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流口水属于正常现象, 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口腔肌肉运动不协调。这种流口水的情况会随着婴儿年龄增长而逐渐好转至消失。另外,很多宝宝在出牙期也会间断性流口水,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病理性流口水又是什么情况呢?如果2岁以上的宝宝,流口水严重,伴有吞咽障碍或/和发音不清等问题,需要专科就诊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四种。01康复训练:咬肌训练,如让宝宝吃硬的如饼干或磨牙棒,诱导孩子进行咬合训练;喂养食物,如用勺子喂养稍稠食物,只让孩子抿到1/3或1/2的勺子,让孩子用嘴唇的力量把食物送到口里,才能达到训练效果;吹吸训练,如吹哨子,用吸管喝水。02针灸治疗:对于康复训练效果不佳患儿,可以配合进行针灸治疗。《诸病源候论·小儿病诸候·滞颐候》:“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流出,渍于颐下,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令涎流出,滞渍于颐也。”所以,小儿流涎多为脾胃虚寒引起,针灸取穴为合谷、足三里,地仓透颊车,止涎穴,也有脾胃湿热型,针灸取穴为曲池、合谷、廉泉、地仓透颊车及止涎穴。03A型肉毒素治疗:对于上述治疗效果欠佳,大年龄孩子或成人,也可以用肉毒素治疗,该治疗方法病情容易反复。一般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注射部位为腮腺和下颌下腺,其原理是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来减少唾液腺的分泌。流口水一定要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比较好,最好能综合治疗,A毒素不是主要治疗。
什么是尖足?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翟红印尖足俗称踮脚尖,即在站立、走路时脚后跟不能着地,是脑瘫常见的异常姿势,是下肢肌张力异常增高所致。当然家长们不能仅靠尖足就对号入座怀疑自家宝宝得了脑瘫,这样也是不科学的。生活中有一些正常的婴儿期宝宝也会出现尖足,这种是生理性的,一般2周内会自行消失。脑性瘫痪的诊断需要专科医生结合孩子的出生史、临床症状、专科检查、辅助检查来诊断,家长如有疑虑可以专科就诊咨询,详细诊断标准在此不做赘述。02痉挛型脑瘫尖足怎么治疗?针对痉挛型脑瘫所致尖足,经常规康复治疗效果不好的,我们采用三联疗法序贯功能训练,简单理解就是我们采用以A型肉毒素注射、机器人运动训练、石膏固定为主的三联康复训练,而常规功能训练序贯整个康复治疗始终。1.超声引导下肉毒素注射———精准高效A型肉毒素注射可以有效缓解脑瘫患儿的肢体痉挛,减少或者防止患儿继发性不良代偿和功能损害,大大改善和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在肉毒素注射前,根据脑瘫患儿的评估结果确定注射部位及剂量,并在超声引导下直观精准的进行肉毒素注射。2.机器人运动训练———趣味智能我们选用的机器人运动训练设备Lokomat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患者在运动平板上进行训练。它是由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电动步态矫形器,经康复医师评估后根据患者的步行能力设置目标任务,选择适合的游戏版块,寓乐于教,按照生理步态模式引导患者的腿部运动,并提供部分重量支撑。这使得具有多种病理症状的患者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步态训练,起到科学运动训练和矫形的作用。3.石膏固定———疗效持久利用石膏固定从物理方面发挥效用,对肌肉进行充分牵拉,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降低下肢肌张力,纠正尖足畸形,恢复关节功能。有研究表明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尖足畸形,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比单纯采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疗效更好。4.功能训练我们根据患儿的功能障碍,针对性地进行常规功能训练并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功能康复训练。功能训练贯穿康复过程始终,这一理念也是家长需要树立和贯彻实施的。
