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女士,34岁,半年前体检发现卵巢肿瘤约2cm,近日在外院复查超声发现卵巢肿瘤增大至11厘米,这令患者及其家属焦虑不已,他们慕名找到尧良清教授。尧良清教授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综合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的结果,考虑卵巢肿瘤良性的可能性大,但肿瘤增大迅速,亦不排除交界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可能,于是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及术后治疗方案,通过与患者沟通,患者选择单孔腹腔镜探查。尧良清教授介绍,手术的关键在于无瘤原则贯穿整个手术过程,肿瘤较大,单孔腹腔镜下如何完整剥除肿瘤,避免囊液外溢是一个考验。若术中冰冻病理提示恶性肿瘤可立刻放置热灌注管道,术后尽早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在手术室麻醉科的配合下,尧良清教授带领叶丹萍副主任医师在患者肚脐开了一个直径约2.5cm的小孔,将3D腹腔镜送入腹腔,戴上专用3D眼镜,镜下见腹腔里脏器、组织及血管立体呈现,卵巢肿瘤约11cm,壁薄,这种卵巢肿瘤在腔镜术中极容易破裂,但在术者的仔细耐心及熟练手术技巧下完整剥离肿瘤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卵巢的正常组织,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术后3天平安出院。据尧良清教授介绍,在腹腔镜手术中引入3D高清技术,其模拟双眼三维立体成像和视野高清放大效果,极大地改善了腹腔镜医生对深度的感知,能为医生提供更精确的空间定位。相比2D腹腔镜,在高清三维立体视野下手术解剖层次更清晰、分离更精细、缝合更精确,可开展更高难度的手术,例如妇科恶性肿瘤、妇科较大的子宫肌瘤、巨大盆腔包块等手术,患者的创伤更小、预后效果更好!而且使用3D腹腔镜并不额外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3D腹腔镜的使用标志着微创手术进入“高清立体”新时代。此外为了帮助更多有需求的肿瘤患者,广妇儿增城院区妇科引进了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系统,随着此项技术的开展,将填补院区恶性肿瘤热灌注的新空白。肿瘤有发生腹膜播散的倾向,特别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特殊类型子宫颈癌(包括子宫颈胃型腺癌和子宫颈黏液性腺癌),腹腔种植和术后残存肿瘤细胞是肿瘤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腹腔热灌注治疗(hyperthermic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HIPEC)可改善卵巢癌、腹膜假粘液瘤和转移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此项技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对肿瘤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四,而在中国,其发病率更是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于早期宫颈癌,综合运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然而,对于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治疗选择相对有限,患者的预后通常不容乐观。在消除宫颈癌的历程上,仍然任重而道远。近期,广州医科大学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尧良清教授团队围绕宫颈癌手术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尧良清教授团队在《JMinimInvasiveGynecol》(Q1)发表了题为“AVascularCenteredSurgicalApproachtoRadicalHysterectomy:LaparoscopicAnatomyofPelvicVascularSystemRevisited”。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作为妇科肿瘤治疗中的一项高难度手术,历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宫旁切除过程中,出血较难控制,而“术中出血”与“内脏损伤”往往相生相成,最终影响手术结果。尧良清教授提出了一种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的新思路——“血管优先理论”,通过深入分析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骨盆血管系统,包括动脉和静脉系统,为手术提供了新的视角。尧良清教授采用手术视频的形式,真实展示了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系统地阐述了在手术中优先处理血管系统的重要性。他指出,术中对血管系统的优先关注,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宫旁结构,从而有效降低术中失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以最小创伤完成肿瘤根治。尧良清教授的这一创新理念,有望为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了患者术后恢复的难度,对于提升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项研究已在多个国际性和国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展示与汇报,其创新性、科学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了行业内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此外,由尧良清教授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妇瘤中心向阳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瘤科王育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瘤科林仲秋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王平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胡克教授等多位领域内权威专家共同发起并制定的《IIB期宫颈癌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磅发布。鉴于妇科检查的主观性以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宫旁组织受侵方面的局限性,目前国际上对于IIB期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存在一定分歧,且对患者的推荐治疗模式,如是否采用同步放化疗或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等,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共识广泛参考并借鉴了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宫颈癌诊疗指南,包括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指南等,同时结合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既往研究与实践经验,为提高我国IIB期宫颈癌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尧良清教授的宫颈癌手术系列研究《重新审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阴道旁组织——新见解优化手术策略》即将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该研究已在“第36届ISGE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妇科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论坛”中进行提前汇报。