初次感染后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露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发的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高龄、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是带状疱疹的常见诱因。此外,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会增加带状疱疹的风险,而带状疱疹又会增加慢病的风险。二、带状疱疹临床主要症状和常见并发症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带状疱正后神经痛(PHN),发病率占带状疱疹患者的9%—34%。疼痛可贯穿于带状疱疹病程全过程,皮损出现前神经痛主要由神经纤维受炎症刺激引起;皮损出现后疼痛及PHN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PHN病程可持续数月至终生,常伴焦虑、抑郁、中重度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和体重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致自杀倾向。三、带状疱疹的规范诊疗带状疱疹在治疗上强调“尽早、规范”,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出现疱疹后的72小时内,若能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病毒对神经的破坏,可以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几率。还包括规范使用止痛药物、营养神经治疗等四、如何科学预防带状疱疹发生带状疱疹与我们自身机体免疫力水平降低相关,因此,可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调整心情、充足睡眠等来提高身体免疫力。另外,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发生或复发,降低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程度及PHN风险。五、带状疱疹疫苗有哪些类型和区别?接种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30天后预防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分别为:40-49岁保护效力37.41%,50岁及以上人群保护效力58.72%,70岁及以上人群保护效力18.63%;而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50岁及以上人群保护效力达97.2%,70岁及以上人群保护效力达91.3,且保护效力维持至少10年以上。六、得过带状疱疹还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吗?可以,带状疱疹有一定的复发率(约5%),得了带状疱疹后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仍然具有预防作用;如果带状疱疹正在发作,需等带状疱疹急性期结束并且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后,才能接种疫苗。七、去哪里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一般是在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进行接种。各接种单位可能有异,具体可先通过官网咨询和电话预约。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注意事项?如果接种者患有急性发热性疾病,应推迟接种时间。严禁通过静脉或皮内注射该疫苗。禁止与其他疫苗混合接种。接种对象应于接种后在现场留观30分钟。接种后,一周内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有一种痛可不要掉以轻心掉以轻心哦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镇痛日,10月16日~22日是中国镇痛周。作为一名疼痛科医生,借此机会浅谈一种不可掉以轻心的疼痛。不卖关子,直奔主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为带状疱疹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国际上对其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根据较为公认的德国S2k指南,PHN是指出现皮疹后持续超过90d的疼痛。带状疱疹患者PHN发生率为5%~30%,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肋间神经、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神经。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一种疼痛为主,或多种疼痛并存,常干扰患者的睡眠、情绪,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可导致精神障碍和抑郁。疼痛程度甚至要比生孩子更痛,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很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史的患者回顾时称痛到经常有轻生的想法,30%~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比如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射频毁损(不可逆的毁损)等。其中脊髓定刺激疗法是通过电脉冲,适当的刺激产生疼痛的目标神经,反馈性调整神经的传导物质或电流,或产生麻木样感觉来覆盖疼痛区域,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其安全性高,创伤性小,恢复快,可实现患者个性化定制,不会对神经产生任何不可逆的损伤。带状疱疹发病早期出现的疼痛属于炎症性疼痛,可以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进行缓解疼痛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皮疹逐渐消退,但是神经疼痛,如果持续存在,一个月后仍然疼痛明显的话,我们就考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的一个并发症,一旦出现了后遗神经痛用药和炎症性的疼痛是不一样的,应该选择抗焦虑类止疼药等,这一类的药物专门来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果口服这一类的药物效果仍然不佳的话,可以采用理疗针灸或者是神经组织等方法进行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有限,科学预防是关键。