做父母的都希望宝宝能够聪明健康的成长,但是如果孩子被诊断为智力障碍,这对孩子来说是种不幸,对整个家庭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其实智力障碍也是有轻重级别之分,那么,智力障碍究竟分为几个等级?有哪些表现,如何在早期就识别出是否有障碍?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本期让我们一起全面了解一下“智力障碍”。1你不了解的“智力障碍”我们都知道,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各个部分在功能上有不同的分工,因此会形成许许多多重要的中枢,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和意识。智力障碍就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知活动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显著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并伴有社会行为缺陷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根据韦氏智力评估,智力障碍可分为四个等级(适合3岁以上): 轻度智力障碍(50-69分); 中度智力障碍(35-49分); 重度智力障碍(20-34分); 极重度智力障碍(20分以下)。 根据CDCC智力评估,智力障碍可分为三个等级(适合0到3岁): 轻度智力障碍(70-90分); 中度智力障碍(50-69分); 重度智力障碍(<50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生物医学因素,由各种疾病导致大脑发育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后期教育资格被剥夺、教养不当、感知觉被剥夺,从而导致大脑信息接收不足等社会心理文化因素。2甄别智力障碍三大表现重度智力障碍大多容易识别,但是轻度智力障碍往往是在进入学校之后发现学习困难才被发现。家长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如果有以下症状应尽早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诊断。通常来说,智力障碍的孩子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学习特征以及生理发育等方面上的发育异常。首先,在心理发展方面:各种感知觉一般会比较迟钝,视觉敏锐性下降,听觉分辨能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灵敏; 注意力不集中,维持时间短,易分心;与正常儿童相比,记忆比较缓慢,容易遗忘;同时伴随有语言发展迟缓,开始说话年龄晚;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言理解能力差,比较难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其次,表现在学习方面:缺乏学习动机、学习自控力较差,小动作多,需要教师和家长督促来完成任务;在学习新知识及技能时速度慢、耗时长,需要反复练习,学习效率偏低。最后,智力障碍的孩子在运动发育、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普通儿童;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在身高、体重、骨骼的成熟等方面都有可能比同龄普通儿童发展速度慢、质量差;形态发育方面也存在身高偏低等问题。3智力障碍康复三步走头脑和身体的异常会降低患儿自理能力和主动参与社会的热情,对患儿的正常生活和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儿童智力障碍问题应早发现早治疗。智力障碍儿童的轻重程度不同,康复方法也多种多样。因此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康复训练,综合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训练,更利于提高其各方面能力,促进身心发展。加强运动疗法,通过粗大运动训练和精细运动训练的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由对患儿进行走、跑、跳、投、爬行等大幅度动作的训练,到双手主动抓物、捏取小物品、折纸、写字、手工制作等精细动作的训练,合理控制力度和速度,要求尽力做到动作准确。加强患儿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包括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词句训练,表达训练,用声音、手势、文字、单词、句子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的技能。加强感知统合训练,提高患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灵敏性。通过训练使患儿能够分辨声音、颜色、味道、物体外形,对其作出正确的反应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适应生活环境的需求。
宝宝发育正常吗?当看到宝宝与同龄宝宝的发育程度不同时,作为父母,肯定非常担心,其实宝宝发育的正常范围是很宽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发育时间表。下面我们对比一下正常的发育与异常的发育。宝宝发育正常与异常对比表