在以往的医学实践中,阴道旁组织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理解存在一些不明确之处,包括术语和定义的共识缺乏、解剖标志的一致性不足、主韧带与骶韧带关系的模糊,以及在手术中阴道旁组织切除范围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妇瘤科医生对于根治性手术的理解和实施上带来了挑战,也是对ⅡB宫颈癌手术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尧良清教授从成百上千例手术中总结经验,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旁组织的术语和概念进行重新定义,结合具体病例和手术视频,直观地展示了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对比情况,阐明了该解剖学定义对手术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优化盆腔功能的改进手术策略。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曹泽毅教授、伊朗德黑兰法玛尼医院AdelShervin教授对该研究成果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就IIB期宫颈癌手术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尧教授表示,深入理解并妥善处理该解剖结构对于提高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精确度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优化手术流程和提升成功率,还将对ⅡB期宫颈癌手术既往认知提供重要补充,有望打破ⅡB期手术禁忌,为该类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国际期刊的同行评审专家对该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认可,并评价其为一项历史性的定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宫颈癌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尧教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更为有效的诊疗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尧教授团队在宫颈癌领域的系列研究工作正持续推进,让我们期待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发布,共同见证宫颈癌治疗领域的新发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医科大学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妇产科学带头人妇科肿瘤综合治疗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卵巢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转移肿瘤杂志》副主编
近日,尧良清教授团队在妇科肿瘤手术中成功开展荧光显影前哨淋巴结切除术。术中使用荧光染色“点亮”前哨淋巴结,使手术时间更短,范围更精准,术后恢复更快。今年47岁的王女士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就诊,经详细检查后,考虑子宫内膜癌。综合评估后,尧良清教授在手术中使用吲哚菁绿显影“盆腔前哨淋巴结”并完整切除,快速病理提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避免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从而避免了术后淋巴水肿、淋巴囊肿、乳糜漏、蜂窝组织炎等降低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的发生。荧光显影前哨淋巴结技术前哨淋巴结是肿瘤细胞扩散的第一站,是指肿瘤区域最先接收到肿瘤细胞淋巴扩散的淋巴结。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可以了解肿瘤的扩散情况。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不到10%,如果肿瘤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层,淋巴结转移率更低,约为1%。荧光显影技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精准手术的机会。荧光显影前哨淋巴结技术最常使用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也可在宫颈癌和外阴癌手术中使用。子宫内膜癌常见高危因素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长期无排卵等,如果这类女性反复出现异常阴道出血,请及时至妇科就诊。
ISGE20242024年5月26日,为期三天的第36届ISGE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妇科肿瘤学术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次盛会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设立1个主会场作为会议的核心,吸引了所有与会者的目光,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同时,特别推出的6场Workshop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此外,17个分会场精彩纷呈,每个会场都充满了专业的学术探讨和前沿分享,吸引了众多学者积极参与,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5场手术直播让学员们能够实时观摩顶尖专家的精湛手术技艺,感受医学的无限魅力。整场会议内容丰富多彩,充实而精彩,堪称一场学术界的顶级盛宴。妇产科在线作为本次会议的官方媒体,为您带来国际会场精彩报道。分会场1:国际会场——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原则曹泽毅教授:妇科肿瘤外科手术原则妇科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生命健康。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曹泽毅教授首先向大家强调了腔镜外科手术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和优势。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但造成恶性肿瘤播散的风险更高,这也是某些情况下腔镜手术复发率、死亡率更高的主要原因。随后,曹泽毅教授结合相关手术视频,强调了术中如何避免恶性肿瘤播散的重要原则,并指出妇科肿瘤穿刺的不良后果,尤其针对卵巢肿瘤,穿刺并发症包括肿瘤转移、损伤周围脏器组织如肠道、输尿管、膀胱等。RobertoTozzi教授:晚期卵巢癌广泛腹膜切除技巧及要点欧洲妇科内镜学会SIG肿瘤学主席、英国牛津大学RobertoTozzi教授首先帮助大家重新梳理了盆腔解剖结构和三水平理论,并结合大量临床研究数据,强调了卵巢癌术后预后的重要性。随后,他展示了以往切除手术的标本,说明腹膜与妇科肿瘤之间的解剖与内在联系,强调在切除妇科肿瘤时应注意腹膜结构的切除。最后RobertoTozzi教授结合多例手术视频,详细讲述了切除肿瘤时应如何切除临近腹膜结构,以及如何正确识别并切除可能存在潜在转移风险的组织。IlnurIrekovichMusin教授:妇科肿瘤手术的精准原则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妇产科医师协会会长IlnurIrekovichMusin教授首先向大家分享了目前全球妇科肿瘤的发病及治疗现状,而后以手术视频演示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腹膜切除术、经阴道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子宫根治性切除术、机器人辅助子宫切除术、机器人辅助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子宫切除术合并疝修补术等各类妇科肿瘤手术术式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LubomirMikulasek教授: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IUS在门诊的重要价值捷克布拉格日间妇科外科手术中心、捷克微创美容妇科协会主席兼创始人LubomirMikulasek教授表示,对于如何保留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力,具体的方法包括在门诊进行宫腔镜探查、局部麻醉后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以及术前定位、术中导航和术后验证。