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廖博副主任、李晓祥副教授受邀参加“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研究”启动会。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研究(简称“STAR”),是经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批准立项的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该项目以上海长征医院为牵头单位,史建刚教授负责,涵盖上海长海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共同协作,旨在通过对ACAF和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椎板成形术进行对比研究,针对两种术式的资料效果、并发症,影像学评价、骨化物进展等开展更高证据等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最终为诊治颈椎厚重韧带骨化症这一疑难疾病的形成国际统一诊疗规范。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唐都医院骨科与该项目合作关系的正式建立。唐都医院骨科被授予“上海申康重大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分中心单位”,廖博副主任也被授予“首席研究专家”。廖博副主任表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种起源于颈椎韧带组织的异位骨化性病变,骨化的后纵韧带会造成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导致四肢与躯干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大小便失禁和瘫痪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而针对这种疾病的手术治疗是脊柱外科界一个重要疑难问题。常规手术不仅风险大,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非常高。该项目的展开标志着唐都医院脊柱外科将在多年脊柱微创手术的扎实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完善,旨在组建和培养掌握ACAF技术的人才队伍,形成稳定的、高标准的、符合国际规范的的诊疗标准,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以此来造福广大患者。
有许多患者认为“腰不疼了,腿不难受了,自己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好了”,可过不了几天,这些症状又会卷土重来,而且一会轻一会重,反反复复,让患者备受折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又该如何治疗呢?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何会产生疼痛? 很多患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时候,疼痛非常严重,有的患者躺在地下强迫体位,谁都不能去动他,疼痛剧烈。但是经过两天的休息后,就不疼了,感觉自己完全没问题了。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之后,完全正常了。这种疼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消失的? 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会出现疼痛的症状,除了直接压迫之外,更主要可能是局部的炎性刺激。急性的椎间盘突出,局部会释放一些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就会刺激我们的神经根,导致剧烈的疼痛。 但是这种疼痛持续时间并不长,随着局部的炎症因子被吸收,稀释之后疼痛的症状会得到缓解。而我们保守治疗一般也是针对这些炎症反应进行的,炎症反应消除之后,疼痛症状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突出的间盘多数的情况下还会对神经进行一部分的影响。 不疼了,就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好了吗? 并不是这样。炎症反应消除之后,但是突出的间盘和压迫依然存在。时间长了,这种间盘压迫神经,会产生一定的耐受。这是什么回事?神经被压迫之后,可以有一个躲避的过程,那么只有轻度的躲避开之后,这时候疼痛就消失了,这也是为什么椎间盘突出可以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的原因。 而且随着我们腰部活动的增加或者不良生活和工作习惯的继续,很多病人会出现疼痛症状的反复,这是因为已经突出的间盘会持续刺激神经产生局部的炎性反应。 这种情况该如何治疗? 对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建议先进行保守治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得到很好效果。那些治疗效果不佳,或者说反反复复出现疼痛症状的患者,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腰腿痛是中国常见多发病,很少有成年人没有受过腰痛的困扰,一部分人由于严重的腰痛或者伴随下肢放射痛来医院就诊,经一系列检查之后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巨大需要手术,这时候就面临着手术方式的选择问题:开放手术?椎间盘镜手术?椎间孔镜手术?它们之间有何区别?要想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先要知道各自的手术是怎么做的。唐都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廖博主任唐都医院骨科廖博椎间盘镜是一种将椎间盘后路椎板间开窗手术更佳微创化的手术方式,是通过工作通道并借助摄像头通过病变椎板间,将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的手术方式,手术中不需在盐水的灌注下手术。而椎间孔镜是利用工作通道在摄像头的监控下经椎间孔取出病变椎间盘的髓核,通常需要在盐水的灌注加压下行手术治疗。椎间孔镜手术较椎间盘镜手术创伤更佳小,通常无明显的出血,更具有微创优势。
