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弱视是影响儿童视力的常见眼科疾病 ,它对儿童视功能的发育和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斜视是指两眼看东西不对称,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却偏离目标,最常见的就是民间说的“斗鸡眼”,孩子采取比较怪的姿势看东西也可能是斜视的表现,譬如喜欢侧着头,眼睛向上翻等 。大家普遍认为斜视很难看,然而,斜视影响美观倒是次要的,更严重的是斜视对双眼视功能危害极大,造成缺乏立体视觉、弱视等。 弱视是指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无论配戴什么眼镜,视力总是在0.9以下, 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功能 。如果不及时治疗,视力便会永久低下,成为单眼视觉或双眼低视力。临床上按病因将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弱视。 斜视、弱视一经发现就应尽早检查、积极治疗,力争在幼年(即学龄前)得到治愈,以建立两眼单视、充分的融像力和立体视功能。 患儿被确诊为弱视后,应根据屈光状态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准确地检影验光,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是治疗的关键. 遮盖疗法是弱视治疗的重要手段,遮盖时间长短取决于患儿年龄、两眼间视力不平衡程度,年龄越小起始遮盖时间越短,复查间隔时间亦越短,避免遮盖性弱视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弱视眼视力提高到1.0,不能即刻停止弱视治疗,仍应坚持戴镜,并逐渐缩短遮盖时间,避免复发。 精细作业训练通过手、眼、大脑皮层协调训练,能使弱视眼黄斑功能抑制较快解除而中心视力提高, 在戴镜遮眼情况下,每天安排弱视眼精细目力作业,由粗至细及由简单到复杂,如穿珠子、穿扣子和穿针,画图、描图和刻剪纸等视觉刺激,分组分阶段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弱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家长和弱视儿童的配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甚至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家长要充分了解弱视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是逐渐提高的, 要有耐心、恒心,要耐心劝导孩子坚持戴眼镜, 尤其是遮盖健眼时。 斜视发生越早,对双眼视觉发育影响越大,功能性治愈的可能性越小;斜视发生越迟,双眼视觉发育充分,治疗效果愈好。故此,儿童斜视一经发现就应尽早治疗, 如果戴镜矫正不了眼位,要根据医生检查情况,在治疗弱视双眼视力平衡后 ,可考虑手术治疗。
1. 儿童发生斜视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儿童发生斜视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发病原因引起不同类型的斜视。引起共同性斜视的常见原因,包括:①眼外肌先天发育异常,使眼外肌力量失衡,导致眼位偏斜。②屈光调节性因素,如远视性屈光不正,由于过度调节引起调节性集合,引发内斜 ;如明显的近视,由于不使用或较少使用调节,产生辐辏不足,因起外斜视。③调节性辐辏与调节失衡,如高AC/A型集合过强型内斜视。④先天或后天视知觉障碍,如先天性白内障、视神经发育异常、角膜白斑等引起视力低下或视力完全丧失,导致双眼融合功能不能正常建立,引起眼位偏斜,也称为知觉性内斜或知觉性外斜视。⑤遗传因素。引起非共同性斜视的常见原因,包括:①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或周围神经发育异常,如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眼球后退综合征等先天性颅神经异常支配综合征。此类疾病属于遗传性疾病。②分娩时产伤,使头部或眼眶受压,造成神经、肌肉等损伤,引起眼外肌麻痹。③婴幼儿时期颅内或全身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全身感染或免疫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等,继发眼位偏斜。治疗方面首先要明确病因,除外恶性病变;予以散瞳验光,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之后,儿童斜视应该尽早治疗。不同类型斜视的发病年龄不同,最佳手术时机也不同。一般原则是:发病越早,越应尽早手术;眼位控制越差,越应尽早手术;伴有视物歪头,越应尽早手术治疗。