他强调在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时,宫腔镜引导下的活检优于盲目活检,并提出子宫肌层是否侵袭可以通过经阴道超声与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来确定。最后,LubomirMikulasek教授介绍了ESGO/ESHRE/ESGE指南中关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力治疗的建议。HiroyukiKanao教授:妇科肿瘤的 腹腔镜根治和超根治手术日本昭和大学、三重大学、札幌医科大学HiroyukiKanao教授以手术病例分享的形式,首先向大家分享了妇科肿瘤腔镜手术的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随后他介绍了一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行盆腔廓清术或侧向盆腔扩大切除术的可行性和肿瘤结局研究的结果,提出腹腔镜下盆腔廓清术或侧向盆腔扩大切除术是可行的。之后他以一例高级别妇科肿瘤患者为例,强调规范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而发生术后并发症可能导致围手术期细胞因子风暴,进而影响患者预后。JaeWeonKim教授:早期宫颈癌手术范围的缩小韩国首尔国立大学、韩国妇科肿瘤学会(KSGO)主席JaeWeonKim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SHAPE试验的设计、结局指标、纳排标准、早期宫颈癌手术两种术式的具体操作方法等,并分析了其局限性与存在的问题。JaeWeonKim教授强调,术前确定是否为低风险疾病的关键在于与病理科医生及放射科医生进行精确的交流,术中确认病灶是否切除干净,术后确认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及时予以干预。尧良清:重新审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阴道旁组织——新见解优化手术策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尧良清教授首先强调了阴道旁组织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以往阴道旁组织术语与定义缺乏共识、解剖标志缺乏一致性、主韧带和骶韧带的关系不明确,以及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旁组织切除的范围不明确等特征。现在,重新定义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阴道旁组织,阐明其对手术的影响及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化手术策略。随后,尧良清教授结合临床病例与手术视频展示了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情况对比,同时列出了该患者的随访数据,再次强调子宫切除术中对阴道旁组织的处理对手术预后有重要影响。程文俊教授:卵巢癌的腹腔镜手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程文俊教授首先介绍了卵巢癌的具体分型及各种分型的预后情况,提出上皮性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其转移概率较大,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基础情况等。随后,程文俊教授结合临床数据,表示妇科肿瘤学中的微创手术在治疗子宫内膜癌、宫颈癌以及卵巢癌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她通过手术视频介绍了晚期卵巢癌的术前评估、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再分期手术、晚期/复发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强调术中注意事项。最后,程文俊教授总结道,腹腔镜手术在卵巢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卵巢癌的检测、评价和早期卵巢癌的治疗中安全可行。LiselotteMettler:子宫肌瘤、腺肌瘤和肉瘤-腹腔镜手术的选择德国基尔大学医院LiselotteMettler教授表示,若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或在腹腔镜/宫腔镜术后仅病理组织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内有肉瘤成分,就有可能导致子宫肉瘤的意外播散,但目前尚不清楚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肌瘤是否会导致未被察觉的恶性疾病扩散,为此其团队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得到术前推定为良性子宫肌瘤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现子宫肉瘤的比例为1/2269,概率较低。随后,LiselotteMettler教授介绍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包括其适应证、操作方式等,并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AmirA.Jazaeri:晚期卵巢癌中微小残留病变的意义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AmirA.Jazaeri教授以线上远程的方式,围绕二次腹腔镜探查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变(MRD)的预后意义、ctDNA阳性在前期治疗结束时的预后意义及MRD相关临床试验三部分展开,系统地讲解了卵巢癌MRD与用于识别MRD的二次腹腔镜探查及ctDNA检测。随后,AmirA.Jazaeri教授介绍了一项通过二次腹腔镜探查手术检测MRD的临床研究,得出了手术MRD可作为预后因子的结论。对于MRD的检测,ctDNA是卵巢癌MRD的重要标记物,这一点已被临床试验数据佐证。王俊杰教授:聚焦超声消融联合宫腔镜治疗复杂型子宫肌瘤的探索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王俊杰教授针对特殊部位复杂型子宫肌瘤的病因、流行病学、检查方式(包括3D超声、MRI、造影、门诊宫腔镜等)、临床分型及治疗方式(特别是聚焦超声消融、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她表示,对于分级较高或复杂的子宫黏膜下与肌壁间肌瘤,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预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但由于聚焦超声消融治疗不适合用于恶性病变,因此术前需完善MRI、LDH等检查。分会场5:国际会场——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技巧AdelShervin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进行性疾病、良性疾病还是其他伊朗德黑兰法玛尼医院AdelShervin教授主要就内异症的疾病进展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分析。他开场提出一个问题,内异症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吗?随后他演示了一例17岁患者累及输尿管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病灶切除术视频,引出其为雌激素依赖的进展性疾病,其生物学行为仍具有争议。他进一步分享了内异症进展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包括上皮间充质转化、平滑肌化生和纤维形成等,此外其进展还受到环境遗传学和环境表观遗传学的影响,其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发病率具有内异症时间和地区差异。GaneshDangal教授:卵巢癌上腹部解剖及手术技巧尼泊尔Phect-NEPAL/加德满都示范医院GaneshDangal教授对卵巢癌上腹部转移病灶切除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卵巢癌开腹分期手术是治疗标准,晚期上皮性卵巢癌通常具有粟粒状或斑块状形态,无法在术前成像中准确检测到,因此转移程度主要取决于手术探查和术者目视检查。