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君59岁,2017年3月29日心情愉快饮高度白酒半斤,未醉,但是出现自我控制不住的摇头晃脑症状。某君自己和家人都以为没事,休息睡一觉就好了。休息后没有减轻,遂到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检查治疗1天无效,院方高度重视,叫来全院专家会诊讨论,再按照众专家意见检查治疗1天,仍然无效。院方再次检查会诊,结论:病情严重,建议速去省城大医院治疗。某君在家属、医师陪同下、专职司机开车速奔长沙。3月31日凌晨两点半赶到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9病室。接诊是病房晚班值班黄远桃副主任医师,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肌张力障碍,3毛钱可以解决。众人听后,以为黄远桃医师没有睡醒在开玩笑。黄医师立即实施药物治疗,共花费治疗该病的药费4毛钱,摇头晃脑症状10分钟后病愈,无不良反应,4月1日,某君高兴返家。
通讯员 邹太平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一个人找他看完病,一家人都成了他的“粉丝”;他的从医理念是,在确保疗效的同时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他是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黄远桃。从医16年,他成了患者眼中的“健康卫士”。近日,记者采访黄远桃医生,听他讲述那些治病救人的故事。 简化流程为抢救赢得“生死时速” 黄远桃一直在神经内科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多。此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多发,如果抢救不及时,致死和致残率相当高。救治力求争分夺秒,他经常不怕麻烦协调相关科室简化流程为抢救赢得时间。 2016年3月的一个深夜,60岁的李先生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时,已言语含糊不清,右侧肢体偏瘫不能行走。黄远桃凭经验初步判断患者属于急性脑梗死。这种病救治的关键,是要争取在3.5小时“时间窗”内尽快溶栓。黄远桃当机立断,协调医院相关科室启动绿色通道,通过准确判断和简化流程,将施治的前期准备工作缩短至1个小时。由于抢救及时,患者2小时后就恢复了正常说话和肢体活动,没有留下后遗症。 管住病人的“钱袋子” 黄医生看病,常常为患者的“钱袋子”考虑。 汉寿县的刘女士患帕金森病多年,以前每个月的治疗费超过4000元。2015年,她找黄远桃看过一次后,每个月的费用下降到200元左右。 “尽管花费少,治疗效果还是一样的好,而且服用的药在我们小县城也能够买到。”刘女士说,“现在我们全家看病都先咨询黄医生。我还把他介绍给我身边的帕金森病患者,大家都长期找他开药治疗。” 广东顺德市的易先生也是黄远桃的“粉丝”。“当时黄医生给我开了300多元的药物,告诉我可以吃两个月,我说我可以买多一点,多花点钱没关系。”易先生回忆。黄医生严肃地回答他:“看病买药又不是买奢侈品摆给别人看,能治好病就行了。”吃完这些药,易先生的顽固性头痛就得到了缓解。 对于慢性病的治疗,黄远桃有一个理念,不仅要考虑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买药的方便性。“既治好了病,又没有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这样的治疗才是成功的。”黄远桃说。 收到锦旗悄悄卷起来放进柜子 16年的从医生涯,黄远桃对患者的用心,赢得了患者的信任。2015年,在湖南省首届“三湘好医师”的评选中,通过患者网络投票,黄远桃获得“健康卫士奖”。 黄远桃经常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不愿张扬的他悄悄卷起来放进柜子里。还有的患者和家属为了表达谢意,直接送红包,他都是坚决拒绝,实在没有办法退还,就交到患者的住院费里。 2005年和2011年,他先后在永顺县石堤镇卫生院、安仁县人民医院进行过锻炼,引发了他对基层弱势群体医疗问题的关注。从2013年开始,黄远桃的任务清单中又多了一项:定期走访慰问社区,开展义诊。他主动报名参加了省红十字五老松养老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福利院、社区参加预防中风、高血压防治等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已深入社区开展讲座10余次。
黄远桃医生在基层会诊新湖南客户端7月18日讯(记者 段涵敏 实习生 谈馨)大家都知道,要想看病得先挂号,再到门诊相应的科室候诊。但要找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黄远桃医生看病的患者,都是在门诊取个号然后直奔病房。“每天来的不下十个,都是慕名而来找黄医生。”7月18日,护士长龚爱梅告诉记者,黄远桃是负责病房病人的副主任医师,目前医院没有安排他坐门诊,但出院患者介绍来的亲戚朋友,每天都络绎不绝涌进了他的办公室。记者观察发现,黄医生看病细致、注重沟通。一个病人要花近10分钟询问病情和体格检查。“在和病人详细的沟通中,就可以深入细致的分析病情,有时候比依赖仪器检测结果更可靠。”黄远桃说,对病人多花点儿心思,能让许多看似疑难的病症现出原形,药到病除。前阵子,黄医生接诊了一名来自慈利的农民大哥。因为吃不下饭,患者到很多医院做了很多检查,都没发现问题,家人甚至都怀疑,是不是为了偷懒而装病。后来,黄远桃发现了端倪:这个患者不仅吃饭吃几口就吃不下,说话也只能说上几句,再开口就含糊不清了。