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是预防带状疱疹的关键,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对于≥50岁的受试者预防带状疱疹的总体疫苗效力为97.2%,≥70岁的受试者为91.3%。保护效力至少维持10年以上,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面瘫是面神经炎的俗称,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主要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氏麻痹。对于面瘫的发病机制,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是病毒感染,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使面神经管内的神经鞘膜产生水肿,水肿进一步挤压血管,尤其是静脉,进一步加重缺血,使神经进一步受压,最终出现面神经麻痹,就是我们所说的面瘫。一、那么得了面瘫该怎么办呢?具体有什么治疗方法呢?面瘫患者早期会出现一侧乳突部疼痛,疼痛压痛点多在我们耳垂后(翳风穴),疼痛有时会沿耳后向头部放射或沿耳前向下颌放射,疼痛症状以夜间为甚,面部会出现患侧眼睛闭合不紧,漱口时水从一侧口角控制不住的流出,有了以上临床症状,就可以初步判断患上了面神经炎即面瘫1、西医疗法治疗面瘫。在急性期和静止期西医多采用口服激素强的松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地巴唑,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激素疗法可改变细胞膜磷脂成分,维持细胞膜的稳定,而达到抗炎及消除水肿的作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不宜口服激素。地巴唑改善局部微循环,尽快消除局部水肿。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为神经修复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恢复期可口服维生素B1、B12和地巴唑。2、中医疗法治疗面瘫。中医以散风通络配以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临床成药常用活血通脉胶囊加全天麻胶囊再配以清热解毒口服液。3、针刺治疗面瘫。①早期及静止期:以少针、浅刺为主,禁用电针、强刺激手法。多取少阳经腧穴并配合刺络放血拔罐。②恢复期:可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注射用腺苷钴胺)0.5㎎每日,分别用于两个穴。(穴位注射不宜过早使用)或可采用针刺加电针③后遗症期的治疗:宜采用火针加针刺加穴位注射。(注意针刺方向及深度)4、物理疗法治疗面瘫。超短波局部照射用于急性期(1—7天)和静止期(7-15天)5、高压氧疗法治疗面瘫。周围神经纤维多数有髓鞘,神经细胞体及其核对细胞突起的生长、再生及功能和维持起关键作用。损伤神经的再生、修复主要取决于神经性胞体是否完整。高压氧促进氧向细胞和组织祢散,因而高压氧能直接改善因神经营养血管受压,痉挛或断绝所造成的神经组织缺氧状态,延缓、停止或逆转继发产生的神经纤维、胞体的病理改变和溃变。二、面瘫治疗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面瘫一般需要治疗一个月,在患病初期,病人大多很急躁,治病心切,希望尽快治愈。但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些操之过急的方法非但不能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反而在早期可能加重病情。如早期在面部采用重刺激针刺手法和电针疗法及患者过早自行按摩及进行面部肌肉训练。以上不正确的方法会导致患侧面部肿胀或疼痛,从而延长疾病的恢复期。1、患者在治疗期间多休息,不宜看电视、电脑以免造成眼肌的疲劳,影响眼部神经的恢复,还不宜多言、吃硬、寒凉食品而影响口周围神经的修复。2、饮食宜温宜软宜清淡宜容易消化,忌辛辣、鱼虾及牛羊肉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3、房事以保护人体正气4、可做面部的热敷(每日15分钟),但温度不宜过高,不宜做面部的按摩。
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概念由PHN美国神经病协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定义为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局部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就可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高达50% 一75%。病人一旦形成带状疱疹痛后遗痛,病人疼痛时间长,病程从几个月到几年甚至十几年,对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不仅阻碍病人白天的社会活动,还引起病人失眠、食欲不振,甚至发展成抑郁症。我们接诊的患者中最长的竟达11年之久,倍受疼痛折磨,四处求医。神经阻滞这种治疗方法在带状疱疹(HZ)早期引起的神经根炎效果非常好,不但能减轻疼痛,还可以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发生。这一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承认和采用。而病人一旦发展为带状疱疹痛后遗痛,接诊医生往往认为已经失去神经阻滞的最佳时期,不再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临床医师对于顽固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较为棘手,均在寻找确切有效的镇痛方法。我科疼痛门诊针对60例顽固后遗痛患者,在口服卡马西平和多塞平等药物的同时复合神经阻滞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VAS评分3分以下,能够正常生活,疗效稳定,随访半年疗效持续。神经阻滞复合口服药物治疗顽固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止痛作用强,维持时间长,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