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关节炎、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等。注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促进愈合。选择合适的注射治疗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疼痛的性质、病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等。那么膝盖疼痛时该选择注射治疗呢?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1.持续性疼痛:当保守治疗(如休息、物理治疗、口服药物)无法有效缓解疼痛时。2.急性炎症:对于某些急性炎症状况,如滑囊炎,注射可能是快速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3.关节积液:当膝关节出现明显积液时,注射可能有助于减轻症状并改善活动能力。4.骨关节炎:中度至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特别是当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时。1.感染:如果怀疑有关节感染,应避免注射,因为这可能会加重感染。2.凝血障碍: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谨慎考虑。3.频繁注射:过于频繁的注射(特别是类固醇)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损伤。4.轻微症状:对于轻微或短期的疼痛,通常不建议使用注射治疗。物理治疗和注射治疗通常可以同时进行,但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考虑:1.对于急性炎症或严重疼痛,可能先进行注射治疗以快速缓解症状,然后开始物理治疗。2.在很多情况下,建议先尝试物理治疗。如果效果不佳,再考虑注射治疗。3.注射后,通常建议短期休息(24-48小时),然后再逐步恢复物理治疗。4.长期管理中,物理治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方式,而注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在需要时使用。选择注射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疼痛的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之前治疗的反应。注射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物理治疗则更适合长期管理和功能改善。最佳的治疗方案往往是结合多种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考虑任何治疗选择时,都应该与您的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制定最适合您个人情况的治疗计划。
膝关节疼痛是非常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运动爱好者、老年人及某些职业群体中尤为突出。然而,不同位置的膝关节疼痛可能提示不同的损伤类型,因此在治疗前准确辨别疼痛位置是关键的一步。通过了解膝盖的结构和疼痛所在的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问题的根源,并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本科普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膝关节不同部位疼痛的可能原因、易感人群、诱发活动及相应的治疗建议。常见疾病: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PainSyndrome,PFPS)髌腱炎(PatellarTendinitis)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Patella)股四头肌肌腱炎(QuadricepsTendinitis)典型表现:疼痛位于髌骨前部或周围,尤其在上下楼梯、蹲下、跑步时加剧。在长时间弯曲膝盖(如久坐或驾驶时)可能感到疼痛加重,常称为“影院膝”、“跳跃膝”。好发人群:跑步者、登山者、篮球、羽毛球或排球运动员:反复的屈伸膝盖动作,尤其是高强度的跳跃、快速起步或冲刺,容易引发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和髌腱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髌骨软骨逐渐退化,容易引发髌骨软化症。诱发活动:跑步(尤其是下坡跑步):反复屈膝和冲击力易使髌骨和股骨关节面受损。跳跃运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需要反复的跳跃和落地,会导致髌腱反复受力,引发髌腱炎。治疗建议:运动调整:避免引发疼痛的动作,如减少上下坡跑步和跳跃动作。物理治疗:通过加强股四头肌和臀肌的锻炼,稳定髌骨,并矫正不良的运动姿势。冰敷和抗炎药物:缓解急性疼痛和炎症。护具使用:佩戴髌骨支撑护具,减少运动时髌骨受力。常见疾病:内侧半月板撕裂(MedialMeniscusTear)内侧副韧带损伤(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Injury)鹅足滑囊炎(PesAnserineBursitis)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典型表现:疼痛集中在膝关节内侧,可能伴随关节卡顿感、肿胀或活动受限。