斜视是视轴发生偏斜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双眼视功能,可引起弱视、复视等,并对患者心理和外观造成严重影响。斜视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即光学治疗、药物治疗等)和斜视手术治疗。每一种类型斜视的手术治疗指征、方法不尽相同。手术医生制定斜视手术方案,不仅要根据患者的斜视类型、斜视定量检查结果即斜视度数,还要依据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屈光状态、患者术前双眼视功能状态,甚至需要考量患者的年龄、职业、心理等因素。因此,斜视的手术治疗是一种“个性化的治疗”。各类型斜视的手术治疗最佳时机不同。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眼位控制状态是采取保守观察或手术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斜视度>20 PD、清醒状态下眼位偏斜出现频率>50%、遮盖检查发现控制正位能力差,则需手术治疗。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的时机是焦点问题,但是“尽早手术治疗以获得一定双眼视功能”的观点已达到共识。先天性内斜视早期与晚期手术治疗研究(Early vs. Late Infantile Strabismus Surgery Study, ELISS)表明,先天性内斜视患儿于生后6~24个月行手术治疗,13.5%患儿6岁时可获得粗立体视觉,而2岁后手术治疗患者仅为3.9%,但早期手术患儿的再次手术的可能性较高。2岁前手术可减少DVD的发生或减轻DVD的严重度,从而可以避免二次手术治疗DVD。对于麻痹性斜视,引起正前方明显斜视、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特别是儿童合并异常头位的情况,均需在眼位稳定情况下早起手术。由于麻痹性斜视复杂,通常垂直斜视合并水平斜视,或是眼球运动障碍明显,部分患者存在一些隐匿性情况,需要二次或是多次手术治疗。尽管如此,各类型斜视手术治疗总体原则是一致的:改变或恢复眼球运动和知觉方面的病理状态,保护或建立患者双眼视功能,特别是原在位和阅读视野的双眼单视功能,消除或改善斜视和异常头位。双眼视觉发育期的儿童,导致双眼视觉功能损坏的各种类型斜视均需要尽早治疗。本文系李月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原因有1、外周学说,即肌肉解剖因素、肌肉组织学因素;2、中枢学说,即中枢集合-分开异常所致。目前中枢性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 外斜视手术后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发生率为22%~59%,复发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增加(有研究发现手术20年随访观察,复发率可高达60-70%),是影响长期疗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手术后需要进一步屈光矫正提高视力、双眼融合功能、集合功能训练,以提高双眼正位控制能力。如果术后外斜视的发生频率高,则通常需要行再次手术。 外斜视术后过矫的发生。这里有近期过矫和远期过矫两种情况。近期过矫是指手术后1月内10pd左右过矫,患者有复视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术后疼痛、眼球运动轻度受限、患者术后精神因素、患者未完全放松术前异常的控制状态所致。这种轻度的术后近期过矫通常可获得远期满意的眼位。 术后远期过矫发生率为5%~10%,由于外斜视患者的融合性散开几乎为零,即使轻度过矫也无法自行控制正位。这种情况下,可先进行双眼交替遮盖;高AC/A型患儿要配戴双焦点眼镜;基底向外的压贴三棱镜以消除复视;过矫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则需要再次行手术矫正。本文系李月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间歇性外斜视评分量表(英国一项长期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评分大于和等于3是干预治疗的重要指证)家庭控制评分0未曾发现眼睛偏斜或喜欢闭一只眼的情况 1偶有发现看远时眼睛偏斜或喜欢闭一只眼的情况,出现时间小于50%2发现看远时眼睛偏斜或喜欢闭一只眼的情况,出现时间大于50%3看远与看近时均发现眼睛偏斜或喜欢闭一只眼的情况诊室检查看近控制评分0遮盖检查眼位偏斜,不需要再注视或眨眼后恢复融合1遮盖检查眼位偏斜,需要再注视或眨眼后恢复融合2自发显性偏斜,融合破坏后不能恢复正位诊室检查看远控制评分0遮盖检查眼位偏斜,不需要再注视或眨眼后恢复融合1遮盖检查眼位偏斜,需要再注视或眨眼后恢复融合2自发显性偏斜,融合破坏后不能恢复正位NCS总评分=家庭控制评分+诊室检查看近控制评分+诊室检查看远控制评分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传播迅速,每日增长的感染病例数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最近有专家提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结膜传播,对于特殊时期执行“家里蹲”的普通百姓们,如果出现结膜炎或是其他眼部症状,是否需要来医院就诊?有哪些注意事项?眼科 五大防御要点一、眼部传播是病毒传播的方式之一,做到勤洗手、勿揉眼睛。二、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或医院等存在较高病毒传播风险的地方推荐配戴护目镜,做好眼部防护。三、非眼科急症尽量不要去医院,避免交叉感染。特别提示:近期必须来医院就诊的病人,为了您、家人和更多民众的健康,避免交叉感染,请务必配合预检和测温,如实回答流行病学史并填写信息! 四、摘戴隐形眼镜,注意卫生,规范操作。五、科学防护、规范消毒、勿伤了自己的眼睛。自我防护、科学防护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让我们众志成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好这一“战疫”!