卵巢癌的扩散部位主要包括网膜、右侧结肠旁区域和右侧膈肌等,因此术中需要仔细探查上腹部。GaneshDangal教授认为,手术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并通过图片展示了分期手术范围及肿瘤细胞减灭术的范围;针对上腹部手术,仅在可以完全切除的情况下才进行上腹部手术。赵丹教授:神经保护的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技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丹教授在讲座中展示了神经保护的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技巧。他首先演示了一例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术中可以看到骶丛神经分支损伤,这将导致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后赵丹教授通过展示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结构,强调了神经平面保留的重要性及其技术要点。在侧方宫旁注意保留子宫深静脉下方的盆腔内脏神经,在背侧宫旁注意保留输尿管系膜内的腹下神经束,在腹侧宫旁切除期间注意保护下腹下神经丛,保留膀胱支。最后他还演示了神经保护的广泛子宫切除手术,详细讲解了神经平面保留的操作步骤,利用盆腔固有间隙可降低保留神经的难度。ManjulaAnagani教授:卵巢移位手术在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中的应用随着女性生育年龄推迟、癌症发病率升高和癌症存活率提高,生育力保护的重要性和需求日益增长。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具有放疗诱发性腺毒性,因此在肿瘤手术时或放疗之前将卵巢移出放射野,有助于保存生育能力和降低早期绝经的风险。印度Arete医院ManjulaAnagani教授就卵巢移位的指征、手术操作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卵巢移位的指征包括接受盆腔或下腹部放疗且不接受性腺毒性化疗的患者。需注意的是,术前需要与多学科团队进行充分的术前交流;术中注意头侧主操作孔最好位于上腹部,使卵巢尽可能往高移位,术中充分探查腹腔并进行腹腔冲洗液检查。李翡教授:淋巴结切除术中超声刀应用技巧及术后淋巴漏防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斐教授分享了淋巴结切除术的技巧和经验。李翡教授首先介绍了盆腹腔淋巴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淋巴漏和乳糜瘘的区别。发生淋巴漏的主要因素包括BMI、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目前对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后淋巴漏发生率的高低仍存在差异。淋巴漏的治疗包括禁食、营养支持、应用 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以及手术和介入治疗。此外,李翡教授还分享了术中寻找淋巴瘘口的方法,并通过手术视频讲解了淋巴结清扫术中预防淋巴瘘的技术操作要点,总结为“点”、“挑”、“推”、“游”这四点。JalidSehouli教授:卵巢癌治疗新进展德国柏林Charité学院JalidSehouli教授分享了卵巢癌治疗新进展。卵巢癌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等,手术治疗中达到R0切除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JalidSehouli教授随后介绍了多项卵巢癌手术相关临床试验,包括Cchorus试验、Ttrust试验和Lion试验等,认为手术不是非黑即白,对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及术前术后综合治疗,予以个体化术后护理、术后康复以及心理治疗。最后他强调在围手术期进行人文关怀对患者同样非常重要。
卵巢癌,也被称为“妇癌之王”、“沉默的杀手”,其起病隐匿,70%发现时已发生转移,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复发,而腹腔种植、术后残存肿瘤细胞是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外科手术无法彻底清除;同时由于腹膜-血浆屏障的存在,全身治疗如化疗药物很难达到腹膜或体腔内,疗效欠佳,复发率高,使得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治疗陷入困境。 近日,我中心妇科肿瘤专家尧良清团队开展了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HIPEC),一周内为两位辗转就医的外地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进行治疗,为晚期及复发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病例一 冰冰(化名)是29岁的福州女孩,由于复发转移的卵巢恶性肿瘤,2002年慕名找到全国知名的卵巢癌治疗专家尧良清教授,尧教授为她进行第一次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切除了所有能见到的肿瘤,后续的化疗、靶向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可癌症毕竟是癌症,时隔两年复发的肿瘤长到了肝和膀胱上。 冰冰认准了尧良清教授,跟随尧教授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治疗。冰冰的信任源于尧良清团队是国内仅有少数能独立开展卵巢癌的肝脏病灶切除术,甚至颈清等高难度手术的专业团队,术后无瘤残留率达国际先进水平。手术切除了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术后顺利完成了三次腹腔热灌注治疗及化疗。病例二 小燕(化名)是一名35岁的妈妈,半年前,身为教师的小燕感觉下腹坠胀,甚至影响了教学工作。医生通过b超检查发现右侧卵巢肿瘤,很快她来到省级医院,进行了腹腔镜手术。 术中病理证实,小燕的卵巢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卵巢癌——黏液性癌,由于术中判断肿瘤尚属于早期(IA期),医生为有生育意愿的小燕进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手术恢复期过后,小燕夫妇按照医嘱积极准备二胎宝宝。万万没想到,术后三个月的常规复诊发现,原本术后下降良好的肿瘤标记物CA-125,突然快速升高,随即的PET-CT检查结果也证实盆腔和腹腔多处转移。 查阅相关知识,小燕了解到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手术难度极高,且生存率有赖于二次减瘤术的手术效果,于是浏览国内众多关于复发性卵巢的病例报道,选择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尧良清教授团队。 经过评估,医生为小燕制定了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得益于尧教授高超的手术技巧及丰富的经验,术后接受两次腹腔热灌注治疗,目前肿瘤标志物趋于正常水平。 腹腔热灌注治疗是一种结合了化疗药物和热能的治疗方式,通过肿瘤减灭术中置入管道,在疗程内将化疗药物和温热溶液直接灌注到患者的腹腔内。这种治疗方式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组织,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同时利用热能杀灭残留的癌细胞,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体腔热灌注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中晚期肿瘤术后体腔种植转移,控制恶性胸腹水;主要用于卵巢癌、复发性卵巢癌、伴有腹腔积液或播散性腹膜腔转移的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外阴癌和阴道癌以及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胆管癌、粘液腺癌、腹腔假性黏液瘤等术中及术后治疗,对延长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可提高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11.6个月,提高3年生存率10.5%;控制恶性腹水有效率90%以上。 