半月板撕裂通常在膝关节扭转时疼痛加剧,而鹅足滑囊炎疼痛则位于膝盖下方的内侧部位,尤其在走路或上下坡时加重。好发人群:足球、篮球运动员:内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多见于急性膝关节扭伤的运动员,尤其是在变向、急停或与他人碰撞时。跑步者、肥胖者:鹅足滑囊炎常见于长时间负重或跑步后发生,肥胖者由于膝关节长期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导致内侧疼痛。诱发活动:剧烈扭转运动:如足球、篮球等运动中,膝关节急转急停可能导致半月板撕裂。上下坡行走:膝盖内侧的鹅足滑囊会在长时间上下坡行走或剧烈运动后受压发炎。治疗建议:休息及负重限制:减少剧烈运动,尤其是涉及膝关节扭转的活动。物理治疗:加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群力量,同时配合关节松动和伸展练习。抗炎药物及局部注射:对于鹅足滑囊炎或韧带损伤患者,适当的药物和滑囊注射可缓解疼痛。手术:内侧半月板严重撕裂或内侧副韧带严重损伤可能需要关节镜手术修复。常见疾病: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BandSyndrome,ITBS)外侧半月板撕裂(LateralMeniscusTear)外侧副韧带损伤(LateralCollateralLigament,LCLInjury)典型表现:疼痛集中在膝关节外侧,常在跑步或骑自行车后出现。髂胫束综合征的患者在膝关节弯曲时疼痛加剧,而外侧半月板撕裂的疼痛则伴随膝关节卡顿或不稳定感。好发人群:跑步者、骑自行车者:髂胫束综合征最常见于这些反复屈伸膝盖的运动人群,尤其在跑步中长时间使用不正确的跑步姿势时,髂胫束摩擦膝关节外侧。篮球、网球等快速变向运动员:外侧半月板和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多见于膝关节快速旋转或变向时。诱发活动:长时间跑步:跑步过程中反复屈伸膝盖,特别是跑步姿势不佳、鞋子不合适时,髂胫束与膝关节外侧摩擦加重。骑行:长时间骑行或不合适的骑行姿势也容易引发髂胫束紧张。治疗建议:休息及跑步姿势调整:减少跑步或调整跑步姿势,避免长时间的髂胫束摩擦。髂胫束的拉伸与放松:通过物理治疗的拉伸、按摩及肌肉放松技术,缓解髂胫束的紧张。膝关节保护及跑步护具:佩戴护具减少摩擦,并在跑步时选择合适的鞋子。手术:如果外侧半月板撕裂严重,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常见疾病:腘窝囊肿(Baker’sCyst)腘绳肌肌腱炎(HamstringTendinitis)后交叉韧带损伤(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Injury)典型表现:疼痛位于膝关节后侧,常伴随膝关节僵硬、肿胀或关节活动受限。腘窝囊肿常见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或半月板损伤后继发出现,而腘绳肌腱炎则是由于过度使用腘绳肌导致的肌腱炎症。好发人群:长时间负重者、肥胖者: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可能导致腘窝囊肿。运动员:尤其是跑步、跳远、跳高等需要频繁使用腘绳肌的运动员,容易发生腘绳肌肌腱炎。交通事故受伤者:后交叉韧带损伤常见于车祸或跌倒时膝关节直接受撞击的情况。诱发活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长时间的膝关节固定姿势可能引发腘窝囊肿,尤其是伴随膝关节退化的人群。跑步或急停急起运动:频繁使用腘绳肌群的运动,如跳远、短跑等,可能导致腘绳肌腱过度使用,造成肌腱炎。治疗建议:休息与冰敷:对于急性疼痛和肿胀的情况,休息和冰敷可帮助缓解炎症。拉伸与力量训练:加强腘绳肌及相关肌群的拉伸和力量训练,有助于缓解肌腱炎症。囊肿引流或手术切除:对于腘窝囊肿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囊肿引流或手术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病因复杂多样,不同位置的疼痛提示了不同的损伤机制和治疗方式。如果你感受到膝盖疼痛,首先可以尝试辨别疼痛的位置,并留意症状的发展趋势。这将帮助你更加准确地了解自身状况,并在合适的时机去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早期的评估与干预对防止进一步损伤和恢复关节功能尤为重要。
手指肿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它不仅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本文旨在通过深度剖析,揭示手指肿胀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医学奥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并提供科学的认知与应对之策。手指在遭受外伤后,肿胀往往是首要的体征之一。此时,首要任务是排除骨折的可能性,因为骨折不仅会引发剧烈的疼痛,还会伴随严重的肿胀和功能障碍。若经检查确认无骨折,则多考虑为软组织损伤所致,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的受损,它们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手指的肿胀与疼痛。腱鞘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好发于长期从事重复动作的人群中,如中老年人、电脑办公人员、服务业工作者及家庭主妇等。