他判断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重症肌无力,出现了病态疲劳。只一剂药,疗效就有了。“现在终于能吃饱饭了!”患者给黄医生发来了感谢短信。“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道出了医学的本质,也是黄远桃行医的行为准则。神经内科经常接诊像渐冻症、帕金森这样的“大”病,病人往往多次求医近乎绝望。在黄医生看来,从心理上进行疏导和鼓励,是病人需要的首剂良药。“疗效好的活一二十年没问题!现在医学发展快,一定得好好地活,等着新药上市治好它。”黄远桃这些鼓励话往往起很大的作用,患者进来时像个泄气的皮球,出门时又充满了信心。黄医生看病,还常常为患者的钱袋子考虑。“家住哪里?买药方便吗?家里经济状况好吗?”这些问题,看起来和病情无关。但其实,对治疗很关键。黄远桃向记者解释:“像癫痫病、帕金森病患者,需要长年累月服药,治疗费用可高可低。有的人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反而加重了病情。”黄远桃说,让患者在自己能承受的经济 能力之内,还不要往返奔波就能买到药,这样坚持下来的治疗才是成功的。来自常德汉寿县的帕金森患者刘女士就是黄远桃的“粉丝”。过去每月治疗费超过4000元,现在每个月的费用下降到200元左右。刘女士告诉记者:“治疗费低了,效果还是一样好,而且药品在小县城能够方便购买齐全,我把我们附近的帕金森病患者都介绍来找黄医生了!”“粉丝”多了,麻烦也随之而来。有的患者和家属为了表达感谢,给他送来了红包。大部分被黄远桃当面退掉了,实在退不掉的,被充值进患者的住院账户里。记者在科室的礼品、礼金登记本上看到,写满了黄远桃的名字,仅上半年就退掉了13300元红包钱。16年的从医生涯,黄远桃对患者的用心,赢得了患者的信任。“黄医生治病又治心呐!”35床80岁的邱奶奶是黄远桃的老病人,她激动地告诉记者:“我患的是带状疱疹,有传染性,黄医生全然不顾感染风险,握住了我的手宽慰我。那一刻,感觉有一阵暖流从手里流进了心里。”
华声经济网讯 那天下午在弟子规国际功夫武术学校飞哥办公室喝茶,闲聊时飞哥提到他陪同他母亲前段时间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时结识了一位神经内科的黄医生,提起这位医生,飞哥赞不绝口,他说,现在像这种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又医术精湛的医生真的是值得点赞。听飞哥这么一说,我有了一种想去采访黄医生的冲动,社会也正需要弘扬这种正能量,飞哥也是性情中人,立马打了电话,黄医生正好在上班,我们便驱车过去了。初次见到黄医生,感觉他很腼腆,甚至是害羞。他说,患者信任他,是因为他把每个患者当亲人,当朋友,他真诚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患者。对于他来说帮助患者解除了病痛是一件让他感到很快乐的事情。“面对十几名患者,他能查两个小时。”护士长小龚说,“我很少见到这么仔细的查房医生。” 每天是早上7:30黄医生会第一个到达病区开始了病房的查房工作,全程耐心、仔细的巡查每一个患者,10:30左右他开始在医生办公室接诊有想要咨询的患者家属及门诊患者,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12:30左右,下午2:30至晚18时又是患者的接诊时间,每天晚上大约9点才离开病区。当问及一天面对如此繁忙、长时间的工作为什么还能保持对病人的热情时,黄医生只淡淡地说了句:“患者一般都会伴随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医生的关心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这种焦虑,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心理的安抚也是我们做医生的责任。”住院的患者们提到黄医生都是很感动的,“每天看到黄医生这样辛苦、忙碌,我们都不忍心多去打扰,但是只有得到了他的答复,我们的心才能踏实。”来自常德汉寿县的刘奶奶谈起黄医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是听人介绍来找黄医生的,这是第三次来复诊了。她患的是帕金森病,之前在其他大医院就诊,每个月治疗费用达到四千多,但是生活上仍然不能自理。8个月前开始在黄教授这就诊服药后病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不仅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够种菜、干农活,而且每月药费不到200元,刘奶奶高兴的说,“我把我们附近的帕金森病患者都介绍来找黄医生了,结果是他们回去都告诉我治疗效果非常好,大家现在都非常信赖黄医生。宁愿花长时间预约,排队,也要找黄医生看病。”黄医生时常叮嘱助手,“慢性病的治疗,我们不仅仅要考虑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还有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买药的方便性,只有既治疗好了病,又尽量少增加患者的经济、生活困难,这样的治疗才是成功的。”我们还碰到了从顺德开车过看病的易先生以及要找黄医生看头痛的三个朋友。