患者病情: 姓名:刘某某 性别:女性 年龄:19岁 主诉:发现脊柱侧弯5年、加重并胸腰背疼痛2年 现病史:患者5年前因腰背部不适,于外院诊断为“脊柱侧凸畸形”,行支具、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后定期复查侧凸逐渐加重。现患者因侧凸进展、胸腰背部疼痛、且影响美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收治入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睡眠及饮食正常,大小便规律。 专科情况: 身高:160CM 体重:46Kg 胸椎右侧凸,腰椎左侧凸 剃刀背畸形 VAS(背部):3分 双肩等高 无明显冠、失面失平衡 感觉、肌力、肌张力正常 腱反射(++),病理征阴性 C7PL-CSVL: -2.7CM 右胸弯: Cobb:50° (T5-T11) AV:T8/9 Nash-Moe: I度 左腰弯: Cobb:52° (T12-L4) AV:T2/3 Nash-Moe: III度 上胸弯: Cobb:12° RSH:1.0CM L5 Tilt:20° SVA: -2.3CM PI-LL= -5° PI:50° TK:25° PT: 13° TL:0° SS:47° LL:55° 右胸弯Bending位 Cobb=37° (50°) 左腰弯Bending位 Cobb=10° (52°) AV Nash-Moe: II度 L5 Tilt: 8° (21°) 器官畸形筛检(-) 神经系统畸形筛检(-) 无椎体发育畸形
近期,我科成功为一名甘肃患者完成了唐都医院首例单侧双通道内镜(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技术。此项技术的开展也标志着唐都医院骨科内镜技术的又一新的起点。 患者来自于甘肃天水,60岁,长期务农,因担心看病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对手术及术后康复有很大的恐惧及担忧,这位老人在十余年的腰腿痛期间,选择了理疗、按摩、针灸、等各种保守治疗,然而治疗效果却不明显。近期随着腰腿痛越发严重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无奈之下患者在当地县医院的推荐下于1周前慕名来到唐都医院骨科廖博主任门诊就诊。 廖博主任接诊患者后,经过仔细的查体、详细审阅影像学资料及全科室病例讨论并通过分析多种手术入路利弊后,考虑目前患者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主要症状为右下肢疼痛麻木,决定为患者实施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治疗。UBE技术是微创脊柱外科中脊柱内镜技术中的一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各种腰椎退变性疾病。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的大切口、大创伤、易感染等风险。患者术前的影像学显示:腰4/5椎间盘突出,向头端游离。 手术中患者俯卧位,仅需2个小切口,观察通道切口5mm,工作通道切口8mm。显露腰4/5椎板间隙后,去除腰4椎板下缘及黄韧带,向头端探查,发现向头端突出髓核,摘除髓核后再次探查。手术关键点在于去除少量椎板的同时尽量不损伤小关节,迅速有效的摘除游离髓核。廖博主任团队手术中术前后MRI对比显示髓核彻底摘除,椎管面积恢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满意而归廖博主任介绍,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目前外科治疗手段已经由传统开放手术转向微创手术,内镜下治疗各种腰椎退变疾病,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医生所接受。UBE手术内镜直径小,操作空间大,应用传统脊柱外科器械即可手术,手术效率及安全性较高。陕甘宁地区的农村患者,因长期的辛苦劳累,往往会带来多种脊柱退变性疾病,但大多数的人会因为担心看病给家庭带来负担、或者因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会默默忍受,直到疼痛难耐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时,才会去医院就诊。内镜下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既可打消患者对大手术的恐惧心理,又能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因此,需要脊柱外科团队在长期脊柱微创手术的扎实基础上,不断学习改进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
【病史简介】 患者朱某,男性,43岁 主诉:腰背部疼痛4年,加重伴双下肢不适感3月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呈钝痛,劳作或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期间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约3月前患者自觉腰背部疼痛加重,并伴有双侧小腿外侧的憋胀感;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腰4椎体滑脱伴峡部裂。给予保守治疗无效而来就诊。 查体:脊柱生理完全存在,无畸形。腰4/5棘突间隙压痛阳性。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皮肤感觉、肌力无明显异常。 VAS评分:腰6分。 【诊断】 1. 腰4椎体滑脱(Meyerding II级) 2. 腰4椎体双侧峡部裂 【手术方案】 腰椎斜前方入路椎间融合术,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操作流程】 【廖博教授点评】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主要方式,目前应用较多的仍是后路融合术,如PLIF或Mis-TLIF。此类传统的手术虽然临床疗效确切、融合率较高,亦能良好的解决患者疾患;但它对椎体后方及肌肉组织剥离多、创伤大、出血多,亦对脊柱后柱结构破坏较大,另外椎管内瘢痕增生易导致神经受压,故远期效果往往欠佳。 该患者因慢性腰痛伴双下肢不适症状来我院就诊,完善检查示腰4椎体的II°滑脱伴双侧峡部裂,属于真性滑脱。此类疾病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引起患者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考虑到患者腰痛为腰椎滑脱失稳引起的疼痛,双下肢症状为峡部增生的疤痕组织对神经根的影响刺激引起。患者静息状态下腰腿痛症状能得到明显的缓解。所以我们给患者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微创的诊疗方案——OLIF(腰椎斜前方入路椎间融合术)。 OLIF技术应用通道从侧路行椎间融合,不但植骨面积大,融合率高,还保留了后柱结构,避免了对椎管内结构的干扰,且从大血管与腰大肌间隙入路,手术安全,较传统ALIF及XLIF风险小,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并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