2016年5月7日12时39分!这是沉痛的日子和时间,一个定格生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同道! 作为医生,我们的生活圈子很小,因为我们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强度,甚至背负着本不应该承担的指责和骂名。我们在节假日不能休息,在孩子和老人生病和需要的时候不能陪伴,更不要说和家人一起大假旅行。。种种原因使我们工作以外的朋友基本只有同行。这两天陈主任被杀害的消息和各种悼念占满了整个朋友圈,而公众媒体却声音寥寥。我们想和更多的患者朋友交流,却发现好医生网站是可以和大家沟通的唯一平台。 关于近年伤医 杀医事件,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法制社会,有道德和良知的大众不愿看到和发生的事件。面对这样的恶性事件,是希伯格拉底誓言让我们走到今天。关于此,我不想更多评论了。在此发文,只想对我们医生群体和我个人充满信任的患者和家属朋友表示感谢。 患者的信任是医生为病患努力寻找和解决疾病的最强大的支持,医学是科学,是人类尚没有完全掌握的科学,患者个体更是差别颇多,充满着个性化甚至是不确定性的种种因素。因此只有医患同心才能战胜和缓解疾病,医患应该是朋友和战友。 感谢一路来对我信任的患者和家属,你们使我在医学道路上不断进取和努力,让我有决心和信心帮助更多的病人朋友。只有医患同心才能帮助患者本身,帮助您自己本身的同时就是在帮助更多的病人。
人民日报: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 2016-04-22 医学小分队 作者:白剑峰 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一位援疆医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一天夜里,他接诊了一名遭遇车祸的病人,肝脏破裂,生命垂危。虽经全力抢救,病人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当医生告诉家属这个坏消息后,家属不仅没有责怪医生,反而向医生道谢,然后要求把切下的破碎肝脏带回去,和死者一起埋葬。丧事办完后,家属又来到医院结清所有费用。此举令这位医生十分感动。从此,每当遇到危重患者,他都没有后顾之忧,总是愿意冒险一搏。 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生与死,只有概率,没有定数。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医生越是敢冒风险,患者的收益就越大。如果患者给予医生理解和信任,愿意跟医生共担风险“赌一把”,医生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 但是,人体毕竟是一个“黑箱”。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药物,有人安然无恙,有人则会出现意外,这就是生命的复杂性和医学的风险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医生的决策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也许,医生是一个最不应该出错的职业,但又是一个不可能不出错的职业。患者对医生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医生当成神。事实上,一名医生,无论技术多么精湛,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处于最佳状态。如果不允许医生有失误,世界上恐怕就没有医生了。当然,医生的失误也分很多情况,有的是可以原谅的,有的是不可以原谅的。在评判医生的失误时,理应分清原因和性质,不能一概而论。 医学是爱的产物。医生之所以敢冒风险,既缘于对生命的敬畏,更缘于对人性善良的笃信。从理论上说,所有的医生都希望为患者解除病痛。当一个人生命垂危之时,最希望他活下来的,除了亲人,就是医生。如果患者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会伤害医生的情感。 有一位农民带着身患肾脏肿瘤的女儿求医,被多家医院拒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来到某著名大医院,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医生救救孩子。一位心地善良的泌尿外科医生,明知手术异常凶险,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他告诉孩子的父亲,要做最坏的打算:人走了,正常;救活了,是意外。经过精心手术,巨大肿瘤被完整切除。但是,在止血缝合中,患者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虽然医生并没有过错,但死者父亲还是把所有怨恨都发泄到医生身上,纠缠不止,要求赔偿,导致这位医生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做手术,最终患上抑郁症,不幸跳楼自杀。 类似的事情,令医者寒心。如果善心总是得不到善报,医生自然就会把心包裹起来,变得冷漠而世故,宁可承认自己无能,放弃最优治疗方案,也不愿冒一点风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躺枪”。在医患纠纷频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以求避免纠纷和诉讼。例如,让病人做多余的检查、对高危病人进行转诊、故意选择难度低的手术、放弃风险大但价值高的治疗等。显然,防御性医疗是一种隐形的“冷暴力”,使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在这场博弈中,医生未必是赢家,但患者肯定是最大的输家。 医患是生命共同体,惟有信任,才能共赢。在医疗决策中,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心灵默契。患者多一分信任,医生就会多一分冒险的勇气;患者多一分怀疑,医生就会多一分退避的顾虑。因此,如果想让医生为你冒险,就请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吧! Pageview 100000+4227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