其发病机制在于肌腱在腱鞘内的长期过度摩擦,引发无菌性炎症,进而导致肿胀与疼痛。预防腱鞘炎的关键在于避免过度使用手指,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动作,并适时进行休息和放松。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在于全身多关节的对称性肿胀与疼痛。它错误地将自身关节组织视为外来威胁,从而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不仅会导致手指关节的肿胀、疼痛,还可能逐渐侵蚀关节软骨,造成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保护关节功能。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变薄,失去其应有的弹性与缓冲作用,导致关节摩擦增加,进而引发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手指作为人体常用的关节之一,也常受到骨性关节炎的侵袭。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过度使用手指、进行适量的关节肌肉锻炼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和缓解骨性关节炎的症状。痛风,一种因尿酸代谢异常而引发的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关节的红、肿、热、痛。酗酒、过量摄入肉类和海鲜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可能导致体内尿酸升高,当体内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手指等部位的肿胀与疼痛。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是防治痛风的重要手段。心脏和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当它们的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和代谢废物堆积,进而引发手指等部位的肿胀。这种肿胀通常伴随着其他全身症状的出现,如心悸、呼吸困难、尿少等。及时诊断和治疗心、肾疾病,是缓解手指肿胀的关键。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系统之一,负责回收组织间液并维持体液平衡。当淋巴系统出现问题时,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组织液积聚,引发淋巴水肿。手指作为末梢部位,容易受到淋巴水肿的影响而出现肿胀。改善淋巴循环、促进淋巴液回流是治疗淋巴水肿的有效手段,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综合方案。手指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各种微小创伤的侵袭,如刺伤、划伤等。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炎症细菌感染,导致手指肿胀、疼痛甚至化脓。此外,甲沟炎也可能导致手指甲根部感染并引起肿胀。保持手指清洁、避免受伤、及时处理伤口等措施,有助于预防炎症细菌感染的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手指等末梢部位容易因受冷而引发冻疮。冻疮是由于寒冷刺激导致局部小动脉收缩、痉挛所引起的组织缺氧性损伤。其症状包括手指肿胀、疼痛、红斑等。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适当进行手部运动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冻疮的发生。手指肿胀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外伤到慢性疾病都可能成为诱因,涉及外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障碍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手指肿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使用手指,并关注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治疗前患者滕某,女,11岁,尺骨干骨折石膏固定两月余,致肘关节僵硬,前来我科就诊,经评估发现,患者肘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屈肘肌群僵硬,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以及腕关节掌屈背伸均明显受限。所对应肌肉力量明显下降。治疗后治疗后20天由于患者需回老家,因此康复干预3周左右。经手法结合物理治疗3周左右,患者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以及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其中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肘关节前侧软组织硬度明显降低,肘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明显增加。前臂旋转功能后续还需继续强化锻炼。