体腔热灌注治疗已被写入包括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FIGO癌症报告、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等多项国内外肿瘤诊疗指南和共识中,不少国家已将热灌注治疗作为预防和治疗腹膜种植转移的标准疗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肿瘤妇科,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确保腹腔热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至截稿,冰冰和小燕均拔除灌注管,置管伤口愈合良好出院。治疗性:(已经有盆腹腔种植转移)①卵巢癌的初治治疗②复发性卵巢癌③腹膜假性粘液瘤④妇科恶性肿瘤引起的难治性胸、腹腔积液⑤伴有腹腔积液或播散性腹膜腔转移的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外阴癌和阴道癌等。预防性:(具有盆腹腔种植转移高危因素者)①使用碎瘤器或碎宫器后发现的子宫肉瘤②卵巢黏液性肿瘤术前或术中破裂、大量黏液溢出污染腹腔者①胃肠道肿瘤、肝胆胰癌、膀胱癌等术中、术后预防性治疗②胸、腹腔广泛性种植转移癌的治疗③恶性胸、腹水的姑息性治疗卵巢癌科普时间卵巢癌高危人群1、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或年龄超过40岁(研究表明,月经初潮在12岁之前,绝经年龄在52岁以后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大部分卵巢癌都是在更年期后出现)。2、携带突变基因的女性(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更高)。3、未孕或高龄生育的女性(数据显示生育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可能低于未生育过的女性,并随生产次数增加而下降,有研究称,每增加一次妊娠,患卵巢癌的风险便下降8%)。4、有遗传因素的女性( 有家族史,近亲患卵巢癌、乳腺癌或其他癌症的,更需要重视。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1、反复腹胀腹痛2、月经不调3、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等4、排便习惯改变5、其他:疲劳乏力、胃部不适、背部疼痛、性交时疼痛、体重减轻等。预防方法遗憾的是卵巢癌尚无早期筛查和预防的方法,做好一下几点非常重要:1、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2、在合适的时间生育,足月妊娠、母乳喂养也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3、科学避孕,长期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4、定期查体,建议女性每年定期做妇科查体,妇科超声以及CA125等血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对早期发现卵巢癌是非常重要的。5、基因检测,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女性建议进行必要的基因检测,对发现基因突变的女性,可以预防性的输卵管切除或输卵管卵巢切除。6、小儿有性早熟或过早阴道流血,生育年龄妇女有闭经、月经紊乱、腹部包块、下腹痛等及时医院就诊。 肿瘤妇科专科概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肿瘤妇科,是以妇科肿瘤门诊-住院一体规范化诊疗及相关研究为主体的特色医疗团队。科室拥有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科室开展各类妇科肿瘤特色专科门诊,住院部设肿瘤病房、VIP病房及化疗病房,分布三个院区,包括珠江新城院区、妇婴院区、增城院区,共计床位86张。科室特色以妇科肿瘤专病诊疗为特色,全面开展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外阴及阴道癌根治术,卵巢癌分期或瘤体减灭术,对晚期及复发性肿瘤患者进行多学科联合手术,包括盆腔廓清术,二次/多次瘤体减灭术等。科室同时充分利用化疗、靶向治疗等精准手段,对术后及复发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系统治疗,包括高危滋养细胞肿瘤,复发性卵巢癌敏感药物筛选及治疗。科室还开展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的相关遗传咨询。广妇儿妇瘤团队是国内少数可独立开展肝、肠、颈等全身转移病灶MDT切除的团队,对于晚期或复发卵巢癌的减灭术满意率接近90%,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可实施高难度的宫颈癌手术,包括LEER手术等并填补国内空白,挽救治疗晚期复发肿瘤患者;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3D腹腔镜、机器人及单孔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开展青春期及妊娠期良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力治疗;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开展无创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此外,广妇儿妇瘤团队近期陆续开展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显影、复杂腹膜后肿块切除、腹腔热灌注化疗、肝动脉介入栓塞、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等系列新技术,服务广大女性患友。教学及科研情况科室在教学、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完整的妇科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体系。科室成员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各种科研项目,研究领域涉及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滋养细胞肿瘤等的诊断,治疗等基础及临床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发表了较多高质量的妇科肿瘤相关文章。科室也积极开展各级临床试验,探索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前瞻性临床研究包括宫颈癌的微创手术及晚期肿瘤综合治疗效果评估,III、IV期卵巢癌的手术可行性探索及多次复发后的综合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保留生育力、分子检测辅助治疗等相关研究。科室每年还承担妇科肿瘤的相关教学工作,包括研究生教育,培养妇科肿瘤专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积极开展住院医师培训,接收全国各地进修医生学习并提供妇科四级腔镜培训,每年开办各类国家级妇科肿瘤的学习班。
2023年11月10日将举办主题为“微创妇瘤-中德对话”针对妇科肿瘤的学术讨论会议,本次大会将邀请中德妇科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云端,共同解读癌症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分享抗癌前沿资讯,CACA指南对全球肿瘤防治重要意义,激发学术思想和观点的深度交流与融合,为全球肿瘤学者带来一场学术盛宴。参会专家将围绕中德的癌症防控策略各抒己见,展开深入讨论。议题覆盖广泛,包括CACA指南解读;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癌症负担差距的途径;中国的癌症防控策略与成效;德国癌症防控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德国女性多发癌种的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通过交流互动,达成了推动肿瘤规范化诊治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共识。