易先生头痛的毛病折磨了他十余年了,北京、上海各大医院他是常客,严重的时候他都想放弃自己的生意去颐养天年了,三年前他听深圳的一个朋友介绍找到了黄医生,他说,“三年前黄医生给我看病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当时急于想表达自己的痛苦,眼泪都哗啦啦的出来了,黄医生温和的告诉我,不急,只要准确回答他的问题,他就会给出确切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当时觉得这位年轻医生可能是在安慰我,不过我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问完诊后,黄医生给我开了三百多元的药物,说可以吃两个月,我说我可以买多一点的药物,每个月花5千都没有关系,黄医生立马严肃的说,‘看病买药又不是买奢侈品摆给别人看,能治好病就行了。’就这样,花费不到一千元我的头痛就真的奇迹般的好转了,从那以后,我便成了黄医生的铁杆粉丝。”易先生说,“我介绍来找黄医生看病的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好几个朋友给他送了锦旗表示感谢,黄医生告诉我,‘你和你的朋友们病情好了就是我最开心的事了,搞形式主义没有任何必要’,黄医生就是这样一位低调,不喜欢搞形式主义的人。”飞哥说,他陪他母亲在医院治疗那段时间,像这种十分信赖黄医生的患者真的是数不胜数,所以他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医生说,行医不被利益驱动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完全得益于两个好榜样,一个是他的爷爷,给人家做事是竭尽所能,分文不取。使他从小就学会了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还有一个是他的干爹,是一个对医药方面有所研究的和尚,在他童年身体很弱、大病不断、小病天天缠身时,收了他为干儿子,还给他治好了病,并分文未取。后来他虽然没有再与这个干爹见过面,但是干爹给了他一生做一个做好人的榜样。所以他长大以后就是尽自己所能,不求回报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他爷爷和他干爹这种精神传承下去。飞哥说他听医院的朋友说,黄医生非常热爱医师这份职业,许多被黄医生治好了的患者出于感恩曾经高薪聘请他去干报酬更丰厚的工作,但是他都拒绝了,他只想做一个医者,解决患者的疾苦。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当好一个医师,追求精益求精的医术,解决患者的疾苦!在黄医生看来,医者的责任是没有终点的。他目前正在与他的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的周宏灏院士一起研究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脑结石)的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黄医生说,该项研究需要筛查患者及家系成员,目前已经收集到15个家系的样本,但往往患者及家属不配合,使得收集样本非常困难,需要耗费很大精力去寻找患者案例、还要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该研究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果获得突破将是造福人类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伤医”、“辱医”事件给辛勤工作在临床一线,竭力为病人服务的医务人员心头蒙上了阴影。有的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动摇了自己的信念。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像黄医生这样的医者的坚守,他们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所有的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为无数的需要他们关心的患者带来了温暖。(刘畅)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6年7月7日上午,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卫计委、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共同举办的“重走长征路 共铸中国心”活动,在长征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11个地区同时启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给红军长征途中有重要意义地区的老百姓开展医疗专家义诊、捐送药品及生活物资等。为响应此次全国性的重大活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黄远桃副主任医师和心内科王国华主任医师受邀参加,根据组委会的安排,他们被分配在18团的瑞金市。 2016年7月7日上午,“重走长征路 共铸中国心”启动仪式结束后,黄远桃教授所在的红二连与王国华教授所在的红四连专家志愿团队马不停蹄分别赶赴瑞金市的沙洲坝卫生院和壬田中心卫生院。两地百姓收入低、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当听说有大城市专家来医院免费义诊,老乡们在清晨6、7点就达到医院排队候诊。专家志愿团队克服天气炎热、语言不通等困难,热心地为老乡们望闻问切、答疑解惑,活动当天完成200余人次的义诊及给10户因病致贫和残疾的家庭送去爱心物资和上门义诊。