随着天气转暖,户外运动逐渐多了起来,然而随着运动量的持续增加,经常有朋友吐槽自己的肘关节外侧隐隐作痛,但是也没有明显外伤,此时就要小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传说中的“网球肘”!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网球肘,也称为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的伸肌总腱和旋后肌起点处的劳损或外伤,可引起慢性疼痛。因本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名网球肘。本病也多见于青中年,在家庭妇女中也较常见。从事木工、建筑、烹饪及网球运动等职业者,因经常握持重物,重复作前臂的旋转动作,易患本病。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拧毛巾、抬手腕时感到肘关节外侧疼痛。网球肘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由于长期反复使用肘部进行某些活动,如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中的不当挥拍动作,或者长时间使用电脑、打字、做家务等日常活动,其他工作如涮油漆、厨师切菜、屠夫砍肉、划船、使锤子或螺丝刀等,这些活动会使前臂伸肌过度使用,导致肌腱劳损,进而引发网球肘。网球肘发病的危险因素有:●运动(网球、羽毛球等)●从事需要握拳状态下重复伸腕的工作●肌肉不平衡●柔韧性下降●年龄增大网球肘最明显的症状是肘外侧的疼痛和压痛,疼痛可沿前臂向手放射,前臂肌肉紧张,有时还会感到肘部有灼热感或麻木感。作下列活动时疼痛加重:握手、旋转门把手、手掌朝下时拾东西、网球反手击球、高尔夫球挥杆、按压肘关节外侧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目的为减轻或消除症状、避免复发。大部分网球肘(尤其是早期或初发)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包括但不限于:①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避免过度使用肘部,给肌腱充分的恢复时间。②物理治疗:包括冰敷、热敷、按摩、针灸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③药物: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消炎止痛药或局部封闭治疗。④牵伸和力量训练:当急性疼痛消失后即按医嘱开始轻柔牵伸肘部和腕部,不要产生疼痛,加强腕伸肌肉力量的训练,以帮助恢复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⑤冲击波: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疗效显著。⑥护具:在前臂使用加压抗力护具,可以限制前臂肌肉产生的力量,如护肘束带、肌内效贴等。⑦手术治疗:如果是网球肘的晚期或顽固性网球肘,经过正规保守治疗半年至1年后,症状仍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微创的关节镜手术和创伤亦不大的开放性手术,目的是清楚坏死、不健康的组织、改善或重建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肌腱和骨愈合。 预防网球肘同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肘部。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运动时使用合适的护具,学习正确的运动发力技巧,强化局部力量训练等也可以有效预防网球肘的发生。总之,网球肘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和治疗方法,积极预防和治疗,就能够有效避免其带来的困扰。希望今天的科普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网球肘,保护好自己的肘部健康。
专业相关,肌内效贴在增加感觉输入、减轻疼痛、消除水肿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显著,共同学习!欢迎阅读、讨论,多谢点赞!转载自: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肌内效贴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2021年2月第43卷第2期.中国肌内效贴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通信作者:陈文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杉达学院)执笔专家:余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杉达学院康复治疗学系)王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