会议时间2023/11/10(周五),北京时间19:00-20:45会议主席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卵巢癌专委会副主委、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瘤科主任尧良清教授会议讲者袁蕾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PDDr.MichaelBossart-St.Josefs-Hospital,Freiburg/Germany、李妍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会议议程 为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国际学术会议、科研合作、临床培训、技术推广、远程会诊、科普患教等方面的工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肿瘤科学的交流,推动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和医疗辐射能力的提升,带动“一带一路”国家肿瘤防治与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随着现代女性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妇科肿瘤正呈现年轻化的发病趋势,以往好发于高龄女性的各种妇科肿瘤,现在也常见于未孕的年轻女性。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在中国,卵巢肿瘤发生于任何年龄,是女性健康的“隐形炸弹”。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卵巢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且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肿瘤在盆腔检查中难以察觉,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在临床上,约70%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经标准化治疗后复发风险较高,70%的患者在2~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仅约40%。近年来,中国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有所提高,复发情况也有所改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瘤科主任尧良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表示,卵巢癌是妇科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容易在肝脏脾脏等器官四处转移。对于卵巢癌患者而言,跨越5年意味着跨过了一道重要的“坎”,有机会去实现更长生存并回归生活。然而在过去,我们见到了太多晚期卵巢癌患者疲于同疾病展开“拉锯战”,因为她们不仅仅需要承担治疗过程中肉体上的痛苦,更要面临极高的由复发及死亡率所带来的精神负担。“有相当一部分卵巢癌患者,在确诊后往往存在恐惧、紧张、不安,甚至抗拒等多种心理反应。因此,一方面,临床的妇瘤医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突破、探索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病化的医疗服务,并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以减轻患者的诊疗痛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心理支持,进行积极的沟通,鼓励她们跨越5年生存期这道有着重要意义的‘坎’。我想,这两者缺一不可,对患者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尧良清说。5年生存率仅40%卵巢癌被称为“妇癌之王”、“沉默的隐形杀手”。这句话背后也同时意味着,要时刻警惕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和早期“信号”。据了解,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家族史是卵巢癌最大的危险因素;二是,从未生育过或>35岁怀孕或第一次生产;三是,使用促生殖药;四是,绝经后使用激素替代治疗;五是,肥胖。如果发现月经紊乱;腹部、盆腔疼痛;腹胀、水肿、持续胀气恶心;便秘、尿频等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对于诸多患者而言,卵巢癌是人生的一道“坎”。来自河南郑州的王乐(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从一个月前被诊断出患有卵巢癌后,每天都活在极度恐惧中,胆小的她担心下一秒就无法继续自己的人生。“我总感觉自己体内藏着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王乐时常在想,如果自己当初没有参加公司体检,不知道这颗炸弹的存在,是否会活得更久、活得更好,起码不用时刻担心自己不知不觉的死去。一个月前,王乐参加公司体检后,被医生严肃地告知:左侧的盆腔出现了包块。而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卵巢肿瘤标志物CA125飙升超过1000U/L,医生反复检查,最终确诊王乐患上了卵巢癌,并属于卵巢癌中晚期患者。有华东地区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大约70%-80%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3到4期。且肿瘤分期越晚,预后越差,生存期、存活期就越差,所以卵巢癌通常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卵巢在女性的盆腔深部,位于深部的肿瘤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只有肿瘤慢慢从深部侵袭,转移到腹腔其它位置才会有一些典型症状,包括产生大量的腹水、腹胀,以及恶液质致消瘦等。”上述临床专家说,卵巢癌不像宫颈癌有一些症状,可以早期筛查,卵巢本身就很小,在盆腔的深处,无法直接窥视,给筛查带来困难。全球75%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发现时,都已经是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自从确诊后,王乐总是担心不已。“害怕是没有用的,不能让自己一直处于强烈的复发恐惧之中。相信医学和医生,积极配合、坚持规范化的维持治疗,未来的路还很长,而我们一定不会被轻易打败!”在“看见巢跃奇迹”卵巢癌患者关爱公益摄影展上,来自上海的卵巢癌患者代表万女士(化名)说道。尧良清指出,在中国,卵巢癌虽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癌症中居第三位,但死亡率是最高的。中国每年的发病接近6万例,但每年死亡人数也接近5万例,死亡率非常高。主要由于,一方面,卵巢位于女性盆腔深处,早期非常难诊断,大概有3/4的女性在诊断时已经是晚期。越晚期,治疗的效果越差,这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晚期,盆腹腔都是广泛转移,会转移到肝、肺、颈部,转移之后要求MDT团队手术做到彻底,对医生有着很大的挑战性。在欧洲,医学比较发达的地区统计,在三、四期能做干净的比例不到50%,也就是说有一半患者手术达不到理想状态。”尧良清说。另一方面,患者治疗后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铂耐药。通常,临床认为铂是卵巢癌的一线用药,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卵巢癌的患者再次复发后,往往容易出现铂耐药。一旦出现铂耐药,二线化疗药总有效率往往小于20%。也就是说,有35%~50%的患者在用药期间,二线化疗药治疗下病情继续进展。目前,精准靶向药物出现后,已大幅度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而随着患者的无瘤生存期越长,后续获得治疗的机会越大,治疗方法选择也就越多。急需规范化的维持治疗但尽管如此,也有相当一部分卵巢癌患者会面临复发的挑战。这也使得,“5”,这一对于常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但对于卵巢癌患者和临床医生,确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好比一道“生命之坎”。