黄远桃副教授沙洲坝卫生院义诊黄远桃副教授在沙洲坝镇上门义诊及走访慰问王国华教授在壬田中心卫生院义诊王国华教授在壬田镇上门义诊及走访慰问 活动第二天,黄远桃教授、王国华教授所在的专家志愿团队早上七点半出发,斗志昂扬地分别到达义诊第二站——云石山中心卫生院和武阳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及走访困难户,送去生活物资、药品并对困难户进行上门义诊。 两位教授介绍,这次“重走长征路 共铸中国心”瑞金行活动,不光是一次对革命老区群众的义诊帮扶,也是一次健康教育、爱心捐赠、环保人文的活动,老区群众的笑容深深感染了志愿团队的每一个人;通过“重走长征路 共铸中国心”活动,深入群众和基层,更加坚定了他们“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王国华教授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湖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逾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等)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心血管介入治疗。黄远桃教授简介 在读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师从中国著名遗传学和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在临床的诊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脑血管病、头痛、头晕、颅内感染等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总结;主持、参与省级科研课题10项,其中“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的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15年评为湖南省首届“三湘好医生健康卫士奖”。欢迎关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订阅号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爆发性病毒性脑炎导致患者死亡、严重残疾是非常常见的,作为患者及家属来说早期发现和及时送至神经内科专业医院非常重要,为后期的治疗争取时间。综合性的治疗,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是唯一救命稻草。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疗程也非常关键。
经常接到医学院的同学的亲戚、朋友咨询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方法,“黄教授,病毒性脑炎患者已经昏迷了,医师说凶多吉少,怎么办?”这样的电话我几乎每天都接到,有的说要请我出诊,有的说要转院到我这来治疗。其实,对于专业的神经内科医师来说治疗重型病毒性脑炎的方法大同小异,关键点我认为是早期诊断,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等方法当然就不必多说,怎么使用糖皮质激素、用多少、用多久那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再次支持治疗、专业监护等也不可少。对于严重的爆发性病毒性脑炎早期、大剂量、足疗程的糖皮质激素也许是唯一救命、改善预后的方法。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个让患者及家属非常恐惧的疾病,也是大多数神经内科医师头痛的问题,因为预后不佳和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让医师和患者均非常尴尬,非常无奈。其实,早期发现、诊断运动神经元病,采取连续的治疗是可以改善病情,改善预后的!我最近采取的独特疗法在3个患者的配合和知情同意后,连续治疗时间最长的6个月,最短的17天的疗效观察,患者肌肉萎缩和无力均明显改善,几乎接近痊愈。目前具体方法及疗效评价等待相关论文发表后再公布。
非常多的患者看完医师后均在抱怨“我排了几天的号,等了几个小时,好不容易才看到医师,没有想到医师几分钟就帮我打发了,真是气愤!”。这样的抱怨非常普遍,患者总感觉还有许多的话要跟医师说,医师就是不听,马上开出检查、检验单了,到底是做检查还是不做,非常犹豫。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患者不知道如何跟医师交流病情导致的,重点的没有说,挑着鸡毛蒜皮的事啰嗦,医师面对如此多的患者只有匆匆下结论了,患者一肚子委屈,医师也非常气愤“给你说话的机会,你偏偏答非所问”。那么如何跟医师交流了,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1.如实的回答医师的提问,不要跑题。2.通常医师问问题选择性非常强,一般会按照一套程序来问,所以只要准确回答问题,病情基本会明确。3.医师一般没有时间听患者啰嗦,注意医师没有问,一般情况下是不要回答的。4.给每个人的时间均不是一成不变的,病情复杂医师自然会多问,简单的病通常非常快就好处理完。
一个患者来看病,医师问他哪里不舒服?答曰“偏头痛”,医师问他“你怎么知道是偏头痛?”,答曰“一边头部疼痛”。 其实偏头痛并非是一边头痛,它是一种神经血管性头痛,有一系列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偏头痛也可以是一侧头痛,也可以全头部疼痛。不能顾名思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