每个孩子都曾是天使每一个孩子都曾是天使,她们的到来让我们的心变得更柔软,带给我们爱、暖和希望。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最好的礼物。但是有一些被上帝吻过的孩子:他们肢体无力,总是没劲,6个月还立不住,14个月还站立不稳, 1岁半走路总是晃,甚至2岁时走路还经常摔倒......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蹒跚学步的孩子们遭受这样的苦楚?遇到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治疗呢?下面,翟红印主任带你了解宝宝没劲的“前世今生”。宝宝没劲,为啥?说起脑瘫总是让家长们如临大敌,惊慌失措。曾经宝宝长时间没劲可能会被诊断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近几年由于肌张力低下预后较好,所以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概念逐渐被淡化。而现在宝宝没劲多由肌张力低下型脑损伤引起,诊断为肌张力型脑损伤(全面性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缓),主要表现是运动、智力发育落后于正常的婴幼儿。肌张力,了解一下简单的来说,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图片来源:百度百科)我们每个人都有肌张力,通常情况下会调整到正常状态。肌张力过低会引起肢体形态异常,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宝宝的肌张力低下通常是在一些特殊的原因下造成的:1、围产期因素,如早产,低体重等;2、突变宝宝营养不良,如饮食不规律、食物不耐受等;3、染色体或基因突变。宝宝消化不良引起的没劲宝宝过敏引起的不吸收肌张力低下型脑损伤的常见症状肌张力低下型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宝宝反应迟钝;语言运动发育迟缓;四肢没有力气;独走不稳;易摔倒;较长时间走路会加重;部分不能正常上学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宝宝没劲症状预后相对比较好,但并不是慢慢就痊愈了。如果不进行干预,虽然宝宝的情况会有所改善,但较于其他正常儿童依然会落后越来越多,也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家长们要时刻注意宝宝的状况,对宝宝的变化保持警惕。康复注意三大事项我们了解家长想要宝宝们恢复健康的迫切心情,但是在康复过程中还是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1、锻炼要适度,切不可急于求成。如果宝宝自身支撑力量不够,过度锻炼反而会引起异常姿势,如膝反张,足内外翻等。2、适当借助矫形支具锻炼。如果宝宝年龄比较大,需要锻炼的可以配备合适的矫形支具后训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全面检查,避免漏诊。有些宝宝出现这些症状,有可能会伴有智力语言落后,所以要进行语言、智力评估。临床治愈四大标准宝宝没劲经过治疗后,翟红印主任制定了实用的“临床康复”标准:1、独自行走不摔倒;2、走慢一些,可以保持双下肢协调性;3、走路或活动两个小时左右没有明显加重;4、智力发育不影响正常生活,最好能达到正常上学的水平。如果通过各种治疗后,效果还不理想,建议继续进行家庭社区康复治疗。
说起住院,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麻烦。各种检查让人应接不暇、各种治疗让人精疲力尽。如果遇到床位紧张,还要面临住院难的问题,不光家长们被折腾,受罪的更是孩子们。但是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五科有这样一种病房: 预约住院,当天治疗,只需一天即可出院,省心省力花费还少。是不是很贴心,是不是很神奇?痉挛是脑瘫的核心症状小儿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目前导致儿童肢体异常的最常见原因就是脑瘫,而痉挛是脑瘫的核心症状。许多年龄大一点的脑瘫儿童由于早期未得到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往往会存在步行困难、剪刀腿、足内翻、尖足和屈膝屈髋蹲伏步态等异常姿势。可喜的是,经过医学研究证明,肉毒素注射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脑瘫患儿肢体痉挛,减少或者防止患儿继发性不良代偿和功能损害,大大改善和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肉毒素注射你了解多少?肉毒素全称肉毒杆菌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进程中分泌的一种A型毒素。肉毒素注射在临床上主要针对剪刀腿、足内翻、尖足和屈膝屈髋蹲伏步态、偏瘫、拇指内收、屈肘屈腕、流涎、痉挛性斜颈等症状。治疗前双下肢不能伸直 肉毒素注射第三天双下肢能伸直 治疗前 肉毒素注射治疗后肉毒素是一种有效的肌肉松弛剂,主要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即神经肌肉接头处。通过对乙酰胆碱突触囊泡膜蛋白的裂解阻断,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释放,来降低脑瘫痉挛肌肉的过度活动。(图片:经典肉毒素作用机理)什么是肉毒素注射一日病房“一日病房”是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治疗模式,河南省儿童康复中心康复五科率先引进“一日病房、快速康复”的先进理念,针对需要肉毒素注射的脑瘫患儿以“预约住院,一日出院”的形式,优化就诊流程,缩短就诊时间,节省康复费用。住院当天即可安排治疗小组进行评估检查,对患儿的肌张力、痉挛程度、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肉毒素注射治疗是否适合。 (图片:评估照片)在肉毒素注射前,根据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异常姿势从而确定注射部位及剂量,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肉毒素注射,24小时内即可完成治疗并办理出院。(图片:肉毒素注射用的超声) (图片:肉毒素注射超声照片)肉毒素注射后,加强康复功能训练非常重要。治疗小组会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转诊到下级医院或社区继续康复,并跟进三天、二周、三个月、六个月追踪观察疗效。