《2023中国卵巢癌诊疗现状白皮书》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5万例新发患者,70%的患者会在初次治疗后的两三年内复发,并且随着复发次数增加,患者面临越来越短的缓解期,因此我国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40%左右,低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卵巢癌治疗作为一场持久战,延缓复发是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如何实现延长生存期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规范化诊疗的全面践行,基因检测如BRCA及HRD检测技术的日益普及,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推动卵巢癌迈入精准治疗时代。“手术+化疗+维持治疗”三驾马车的全程管理治疗模式,使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卵巢癌患者从中受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医生的治疗和家庭的支持下跨越5年生存,甚至实现了更长时间的生存奇迹。尧良清介绍,现在卵巢癌主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化疗+靶向(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这也是卵巢癌目前最新、最合适的治疗模式。但是在使用这一治疗方案之前,推荐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目前认为,上皮性的高级别浆液卵巢癌是卵巢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国际妇瘤科的共识认为这是一个基因突变的疾病,有很多种基因突变都会导致卵巢癌。“国际指南都是建议对卵巢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从而推荐相应的靶向药物(指导卵巢癌患者后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从而实现卵巢癌治疗的个体化及精准化)。比如,目前卵巢癌上皮性高级别浆液癌,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就是BRCA基因突变。如果是BRCA基因突变,患者前期做到满意的手术(前期手术做到R0),再进行规范的化疗,使用靶向药治疗使得患者生存期可以明显延长。”尧良清强调,基于这样的考量,建议卵巢癌患者做精准治疗前,都应该做一个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一级预防中的最优选择。在所有影响卵巢癌发病的因素中,遗传基因的突变是目前已知的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通常,高危患者如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筛查,在完成生育后可考虑预防性切除手术。而基因检测能指导卵巢癌患者后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从而实现卵巢癌治疗的个体化及精准化。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能从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中获益最大,其次是HRD阳性患者。上述临床专家还强调,从临床的角度来看,卵巢癌讲究全程管理,具体是指从疾病诊断开始至患者死亡的整个疾病过程中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随着肿瘤学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新药物的不断研发,卵巢癌治疗由既往的手术+化疗传统模式逐渐优化为手术+化疗+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的三段式管理模式,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患者生存期越来越长。“医生需要从疾病诊断开始,到治疗乃至术后随诊及维持治疗整个环节中,进行全方位介入。”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卫健委积极推动卵巢癌诊疗规范化进程,制定《卵巢癌诊疗规范》、《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指南(2022年版)》等一系列规范,发展“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切实举措落实卵巢癌患者临床获益。“当前,卵巢癌治疗已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是延长生存的关键。医生和患者都要把卵巢癌当作一种慢性病,要放缓心态,学会和疾病相处。”上述临床专家说道。
9月是卵巢癌防治宣传月,由阿斯利康中国和海马体照相馆|大师共同公益支持的“看见巢跃奇迹”卵巢癌患者关爱公益摄影展近日在上海长宁来福士正式开幕。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中国卵巢癌患者长生存现状的摄影展,该展览旨在向社会外界展现她们积极与癌同行的精神面貌、生存状态,以及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为更多卵巢癌患者树立跨越5年生存期的信心。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肿瘤泌尿、妇科及女性肿瘤事业部负责人谢琼、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瘤科主任尧良清等专家、患者代表及媒体共同参加了线下开展仪式。 “5”,对于常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但对于卵巢癌患者和临床医生,5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好比一道“生命之坎”。《2023中国卵巢癌诊疗现状白皮书》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5万例新发患者,70%的患者会在初次治疗后的两三年内复发,并且随着复发次数增加,患者面临越来越短的缓解期,因此我国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40%左右,低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 复旦大学卵巢癌诊治团队首席专家尧良清主任是上海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卵巢癌学组副组长;领衔的卵巢癌团队是国内少数能独立开展肝、胰、脾、膈、肠道、血管、膀胱等转移病灶切除的团队,对于广泛转移晚期或复发卵巢癌的减灭术满意率超过8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尧良清教授表示:“目前妇瘤领域医疗水平飞速发展,我们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不断学习、探索、突破。我相信,当妇瘤科医生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规范化诊疗模式全面落地,精准治疗得以广泛应用,这些点滴将汇聚成强大合力,共同撑起卵巢癌患者实现长生存的明天。” 以三位长生存卵巢癌患者为主人公,围绕此次公益摄影展的幕后拍摄花絮所展开的长生存患者记录片——《巢跃时间的生命奇迹》在开展仪式现场首次放映。她们以自述的方式展现了在与癌同行的诊疗经历、心理历程及当下的真实生活,以期鼓励更多卵巢癌患者坚持治疗,拥抱生活。 在展厅现场,还有更多卵巢癌患者的静态影像作品,讲述了一张张鲜活面孔背后不平凡的奇迹故事。镜头下的她们,有在孕34周时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的年轻妈妈,有在疫情期间囿于家中面临断药的退休阿姨,有彼此扶持抗癌七年的平凡夫妻……这些照片充盈着生命活力,向大众展现她们对生的热爱和渴望。 来自上海的万女士(化名)作为患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抗癌故事,触动了到场的每一位嘉宾,“害怕是没有用的,不能让自己一直处于强烈的复发恐惧之中。相信医学和医生,积极配合、坚持规范化的维持治疗,未来的路还很长,而我们一定不会被轻易打败!” 卵巢癌治疗作为一场持久战,延缓复发是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规范化诊疗的全面践行,基因检测如BRCA及HRD检测技术的日益普及,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推动卵巢癌迈入精准治疗时代。“手术+化疗+维持治疗”三驾马车的全程管理治疗模式,使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卵巢癌患者从中受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医生的治疗和家庭的支持下跨越5年生存,甚至实现了更长时间的生存奇迹。 