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疾病手术适应症是根据医生的理念和技术变化的。我们选择微创手术治疗的手术适应症和常规融合手术适应症相当。因此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脊柱融合手术的理念:旨在通过融合病变脊柱节段,消除节段间的异常活动,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从而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并预防进一步的脊柱畸形或损伤。优点:1.提供长期稳定的脊柱结构,减少病变节段再次出现问题的风险。2.对于严重的脊柱畸形、脊柱骨折脱位等情况,治疗效果较为确切。3.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脊柱不稳定导致的严重疼痛。缺点:1.融合节段丧失了活动功能,可能导致相邻节段的代偿性过度活动和退变加速。2.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高。3.融合失败、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可能发生。局部麻醉脊柱内镜单纯减压手术的理念:通过内镜技术在局部麻醉下,对受压的神经结构进行精准减压,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脊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优点:1.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2.局部麻醉降低了全身麻醉的风险,患者术中能及时反馈感受。3.保留了脊柱的正常活动度和稳定性。缺点:1.对于严重的脊柱结构破坏或多节段病变,治疗效果可能有限。2.存在减压不彻底导致症状复发的可能。3.技术操作难度较高,对医生的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
患者,女性,63岁,10年前因为脊髓型颈椎病在301医院做了前路椎间融合手术。最近20多天逐渐出现了行走困难来就诊。患者曾经实施了前路的ACDF椎间融合手术。后来发生了邻椎病,给予了局麻下后路椎板部分切除椎管减压手术,这例患者术后恢复非常非常好。总结2023年,共实施了105台颈椎病后路微创手术,风险不大,效果良好。因此建议大家一旦发生了脊髓型颈椎病或者邻椎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首选微创手术。风险低,效果可,康复快。我们看看他一年复查时的影像学资料。后路减压后,前路突出的突出好像有吸收。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脊柱手术中,局麻和全麻存在多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麻醉范围:-局麻:仅对手术部位及周围区域产生麻醉作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通常意识清醒,能感知手术区域以外的感觉。-全麻:会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整个身体都处于麻醉状态,包括感觉、运动和意识等。风险和并发症:-局麻:风险相对较低,并发症较少,如局麻药中毒、过敏反应等,但程度通常较轻微。-全麻:风险相对较高,可能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心血管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术后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等。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局麻: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如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全麻:会显著抑制呼吸和循环功能,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控。患者体验:-局麻:患者能在手术中与医生交流,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但能及时反馈自身感受。-全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任何感觉和记忆,体验相对“无痛”。适用情况:-局麻:适用于手术范围较小、操作简单、患者能配合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全麻:适用于手术复杂、时间长、患者不能配合或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恢复时间:-局麻:术后恢复较快,患者能较快进食、活动。-全麻: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一定时间来完全苏醒和恢复各项生理功能。费用:-局麻:费用通常较低。-全麻:由于涉及更多的药物和监测设备,费用相对较高。总之,在选择脊柱手术的麻醉方式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手术需求以及患者的意愿等多方面因素,以确定最适合的麻醉方案。
脊柱内镜下微创手术后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术前准备: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侧位双斜位过伸过屈X片等),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程度,并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医生会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体位与麻醉:患者通常采取俯卧位,头部和颈部保持适当的位置。我的手术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镇静,很少使用全身麻醉。(一般OPLL三个间隙以上实施全麻)定位与切口: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体表标志,在导航或者透视下确定病变节段的位置,并在相应部位做一个小切口,一般长度约为1厘米。建立工作通道:在透视引导下,将内镜工作通道逐步置入到病变部位。示意图:镜子下切除压迫脊髓的黄韧带镜下操作:内镜置入后,医生通过内镜观察病变组织,使用特殊的器械,如动力磨钻、刨刀、髓核钳、射频电极等,小心地去除黄韧带周围的椎板、增生的骨赘等,对脊髓和神经根进行减压。检查与缝合:手术完成后,再次通过内镜检查减压效果,确保没有残留的压迫因素。最后,缝合切口,覆盖敷料。该手术的优点包括:1.创伤小:切口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2.出血少:减少了术中出血的风险。3.术后疼痛轻:较小的切口和创伤导致术后疼痛程度较轻。4.局部麻醉,术中患者和医生能够沟通,保证手术的安全。5.恢复快:患者能更快地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缺点主要有:1.技术要求高: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2.视野受限:内镜下视野相对较窄,可能存在观察不完全的情况。3.适应症拓展: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可以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成这种微创方式。4.可能存在减压不彻底: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有一定概率减压不够充分。临床观察,有的严重的患者,认为是减压不彻底,而实施再次开放返修手术并不能提高疗效。因此脊髓型颈椎病一旦诊断,就需要尽快治疗。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后,尽快微创手术的理由如下脊髓型颈椎病不治疗的后果严重。患者的生活状态比较差,常常生活无法自理。手术前步履蹒跚,出院前自己感觉步态有改善2‘微创手术过程简便,术中是清醒状态,风险低。60岁以下的患者,常常自己一个人来手术治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综合考虑。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不佳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以下为您详细描述: 1.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如果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脊髓受压时间长、损伤程度重,神经功能出现了不可逆的损害,即使进行了治疗,恢复效果也可能不理想。例如,脊髓长期受压已发生变性、坏死,导致神经细胞无法再生和修复。2.诊断不准确或延误:未能准确判断病情,或者在疾病早期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使得病情逐渐加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可能存在误诊为其他疾病,导致治疗方案不正确。患者出现症状后一直按照腰椎疾患治疗,疗效不好。北京就诊时,发现是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症状有改善,但是无法完全恢复。恢复欠满意。如果...就好了3.手术相关因素: -手术操作不当:手术过程中,如减压不充分,未能完全解除脊髓的受压;或者手术中损伤了周围正常的神经、血管等组织,反而加重了病情。(我们团队也在初期遇到过术后加重的患者,术后康复后恢复尚可。手术经验和经验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非常重要。)-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手术太晚进行,脊髓受损严重;或者手术过早,病情还不稳定,也可能影响疗效。(多数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太晚。有位无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月前陪家人来手术。1月后被家人担架抬着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术后康复不足:术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或者患者未能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如过早进行剧烈活动、不注意颈部姿势等,影响了神经功能的恢复。5.个体差异: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年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影响神经修复和伤口愈合)等因素,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身体的代谢能力、免疫功能以及组织修复能力较弱的患者,恢复效果可能较差。6.疾病的复杂性和多节段病变:脊髓型颈椎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节段的病变,处理起来较为复杂,难以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从而影响疗效。7.合并其他脊柱疾病: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腰椎疾病、颈椎管发育型狭窄等其他脊柱问题,这些并存的疾病会相互影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8.心理因素: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身体的康复进程。 总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不佳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要早诊断,早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不一定急于早期治疗,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