肌内效贴(kinesiotaping,KT)自上世纪70年代发明后,最先应用于运动领域,具有减轻疼痛、放松肌肉、增加本体感觉等多种作用,在各类软组织疾患的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一般采用“筋膜贴扎”策略(筋膜横向引导、震荡)来缓解疼痛、放松髂胫束。01筋膜横向引导,震荡贴法02筋膜横向引导,震荡贴法03髋外展肌群促进贴扎 对于跑步、自行车爱好者,在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的基础上,配合肌内效贴的使用,放松髂胫束张力,强化髋外展肌群肌力,从而有效预防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本期文字及图片内容参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官方微信平台。作者:刘坤,王雪晴。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IliotibialBandFrictionSyndrome,ITBFS),是指各种原因造成髂胫束及其周围结构异常而引发的疼痛综合征,表现为膝关节外侧及大腿外侧疼痛、憋胀感,常在膝关节弯曲30°时疼痛最剧烈。这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多见于长跑和自行车运动中。一、解剖位置和功能髂胫束是阔筋膜在大腿外侧增厚形成的纵行带状腱膜。上方起自髂嵴外唇,下方止于胫骨外侧髁。它可以稳定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外侧,限制膝关节内旋和髋关节内收。二、病因及发病机制外因由于股骨外侧髁隆突,当膝关节做长时间、高强度屈伸运动时,使髂胫束下端与股骨外侧髁隆突反复摩擦产生无菌性炎症。内因1.由于膝内翻、胫骨过度内旋、足过度内翻等因素导致的膝关节力学结构改变,阔筋膜和髂胫束承受过高张力。2.由于部分人髋外展肌群较为薄弱、力量不足。髂胫束的重要功能是伸膝,并协助髋外展,当臀中肌力量不够强壮时,阔筋膜张肌会过度参与,继而导致髂胫束异常紧张引起ITBFS。三、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检查1.触诊:屈伸膝关节时膝盖外侧上方2~3厘米处疼痛,跑步时加重,伴或不伴有膝关节打软等症状。2.Noble挤压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检查者拇指至于股骨外侧髁上方1~2厘米处,施压的同时被动伸膝,当伸膝接近30°时,若患者感到外上髁剧烈疼痛即为阳性。3.Ober征:检查髂胫束的紧张度。患者健侧卧位,髋关节屈曲90度,患侧髋关节外展、后伸,随后内收,不能将髋关节内收至检查床为试验阳性。当怀疑是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下期我们将针对髂胫束综合征的运动康复为大家做具体讲解。本期文字及图片内容参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官方微信平台。作者:刘坤,徐炳岚。
前、后交叉韧带重建、肩袖损伤后韧带重建等术后康复都会涉及到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进程,腱骨愈合程度跟康复进程密切相关,选取不同的组织进行重建,显然其腱骨愈合的进程是不同的,下面以自体肌腱重建后腱骨愈合过程为例进行解读。1. 先看看腱骨随时间推移的愈合过程的病理变化(动物试验结果):术后2周,骨道内腱组织坏死,表现为消失;骨髓腔开放,生成大量新生骨;腱骨间形成肉芽组织界面,其中富含血管、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纤维组织排列方向紊乱。解读:肌腱也是置之死地尔后生,刚移植的肌腱由于缺乏及时的营养,会出现坏死,然后才会出现新生。此时其实是腱骨结合面最弱的时候。术后1个月, 骨道内坏死的腱组织已经被来自骨的新生细胞长入替代;腱骨间肉芽样界面组织消失,出现软骨细胞,sharpey纤维沿应力方向通过软骨细胞与骨组织相连,腱骨形成类似间接止点的连接。解读:新生组织正在成长,但还未发育成熟。按正常愈合是100%计算,此时大概能承受30%的应力。术后2个月, 腱骨间的sharpey纤维连接更加粗密,间接止点结构更加成熟。解读:现在已经有一定强度。按正常愈合是100%计算,此时大概能承受60%的应力。术后4个月, 在腱骨间钙化组织和非钙化组织间形成了类似潮线样的分界线。解读:组织间开始分工,好事情。按正常愈合是100%计算,此时大概能承受80%的应力。术后6个月, 腱骨间形成了直接止点的四层结构,依次是纤维组织、纤维软骨、钙化软骨和骨组织。纤维软骨和钙化软骨之间的潮线结构尚部清晰。解读:此时已经接近正常。按正常愈合是100%计算,此时大概能承受90%的应力。术后12个月, 形成典型的直接止点的四层结构,潮线清晰,与正常前交叉韧带上止点的结构十分相似。解读:经过长时间的应力刺激,此时分工更明确,基本与正常相同了。此时大概能承受100%的应力。2. 韧带重建后韧带的强度和时间曲线解读:韧带本身在刚刚移植时强度最强;2个月时韧带本身强度最差;6个月后韧带本身强度恢复到刚移植时的50%;1.5月到3个月时韧带本身强度危险期;注意:本图是说韧带本身的强度,并不是腱骨愈合界面的强度。前面第一点说的才是腱骨结合面的强度,康复时需要两者同时考虑。
很多患者在下肢麻木进行MRI检查后发现椎间盘压迫脊髓,在遇到骨科就诊时,骨科医师多数建议手术治疗,但是真的必须手术吗?手术的适应症到底是什么?我个人的观点是是否手术需要影像学和症状相结合,假如你症状很重,即使MRI上压迫较轻,也可能需要手术解除压迫。假如你没什么症状,即使椎间盘突出很重导致椎管狭窄都不一定需要手术。骨科医师告诉患者假如不手术会发生截瘫等,其实因为腰椎间突出引起的下肢瘫痪很罕见,除非受到外伤引起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患者即使脊髓压迫了,保守治疗能够使患者症状缓解、压迫产生的炎症消除,在能够保守治疗有效时为什么要手术呢?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假如经过严格保守治疗1-2个月都没有效果时我觉得才可以考虑手术(当然出现马尾综合征等严重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