当然在手术、化疗与维持治疗之外,实现5年甚至更长的生存期也离不开家庭的关爱与社会的支持。作为摄影展的公益支持方之一,阿斯利康进入中国30年来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引入先进优质创新药物,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推动创新抗癌药的可及性。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肿瘤泌尿、妇科及女性肿瘤事业部负责人谢琼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多方力量,打造更加开放、合作、共享的肿瘤生态圈,全方位帮助患者实现更高质量的长生存获益,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 据悉,此次摄影展是作为今年5月8日世界卵巢癌日启动的“巢跃奇迹”2023卵巢癌疾病科普项目的其中一环。在过去半年时间中,该科普项目通过微博、微信和患者组织等平台,与来自不同地区的患者和网友们开展了积极的互动,以多种科普形式推进了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呼吁社会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和爱护,并进一步增强了患者抗癌、实现长生存的信心。转载自人民网,由人民网健康服务平台,人民政协报,中国网财经,新民晚报,新华网,文汇APP,澎湃APP报道。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报道,2020年中国新发宫颈癌的女性患者接近11万,死亡人数超6万,位居女性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虽然随着HPV疫苗的逐步推广和普及,可以预计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未来20年后将呈现断崖式下降,但迄今为止,宫颈癌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针对早期宫颈癌的根治性手术以及晚期宫颈癌的根治性放化疗在内的初始治疗均能获得一定疗效,但是宫颈癌总的复发率仍达31%,并且76%的患者在2年内复发。一旦复发,现有临床治疗手段有限,5年存活期仅1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旦宫颈癌复发,就等于生命进入了倒计时。面对复发宫颈癌这一临床棘手的难题,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尧良清主任妇科肿瘤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LEER(扩大盆内侧壁切除)手术,突破妇科手术现有禁忌症,挽救治疗晚期复发肿瘤患者。49岁的患者王女士,6年前因宫颈癌曾接受过一次开腹的大手术。2020年因摸到脖子上有小疙瘩,进而来医院全面复查。在接受了PET-CT等一系列检查后,被诊断为宫颈癌复发。不但在盆腔侧壁发现了7cm的肿块,在体内的大血管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亦有直径达4cm的肿大融合淋巴结。此外,左锁骨上也发现了可疑转移淋巴结。由于盆腔肿块巨大,肿瘤负荷高,且存在散发远处转移,单纯的化疗或放疗都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在充分评估病情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尧良清教授团队为王女士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扩大盆内侧壁切除手术,先行切除病灶减少瘤荷后,再辅以放化疗。既往观点认为,如果宫颈癌的复发病灶位于盆腔侧壁,则是手术的禁忌症。团队突破常规,开创性的运用了扩大盆内侧壁切除的方法,为王女士进行了手术。手术需要将包绕大血管并侵犯至盆腔侧壁达肌肉的肿瘤病灶一—进行削除,情况复杂,但手术过程成功,患者盆腔及大血管上的病灶及锁骨上的转移淋巴结全部清除,达到了良好的手术预期。在完成了手术后化疗及局部放疗后,患者目前已经无瘤生存1年余,恢复良好。责编:陈龙飞校对:朱晓娜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
“三八”妇女节之际,关爱女性健康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卵巢癌位居女性生殖道肿瘤死亡率之首,大众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的“沉默杀手”?3月8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里,一场卵巢癌患者交流与咨询活动温馨登场。作为主讲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瘤科主任尧良清教授分享了卵巢癌全程规范治疗与管理的要点。这位多年来率领团队在卵巢癌手术、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等综合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家认为,不必对卵巢癌“闻之色变”,“行业内越来越将卵巢癌视为一种重大的慢性疾病,也就是说,即使可能复发,患者依然能获得再次治疗、延长生存期的机会”。50岁的陈女士(化名)是一位知识女性,半年前,她开始时常感到腹痛、腹胀等肠胃不适,从此辗转于各大医院的消化科。渐渐地,胸闷气喘的问题也找上门来,经全身检查发现,她不仅有严重的腹水,肺部也弥漫了胸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位女性求医问诊的过程前后有半年之久,明显走了很多弯路。”尧良清说,卵巢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早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远端转移的情况也很多,往往是在曲折就医后才发现症结所在,超过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正如很多人提到宫颈癌就会想到HPV筛查,卵巢癌与BRCA1/2基因突变的关联也非常密切。那么,普通人是否应该将基因筛查作为必须的检查?尧良清说,目前主流研究表明,50岁以上有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概率大幅提高。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家族病史或相关妇科高危指征的女性,不妨进行筛查并定期体检,争取早发现、早治疗。除了就诊容易走弯路,卵巢癌容易远端转移、高复发的特点也给患者带来了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挨刀”做手术真的是好选择吗?尧良清领衔的复旦大学医联体卵巢肿瘤专病团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独立开展肝、脾、肠道、血管、膀胱等转移病灶切除的团队,所完成卵巢癌减灭术满意率超过90%,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在他看来,争取手术对卵巢癌患者至关重要,“国际NCCN指南也强调,争取在初次手术时取得满意的效果,为后续的诊疗打好基础”。以61岁的患者王女士(化名)为例,她在2010年确诊肿瘤,先后进行了三次手术。2019年,尧良清团队为王女士进行了第四次手术,目前,她依然在生存期。尧良清认为,“通过规范的手术、化疗、靶向等治疗,结局可能会完全不同”。尧良清透露,近年团队还针对部分晚期复发卵巢癌的一些国际前沿难题展开攻坚克难,尤其是对合并肠梗阻、伴发肺动脉栓塞及出现远处转移进行挽救性治疗。作为卵巢癌终末期表现,从前患者出现肠梗阻后平均生存期44天,但经过治疗后,有患者重获新生了2年。在本次患教活动中,一位患者家属的分享令人动容:患者12岁时就确诊了生殖系统癌症,此后经过多次治疗,度过了近三十年平稳的生活。然而,人到不惑,癌症的阴影卷土重来,检查中还发现了大量腹水。在进行了审慎的评估后,尧良清和团队看到了手术的希望,术后仅一周,她就能自如下地行走,恢复情况良好。因此,尧良清特别强调了规范随访的意义。“我们一般认为,五年依然属于一个复发的危险期,这个阶段的随访至关重要。五年后虽然复发概率大幅度降低,但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曾有一名患者,原本术后七年都坚持规范随访,但七年之后,她连着三年没有再做过检查,“等再看医生时,已经是出现了腹水、胸水等转移,错失了好的手术时机。”对于更多50岁以上的女性,尧良清也给出了建议:“有的女性认为绝经以后啥事都没有了,妇科检查不需要做了。实际恰恰相反,有些疾病恰恰是盯着中老年。如果能保持定期检查,早期卵巢癌的疗效还是很可观的。”新民晚报记者左妍本文转载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