一、什么是尖足?尖足俗称点脚尖,是脑瘫常见的异常姿势,是由脑损伤引起的下肢肌张力异常增高。二、尖足是什么引起的?大多数是脑损伤引起的,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原因。尖足会引起宝宝走路不稳,容易摔倒。三、尖足需要治疗吗?(1)一过性发育迟缓引起的尖足不需要干预治疗,一般是1岁以内的宝宝,在生长发育的正常阶段会出现一过性的尖足,主要在4个月左右扶站立位蹦跳阶段和10个月左右开始持续站立阶段出现,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消失,时间约在2周-4周,这种一过性尖足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定期到医院检查。(2)如果是脑损伤引起的持续性存在尖足需要干预治疗。如果宝宝在出生时有高危病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的,一旦出现尖足表现,短期内没有消失,可到医院儿童康复科找医生体检,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尖足的治疗:目前主要有功能训练,理疗,蜡疗等康复,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比较好。
宝宝几个月会坐,会坐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判断是独坐不稳?坐位是宝宝里程碑式的运动发育进程,一般来说正常发育的宝宝5个月可以扶腰坐,6个月可以坐直,7个月坐位稳。宝宝独坐时可以双手离开床面,同时可以双手玩玩具,并保持躯干与床面垂直,给予一定外力时宝宝仍可通过躯干、头部等身体部位的旋转保持坐位,即可称为独坐稳健,反之称为独坐不稳。宝宝坐不稳怎么办?需要治疗吗?4-5个月的宝宝如果能很好的抬头、翻身,宝爸宝妈们就可以训练宝宝拉坐了,轻轻拉着宝宝的手,再放下,锻炼宝宝的腰力。7个月龄的宝宝如果还不会坐,就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可以到医院儿童康复科找医生评估一下,如果确诊异常,需要干预治疗。宝宝不会坐影响什么?宝宝的坐位主要是影响行走,如果宝宝1岁会坐,宝宝2岁可能才会走,如果宝宝4岁还不会坐、6岁不会走,就有可能终身不会独立行走。宝宝坐位不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功能训练,穴位封闭,理疗及药物治疗等。坐位家庭康复训练视频请点击:坐位家庭康复训练视频
什么是头后仰,宝宝头后仰是脑损伤的表现吗?宝宝头后仰需要治疗吗?头后仰是指在患儿清醒状态下头部背屈且伴有明显的对抗、前屈受限、哭闹时症状加重。头后仰有没有可能是正的?下面三种情况就是正常的表现:1、宝宝在睡眠时头后仰,或清醒状态下头后仰不伴随颈部对抗均不是异常体征。2、对于新生儿来说,宝宝的脖子是柔软的,头完全不能控制,也不能竖起,仰卧位时头、脖子、肩部在一个平面,俯卧位时宝宝头也不能抬起。这都是正常的。3、到三个月时,竖抱宝宝时头可轻松竖直,但还不稳,可左右扭头,但动作缓慢。五个月时,宝宝的的控头已非常稳,竖抱时身体会晃动,但头不晃。头后仰(背屈)是诊断脑损伤或脑瘫的重要体征,特别是1-5个月的宝宝。五个月以上患儿如果有头后仰症状且不能前屈,或头控制不稳,高度怀疑脑瘫高危儿,一定要到医院看看,如果病情需要尽可能早期干预治疗。头后仰的治疗主要是家庭康复(适当被动活动,抑制异常姿势),配合传统治疗和功能训练、理疗等效果更好。家庭康复训练方法请点击:头部控制家庭康复训练视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过眼睛可以观察世界万物,但是有很多脑损伤的宝宝眼睛却看不见!为什么,怎么治疗么,怎么治疗?宝宝眼睛看不见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白内障;第二是眼底问题;第三是视神经传导问题;第四是视觉中枢问题。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做些检查。对于脑损伤的宝宝,如果眼睛不知道追物或追视迟缓,需要去眼科做个眼底筛查,排除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等。如果眼底没有问题,考虑视神经传导问题,可以做个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一下视神经,看看有没有传导延迟或能不能引出传导波。如果视觉传导也没有问题,我们要考虑视觉中枢损伤即皮质盲,这时候需要做个颅脑MRI,如果MRI有问题,皮质盲可以确诊,即使磁共振没有问题,也要考虑皮质盲。皮质盲有光感,没有视力,我们的康复治疗主要是刺激球后、睛明等穴位,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概率能恢复视力。一般都是一个疗程后(一个疗程23天)能看见大的东西,随着治疗持续性好转;如果治疗一个疗程还是看不见,预后效果也不会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